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为二认识改革开放(2)
一分为二认识改革开放(2)
——关于提高劳动生产力
改革开放的生产方式按照邓小平的说法,就是发展生产力。什么是生产力?从劳动者的观点看,生产力就是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就是劳动者的集体力,就是减轻劳动者的繁重的体力和脑力的先进的生产工具(机器、电脑等),就是合理生产需要的利用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先进的生产工艺等等。因为,劳动(生产劳动,生产都是一个意思)是人的生命活动。轻松的合理的劳动是人的生命活动健康地发展的必要条件。劳动生产力提高以后,节约了人的劳动时间,减轻了人的劳动强度,保证了人能够有更多的休闲时间,从而满足了人的各种生活需要。毛泽东时代,劳动者为什么热爱劳动,为什么不愿意做管理人员,除了政治上的原因(劳动者是生产的主人)以外,主要的原因是,劳动者的劳动是轻松的,特别是无产阶级国家为劳动者减轻了劳动的后顾之忧(吃、喝、穿、住、看病、上学等等都是无产阶级国家统筹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为自己劳动必然是幸福的自由的。
相反,从资本家的观点看,生产力既包括劳动者的生产能力,更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代表——货币。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增加,生产力的发展全部是用货币来衡量,计量,并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标志。国民生产总值用货币表示,国家的综合国力用货币表示,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用货币表示,利润、税收、生产的发展,社会的发展都是用货币表示等等,从事实上证明了这一点。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的生产能力(不仅个人,而且包括全体劳动者,)却成了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的次要的因素,成了资本家发财致富的的手段。因此,就劳动者的生产能力来说,不是发展了,提高了,而是减退了,降低了。全国的劳动者变成雇佣劳动以后,下岗失业成了劳动者的时刻提心吊胆的负担,找不到工作,成了劳动者生存的最大的威胁。当资本家为了减少自己的成本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减少工资成本,这就意味着减员增效。当资本家遇到经济危机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让工人失业,把劳动者一脚踢出生产岗位。
由此可见,在劳动者看来,提高劳动生产力,就是为了劳动者更愉快的劳动。而在资本家看来,提高劳动生产力,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在这里,一个是为了人,一个是为了物。一个是为了人活得更幸福,一个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社会财富。一个是以人为本,一个是以物为本。这种对立的观点,来源于雇佣劳动者和资本家的对立。这种对立之所以是统一的,是因为,没有雇佣劳动者就没有资本家,没有资本家就没有雇佣劳动者。这种对立是在资本家的统治下存在的。这种存在是不断地变化的,按照唯物辩证法,这种对立一定要发展到自己的反面。这个反面就是,雇佣劳动者一定会掌握生产力发展的主动权。从而把发展生产力作为自己实现自由的,幸福的生命活动的工具。这个过程必然以资本的消灭为前提。
劳动者
2009.5.25.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