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还一颗自然的“心”—— 献给世界艾滋病日
文章围绕世界艾滋病日探讨同性恋与艾滋病的关系,分析内分泌失衡与精神健康,强调自然之心与人权的重要性,揭示同性恋群体现状及艾滋病防治面临的挑战。
归还一颗自然的“心”—— 献给世界艾滋病日
昨日上午八点多笔者在网上发了一篇《吃饱撑的 —— 卫生局出资建立男同性恋酒吧》,而这篇报道是凌晨发表的。帖子在网上引起热议。
有意思的是笔者的网友(也是兵团战友)牧羊兄,记忆在内蒙兵团牧羊的日子,也看过不少李银河的书,包括《同性恋亚文化》,加上他对羊同性恋细致入微的观察,颇有感慨。他说:“原谅我这放羊老汉乱说,我的羊群里要是有同性恋的羊,我要考虑让他们住在一个圈里。他们并不影响别的羊的正常生活成长。”一位叫小草战友却说:“假如真要有羊儿搞同性恋,它们应该不会影响其它羊儿什么事,也不会影响养羊人的收益。到时候照样把这些同性恋羊儿卖了得些银子,或者把这些同性恋的羊儿宰了吃,最多膻味重一些。但这不影响羊肉的美味,因为我们早已经习惯了内蒙古羊儿的膻味。”
哈哈,这些也都来自于人的主观对客观现象的描述。笔者说:也许羊的同性恋比较突出,也由于牧羊兄对羊群太多的接触。同样科学界对羊的同性恋研究是最多的。
笔者以为,从生理角度分析,就是激素的平衡问题。美国俄勒冈卫生和科学大学的一项实验,改变羊的同性恋,就是给公羊增加雄激素,那么这些羊会改变同性恋趋向的。然而,改变同性恋公羊的性取向激怒了同性恋者,诅咒这些研究人员,“你们在地狱里烧死,去死吧!”摘自: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的《告诉科学:停止对同性恋羊下手》。
然而,俄勒冈卫生和科学大学的激素增长的不平衡导致同性恋倾向是一种合理的解释。激素(Hormone 荷尔蒙),原意为“奋起活动”,对肌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繁殖、性别、性欲和性活动等起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是内分泌细胞制造的,在人体内分泌细胞有群居和散住两种。群居的形成了内分泌腺,如脑壳里的脑垂体,脖子前面的甲状腺、甲状旁腺,肚子里的肾上腺、胰岛、卵巢及阴囊里的睾丸;散住的如胃肠粘膜(包括肛门粘膜,这一点对男同性恋者更为重要,笔者也为大理卫生局发放避孕套给同性恋者继续干而愤慨!)中有胃肠激素细胞,丘脑下部分泌肽类激素细胞等。说大一点,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又紧密相关。
激素平衡控制属于内分泌系统,也归脑垂体管辖。脑垂体是人体最重要的内分泌腺,它分泌多种激素,这些激素对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的疾病越来越多,两个原因,一是生理科学的发展,二是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的疾病与人生存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科学是把双刃剑!人权也是把双刃剑!今年“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是“普遍可及和人权”,这里的“人权”包括“同性恋”的权利?甚至是“纵欲”的权利吗?注意到,世界艾滋病日是对“歧视性和惩罚性”对待艾滋病患者的人权方面宽容。也就说不再歧视,不再惩罚,但也不意味着鼓励和嘉奖。也许人们还在激辩“同性恋”、“纵欲”是不是属于内分泌系统的疾病,是不是属于精神的疾病……为什么又将“同性恋”与“艾滋病”放在同一个命题里呢?如果是疾病,又怎样给予医治呢?
同性恋,应该从法学、宗教学、医学、社会学等几个角度去考量。法律考量是否犯罪,宗教考量是否道德,医学考量是否疾病,社会考量是否异常。过去的历史,是防范人类灾难性后果考量的,历史上多数国家给予有罪的判定,甚至过于残酷。然而,中世界的禁欲主义是吸取古罗马的纵欲放荡亡国而来的。凡是古老宗教信仰成为主流文化的社会都反对同性恋﹐无论是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印度教﹐在对待同性恋问题上﹐坚持同一立场﹐号召虔诚的信徒远离同性恋。中国传统文化则认为一男一女,一阳一阴,符合天道人伦。
现代医学对同性恋没有倒向纵欲和同性恋,同性恋是性病、艾滋病的高危人群,这个观点没有改变,这是从医学上的考量;从社会学角度考量,不待见仍然是主流。认为同性恋违法人的自然本性,是对人性和生活方式的扭曲;同性恋自然也不能产生任何对世界及其他人与后代的帮助。主流文化认为同性恋极端地以自己为中心,满足自己肉体的情欲,罔顾普世责任。
11月24日卫生部部长陈竺在上海表示:“性传播已经成为我国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尤其是同性性行为,它所引起的艾滋病传播已经占到传播总数的32%。异性性行为导致的艾滋病传播达到40%。这是一个足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信号。”去年有关部门在中国61个城市对同性恋群体进行了调查,发现平均有4.8%的同性恋者患有艾滋病,其中最高的一个城市高达18%。由于中国的同性恋者大多处于地下状态,这个数据可能还比较保守。陈竺认为,这对中国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是一个新的挑战。
然而一个浮躁的世间,怎么能找回一颗自然的“心”?这颗“心”就是人的精神。在佛学上,佛法就是带你出苦海的,而真正佛法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不用外求。其实,佛法始终围绕“心”来说的,世间是我们“心”的一极,叫做头脑世界,出世间是“心”的另一极,叫做“心”的世界,这就是自然的“心”。归还一颗自然的“心”就是,人是需要有“精神”的,这区别于动物。人权怎么能与动物权画等号呢?人的“心”放到哪里去了呢?
哲学上有个命题是“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精神变物质”在生理动力学怎样来实现的呢?厚德怎么能载物?生命科学虽然高级学科,但目前还处以低级阶段。笔者以为,现代医学认为“同性恋”行为与“内分泌”失衡的关联,“艾滋病”与“免疫力”的关联,是不是都与精神相关呢?俗话说,心病还需“心”来医。内分泌失衡能不能“心医”?免疫力下降与崩溃能不能“心医”?“精神”能不能使脑垂体健康起来?
识破头脑的种种幻觉和幻象,认识自己的“心”,天堂在“心”里,地狱也在“心”里。离苦得乐,说难就难,说易也易。因为“难”是一个念头,“易”也是一个念头,其实一切的一切都不过是一个念头 …… 芸芸众生,人性自赋,佛性人成。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自然心也。其利弊得失,自苦言难尽,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察古人之全,称众生舜尧。
很赞哦! (1025)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