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nirendao网友谈谈人口和计划生育问题
与nirendao网友谈谈人口和计划生育问题
我在乌有之乡的报告《四个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与毛泽东关于计划生育的决策》全文出来后,其核心部分感兴趣的人不多,而被附带提及的对程恩富“新人口策论”的支持,却遭到了激烈的讨伐(我本来可以回避这个问题,但我有意捅捅这个马蜂窝),其中nirendao网友专门写了一个题为《谁是“过剩人口”?请举手!》的帖子,对我进行了批驳和攻击。我看该网友虽然出言不逊,但是是个真正在思考问题的人,也是发言反对我的人当中对我的文章读得最认真的人。因此在此详细地指出他在有关问题上的误会和错误,以便将人口政策的讨论提到一个较高的水准上来。
(1)“新人口政策”是以有差别的社会保障为杠杆,推行更为严格的一胎化政策,而不是拿着刀子砍人头。
“新人口策论”所以称为“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吸取了过去计生工作粗暴执法的教训,决定变罚为奖,即不再采取刮宫流产、拆屋牵牲口收粮食等做法,而是以有差别的社会保障为杠杆,实行“无胎高保、女胎中保、男胎基保(低保)、超胎自保”,以实现生育的一胎化。这里的“一胎化”是留有余地的,即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可以生育二胎,在实施有差别的社会保障时视同一胎,以确保人口代际结构不呈现“421”的倒金字塔形状,而是呈现出“422”这样的结构。其实,本人对这种变罚为奖的设想是有所保留的,因为它实际上对富人超生开了绿灯。我主张经济手段、行政手段并用,其中行政手段首先和主要是针对经济手段基本失效的富人的。至于部分同志担心:不管采取什么手段,“一胎化”政策都管不住富人。我想这不是生育政策本身的问题,如果仅仅因为这个就放弃“一胎化”政策,那我们所有的法律都可以废除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加强民主法治和完善政策,尽量杜绝富人践踏法律、规避政策的现象。
另外,对于已经出生的人口,我们也是尊重的,是把他们当作平等的公民对待的;即便是其父母违反生育政策而生育的,因为违法的是他们的父母,而不是他们本人。因此,我就不明白,nirendao网友等人要求我们率先垂范,自行了断,这种怒火究竟是如何点起来的?
《谁是“过剩人口”?请举手!》这样的标题也显得很滑稽。这就好比我们的公安部长喊:“谁是贼?请举手!”在环顾四周没有人答应之后,他就得意洋洋地宣布:“天下无贼,四海太平!”当然,这个比方也有不恰当的地方,这就是:贼毕竟还是可以落实到个人头上去的,而过剩人口却不能落实到个人头上,任何单个的个人都不是过剩人口,但一个总量过大的人口总体构成过剩人口。这个好比人民主权,我们说主权属于全体人民,但主权不属于人民中的个别人。
(2)人口怎么降,就怎么稳,怎么升。既然我们主张以有差别的社会保障为杠杆减少人口,那么按照同一道理,当快要达到目标时,我们主张对有差别的社会保障进行调整;如果软着陆不成功,人口下降的幅度超过了调控目标,并且偏离的幅度较大,就改而实行一种奖励生育的政策。经济手段只要对减少人口有效,那么它对增加人口也会有效。当然,到那个时候,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经济刺激的敏感程度会降低,那我们就加大刺激力度嘛。
反对计划生育的人们很喜欢编造一个人口降下去就上不来的恐怖前景来吓唬人,他们能拿出多少有力的依据呢?对此中国社科院人口所的李小平曾写了一篇题为《生育率降下去就升不上来了吗?》的文章进行了反驳,有兴趣的可以找来看看。顺便说说,虽然本人和李小平在人口政策上立场一致,但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问题上是死对头。他的政治立场基本上属于民主社会主义,中间偏左的,但对马克思主义者的仇视到了变态的程度。
(3)所谓两个人口定理,与我们的“新人口政策”是毫不相干的。我们主张的人口减少,是以劳动力节约型技术进步为保障的,也就是说,人口的减少不至于导致劳动力供给不足的问题。同时,我们所主张的人口减少,是以执行“一胎化”政策为手段的逐步减少,还有特殊情况生育二胎(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作为缓冲,因此100年调控到位已经是一种过快的估计了。而你所观察到的人口减少是怎么回事呢?大部分是战乱、瘟疫、灾荒等意外情况造成的,其来势凶猛,而且首先损失的是精壮劳动力,也没有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同时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力的数量大规模减少,劳动力的质量也是大幅度下降(老弱病残妇当然比不上壮丁),结果自然是生产力大规模地毁坏,并长期得不到恢复。这与我们新人口政策又有什么关系呢?因此,你留的那个课题,对我们来说也是没有研究价值的。
那么,我国有没有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潜力呢?答案是显然的。我国农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潜力实在是太大了。只要实行机械化,就可以将数以亿计的农民转移到工业和其他行业。当然,山地丘陵地带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潜力要小一些,但山地丘陵地带也不是完全没有利用机械的余地,一些小型机械还是可以使用的。而且,如果有必要,我们甚至可以考虑将农业人口降到农业生产所必须的劳动力供应之下,而在农忙季节动员城镇职工、军队下乡帮忙。这些当然不是在目前社会条件下可以做到的,但如果中国一直停止在现阶段的话,那可真的没救了。
顺便说一下,你们反对计划生育的人,有很多人不知道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与资源节约型技术进步的区别。当nirendao网友质问“技术进步就要减少人口”是什么道理的时候,已经清楚地反映了这一点。我们从来没有说过:只要发生技术进步,就要减少人口。我们说的是:如果发生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减少人口不至于造成劳动力短缺的压力;如果发生资源节约型技术进步,环境和资源所能承载的人口将增加,减少人口的必要性将降低。
(4)我们之所以主张减少人口,首先是因为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承载能力有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的承载能力有限。应该说,我以往在这个问题上表述得不够清楚,让nirendao网友激动了一番。我强调石油、天然气资源的有限性(探明储量不够开采50年)是什么意思呢?很简单,这就是说挥霍地球几十亿年储存的化石能源的日子快到头了(当然,中国的煤炭资源还算丰富,还可以多支撑一阵子),水电、风能、太阳能、生物燃油等可再生能源唱主角的日子快到了。这可不仅仅是一个能源种类的转变问题。对于人口来说,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是:要让目前处于补充地位的可再生能源走上前台充当主角,数量能有保证?
我曾经多次跟我的同事和朋友说过,一旦能源问题解决不了,现代化、城市化、全球化就会逆转,小国寡民将成为理想模式,布尔布特会被当作人类的先驱供起来。到那时,倒退才是硬道理,让人们有序地退回农村、退回丛林,是衡量一切的标准。当然,这只是一种理论探讨,我并未肯定地说人类在开发新能源方面不会取得实质性突破,但目前还看不到曙光。那个什么生物燃油,从诞生之日就在和人抢粮食,即使不用粮食作原料,也会抢土地。因此,反对计划生育的人可不要轻易为生物燃油欢呼啊。在新能源看到不到曙光,而人们又不愿降低生活水平的情况下,自然只能减少人口了。
(5)用人口密度代替对人口总量的探讨,包含着明显的错误。首先:如果一个国家还想进口资源的话,那么用人口密度代替对人口总量的探讨,就是一个明显的错误。一个人口规模较小的区域(即便它的人口密度很高)的进口量,怎么能跟13亿人口的中国相比呢?这也是易富贤先生的错误之一。
其次,中国有大片的国土是不能用来养活人口的,在计算人口密度时应当缩小分母。不能养活人口的国土,主要是西北的沙漠、石山、荒漠。学习以色列改造沙漠,在小范围内可以,但在大范围内进行,将会带来灾难:削弱我国东部的季风,导致广大东部地区干燥化甚至荒漠化。我国东部的季风的动力来自太平洋、印度洋与亚洲内陆的比热差: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干燥的内陆迅速升温,在地表形成低气压;而海洋则因为比热较大,升温较慢,在洋面形成高气压;由此形成由海洋吹向内陆的夏季风,给我国带来了大量降雨。而到了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内陆迅速降温,在地表形成高气压,而海洋缓慢降温,在洋面形成低气压,由此形成冬季风(当然冬季风的形成与纬度差的关系较大),冬季风的活动为南方形成锋面雨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动力。如果在我国西部大规模的改造沙漠、荒漠,即使不会破坏这种海陆比热差,也必定分散、削弱东部地区季风的动力,其结果可能是在灾难性的。基于此,本人对邓英淘先生改造大西北的雄心壮志持否定态度。
本人并非极端环保主义者,本人曾嘲笑极端环保主义者的“蝴蝶效应”,说:“‘蝴蝶效应’快成伪科学的代名词了。蝴蝶只要活着,就会不停地翅膀,你们干脆把所有的蝴蝶都消灭了。”本人还曾对三峡大坝造成了四川盆地的干旱的说法提出过质疑。但是,大范围内的气候改造可不是蝴蝶效应的问题了。
(6)一个人是生产多,还是消费多?这种问题对于我们是没有意义的,而且抽象地这样提问题,本身就是错误的。我们主张减少人口,与一个人生产多还是消费多这个问题根本就没有关系,那是马寅初和“人手论”者之间的争执。对于他们之间的争执,我也有一个评析,在我报告的附件中。打开这个附件,就不难看出,抽象地谈论一个人是生产多还是消费多,这本身就是错误的。一个人是生产多还是消费多,取决于现有的就业状况和人口饱和程度。如果一个社会的人口已经达到实力适度人口,继续增加人口,增加劳动力的投入,就会导致收益下降的局面,也就是消费超过生产的局面;而在人口达到实力适度人口之前,即使增加人口、增加劳动力的投入将导致平均产量下降,但新增人口、新增劳动力的净产出为正数,就是说生产大于消费。当然,我附件里面的内容还是比较粗糙的,其含义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理解的,因此不看也罢。只要明白一个人生产多还是消费多,跟我们控减人口的主张没有关系,就可以了。
(7)无论是程恩富,还是我,都不曾将现在的一切问题归咎于人口过多。看看程恩富今年初在两会上的三个建议,除了“关于先控后减的新人口政策建议”以外,还有“关于对转基因粮食作物及其食品加强立法监管的建议”、“关于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若干政策建议”,全文在本网站有,你可以找来看看,看看他是否把一切问题归咎于人口的人。抛开两会上的事情不说,输入程恩富的名字,在本网站一共可以搜到他的文章55篇,其中只有一篇是关于人口的,其余的都是批判新自由主义的、反思改革开放的,你们连搜索一下论敌的言论这点起码的功课都不做,就敢信口雌黄地对一个人妄加评论,真是勇敢得很啦。不认识我彭才栋不是你的错,但网上有两个由巩献田老师发起地签名(一个是关于物权法的,一个是关于领导干部公布财产的),都有本人的签名,在网上并不难找到。另外,去年这里还发表过一个题为《发扬五四反帝反封传统,警惕新版“两个凡是”》的帖子,也是本人写的,那是在中国社科院青年中心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稿。你翻出来看看,看看本人是否是将一切问题归咎于人口的人,同时也掂量一下你自己是否有这样的胆识。
而且,本人的报告言之凿凿,本人支持“新人口策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以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跳出比较优势陷阱。在过去的一个历史时期内,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特别是GDP的增长,由于受到比较优势战略的误导,也由于实实在在的就业压力,我国长期片面发展以出口为主要导向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工业,结果对内挥霍了资源,污染了环境,摧毁了自主创新,影响了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外恶化了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竞争,打击了欧洲福利国家,养肥了国际垄断资本,特别是资助了对我国怀有明显敌意的金融帝国主义美国。要改变这种局面,控减人口、缓解就业压力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从这里,能得出人多是一切问题的根源的结论吗?
(8)坚决支持程恩富的“新人口策论”,与“不确定经济适度人口就是5亿”之间没有根本矛盾。可再生能源根本养活不起目前依靠挥霍化石能源所养活的这么多人口,就业压力对我国经济增长转变、对外经济政策调整构成障碍,难道不是很明显吗?华南虎、白鳍豚作为南方生态系统中的代表物种在野外灭绝,大量的野生动植物资源面临着灭绝;北方农业区对地下水的过度抽取导致地陷,牧区的过度放牧导致荒漠化;遍及全国各地的对环境的严重污染;云贵高原的过渡砍伐和开垦;等等。这些问题完全是内部两极分化、对外“七亿裤子八亿衬衫换架大飞机”造成的吗?何况,华南虎在野外灭绝主要发生在改革开放前。基于以上原因,我认为中国人口总量过剩,需要减少,但同时认为程恩富的5亿依据不足、需要进一步研究,这中间存在什么逻辑矛盾吗?我这里是有点凭经验和印象说话,但这些经验和印象难道不比你那所谓的两个人口定理更切中当今中国人口的要害吗?有些自以为很革命、很英明的网友动不动就想打别人耳光,但你不能随便臆想别人抽自己的耳光。
最后声明一下,虽然本人在2006年已经 “被晋升”为研究员了,但到目前为止仍然是助理研究员,中间还隔着副研究员一个级别呢。声明这个并不代表本人觉得研究员这个头衔很沉重而不堪承受,只是为了避免有朝一日有好事者来找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