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霄客:农民只有组织起来集体化 农村才能现代化
——一个农村人对农村的观察思考
我是一个五零后,已经六十虚岁了。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16岁高中毕业回到农村参加劳动,在农村劳动了整整7年,作为农村的一个男劳力,从事过农村各种各样的重体力劳动,比如挑大粪,比如每年冬季去水利工地,开沟挖泥兴修水利,16岁那年我就曾经到海边参加过围垦造田的工程。
正因为农村非常艰苦,我也曾经希望鲤鱼跳龙门脱离农村,成为吃商品粮的人,1979年,1980年和1981年连续三年参加高考,先后以5分、2分之差和超过6分但不知什么原因而落榜。1982年参加电大招生考试,以县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被电大录取。
1985年6月江苏电大毕业后,应聘到一个国营农场从事管理工作,并且整整工作了十年。1996年以后虽然离开了农场,但仍然生活在农村。
说了这么多,没有炫耀的意思?我认为自己比较熟悉农村,当然熟悉农村并不代表了解农村,深刻认识农村。再说我作为一介草民,扫一屋尚且不能,何况扫天下?可真应了明明是“吃地沟油的命”,偏偏却要“操中南海的心”。也许我的比较独特的生活经历,对农村的一些现象有一定的观察,有一些自己的独特的思考,说出来跟大家分享 。
改革开放前后农村到底发展得怎么样?农村的出路在哪里?到底是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集体化还是邓小平的承包到户是农村的出路?到底是毛泽东的社会主义集体化发展了农业、发展了农村,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还是邓小平的承包到户发展了农业、发展了农村,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我们承认,也许在刚刚分田到户的初期,包产到户确实迎合了农民的自私自利的小农思想,农民的个人能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加上农业集体化、农业学大寨打下的基础,化肥开始能够得到了充分的供应,不再象七十年代连化肥厂的氨水都紧张,都要排队等候。地力得到空前的释放,粮棉油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但后来呢?
土地承包到户后,东家6分,西家8分,土地的碎片化严重影响了规模种植,原来集体的机械化倒退了,大型农田机械根本无用武之地,不是开不进就是出不来,大型农业机械转场的时间比实际运作的时间还多,户与户之间还常常你压坏了我的庄稼我的地而发生纠纷。哪里还能够发挥大型农业机 械的效率?!
水利设施连年失修。毛泽东时代也就是人民公社时代,每年一到十月初冬,男壮劳力就要到水利工地开沟挖河兴修水利,河沟渠道纵横交错成网,排得出灌得进,旱涝都不怕,旱涝都保收。
如今河沟渠堵的堵了,淤的淤了,有的干脆被填了,原因是由于农民的小农意识和自私自利,侵占河沟渠,侵占道路,一下大雨耕地就被淹造成涝。时间稍微长点就旱,小沟小河都存不住水,导致农田地下水位过低,容易造成旱灾。正好与公社化时代相反,变得排不出也灌不进。
村组干部没有好处,只要不出乱子,能缩头就缩头,能糊弄就糊弄,能推就推,反正很少有真正办事的。没有好处利益不作为,为了利益又会乱作为。
即使是财政拨款好事也办不好,村官与做项目的人内外勾结,或与黑恶势力相勾结,从中渔利,损害农民和国家的利益。
例如河沟清淤,挖土机中间只挖了一条漕就交差了。钱花了,事没有办好或者根本就没有办。
再如农村厕所改造,政府财政出钱全包,包工头偷工减料,化粪池上口厚下面就薄。好多农民多不用,认为反正不要自己花钱,反正不用,质量好不好没有关系。
再比如村里的道路、乡里的道路,包工头和村官乡官沆瀣一气、狼狈为奸,不按质量标准施工,偷工减料。垫层必须是石灰与泥土按一定比例充分搅合压实,还必须多次喷水保养,乡村水泥路和柏油路都必须有的基础工程,好多包工头这一道工序都不做,因为这道工序费工费时费料。路面的厚度也会偷工减料,包工头跟质量验收人员早就串通一气,早就说好在路的多少公分处能达到规定的厚度要求。有的道路通行不久就这儿坏那儿坏,甚至道路没有通行,质量问题就暴露了,可照样没事!
农村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原来农村的天是蓝的,每条小河的水是清的,口渴了随便在那条小河里捧起水就能喝。原因:
一是农民自身的生活污染。集体时代,农民有一定的制约 ,如今变成天老大地老二,谁也管不到谁,谁也不管谁,村干部又不想管。生活垃圾随手随地乱扔,风一刮漫天飞舞着废旧塑料、灰尘,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倾倒在河沟,垃圾满地污水横流,一到夏天,苍蝇漫天乱飞,臭气熏天令人作呕。
二是农业生产的污染。乱施化肥乱施农药,大雨一下冲到河流里,加 了污染。农作物收获后,秸秆无法处理,省、市、县层层下达指标,禁止焚烧秸秆,要求秸秆还田或再利用。本来这是一件好事,可只搞形式主义,不去解决秸秆利用问题,可是只能绝少一部分得到了利用,绝大部分用无可用,农民焚烧要罚款,不焚烧又影响下熟农作物的播种,堆到河沟又污染了河流,有时干部和农民达成默契,到深夜就可焚烧。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
三是农村中工业企业的污染 。农村中的企业绝大多数存在着污染现象,资本不愿意花钱治理,监管部门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去管不愿管甚至放纵,导致农村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
村组干部离群众不单地理距离越来越远 而且关系越来越僵越来越对立。
原来生产小队不允许有脱产干部、生产大队很少有脱产干部,刚刚开始大包干时只有支部书记是脱产的,其余村组干部拿补贴。
如今几个村合并成一个大村,说是精兵简政减轻农民负担。可实际情况呢?我们这个地区各村都盖起了办公楼,砌起围墙,围起大院,场地宽阔,十分气派。而且据说省里还专门有资金补贴。村干部全部脱产了,村干部都变成了村官。
以前一个村里的支部书记和村长家家户户都熟悉,个个都认识。现在村官不一定认识村民,村民也不一定认识村官。只有收费时包组的村官才上门,或者是要征地拆迁之类的大事村官才上门,平时只有村民找村官,有时找不到人,有时找到可人没空,找几趟能办成事就算幸运的了
农民竭泽而渔地力耗尽,不施农家肥、不施有机肥,土质贫瘠化,地力下降,完全依赖化肥,农产品品质严重下降。
农业技术水平倒退,人民公社集体化时代,农业植保人员从小队、大队、公社层层配备,农业技术已经达到相当水平。承包到户后,农民单兵作战,户自为战。农作物出现病虫害后,不能及时发现、不能及时防治病虫害,增加了农业单位成本,降低了农业效率。
转基因的农作物品种种植泛滥,转基因的棉花已经种植多年,抗病抗虫的特性有名无实,种植过程中,每礼拜都必须喷洒一次农药,但还会发生各种说不上来的病虫害。好多蔬菜无法留种,农民只有购买种子,再也不去留种。
小农经济根本无法与工商业资本抗衡,普通农民种地收益本来就很低,却还要遭受工商业资本的盘剥。例如青蚕豆,去年刚开始收购时,农产品经纪人出价每斤0.5元,后来降到每斤0.3元左右,每亩产量大约2000斤。剔除成本少有收成,大部分的利润都被收购和销售两头的贩子和商业企业所剥夺。今年的青蚕豆,一开始每斤就只有0.3元,如果请人采摘,人工费每斤就要0.1元,根本无利可图。又如今年的油菜仔,今年国家取消了国家收储制度,迷信市场,油菜仔价格大幅下跌,去年油菜籽开秤每斤2.5元,今年下跌到每斤1.5元,每亩油菜籽产量能达到500斤就已非常不错了,剔除种子、农药肥料、人工各项成本就已所剩无几。年成不好没有收益,好年景又会出现“多收了三、五斗”的现象。
所以农村稍微年轻一点的人就不愿意种地,一个男劳动力在农村种十亩八亩地,根本所剩无几。农村种地的主力军成为386061也就成为必然,农村的日益空心化成为必然,儿童的留守化、老人的空巢化也就成为必然。三农问题的解决根本无望,将会更加严重。
一次我们村民小组的一个老人死了,我们一起到死者家帮忙,竟然没有一个45岁以下的男人。大家自我嘲讽道,将来我们死了,谁来帮我们操办丧事?谁把我们送到火葬场?这虽是玩笑话,却也是无情而残酷的现实
期望以城镇化解决农村问题只能是水中捞月罢了,因为农村的青壮劳力早已进了城,但他们只是城市的过客,用一些学者的话说,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无法在城市体面地生活,农民工的低工资、城市的高房价,生活的高成本使他们无法在城市生活下去。70后以后的农民工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既不能在城市留下去,也无法真正回到农村!是没有根的一代,是漂浮的一代!
50岁以上的农民进城以后,如何养活自己?城市里的招工都要45、50岁以下,难道都去做保安、或保洁?绝大多数人无法融入当地社会,离开了原来的熟人社会,离开了原来熟悉的环境,比在家做空巢老人更可怕,比坐牢还可悲,因为坐牢还有牢友,还有人说说话,可他们大多数人都将在寂寞孤独中老去!
如果人民公社不被强行解散,如果社队企业发展下去,如果按照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规划农业现代化的道路走到今天,不将现代化偷换成小康,今日之中国农村又将是怎样的一片天地?江苏的华西、河南的南街不就是最好的说明吗?
今天农村的现状表明,农村已经不能再继续下去了,不走资本主义就必须走社会主义的道路,今天政府强势推行的土地流转就是走的资本主义道路,无论是农村中的能人、还是某些强势者,还是各种资本,说到底最后资本主宰农村后,都会张开血盆大口喝农民的血吃农民的肉。因为资本不会考虑中国的粮食问题,不会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资本下乡大规模流转土地,政府给予财政补贴,更加速了小农经济的破产,绝大多数的农民也会自觉自愿地接受土地流转,农民自己种几亩地的收益比不上土地流转出去的收益。
大量的土地被流转后,被改变了用途。比如某地大量的农田被流转出去,开挖成大量的养虾池,而在开挖虾池的过程中,掺入了大量的石灰,为了提高虾的品质,使用盐水养殖。一旦养殖不下去,可土地已经严重盐碱化了,再要复垦就已经非常困难了,到那时又将怎么办?
农村城镇开发,房地产开发,政府以租代征,每亩土地每年1000元,绝大多数的农民从眼前利益出发都是欢迎的,因为农业生产每年已经很难达到这个收益了。可房地产开发的结果,无非是钢筋水泥。既不能吃又不能喝,又不能拿来当衣服穿!房屋过剩是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很难重新配置。十八亿亩的耕地是否还有那么多?这条红线可能早已失守!土地流转改变用途的情况已非一年,也不是个别现象,规模很大。土地以租代征现象已经多年,不见停止还在继续。难道县政府以上的市政府、省政府、中央政府都不知道?说不知道,令人难以置信!
毛泽东说过,“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可现在谁去教育农民?现在绝大多数的村官可能就有问题,能指望他们主动教育农民?
农村社会信仰严重缺失,农民生活空虚、吃喝嫖赌、社会风气乌烟瘴气。笑贫不笑娼,价值观严重扭曲。佛教、基督教各式宗教盛行。总之城市中存在的各种社会丑恶现象都有!
也许有人会说,农村经济本来就落后,出现的问题跟农业包产到户没有关系,不承认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在实行包产到户后被强行打断。那么我们来看一看,在农业现代化有较高水平、工商业有了较大发展的国营农场,学习农村的土地承包制以后,情况又会怎么样呢?
我曾经在一个国营农场从事管理工作十年,这个国营农场实行包产到户前后不同的状况,正好从反面证明了农业靠走包产到户的路来发展农业和农村是走不通的,农民不组织起来走集体化的道路,农村农业和农民都是发展不起来的,而且还会倒退。
我1985年电大毕业应聘到国营农场工作的,这个国营农场离我家不远,也就十来公里远。农场创建于1956年,土地总面积5000多亩,耕地面积4千几百亩,地理位置偏僻,境内没有任何矿产资源,职工主体来源于所在县的农民。在其鼎盛时期正式职工也就1300多人。
当时农场有工业、农业、商业和建筑业,有托儿所幼儿园小学初中,还有卫生所。
农场耕地由几个农业连队少数人耕种外,农场大部分人集中在工副业,农场有:
一个粮棉油加工厂,同时还生产酒。附有一个机耕队,负责农场农业的机耕机种。
一个商业物资公司,经营农场生产资料、农场职工生活用品。
一个1000多人的建筑公司,在上海市打拼多年,后来还领取了房地产开发的营业执照。
一个1000多人的服装厂,服装厂不单生产服装,而且还有圆机织造、羊毛衫等车间,已经具备相当规模,而且有自己的注册商标。
一个复印设备公司,在上海、无锡、南通、太仓开设有经营部,从事复印业务和销售复印设备。
一个鳗鱼养殖场,1985年至1989年出口成鳗数量为江苏省第一。
此外还有水晶生产厂,生产人造水晶。并且与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合作,在全国第一个生产出了人造茶色水晶。
这样一个小农场为什么能够发展那么多的企业,靠的是什么?就是靠的组织起来的力量、靠的是集体的力量,靠国营企业的优势,发展成一个工农商副业全面发展、兴旺发达远近闻名的企业。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不正是中国农村发展的方向,不正是中国农业发展应该走的道路,这才是建设新农村、农村城镇化可行的道路,土地规模化经营,只要少部分人从事农业。利用国营(集体)的优势,发展工副业生产。就地城镇化,离地不离乡。不用背井离乡终年漂泊在外。
可惜从85年开始,农场却由盛转衰,到95年以后,就已经败落到:工厂卖的卖、关的关、租的租,建筑(房地产)公司卖了、粮油加工厂卖了、养鳗场巨额亏损出租了、服装厂关了、水晶厂关了、商业物资公司关了,农场的工副业全完蛋了,农场只剩下四千几百亩耕地,而且耕地也全部承包了出去,但土地连片的优势仍然存在,因此农场就靠收取几百块钱一亩的承包费维持而已。
期间虽然不断变换负责人,主管部门还尝试托管给外地的大农场,但干部还是不断的贪,托管农场派来的场长任职时间不长就被发现虚报利润多拿奖金,最终这个农场被整体划转地方成为农村一个村。
为什么一个好端端的企业,一个农工商各业兴旺发达、远近闻名的企业,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从兴旺发达到衰败不堪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就是学习了农村的大包干那一套。农场1985年开始实行厂长(场长)负责制,首先农业实行大包干,搞家庭农场双层经营,场长的权力大了,农场的人财物集中于一人,党组织的监督成为形式成为空话、工人参与管理根本不存在了,每年的职代会作为形式走一下过场而已。
农场场长负责人腐化堕落,胡作非为。场长和书记用农场的资金在南*通为自己购买住房。上行下效建筑公司的负责人用公司集体资金为自己在上海购买了住房。
农场负责人用集体资金在南通个人办企业,上行下效农场羊毛衫厂负责人也用农场羊毛衫厂的人财物在南通另办了一个羊毛衫厂,费用打在农场羊毛衫厂账上,利润成为自己的,搞得农场羊毛衫厂关门歇业。
把“包”当成灵丹妙药,对下属工商企业一包了之,以承包代替管理。结果下属企业负责人营私舞弊,中饱私蘘。
如农场鳗鱼养殖场的负责人走私欧洲鳗鱼苗,后在出逃境外时被抓,管理混乱不堪,出现了几个偷盗鳗鱼的团伙,几十个人的鳗鱼养殖场,就有多人被抓。
市场形势好时,其负责人归结于自己水平高本领高能耐大,奖金要拿得多多的、待遇享受要高高的,出现巨额亏损时,往市场不好一推二十五,什么都是因为市场不好,什么责任也不负,当然实际什么责任也负不了。
再如农场服装厂,农场领导迷信承包,认为核算单位越小越好,将工厂以车间为基础分成了四个独立核算的分厂。此后四个分厂的销售人员互相争夺市场、相互压价、互挖墙角,分厂负责人谎报虚报销售额,造成大量的产品积压,大量的货款无法收回。终于导致具有相当规模的服装厂关门了事。
我们回头来看也好,总结经验教训也罢,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一个服装厂能够发展到1000多人,已经很好了。可以说领先别人不是一步,而是好几步了。
好几个从这个厂学习后回去办起来的厂,后来都办得红红火火,笔者九十年代初曾经到一个羊毛衫厂去参观,对方都说“我们是在你们那儿学习后办起来的这个厂,你们是师傅厂,请多多指教。”让我们听了感到无地自容。
当然该农场的衰败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有一个象华西村的吴仁宝那样的领导人、如果有一个象南街村的王洪斌那样的领导人,不跟当时的潮流,坚持组织化坚持集体化,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就不会衰败。
路线决定一切。正因为路线出了问题,才会出现大量的国营企业、集体企业亏损倒闭,几千万工人下岗。
农场和农村都是以农为主,都是从事农业。中国的国营农场是中国整个农业的表率。国营农场的今天应是农村的明天,而这个国营农场学习农村大包干,却走回了今天、昨天的农村,不能不令人深思!我的切身体会是中国农民必须组织起来,中国农村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集体化的道路,中国的农民才能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