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刘琅:羔羊体为何招人厌

火烧 2010-10-26 00:00:00 文艺新生 1025
文章探讨羔羊体为何招人厌,分析刘琅对真理、历史和民族主义的看法,强调被压迫者反抗权利,引发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度思考。

 2010-10-26 羔羊体为何招人厌  

上周六又到京溪吃蟹。宝宝见之惊呼怪兽。的确,如放大十倍百倍,蟹确实是非常可怕的动物。在宝宝的助威下,我一个人歼灭了8只怪兽,何其威风凛凛。我眼中为美食,他眼中为怪兽,角度不同也。  

昨日听某人表白说:“你们不会理解,因为你们十年内不会了解我理解我。”对于如此了不起的人物,除了膜拜,我哪里还敢提理解二字?  

我很佩服这样的人,他们甚至比真理还要伟大。因为在他们看来,世上本无真理。  

黑格尔《小逻辑》:  

“就在德国在她新生前一些时候,哲学已空疏浅薄到了这样的程度,即哲学自己以为并确信它曾经发现并证明没有对于真理的知识;上帝,世界和精神的本质,乃是一个不可把握不可认知的东西。精神必须停留在宗教里,宗教必须停留在信仰、情感、和预感里,而没有理性知识的可能。知识不能涉及绝对和上帝的本性,不能涉及自然界和精神界的真理和绝对本质,但一方面它仅能认识那消极的东西,换言之,真理不可知,只有那不真的,有时间性的和变幻不居的东西才能够享受被知的权利。——一方面属于知识范围的,仅是那些外在的,历史的偶然的情况,据说只有从这里面才会得到他们所臆想的或假想的知识。而且这种知识也只能当作一种历史性的知识,须从它的外在方面搜集广博的材料予以批判的研究,而从它的内容我们却得不到真诚严肃的东西。他们的态度很有些象拜拉特的态度,当他从耶稣口里听到真理这名词时,他反问道:真理是什么东西?他的意思是说,他已经看透了真理是什么东西,他已经不愿再理会这名词了,并且知道天地间并没有关于真理的知识。所以放弃对真理的知识,自古就被当作最可轻视的、最无价值的事情,却被我们的时代推崇为精神上最高的胜利。”  

“不去认识真理,只去认识那表面的有时间性的偶然的东西,——只去认识虚浮的东西,这种虚浮习气在哲学里已经广泛地造成,在我们的时代里更为流行,甚至还加以大吹大擂。我们很可以说,自从哲学在德国开始出现以来,这门科学似乎从来没有这样恶劣过,竟会达到这样的看法,这样的蔑视理性知识,这样的自夸自诩,这样的广泛流行。”  

他们认为上帝死了。什么都可以做。一切都是主观的产物。他们把历史解释为一个个单独和偶然的事件。最后连自己都搞糊涂了。  

在天涯上看到一个帖子:“近日电视荧屏上反映打内战的电视剧有增无减,先是《红日》、再而《潜伏》,又而《保卫延安》等等,从建国以来,每年反映打内战的剧可谓是空前繁荣,看得人民都厌烦了,本人是其中之一。而像《血战台儿庄》、《八路军》、《亮剑》等反映抗日的剧更让人民快意些。能不能多拍一些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的剧,毕竟打内战中国人杀中国人终究是悲剧,中国虽然人口多,打内战自己人杀自己人无论结果如何都是悲剧,国军的八百万军队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个个都是娘养的,政见不同为什么不让人民来选择而非要以武力来解决而成就一将功成万骨枯呢?希望打内战的民族悲剧越来越少!!”诚然,中国人杀中国人是悲剧,中国人杀外国人就是喜剧吗?外国人就不是人?武王伐纣,不也是中国人打中国人吗?所以,拿民族主义的角度看历史,只会把头脑越搞越乱。武王伐纣,百万雄狮过大江,以及“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在我看来,跟是否中国人外国人毫不相干。我只看到一件事:被压迫者天然有反抗压迫者的权利。  

羔羊体之所以招人厌,不在于它的内容。诗经中有写苟合的,有写淫妃的,孔子尚且以为“合于礼”。如今要写徐帆、刘亦菲,当然也无不可。但写得如此平庸,确实应该打一百大板。今人似乎以为,只要能够说话,就可以写诗了,殊不知诗之所以是诗,全在于形式,而不在于内容也。在这里诗的形式决定其内容。形式是艺术的本质。形式体现美。内容的深刻、正确、崇高(高尚)都与形式无关。它们只与思想、意义有关。或者说,李杜以口语入诗,毛诗中有“不须放屁”之语,比之羊羔体又如何?其实,诗艺的高明,在于以最精雕的语言形式,却表现得似乎纯然出自天真而完全没有形式。李杜毛看似易懂,但境界之高不可同日而语。学诗之人,最初不宜从李杜着手,否则极易走火入魔。汉诗自五四以降,已从格律诗脱胎为白话自由体。因背离传统过甚,到现在已经可以认为是走火入魔了。然而由此判断新诗已经死亡,却也为时过早。毛作为古体诗之最后一人,也认为古诗不宜多学也。或许将来会产生新的形式。然而新的形式,又必定与时代的内容相合也。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read.asp?BlogID=49588&PostID=27433090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