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辩证法唯物论认识中国资本(8)
用辩证法唯物论认识中国资本(8)
——劳动问题上的唯心论
劳动就是劳动者用劳动工具改造自然的过程。马克思说,劳动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是人的生命活动过程。劳动就是生产劳动,生产劳动就是生产。因此,当我们说劳动时指的就是生产劳动,指的就是生产。这种劳动是具体劳动,具有使用价值的性质,因而是动态的。
劳动也指的是价值。劳动者在劳动(生产劳动、生产)的过程中耗费了自己的体力、脑力,物化在产品中,或者凝固在产品中,就形成了价值。这种劳动是抽象劳动,具有价值的性质,因此是静态的。
具体劳动分为:为自己劳动和为别人劳动。生产资料归自己所有,使用自己的劳动力的劳动,就是自然劳动。生产资料归别人所有,劳动者在别人的监督下为别人劳动,就是异化劳动。产品供自己消费,不进入交换,没有价值。产品供别人消费,交换的产品就是商品,商品具有价值。
这就是辩证法唯物论对劳动的基本观点。
改革开放以后,一切产品都是商品,一切生产都是商品生产,商品交换是在社会主义市场上进行的,生产的目的是为了利润。生产的组织者或者是国家,或者是集体,或者是个人,这表明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是国家、集体、个人(包括外国资本家),他们为了赚钱,必然要使用劳动。这个劳动就是为别人劳动,这种劳动就是异化劳动。这种异化劳动是客观存在的,是事实,是每一个劳动者都能证明的,可是主流媒体,不承认这种劳动是异化劳动,不承认劳动产品不是归劳动者所有。这就是具体劳动问题上的唯心论。
由于具体劳动问题上的唯心论,产生了对劳动者的态度。首先,认为劳动者是为社会劳动,因此是光荣的劳动者。其次,在这种具体的劳动中,别人出的是生产资料,劳动者出的是劳动,别人得到利润,劳动者得到工资,是合情合理的,是共同富裕的条件。最后,生产资料的所有者,一方面,为社会提供了利润,另一方面为劳动者提供了工作,养活了劳动者,因此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是社会的主人,劳动者应该感谢生产资料的所有者。这就是抽象劳动问题上的唯心论。
党和政府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三番作为改革开放的目标,就是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生产利润保驾护航。既然主流媒体在劳动问题上是唯心的,那么,党和政府的一切大政方针和具体政策,是为了维护这种异化劳动,那么也就是唯心论。这种唯心论的具体表现是:一切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都是对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有利,而不是对劳动者有利。一切劳动者的境况证明了这一点。
劳动者
2009.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