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不把“限购令”变成“限购法”
何不把“限购令”变成“限购法”
安庆仁
“限购令”出台后,北京地产市场骤然变冷,销售量直线下滑,昨天电视上说,2011年头两个月的房屋销售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0%。但同时又说,尚无一家地产公司有降价的打算,中房协一位官员的话,大概可以看作地产商们的集体想法,他说:限购令的影响是暂时的,相信再过两过月政策影响就会被市场慢慢消化,他的观点是,限购令只是为了稳定房价,不是为了打压房价。
他所以会做这样的解读和理解,最关键的原因,是因为限购令有个期限,既到2011年12月为止,也就是一年期限。一年期限,对中小地产商或者会有一定的影响,但对于大地产商们来说,其影响不过如范伟“微微一笑”,心里没准还说,你别整一年级的,你整二年级的。而王石显然比他们更进一步,做好了应付“整三年级”的准备。
日前有传闻说,王石已赴美游学,昨日万科已就此事作出公开回应,王石的确已经赴美游学。王石这个行为,给人的感觉是,任凭风浪起我自岿然不动。记得去年春旱时节,央视一个记者采访黑龙江的一户农民,问他是否担心没有饭吃,那个农民指着粮囤说,这些存粮吃三年没问题。王石的财力就正如这位农民朋友的存粮,不要说限购令只有一年,即便三年,也照样过,而且过得还有滋有味,优哉游哉。
市民们对限购令的解读也不是很乐观,因此绝大多数人只是观望,如果下半年仍不见房价有较大幅度的下降,那么面对一闪即逝的后几个月,心态肯定会发生反转,有些人为了防范地产商报复性的提价,少不得要入场抢购。出现这个结局是完全可能的,因为这些年来,国家出台的所有遏制投机行为的政策,无一不严重滞后,每次都是事态发展到不可收拾的时候,才来一个马后炮。
市场经济中,有一个因素起着很大的作用,那就是心理预期,一旦心理预期落空,市场供需关系就会调头。目前看,这个一年期的限购令,更可能的结果是市民阶层的心理预期落空,而不可能让地产商们的心理预期落空,因为他们手中的存量资金,应付一年期的限购令,不过如微雨斜阳,喝一杯小酒的功夫就过去了,而如任志强等,没准还就喜欢这种天气,冒雨出来吆喝两嗓子西皮二黄: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
假如国家真的想根治房地产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唯一正确的选择,是按照市场经济的法则去做,彻底击碎房地产商们的心理预期,把目前这个行政性的限购令,变成法律行为,也就是搞一个《限购法》出来,即便这个《限购法》不能得到严格的落实,至少能遏制住地产商们日趋膨胀的敛财欲望,同时也能稳定住市民阶层的心理预期。
我们知道,市场经济是由供需两方面因素决定的,只要其中一方不配合,供需关系就会出现剧烈的矛盾。而《限购法》无疑是将砝码交到了买方手中,那些不急于买房的人,就不会因为担心房价暴涨提前入场,换言之,既然早买晚买都一样,又何必背一身债务去做拉硬屎的瘦驴呢,等有钱了再买不是更好吗。
几天前温总理针对房地产商们说:“你们体内也该应流着道德的血液。”两天后马上有地产商回应说:“大家体内都流淌着道德的血液。”既然如斯,不啻等于说,在市场经济下,“道德血液”这东西不管用,最终还是要靠法律说话,但愿国家这一次真的整明白了,先把道德放一边,拿起法律武器跟地产商一论高低短长,不信这些自认“体内也流着道德血液的”地产商们还敢如此嚣张。
2011-03-03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