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回乡知青的命运悲歌——读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

火烧 2015-06-23 00:00:00 文艺新生 1025
文章围绕路遥《平凡的世界》展开,讲述回乡知青的艰苦生活与命运,结合个人经历,反映知青群体的理想追求与现实困境。

  以知青为题材的小说、诗歌、戏剧、电影人们看得不少,特别是电视剧,例如梁晓声的《今夜有暴风雪》、叶辛的《孽债》、夏雨的《北风那个吹》、刘 烨的《血色浪漫》,反映了当年知识青年的理想信仰追求,生活曲折经历,影响深远。特别是习近平、李克强等国家领导人曾经也是知青。

  说老实话我对这方面的作品读得很少,看得也很少。虽然自己曾经也非常热爱文学,但条件关系,青少年时代想看书,可能找到的书很少,只看了《红楼梦》、《水浒传》、《复活》、《战争与和平》等少数中外名著,后来上有老下有小生活所迫,就没有时间去看这方面的文艺作品了,告别了文学梦。

  前些时候一些电视台热播电视剧《平凡的世界》,正好手头有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普及版,吸引我看完了这部小说。小说描写以孙少安、孙少平等回乡知青为主人翁的生活、感情、追求,这部小说是一首回乡知青的生命悲歌!

  回乡知青是当年相对于城镇上山下乡知青的另外一个群体,他们跟城镇上山下乡知青相比,他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无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要艰苦得多,城镇上山下乡知青是受到关注的一个群体,各级政府部门都设立了知青办公室,因为他们原来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他们都是吃商品粮的群体。他们有招工、参军、推荐上大学的机会,上山下乡的时间都是计算工龄的。

  而回乡知青呢?除了少部分有背景的,他们有机会享受招工、推荐上大学、参军的机会,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是没有这种机会的,他们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孙少平”的命运就是他们的命运。说句不好听的话,就以习近平来说,如果他不是推荐上大学的话,以现在高考的卷子来考习近平,他也未必能考上大学。城镇知青对回乡知青来说,他们是优越的。

  我曾经也是一个回乡知青,我是1973年1月份高中毕业回到农村的,所以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感受特别深。路遥是一个现实主义的作家,我就有他《人生》中高加林的遭遇,1975年我曾经有做代课老师的机会,后来被生产队长的女儿替代了。路遥写出了我们那代人无书可读的无奈,对未来生活的迷惘,农村物质生活的匮乏、精神生活贫乏、对理想的追求。

  不知是作家路遥的主观上故意,还是地域上的差异。《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是1975年的高中毕业生。我们这个地区的1975年的高中毕业生,只要真正是学习好的,1977年恢复高考是有机会考取的,而我们1973年高中毕业生,几乎都是不能考取的,能考取的反而是例外。原因是学制改革正好是从我们这一届开始的,小学六年改为五年,初中三年改为两年,高中三年改为两年。所以我小学上了五年半,为什么有个半年?学校从秋季招生改为春季招生,我小学跳级上了初中,到高中毕业我只上了九年半时间的学。从初中到高中,我们没有数理化的课本,我们的课本是工基(工业基础知识)和农基(农业基础知识),我们下一届就有了比较正规的数理化课本。1977年高考,我才发现我们这一届高中毕业生的数学少平只是可拎的小学水平,我们的数学只学到有理数,后来我参加高考是从小学数学开始自学的。当然文学源于生活但应高于生活。

  在那个特殊年代,城乡差别是巨大的,城乡之间存在一条无法跨越的鸿沟,城乡之间通婚也是几乎不可能的。所以在路遥的笔下,少安与润叶之间的恋爱只能以少安的主动退却,后来只能与秀莲结婚了结 。少平与晓霞的感情读来非常感人,但它只是少男少女的乌托邦感情,不要说晓霞是地委书记的女儿,就是普通城镇户口家的女儿,与农村小伙之间的婚姻也是不可能的。所以路遥只能安排晓霞在抗洪救灾中英勇献身,这样可以留下美丽的遗憾!

  孙少平打工的经历说艰苦也好苦难也罢,孙少平的经历不正是千千万万个农民工的经历吗?不正是千千万万个农民工生活的生动描写,不是千千万万个农民工的真实写照吗?

  作为亲身经历者,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城市对农村的剥 ,我有着切肤之痛,曾经愤愤不平。可深层次想一想,积贫积弱的中国,新中国一穷二白一无所有,要强国就必须工业化。如何发展,走什么样的道路?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绝大多数,不从农村、不从农民身上想办法,还能从哪儿想办法。当然是否能不能够减轻一点农民的负担,让干部、城镇人口一起但当一些?但那仅仅是如果,城镇人口愿意吗?就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干部到五七干校,不就被一些人视作苦难、视作迫害吗?

  孙少平奋斗下去,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也许能成为农村中的成功者,但绝不是回乡知青中的大多数,只能是其中的极少数。从当前农村的现实来观察,也就是农村中新生的资产阶级。

  孙少平渴望走出去,但他并不清楚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可走出去后又能怎样?孙少平如果没有晓霞的帮助,也许连矿工他都做不成。如果他想成就一番事业,在当时的现实下,孙少平只有接受某些恩赐,违背自己高傲的内心,调动工作改变身份,可这又违反了作家路遥的对人物性格的安排,孙少平只能把矿工做下去。否则小说的名称就不能叫《平凡的世界》了。平凡的世界,平凡的老百姓才是其作品的主人公。所以孙少平的命运就是绝大多数回乡知青的命运。

  在现实的语境中,孙少平要么把矿工做到退休,这是最幸运的了;要么做到死,像他的师傅王世才一样;要么中途被踢回家,许多企业一旦经营发生问题,自然就会在工人头上开刀。

  绝大多数的回乡知青,他们的人生轨迹,就是回乡知识青年——农民工——空巢老人,可惜作家路遥英年早逝,只写出了回乡知识青年的青年、中年的人生,不能写出回乡知识青年——农民工——空巢老人的完整人生!

  我们回乡知青这一代人,全程参加了改革开放,我们得到了什么?我们失去了什么?加上计划生育独生子女等问题,何处安放我们的老年?农村空巢老人将如何度过他们的余生?

  上山下乡的知青们,上山下乡的年代你们与农村回乡知识青年有了人生的交集。到了老年,你们又一次与你们的阶级兄弟回乡知青有了共同的空巢老人的命运。

  上山下乡知青中的绝大多数人的人生轨迹是:上山下乡知青——下岗职工——空巢老人!

  农村回乡知青中的绝大多数人的人生轨迹是:回乡知青——农民工——空巢老人!

  上山下乡知青和回乡知青是一对难兄难弟!

  2015年6月22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