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究竟给中国留下什么?
文 革究竟给中国留下什么? 马乾宁(原创)
这几天看到有个说法叫—“文革遗毒”。把今天的问题归结为“文革遗毒”。就是个概念而言,没有讲清楚文革遗毒遗的究竟是什么?而这种提法,和认识问题的方法却似曾相识——就是文革时期的乱扣帽子。所以说要是有文革遗毒的话,这种乱扣帽子的现象还真是文革遗毒。不是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态度找问题的原因,而是一味的推脱责任。不懂得辨证的看问题,事物是矛盾的对立,又是矛盾的对立统一,这正如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而是讲彻底否定。
学好的东西很难,学坏的东却很容易。即如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文 革究竟给中国留下什么?这是后人要仔细思考的问题。
文 革与中国社会的进化逻辑
现在人们谈论文革仅限于文革中的具体事情争论文革的是与非。这样看问题争论不出什么结果,只应了那句话——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必须从宏观角度,从中国社会的进化逻辑角度认识文革的意义。
中国社会有两千年的君主专制传统。中国人的本源概念叫家天下。而家天下最早的溯源就是夏朝。即使到了近代的许多中国百姓都有家天下的认为。如鲁迅《药》中的华老栓,他就认为天下是大清皇帝的,认为夏雨说的是疯话。天下怎么可能是大家的呢?不要嘲笑华老栓,这就是几千年封建文化和君主文化造成的普通大众的认同。想一想建国初期的许多共产党人,他们或多或少都存留了历代农民起义的思想:打天下就是为了坐天下。在这个思想基础上怎们能建设社会主义?所以社会主义的文化革命是必须的。而且只有毛泽东的永远革命者的情怀才能发动文革。
中国社会的运动从秦始皇君主专制制度确立后就形成一个历史怪圈:打倒了一个旧皇帝产生一个新皇帝。家天下的命运始终未变。皇帝是这个是这个社会的主体。以一家的私天下实现天下的大公,进而稳定社会秩序。天下大乱就是因为天下不公,民不聊生。农民战争的最后结果就是出现新皇帝即实现家天下的私天下的社会秩序。社会的主体是君主的家天下世代传递。
不是以君主的社会主体世代传递的社会存在吗?即社会的共同主体的社会可能出现吗?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前人们没有找到解决的方法。即使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近百年的历史了,因为它没有与中国文化融合为一体也是没形成全体人的共同理解认同。怎样把它融合进中国文化当中去呢?就是从中国人天人合一,帝王是天之子的思想源头开始。因为天人合一思想被统治者利用成了天子的帝王说,所以现在就应该纠正。天人合一,人人都是天之子。国家天下不是姓私的家天下而是姓公的公天下。社会的共同主体是人民。
万岁这个称呼从前仅限于帝王。当文革运动中毛泽东主席呼喊人民万岁的时候,由于为人的光辉还由于人们干脱离君主社会,人民(百姓们)根本不理解人民万岁的意义。三四十年过去了现在的人们认识了就是因为文革运动使人们摆脱了心里的枷锁。刚看了山西煤矿和温州商人的网友评论,大多数人都有了资源共有的社会主义认同,可见社会主义已经深入人心。人民要成为这个国家的共同主人的认识只有文革这样的社会主义运动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自然资源矿藏等的共有已经不是仅写在宪法上的条文。这个认同它已经通过文革的形式深深刻入了中国人的心中。而现在回视文革的苦难也就成了一个新社会分娩时的阵痛。
一个新的社会秩序的建立是在打破了原有的历史循环的怪圈之后才能形成。不打破这个怪圈就还如同以往的君主朝代的更迭。革命的胜利并不是建立了一个新中国就能保证的,必须从人的意识形态上建立一个新中国才行。“人是按照自己的认识去改造世界的”毛泽东主席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而又没有任何私心的他才能用文革的形式让人们理解认识,从而改变私天下的认识形成公天下的共识。
谈一下个人对文革的认识
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官国体制历史,人民希望出现包公海瑞等清官为民做主。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人民民主的概念产生。新的社会制度能否还是清官为民做主?当然不是。这就是主席社会主义文革的初衷。三十年前有多少人理解?我认为理解的人不多。说文革的错误,与其说是主席的文革发动错了倒不如说当时的人们并不理解社会主义,不理解人民当家做主。文革中有许多荒谬的事情,出于人们自私的心理不愿承认是大家都错了而主席是正确的。反而归结为主席是主席的错误,从而给自己的荒谬找到了解脱的理由。指责别人的错误,而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人性自私的一面而已。那些荒谬的事情是主席指使的吗?为什么有了错误都归结到主席身上?自己的认知水平有限而已。这就是我认识的文革。文革的参加者在斗别人私的时候,恰恰是个人私欲隐藏着的膨胀表现。文革就是要建设社会主义的文化,从官国体制解放人们的思想,从而实现人民当家做主。而不是官为民做主。有一个词叫“干部”,现在不常用了。“官”这个词依旧流行。毛主席说干部为人民服务,现在人人想当官,享有特权。就社会主义的理念而言,你说谁正确谁错误?人们的思想还没有进入社会主义而矣。文革受历史的原因,因为中国刚脱离皇权的官国体制,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管理体制探索并不成功。主席最后也在反思这个问题:社会主义的制度是需要职业化的管理者吗?社会主义的国家能依旧是职业化的管理者管理国家吗?这样的话仅还是官为民做主,而不是人民当家做主。受历史条件限制主席最后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也是文革没有解决的问题。现在,我们应用辩证法的观点,提出权力(社会管理权)公有和权力私有的问题,并用辩证法解决它。公权力必然依靠具体的个人掌握行使,这就是公权力存在的悖论。怎样实现权力的相对公有制?就需要实现权力的轮换制.非职业化.不多次连任制。过去一个忽视的问题是我们仅把眼睛盯在最高权力上,其实关键的问题是基层权力的轮换制.不多次连任制.公役制更重要。人生必架于物。有职业化的官制度就必然存在公权力的谋私现象。没有有高尚的道德的人做不到。只有消除了职业化的“官”制度,实现社会管理权的轮换(尤其在基层),监督才有实效。只有让曾经是门里面的人监督才有意义。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认识也有一个进步的过程。公有制包括自然资源公有制.社会资源公有制.社会管理权公有制。这些认识我都是通过文革的启发认识到的。
文革理论存在的缺陷:看过一些文革时的文章,大都强调儒法斗争,资产阶级法权。个人是为这是文革理论的不足之处。中华文化渊源流长,形成诸子百家的各种流派。所以有一说,大易不言有无,言有无诸子之陋也。就儒家思想在过去占社会的统治地位,其中有糟粕也有精华。过去批孔子思想的错误之处,并没有超越孔子思想。中国现在需要融合中华文化的各种流派思想于一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如此方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华文化的思想革命。
中华文化需要做系统的更新 两千多年过去了,中国人不能总躺在孔子那里说仁义。要把中华文化的仁义思想赋予时代意义。
从中国人主张的天人合一的根源出发提出:天人合一,人人都是天之子(大自然之子)的思想。
人人都是天之子就是要坚持社会化的协作劳动,按劳分配,坚持共同拥有与共同继承的原则。对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自然资源共同拥有与共同继承,对人类社会创造的社会财富共同拥有与共同继承,对维持人类社会秩序的社会管理权共同拥有与共同继承。即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社会管理权的相对公有制。这就也就是中国文化的革命。
中华思想文化由《易》而发展成诸子百家。其中儒家.道家.法家等几个思想流派最著名。所谓儒家的叫法就是人需,儒家思想是为人的需要,社会的需要而提出的。孔子是儒家的代表,也是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的思想家。人的大脑就如同计算机,需要一套软件来支撑,思想文化就是为人的行为提供的运行软件,运行程序。所以说,孔子是圣人,仅是封建时代的圣人而矣。他为那个时代提供了社会运行的思想软件,运行程序。
所谓文化更新就是对旧文化的除弊而新成。今天中国需要对旧文化的弊而新成。中国文化需要革命是时代需要,也是大势所趋。总不能还躺在两千年前的旧儒家那里吧?
少了公天下,哪有真仁义?旧的仁义思想我们给他赋予新的内容——公天下的大仁义思想,为人民服务是大仁义,真仁义。
中国的政治思想伴随着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在遥远的尧舜时代,可以说是中国圣人治世情节的源头。尧舜的禅让一直是千古佳话。黄宗羲的《原君》也从尧舜说起。中华民族的初期大小的部落各自为政。“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天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人者出,不以一己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这就是中国政治的雏形吧。尧舜就是那个时代的圣人。品德的高尚,为民兴利除害。而这些人的生活就得靠大家帮助,形成最原始的赋税。尧舜的禅让制显然没有把天下管理的这个公权力作为谋私的手段。但是到了夏禹把王位儿子启,中国就开始了家天下。公共的管理权成了历代帝王谋私的工具。赋税也不再是用来保证公权力者的生活所需,而成了一种权力利润。供管理者享受。
中国古人讲天人合一。帝王是天之子的说法出自何人已无从考究。但是这个说法却成了历代统治者统治人民的理由。尤其儒家的主张,就是承认帝王私有天下的合理性前提下,才要求帝王再行仁义的。中国逐渐形成了以君为主的政治体制。“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恰为这种统治权形成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君主时代,人民能够期盼的就是出明君.贤相.能臣为民做主。而明君.贤相.能臣的时代并不多见。许多统治者只顾自己享受,不顾百姓死活。儒家的仁义并没有束缚住君王的贪欲。原因就是以一己之私形成的天下大公本身就是个悖论。私天下后的仁义最终成就的是假仁假义。百姓不堪忍受而反抗,打倒一个旧皇帝,产生一个新皇帝。所有农民起义者最后都禁不住利益的诱惑,最后背叛了起义的初衷。打天下就是为了坐天下。把天下就看成了自己的一份家业,世袭的传给后代。这个时代两千多年,实质就是社会管理权相对私有的年代。这个本应公有的社会管理权仅在不同姓氏间转换。而这个转换又是以流血为代价的。皇帝毕竟一个人,要管理国家就的依靠官吏。从秦始皇后中国形成的就是以君为主的的官国体制的。官僚和皇帝共同垄断了社会管理权。
以孔子为代表的旧儒家思想形成于两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所以说也就深深打着时代的烙印。现在后人的尊孔与批孔也都反映着时代的诉求。都想在前人思想中找到时代的合理成分或剔除其不和时代的成分。怎样形成我们这个时代自己的思想呢?就是要超越孔子,从中国人主张的天人合一的根源出发提出:天人合一,人人都是天之子的思想。人生活与自然界如同鱼生活于水中,人人平等就是人人都是天之子的结果。自然界的动物有领地意识。一个种群的领地是共同拥有与共同继承的。人人都是天之子就是要坚持共同拥有与共同继承的原则。对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自然资源共同拥有与共同继承,对人类社会创造的社会财富共同拥有与共同继承,对维持人类社会秩序的社会管理权共同拥有与共同继承。
中国人的传统思想中,理想的社会是圣人治世。圣人无私。而现实社会中以帝王私有天下而形成天下大公,希望帝王私有天下的同时而行仁义之道就成了缘木求鱼。帝王的私有与私有继承和个人的私有与私有继承方式的社会逻辑使得人们在反对帝王私有而不行仁义的反抗中团结起来,但是又形成了一个历史的怪圈:打倒了一个旧皇帝,产生了一个新皇帝。也可以说在斗了帝王之私的时候人们却没有斗自己的私。
由于鸦片战争的失败,西方文化的引进,中国人自己的自我否定,现在中国人已经不会用自己的概念理出这个社会发展的逻辑了。
中国人原先的社会逻辑就是天人合一,帝王是天之子。由此社会就是帝王的私有与帝王后代的私有继承而平民百姓也是私有与私有继承知识范围的大小之别。所以中国社会出现历史的周期规律,一代代,打倒一个就皇帝,出现一个新皇帝。由治到乱,再由乱到治。社会管理权的私有或相对私有制社会,每次社会动荡都是社会管理权的更迭。
天人合一,人人都是天之子的思想之一就是实现社会管理权公有制或叫相对公有制。因为管理权的行使必须要具体的个人来完成,由此就出现了一个公权力悖论问题。中国人的理想是圣人治世,但相对私有的公权力总被无道的小人窃取。圣人治世的社会不常出现。在一个没有圣人的时代君子之道亡,小人之道昌。所以就需要实现社会管理权的相对公有,而不再把希望寄托在出现一个圣人身上。社会管理权的相对公有要管理者的相对职业化来实现。实现干部(管理者)的能上能下,能出能进,需要一套制度。人生必架于物,不再是旧的食禄者职业化的管理社会的制度。现今就是公务员的相对职业化.非终身制,公务员的轮换制。
文 革可以以摧枯拉朽的方式推翻旧的管理体制,但是没有完成管理体制自身的创新。问题的关键就是没有解决管理者职业化的问题,依旧存在一个官僚体制。今天看来就是社会管理权没有实现相对公有制。只要管理者职业化存在就最终是一部分人来管理国家,而人民在这一部分人的管理之下。依照辨证法的原则,怎样实现社会管理权的相对公有制?就只有对管理者具体的人实行轮换制.任期制.不多次连任制。
这个思想与西方多党竞争的多党制不同之处在于——西方多党制是不同政治团体的轮流坐庄,而管理权的相对公有制设想是坚持共产党的一元化领导下的具体个人(管理者——公务员)的相对职业化.轮换制.不多次连任制。
没有树立管理者相对职业化的观念应该说是问个失败的原因。人生必架于物。社会存在一个以食禄为生的行业,那么就必然是有人趋之若鹜。白话就是有人把当官做成一种谋生手段。现在社会的腐败现象莫不出于此理。多数人把当官作为谋生发财的手段了。世间最难规制的是人心。现在有多少制度建设能防止贪心呢?恐怕只有管理者相对职业化的制度了。
本着天人合一的辩证法原则,实现同人思想即人与人同。古人的天人合一,帝王是天之子。今天就应更新为天人合一,人人都是天之子。由此推论出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社会管理权的相对公有制。共同拥有与共同继承原则,共同劳动与共同收获.按劳分配劳动成果。中国人的共产主义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按需分配原则。人类社会存在两个最基本的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人与人同的人人平等必须要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社会管理权三个方面的相对公有制才能实现。
中国人的道德仁义思想不能丢,今天讲就是存公道而行仁义。 天人合一乃是人与自然环境的天人合一。是人与自然关系的辨证认知论。天不是神话的老天爷。天人合一乃人与自然的辨证之道即人与自然界的辨证认识论。佛并未悟得此道,所以才说万事皆空。(物)质必占居空而为实,即老子说的万物负阴而抱阳。空以有实(质)而不空(虚),即万物抱阳而负阴。如此则阴阳动,虚实分。人观得虚实而成象(虚实之两象)。不能把“道”神秘化。道如同矛盾学说。是借物喻理。道本指就是道路,途径。从一点到另一点的路径。引申为自然规律,自然运动之途径。并不存在一个虚无的道。
有一说,天不生仲尼亘古至今长如夜。然仲尼实不知,道为何物,诓论仁义。其皆因仲尼之私心而欲爵也。“耕者,馁在其中矣。学者禄在其中矣。”即可见其心。亦如我问吴敬琏之语,货卖谁家?仲尼不过是想把自己买个好价钱,得统治者的爵位封赏而已。可叹其生而不得,死后才致。而什么叫仁?什么叫义?孔子并没说清楚。
中国人讲仁义,仁即二人.是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的一种态度,不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是个人利益的合理部分.与人相处抱有"仁"的态度.
仁是什么?打个比喻,如果把人们生存的世界比做一个大屋子,仁的前提是个人不能私自占有这间大屋子。即公天下。而后才是仁,给别人留出屋子的一部分空间,不能独占,就叫仁。即怀“仁”的态度处世。
从字面上看仁即二人,指与他人相处的时候的态度即“仁”。仁不是自私,也不是无私。“仁”是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的一种态度,不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是个人利益的合理部分.与人相处抱有"仁"的态度.不能自私自利。
义是什么?人生必架于物,而人在寻物之利时要利取中道是为义。不仁不义就是自私自利了。义是什么?义是利取中道。在这间大屋子中合理的分配每个人使用的空间。原始人类共同围猎,共同享用围猎成果,自然资源在一个部族中是公有的。人类的社会化生产也要求社会化生产的财富公有,合理的分配社会化生产的财富用于每个人的生活。
什么叫公道正义?公道正义就如同两人共用一个课桌的小学生。小学生习惯在课桌上画一条线,这条线划在中间,就是公道正义。反之就是不义.
少了公天下,哪有真仁义?旧的仁义思想我们给他赋予新的内容——公天下的大仁义思想,为人民服务是大仁义,真仁义。
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中国人还就真是没太搞明白。社会存在是一个动态的世代交替的运行机制。社会存在又有三大基础问题——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包括生产资料)和社会管理权。所以说社会主义是一个共同拥有与共同继承原则而不是私有和私有继承原则。但公和私应理解成辨证概念,而不能理解成绝对概念。其实中国社会主义就是要实现的大家共同劳动,协作生产,按劳分配原则。进而实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个人认为,马克思的理论缺陷源于天人合一的辨证法没有认识到位。所以马克思理论才从生产力角度推出社会主义乃至共产主义。而中国人认为天人合一,万物生之有时,故用之不可无度。根本不存在生产力提高物质的极大丰富。那么就没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了吗?不是的。中国人有自己的叫法是天下大同。同人思想即人与人同的社会就是中国人的社会主义社会。从天人合一的角度说就是——天人合一,人人都是天之子。由此推论出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社会管理权的相对公有制。私有占有制和私有财产继承包括世袭制正是产生社会中人与人不同,人与人分等级制的原因。中国人现在需要从中华文化的源头上复兴中华文化。不能设想我们中国人的明天建立在西方人的思想上。 唯物论者往往强调共产即共产社会,而我认为从政治角度讲要实现共主社会即人民当家做主,而且共主才能共产。
马克思提出一个抽象的生产力概念,而划分人类社会时却不是按生产力的说法,自己造成逻辑混乱。一个抽象出来的生产力概念,根本没考虑“万物生之有时,故用之不可无度。”的资源有限性。这个经济基础就没法牢靠。
中国哲学有一个挺著名的思想——制名以指实。我认为不能用一个抽象的生产力去推论生产关系。并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中国俗语讲——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可见能代表人类的生产能力的是生产工具。其实决定人在生产中的关系的是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社会管理权的所有制。人类已经存在过的生产劳动关系有三种,生产协作制,奴役制,雇佣制。人类社会初期是生产协作制,众人合力围猎。吃的是“大锅饭”。而当人类驯化六畜为人类服务时,奴隶开始产生了。而奴隶多是异邦俘虏。实际上中国并不存在如同西方意义上的奴隶制。而西方的美国消失蓄奴制才多长时间。占有土地资源,利用自然增殖原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出租土地寻利就产生了雇佣劳动制。
共产学说只讲人与物的关系,而没有讲人与人的关系。应该用共主社会概念取代。毛泽东提出人民当家做主的概念,既是我说的共主社会的另一种表述形式。千百年来,中国人习惯了君做主和官做主。所以需要文化革命才能实现人们意识形态的改变,实现人民当家做主。
共产社会提法偏重于唯物,经济学成分比较大。而共主社会提法就是政治学的。这个来源就要归结为毛泽东提出的人民当家做主理念。大厦不是一天建成的。那又为何苛求毛泽东呢?
总之,一个国家谁是主人?就要看谁是这个国家赖以存在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社会管理权由谁来掌握。如果是公有制,即大家共同拥有共同继承,任何人不占为私有和个人私有继承,那么个国家就是真正意义上是大家的。不是任何个人的。这就是共主。反之如果是少数人占有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社会管理权,多数人成了雇佣劳动者,那么这个国家就是少数人的,是被少数人垄断的。
所有非毛者,按中国人自己的人格划分,无不是奸佞小人。而拥毛者,是正道君子。
三十年来可以说是小人之道昌,而君子之道亡。看看,真正能先富的,能暴富的,有几个不是奸佞小人呢?然而天道(自然之道)三十年一变,人心思归。所以说——中华民族即将迎来君子之道昌的伟大时代。
现今世界如果做个比喻的话好比中国历史上的商周兴替的时代。人分地域而居,国家职责就要各守其土,个安其民。在国际交往中坚持公平合理的道义原则。西方思想的利己主义就如同崇尚“得”的末代商朝人。讲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华民族的复兴是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复兴的。
古人以易道阴阳,现代人讲矛盾。都是在研究两种不同性质之间的变化规律。公和私是一个矛盾,也是一个矛盾的对立统一。正如古人说的孤阴不生,孤阳不长。在共同利益一致的情况下才能达到公私矛盾的统一,和谐。古人研究阴阳矛盾的变化规律得出天道三十年一变,人心亦如此。所以还是借用古人的话说———从今天的中国,公道不兴私道横行。中华民族即将迎来君子之道昌,小人之道亡的伟大时代。这是任何个人都无法抗拒的时代潮流。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