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为“先生”点赞,莫委曲了“先生”
两岸,为“先生”点赞,莫委曲了“先生”
台海两岸,两个“先生”终于要碰在一起了,
小马哥终于从“总统”下架了,
其焦头烂额之时,大陆又伸手相助了。
虽然错过了许多时光、机会,见见也好。算大陆为台独者树样、立限、打招呼罢!
也算一件大事。
起码,两个“先生”称谓为两岸各色人等提供了一个简明的定位。
但愿其们不要轻忽、委曲、辜负中国字中“先生”神圣、崇高的本意。
以旧帖记之:
习若称马为总统,除非回到宝塔山
——评张王会「閒聊」「馬習會」
有消息称張志軍、王郁琦“果真談了「馬習會」,王郁琦說是「閒聊」”。
天人合一认为:
不触及统一、不相向一国的接触,不过也就是「閒聊」。
怀揣着独台、隐独企图,只是在贻误、酿祸。
为了选票,讨点便宜也就罢了,切不要为之太甚。
张王会,可以含混称官衔。
习马会,岂能糊里糊涂。
习称马为总统,除非回到延安窑洞、回到四六年(大陆不是不可以,只是马要真正在促统、能主统)。否则,“统”、“总”相对,两国显然。老习就不要再玩了。
习若称马为总统,意味着政治面不同,可以分门别户、分族裂国,在下亦可宣独立,大不了重上井岗山。
2004年2月
附旧贴若干,为习马会呼吁、开路、示警
总统?叫不得也,马哥!
据说有北京大学学者建议,陈云林和马英九会面时,不妨打破禁忌,称马英九为总统,藉此显示承认中华民国客观存在的事实,将两岸政治关系从互不否认带到互相承认的新阶段。这是不妥的。
尽管我主张:两岸分隔是中国人民在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因以国共两党为突出代表的政治路线激烈分歧、斗争、冲突而形成的历史欠帐。两岸代表了中国政治差异的两个方面,不能简化为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两岸统一主要在政治统一,而非简单的地理整合。完成统一的未竟之业,是两岸人民的共同责任,依赖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统一,是共建、共生、共和,不是解放、收复、纳降(当然对“台湾国”另当别论,只有以武力去解放去收复)。统一的思想基石为“天下为公、人民最大、和谐共和”。统一后的国名为中华共和国。统一后最终要实现“一国良制”、单一政府,但其先期形式和必经路径路径是实行一个国家,多块行政区域、多种社会制度、多个地区政府、长期共存、和平发展、互相补充、逐步融合。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各自实行内政治理。其中大陆地区与台湾地区在国体内居同等地位,香港和澳门地区与大陆保持现行关系。
两岸分阶段完成中央政府构建。先由两岸对等并接纳港澳及海外华人三方,组建多党派多元化的和平统一政治协商会议,消除敌意、弥合成见、寻求共识、营造氛围、协调应急政治事宜。再组建联合政府,行使国防、外交、规划统一进程、促进互动互惠、防范冲突等职责和权利。联合政府由两岸三地{港澳、及海外华人}按政党比例或选举推荐相应人员组成。在一定时期,可实行共同主席制度,或者以法定形式和程序保障不同观点、意见与利益受到尊重。然后逐步创造条件,实行全民民选共和国领导机构。
我同意两岸对等,两岸什么都可谈。最终谁带领谁?不一定,不重要,不着急,不要言之过旱。重要的,是一个中国,是立即谈判。统一后的中国是两方、多方共和、共建。自然是两方、多方各尽其善,各尽其力。统一后的中国是人民最大,自然是仁者为“王”、贤者居尊、公道自在人心。
如果两岸同心,如果诸事顺遂,如果机缘巧合,马英九以其清廉、守法、新鲜、朴实,更重要的是对统一的贡献,是完全有可能成为未来统一后中国的总统的。
但是陈云林现在却叫不得也马哥!
因为,两岸不是国与国的关系,马陈会不应是总统与总统(使者)的会见。
马英九希望陈云林叫总统。
是健忘,忘记了连胡会上如何称呼;
是逻辑混乱,背离了自己言犹在耳的“非国关系”论述。
但愿不是玩小聪明。
不是在把不否认“政治实体”的合理述求,偷换成承认“国家实体”的台独或独台理念;
不是在把两岸隔而待统,一中待统,搞成已独后统,两国再统;
不是在把台湾海峡搞成朝鲜三八血火线。
这是国人应当高度警惕防范的。
北大的叫兽别犯傻了
两岸竞争在民心,得民心者王天下;两党相交贵真诚,以心换心是友道。
还未开谈即耍心眼、论大小,搁置不了“主权、国体、名号”政治争议,强人所难,太小家子气,会坏大事情。
人民最大,统一最急,和平最重,时机最贵,名利可轻,历史最检验人。
马先生、马主席、马阁下、马领袖,马岸长,暂且把“总统”放一下吧!
人民、历史会记住、会回报仁人、君子、圣贤的!
总统?叫不得也,马哥!
2008-11
大气一点吧! 马先生
,
总统,是国家元首的称谓。只有一个中国,总统当然是不能乱叫的。
英九先生未经大陆人选举,大陆自然不能称你为总统,否则即为两国并存。
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是指两地、两区同属一个中国,不是、不能两国同属一个中国。
这不是“僵化的原则”,这是起码的底线。
先生口口声声搁置争议,
为何不学学老胡,降国以求、放一下架子,不叫主席、总统也罢;
为何要强人所难,希望客人按自己意愿称呼;
为何不持一点政治家的矜持、稳重乃至糊涂,要单方放话、喊话?
难道就不怕陈云林不配合?
摆明是吃定大陆改善关系、和平统一的诚意;
摆明是吃定大哥大姐关爱弟妹、气掉大牙只得和血吞的同胞亲情;
摆明是吃定大陆担心独派发飙、会一让再让的大局思考。
岂不知,公道自在人心。
岂不知,陈云林后面有13亿人民。
岂不知大陆同胞也会玩“1025”,而且绝对不只60万。
岂不知历史关头自有历史记载,一言兴邦,一言毁族,居庙堂之高者自当慎之谨之。
马先生,稍稍大气一点吧!
2008-11
台湾,是中国政治上的一个面
地理上,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政治上,台湾是中国一个“面”。
她既是历史中国的一段过去,又是现实中国政治的一个方面。
尽管面有大小,势有强弱。但1与99都不是100。1加上99才是100。合为100后,再没有了1或99,只有100中之1与100中之99。
政治面的“强弱”,要看趋势、看发展、而非简单的枪炮多寡、票子长短、声音大大小。
简单地以人多人少、地广地窄、看两岸关系,是幼稚。
和平统一是“两面”共和,尊重是起码的,互让是必须的,互变是必然的,糊涂是聪明的,担心是不必要的,心虚是可笑的,小家子气是可悲、可气的。
统一,主要是政治问题,而不是单纯的地理问题。将台湾简单视为“一个省级行政单位”,将两岸关系定位为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是糊涂、僵化、滞碍统一、危害民族!
统一,是一国内的两面统一。台湾方面,非要称国、非要习近平称马英九为总统,是可笑、痴人说梦、甚至是别有用心、造成事实两国、故意设置两岸政治接触的障碍。
无论何种思想、主义,无论多数亦或少数,无论长期还是久远,都在历史中形成、完善、接受历史的检验和扬弃;
是与非不应由一家说了算,不宜匆忙下结论,不必要一次就弄明白;
不同的路线、主义、模式、观点、应该允许共存、试验、比较、竞争甚至碰撞;
解决社会矛盾,斗争不是唯一形式,战争只是无奈的手段,协商、容忍、宽恕、尊重、和解、等待甚或退让亦是基本选择。
和平统一,
不是简单的地理整合、海峡再通,
不是“胜王败寇”,
不是“卖台”或“卖共”,而是不同信仰、主义、观念、好恶、种族、党派的人儿在“天下为公、人民最大”理念下的“和谐”、“共生”、“共和”、“共建”,
不是解放、收复、纳降(当然对“台湾国”另当别论,只有以武力去解放去收复)。
“共和”才是两岸的最大公约数,是起点、也是终点
解决不同政治观点的人们如何理性相处、斗争、协调、竞争、共和、共荣,是中国人一直没处理好的问题。
当年国共内战如此,几十年大陆“继续革命”如此,两岸长期敌对如此,当今台湾岛内蓝绿恶斗依然如此,两岸只经不政、经热政冷、政治上至今无交集、难交集仍是因于此。
统一需要共和主义,中国长治久安需要共和主义,中华复兴腾飞需要共和主义。
马英九要求下属不以"中国"以"大陆"称对岸。实质上就是一国两岸、两面论。
这较“两国论”、“特殊国与国关系论”有质的区别。
应当肯定。
原作于2009年10月,此发略有增修
海峡之间,“各表”是个假议题
除了“只是台湾人、决离中国去”的极端台独死硬者外,两岸中国人在地理、文化、历史、血缘、法律上对“一个中国”完全一致。只是在政治上谁是、谁能、谁该“代表”有各自表述。
粗略看来,这种“各表”,在一个中国内部、在两岸之间:
不争才怪事。
血火相拼,生死过节的怨恨,哪能轻易烟消云散;
几代人隔绝、几十年固持、哪有不开价、议价直接生意成交;
老习惯改口,总要个说道、总需要时日。
在成交OK之前,争,都是必然的、正常的,只要不挥拳头、动刀枪,只要不掀桌子、不掀了桌子不再坐拢来。
争争也无妨。
谁能代表?
谁终代表?
凭实力、凭路线、凭贡献。
最根本、最终结的是凭老百姓喜怒哀乐。
两岸都唱“全心全意 “人民最大”。自当不怕人民选择、裁决;自该心虚分族裂国、坏和引战、贻祸家国,青史要留骂名。
何况,谁就定论不会、不能“共同”代表?
争争或有益。
比较才有鉴别,竞争产生活力。
两拨孝子贤孙,争相比好,乐的当然是老祖先人,赢的最终是“沉默的大多数”兄弟姐妹。
一国下和平理性的“争”,再争一甲子,还是一个中国。
简言之,争争无所谓,吵吵无大妨,等等许会好起来。姑且待之也罢。
然而,生活总不让人太简单,
有人似乎在把“各表”当成“不接触”的由头;
在用“各表”抓紧掘进两岸间的鸿沟;
在用“各表”姑息、纵容、掩护“表独”的坐大;
在用“各表”葬送国人“同表”的希望。
这就要求人们对这“各表”予以警惕、进行深究、正本清源。
四九年后很长一段时间,这种“各表”在国际间原本没有大问题。
两岸都坚持自己是同一个中国且为西方世界以及美国承认、尊重并在中美联合公报等中宣示。
毛泽东为了“只有一个中国”硬在联合国大门外等待、坚持了二十多年。
“两蒋”宁忍孤独,至死牢守一中、冷酷制独。
这种争执,只是信仰、主义的碰撞、颇有血性、尊严的坚持,而没有族分国裂的危情,不见权谋、机巧的自私。
七一年,潮起潮落时、花谢花开中,被压制、孤立二十多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终于登上联合国讲台,中华民国国际法地位宣告终结,历史情景剧翻转一个面继续表演。
“蒋介石集团”人还在、心未死、理难输,凄风苦雨中自谓不变、旗帜不倒,返联之声未断。
蒋经国们励精图治、竟将危如累卵、病若游絲之地建得政治开放、经济腾飞、获“四小龙”美誉、如马英九所谓之“新生”。坚持“所表”的蒋经国仍要“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台湾经济推手孙运璇还想“以台湾经济起飞经验引领大陆”。
这时候,台湾的“各表”,势所必然、其情堪悯,所争一中、倒无大碍、且让敬佩。
只是近些年。台湾的那一“表”有点变味、变质。
在李登辉“一边一国论”、陈水扁“公投入联”、“去中国化”大动作,菜英文“我是台湾人”、“中华民国就是台湾”公开大挑战背景下,马英九“不独”,却常常让独、纵独,“不统”,倒真是实实在在的畏统、避统。其所“表”的中华民国常常与2300万混淆、等同。
不见大陆这一块,不说统一这码事的“中华民国”与“台湾国”何异?多远?
这时、这种“各表”,在国际上喊声越大、同气越多,真相越乱、误会越深、独焰越炽、和统越难。
难道真的要搞到兵戎相见、搞得恩断情绝,搞得各方都下不了台?
大陆当然不能漠然视之。
针锋相对外交仗,坚持自己所“表”,否定台湾所“表”,是有点损伤台人面子、会增加离心的情绪,然而又是必然、必须的无奈、来不得半点含糊、犹豫、温情的选择。
在维护“一中”的大情怀与照顾面子的“小思量”之间,大陆当然难以两全、不会两全。
当各表之争,从原来一国内两个政治极端面的象征符号之争,异化为两国、一中一台,两岸同属的一中与“就是台湾的中华民国”的争执后, “各表”在在一个中国之外部,在国际上的大多场合具有了实质的意义与尖锐的对立。
在一个中国内部,这种“各表”,深究起来,却是个假议题。
在台湾,
马当局自表一中,却避谈统一、不干统事,能算代表?
马英九提互相承认,且慢说其或许瞒天过海、暗渡“两国”,既然承认北京,当知自己方尚未、也不能够“代表”整个中国。
台湾当局把“各自表述”喊得震天响,其实很缺“代表”的真心与底气。
在大陆,
“和平统一”取代“战争解放”(当然,“不武”,这仅是对非台独而言)后,大陆自然不会、不能、也没有理由与办法再把台湾的“国民党反动派”这种政治异类当成消灭的对象。
“坐下来”、“好商量”,“什么都可谈”,绝非客套话,而是郑重的政治宣示。
“胡连会”两主席平等尊严具体示范后,人们更没有理由不把台湾视为中国政治的一个方面、统一大业的一个方面。
在和平统一最急要两岸同心互动时,在两岸由冷渐热、将信将疑时,在台独钻缝觅洞,伺机破坏、开倒车时,老想“唯一”、只唱“合法”,是没找对地方,是没事找事,有点不懂音乐,有点给台独势力攻击统派、维持现状派提供炮弹与口实。
在一个中国内部,谁代表中国,确实不是政治家自己说了算,不是那一个单方面“各表”了算,不是现在就说了算,而是全民决定、是双方努力、是坐下谈后的结果。
谈的双方,凭的是天地正气,为的是公众利益,扯的是逻辑道理,仲裁者是全体国人,天然就平等,哪里需要垫高板凳、抬高身姿、装成神圣。
扛着中华民国的大招牌,你想干什么?
戡乱、剿匪,开玩笑吧?
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谈,那不就是两国论?
在国门之内,屋檐之下,动辄“唯一合法”、心念“中央政府”,有啥作用。
是要“宜将剩勇追穷寇”、“一个阶级消灭另一个阶级”?
是要“奉天承运”、“南面受降”、“一个吃掉另一个”?
是要国对省谈,姑且不说现实否,逻辑上也怪怪的。
海峡,不是国与国界。统一,不是国与国统。扯国号何干?
两岸分隔,源起政治面、政治家的对立,两岸统一,不过政治对立亦或政治家对立的结束或正常化。
就以“完全统一的中国”为标的,就以“两面”、“两方”为称谓,放手开谈可矣。
老说合法非法,总提先生后生,蛮扯嫡正偏庶,是不是“小心眼”、是不是没以“人民为大”?
怨偶再聚,总摆尊卑之谱,有助于鸳梦重温?
兄弟重和,先枪祖宗牌位,这算是兄友弟恭?
一国以内、两岸中间、谈判之前,扯名号、扯正宗。不仅无益,只能有害。
扯“各表”者,莫要忘了,你那“一表”中,包含对岸之部分,该将其利益、期望“表”出来。你自己也在对岸“一表”中。两个“各表”对加起来等于零,谁也无法占便宜,只是一场口水战、只让世人看笑话。
扯“各表”者,真在意“所表”?
如此,依你所表吧,我仍“#请文明用语#”,待你王师北伐,邀我山城相会,再来北平和谈?
拿个“一中”样儿看看。
怎把统一当成了忌讳?
扯“各表”者,意岂在名号、招牌,在华丽袈裟下之偏安私利、政党私利、选举私利、政客私利。
然而,这诸多利益与统一后中国的法律、制度、称谓、中央政府、领袖生成等等,自然是谈中之议、谈妥后事。
岂能在“不统”中保障。
岂能在“不接触”、“不谈判”中收获?
台民何辜。
陆人何暇。
复兴何急!
争个空名耗光阴、误大业、祸子孙,岂是中山信徒之所为,民主自由之真谛、中华复兴之急需?
莫再假了。
先坐下来再说吧!
裁判亦或上帝们已经等得不耐烦了!
天人合一 2011-10
“一国两名”待商榷
总体赞成燕谷山人2《两岸问题的实质与解决途径一文。
唯“一国两名”待商榷。
一国各表,是争议。争一万年,争的是一国;撂置再甲子,一国自存在。
一国两名,不是撂置,而是解决:不为“一”争,变为两存。既已两名,何再、凭啥一名?
进门(国内)缓争其名,默认各名、宽容各名、糊涂各名,可也。各名实为一名。
出门(国际)不争各名,公认两名,两名并存、两名对立, 错也,两名或真两名。
先有一名,再有两名,可也。一名下之两名,非两体各名、实为一体内两面之名。
先要两名,回避一名, 错也。两名极易冷落一名、替代一名,两名难再一名。
先有接触、协商、谈判,有条件、有范围,有时限、有方向,两名可也。两名实为一名之各表、前奏、过渡。
不接触、不提一中、不向统一,没有一名保障之两名,非也。两名实为己名,两名搪塞一名,两名终难一名。
真怀一名,何必两名、何需两名。一名下之两面、两方、两岸、两先生、两代表、两山头,同样可站红地毯。
非要两名、非要己名,当配一名。
站在一名的角度,拿出一名的心胸,使出一名的手段。
让你独占一名,我仍为匪类,回到四六年,再来个山城会?
还是为了一名。
一名、两名, 名实非名。
权也、利也、私也。
抛弃私利与权谋,跳出名号之纠缠,破解不谈之僵局、实现两名合一名,原来其实很简单。
2012-8
两岸,不能相互承认对方为国
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既是历史,也是现状、更是未来。是大陆的底线,台海火药桶的爆点,甚至是地狱天堂的门槛。
认对岸为“国”。
不包含自己岸。自然成“两国”,这是显独。
包含自己岸。有对岸为国,何又自谓国。没事找事扯烂筋,这会滞统。
以己岸为国。
不包含对岸,是为“明独”
包含对岸。却不言统、求统,疑似隐独
自以为国,对岸属国。
各自表述,虽伤和气,实属无奈。
这是历史、是现实。
这才有两岸反独、求统的动因与依凭,才是外人不容置喙的“内政”。
“相互承认”,看似公允,实则以退为进、似予实取,瞒天过海、暗渡“两国”。
陆胞兄岂不警惕?
台胞弟能怨寡情?
要不,哪怕你自称“国”,我仍为“匪”,回头几十年,再演个“山城会”?
只要坐下来,“什么都可谈”,“什么都好商量”!
两岸分别、隔绝、对峙、猜忌、隔阂、争斗、及至战争,源于一个中国内部的一部分人与另一部分人政治分歧。
且不说这两个部分,都以“民(人民)”为旗帜,都喊着民族独立、中华复兴的口号,都曾有同一堑壕、共倒内贼、共御外侮的荣光,都在近几十年修正得越来越大致相同相像。
就这两个党的部分歧见,几十年的些许不愉快,干十多亿国人、五千年中国何事?
两岸者,一个中国的两个面也。
两岸相处,两面、两岸、两区、两方、两党、两军、两会,两地、两当局、两先生,哪怕“两山头”都可以,就是不能“两国”。
胡连会示范后。还有所谓“对等”、“尊严”说?
实际是“麻台湾人、要大陆价”的假议题,只会彰显胡“主席”、胡“先生”、“老胡哥”有海量,马“总统”、马“先生”、“小马哥”太鸡肠。
海峡,不是国与国界。
统一,不是国与国统。
扯国号何干?
两岸统一。不过政治对立的结束或正常化。
就以“完全统一的中国”为标的,就以“两面”、“两方”作称谓,放手开谈可矣。
老说合法非法,总提先生后生,蛮扯嫡正偏庶,是不是“小心眼”、是不是没以“人民为大”?
统一后中国的法律、制度、称谓、中央政府、领袖生成,自然是谈中之议、谈妥后事。
没开谈先嚷嚷。
抢占先机?
漫天要价?
先喴先赢?
还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专找牛角钻”,“只挑忌讳说”,以至“干脆闹翻不能谈”!
中国的政治人,有不少的算计、固执、争斗。
中国的老百姓,有太多的无奈、苦痛、牺牲。
中国已延误了不少时间。
中华民族再也不能内耗、折腾。
抛弃只以己是、总以人非的固执,不问是非的狭昧,整碗全端、颗粒不让的小气,多一点谦恭、厚道、宽容、大度,装一点糊涂吧!
少一点“算计”、多一点宽让。39
少一点权谋,多一点厚道。
少一点争斗、多一点共和。
两岸才有双赢。
和平才会久长。
统一才会速来。
中国才会更好。
世界才会更好!!!
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