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辩证法唯物论认识中国资本--工业问题上的唯心论
用辩证法唯物论认识中国资本(7)
——工业问题上的唯心论
毛泽东从辩证法唯物论出发,认为工业有三大特点:第一,工业已经发展成社会化大生产。因此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工业。必须把工业分布到全国去。这就是十大关系的主要内容。第二,工业一方面要为一切产业提供生产资料,另一方面要为人民群众提供生活资料。第三,工业的发展为劳动者的劳动提供了减轻劳动的手段的功能。解放以后直到毛泽东逝世,毛泽东始终按照这三个特点发展工业。首先,建立了社会化生产的工业体系,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奠定了经济基础,其次,为满足全国人民工业日用品的需要提供了保障。最后,使广大劳动者为自己的解放提供了物质条件。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把毛泽东业已建立的强大的工业体系,作为赚钱的手段,以价值为目标就是以利润为目标。这种以资本主义的工业生产方式,邓小平认为是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三番的最好的方式。由于毛泽东的工业企业实行的是铁饭碗制度,在以生产利润为目的的生产中,追求效益实质上就是追求利润。追求利润必然要降低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成本就是减少工人工资。在这种情况下,打破铁饭碗,下岗分流,就成了必然的现象。在这里,所谓打破铁饭碗,就是夺取工人阶级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所谓的下岗,就是失业。这种用改变名词保留本质的手段,在改革开放中处处可见(例如,土地流转实质上就是土地买卖,物权法实质上就是私人财产保护法,民营企业家实质上就是私人资本家),这种从主流媒体杜撰出来的名词,不就是唯心论吗?
邓小平和主流媒体,和经济学家,明明知道,四个现代化的实现,就是按照农业生产资料(收割机,拖拉机,播种机、化肥,农药等等)的需要有计划的生产;根据工业的生产资料(机器,车床,各种原材料等等)的需要有计划地组织生产;根据科学技术的需要,根据国防的需要有计划地组织生产。但是他们主观地认为,只有利用民间资本,和集体资本核国家资本互相竞争,并在社会主义市场中共同发展,才能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三番。这不就是工业上的唯心论吗?这种唯心论,一方面破坏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工业生产组织,另一方面,造成了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生产资料的极大浪费。有的网民列举了大量事实说明,改革开放三十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了四番还多,可是物质产品(主要是生产资料)却翻了不到一番。这说明把价值作为奋斗目标就是说大话,说假话,说空话。所有这些不就是唯心论吗?
我们经常说以人为本。我们的十几亿农民兄弟,为什么要外出打工挣钱,就是因为他们所需要的一切产品都是商品,农业变成商业性的农业。汶川大地震,有那么多的房屋倒塌,不就是他们盖不起抗震房吗?我们的生产力既然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提高。全国地震带的非抗震房为什么不能全部改建成八级抗震放呢?把城市里的高楼大厦,都建到农村去,问题不就解决料吗!问题是邓小平的目标是价值的翻番,利润的翻番。并不是为了农民。所以,改革开放的工业是在唯心论的指导下发展的。这种唯心论仅仅有利于赚钱的人。而对人民确是无利可言。
所以我们要用辩证法唯物论,来指导我们的工业。把唯心论扔到垃圾堆里去!
劳动者
2009.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