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梁漱溟的乡村共产主义建设概况

火烧 2015-10-28 00:00:00 网友杂谈 1033
本文探讨梁漱溟乡村共产主义建设的核心思想,涵盖社会组织、自救道路、合作自治及教育改革等内容,强调从乡村入手推动社会变革,结合东西方文化,提出振兴农业、教育改革等关键路径。

  梁漱溟的乡村共产主义建设概况 ——人类历史的探讨(17) 梁漱溟的东方文化是古代共产主义文化,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是共产主义建设。在当前世界资本主义将要灭亡的时候,认识梁漱溟的乡村共产主义建设,具有历史的意义和现实的意义。梁漱溟自称“是一个有思想,又且本着他的思想而行动的人”。也就是说,梁漱溟的思想是中国古代共产主义的思想,本着他的思想的行动就是乡村共产主义实践。 一,乡村建设的目的是解决人对人的关系问题。梁漱溟说:“我的问题虽多,但归纳言之,不外人生问题与社会问题两类,”人生问题就是, 人类生活有三大问题,即人对物、人对人和人对自身生命的问题。西方文化是人对物的问题,中国文化是人对人的问题,印度文化是人对自身的问题。“所谓中国社会问题是以中国政治问题为中心,我今日所提倡并实地从事之乡村建设运动,即是我对于中国政治问题的一种烦闷而得来之最后答案或结论。”因此,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解决的就是人对人的问题。 二,乡村建设的目标是新的社会组织。梁漱溟认为这个新的组织是东西方文化的融合,这是错误的!错就错在他把西方文化看作是团体民主和科学,而不是看作资本主义!东方的共产主义文化和西方的资本主义文化是对立的不可调和的关系,所以,罗素的新社会组织是东方文化,不是东西方的融合是正确的。除去这个错误,梁漱溟说这个组织是一个伦理情谊的组织,而以人生向上为前进的目标,则是正确的。 三,乡村建设要以自救为主。梁漱溟指出了三点: (1)这一建设工作或解决中国问题的工作,必须从乡村人手; (2)这一建设工作或解决中国问题的工作,必须以乡村人自身的力量为主;(3)完成这一建设工作或解决中国问题的工作的关键,在于使政治重心经济重心都植在乡村的一个全新组织构造的社会。 四,乡村建设要走合作自治的道路。乡村是个小单位社会,经济组织和政治组织皆天然要造端于此,所以乡村建设要走“合作”的路,那是以“人”为本的经济组织,由此而政治亦自形成为民主的政治。所谓培养乡村力量中的力量,一在人的知能,二在物质,而作用显现则在于组织。凡所以启发知能、增殖物质、促进组织者,都是乡村建设之事。他说:“我所主张之乡村建设,乃是想解决中国的整个问题,非是仅止于乡村问题而已。建设什么?乃是中国社会之新的组织结构(政治经济与其他一切均包括在内),因为中国社会的组织结构已完全崩溃解体,舍重新建立外,实无其他办法。” “一句话就是:这个新组织即中国古人所谓‘乡约’的补充改造。” 他认为乡约共有四条:(1)德业相劝,(2)过失相规,(3)礼俗相交,(4)患难相恤。这是一种乡村组织。梁漱溟想通过地方自治来建立的新社会组织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如想促成地方自治,有四点必须予以注意。第一,新习惯新能力的养成,必须合乎中国固有的精神。第二,欲促成地方自治,应注意政治与经济的天然合一。第三,中国将来无论地方或国家都要政教天然合一,无论是经济合作,还是地方自治,都必须经过教育的工夫才有办法。第四,中国的地方自治,不是普通的地方自治,而是特别的地方自救。在中国,对农村破坏最大的是政治力量,所以乡村无法再靠政权,只有乡村自救。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就是想从乡村自救运动、社会文化运动入手,来慢慢建设一个新的国家。依照他的理论,地方自治健全了,新的社会组织也就建成了。 五,振兴乡村是中国唯一的出路。梁漱溟认为中国是集家而成乡、集乡而成国的社会,在乡村中从理性求组织有许多合适之处。他说,中国人的理性主义是平静、通晓而有情的。为什么从乡村人手特别适合于理性呢?首先,农民的宽舒自然的性情,很适于理性的开发;其次,农民所对付的是生物,此即因其有活趣,可以引发出一种自然活泼的温情;第三,农夫行动从容不迫,他们种植的五谷与自然的节候非常有关系,急忙不得,所以养成一种从容不迫的神气,从他的从容,就可以对他所接触的一切印象咀嚼领略而产生一种有艺术味道的文化、有艺术味道的人生;第四,农业最适宜于家庭的经营,而家庭又最能安慰培养人的性情,这与情谊化的组织很有关系。以上四层都与从理性求组织有关;第五,这是更重要的一层,即乡村人很有一种乡土观念,比较能引起地方公共观念,所以正好藉乡村人对于街坊邻里亲切的风气来进行我们的组织;第六,中国固有的社会是一种伦理的社会、情谊的社会,这种风气,这种意味,在乡村里还有一点;第七,我们是在追求正常形态的人类文明,而从乡村起手组织,自下而上,由散而集,正合乎常态,合乎人类的正常文明,当然,讲从乡村人手,并不是不要都市,我们是要将社会的重心放在乡村;第八,培养新的政治习惯,要从小范围——乡村着手,这样可以建成一个伦理本位的社会。 六,乡村建设不能走工商业的道路。梁漱溟主张,不要直接办工业,而要从农业生产、农民消费两方面来刺激工业发展,要先制造出工业的需要来。“从农业引发工业,更从工业推进农业,农业工业叠为推行,产业乃日进无疆,同时亦就是从生产力抬头而增进购买力,从购买力增进而更使生产力抬头;生产力购买力辗转递增,社会富力乃日进无疆。这是真的自力更生。”那么工业怎样建立呢?梁漱溟说,农村的复活全靠合作,一面有了工业的需要,一面布置了合作的根底,抓住需要不予放过,而以合作方式经营之,工业就于此建立。有的工业置于农民合作自营之下,有些工业可不由合作社经营而由地方团体经营,有的可以国营。在合作运动相当成功之后,地方自治体一定会健全起来;地方自治成功,国家政治机构亦必健全。 梁漱溟认为,中国不能走日本工商业的道路,正在日本追西洋之际,恰适欧战爆发,给日本以发达工商业的最好机缘。凡此比较好的情势,中国都已错过。中国将永久不能如日本走近代工商业之路,其原因是:(1)近代工商业路今已过时,人类历史已走入资本主义阶段;(2)近代工商业路为私人各自营谋而相顾的,不合现在国家统制经济计划经济的趋势,在今日国际间盛行倾销政策下威胁太大,亦无发展余地;(3)近代工商业道路所需要的政治条件(政府能安定秩序,并保护奖励),中国亦不具有。因此近代发展工商业之路不可学。 梁漱溟认为,中国也不能走苏联的路,苏联之路是社会本位统治计划的路向。他认为苏联的路向所需政治条件更高,必须有一强有力的政府,运用国家权力,总持经济建设之事,而中国的社会恰好不允许有这样的政治。 中国的经济建设必然是乡村建设,“必走乡村建设之路者,即谓必走振兴农业以引发工业之路,换言之,即必从复兴农村人手”。”他认为,这是中国自己的路子,他说:“我们如果要在政治问题上找出路的话,那决不能离开自己的固有文化,即使去找经济的出路,其条件亦必须适合其文化,否则必无法找寻得出,因为这是我们自家的路,不是旁人的路。” 第七,中国乡村是政教合一的组织。梁漱溟的实验计划是整个行政系统实行教育机关化,以教育力量代替行政力量,实验计划即是集中力量推进于社会。县以下设乡学,几个村或十个村有一乡学,乡学就是“政教合一”的机构,乡学下设村学,设置乡学村学的目的是培养新政治习惯,训练乡下人对团体生活及公共事务的注意力与活动力。他们取消乡镇公所的自治组织,而变为乡学村学,并不是不要自治组织,而是要培养训练乡村自治组织的能力。梁漱溟说:“我们乡学村学的组织,如能发生作用,乡村真正活起来,则对于中国地方自治问题的解决,不啻发明了一把锁钥,找着了它的诀窍,岂不是一件很伟大的事业吗!” 第八,丹麦的教育是新乡村教育的榜样。何谓教育的出路?凡一种教育有成效见于社会,因而社会要求发展此教育,教育有其发展之前途者便是。农业教育办了几十年,而社会上新农业不兴;工业教育办了几十年,而社会上新工业不兴。凡此,自都是我们教育失败之证。 既然新乡村的乡学村学是乡村的政治和教育合一的自治组织,那么乡村的教育就要学习丹麦的教育方法。丹麦的方法是,它的教育是非实用的、非职业的训练,非养成技术人才的训练;丹麦教育的创始者,是几个富于宗教精神的人;他们本人的人格非常有为气、非常伟大。他们自己说他们的教育是“人感人的教育”。它这种教育的长处,就是从有活力的人来感发旁人的活力。它并未教给人许多技能,更非教人念死书,结果让丹麦的民众活起来了。丹麦的教育有以下特点:其一,它所收的学生多半是青年,不收过小的(它对年龄的限制,大概是十八岁以上)。其次,丹麦的民众学校是私立的,办学校的人是志愿的、自动的,非受官府的派遣而来。因其富于自动,所以有活力,所以能引起他人的自动,所以富于一种生命的力量。再则,不唯办学的人是志愿的,求学的人也是志愿的。小孩子的读书常常是被动的;十八岁的人,他不来则已,来就是他自己要来。况且他们的学校中,资格、文凭、学位、职业、手艺全没有;既非被动,又无所希图,所以他的入学完全是志愿的。这种教育,两面富于自动性,所以有一种活的意味。丹麦的民众学校,学生肄业的期限虽短,然在此三五个月当中,即可学会寻常学童三五年所学不完的课程。再则,私立学校,政府补助它而不干涉它(它也拒绝政府的干涉);因为没有干涉,所以机械性少,所以不被动、不死板。它的一切功课、办法、规矩,亦不必整齐划一;不整齐划一机械性就少,机械性少就最富活力。人活了之后,自然会找路子;如根本的地方没收生机(人不能自动),给他方法、技术,他也不能用。知识、方法、技术,都是工具,人活起来之后,自然会找工具,会找方法。所以看着丹麦教育是非实用的,可是后来完全变成了实用的。 中国的科举制度现在的高考制度,不是为了教育人,而是为了培养奴才!现在是培养资本的奴才!所以中国的教育制度,不仅害了年轻人,而且害了社会!不仅学不到科学知识,而且阻碍了中国科学的发展!所以,立即取消高考制度是解放中国青年人的急迫任务! 第九,农业机械化是乡村建设的美好前途。在乡村建设的基础上使用机械化生产,就是新农村的现代的共产主义!这一点是无容置疑的! 以上就是梁漱溟的乡村共产主义建设的大概情况! 劳动者2015年10月28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