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潮碰撞

段修斌:现代哲学探索中有待开垦的处女地(修改稿)

火烧 2018-08-08 00:00:00 思潮碰撞 1025
文章探讨中华哲学复兴与现代哲学中待开垦的处女地,强调气一元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合,旨在推动中哲与马哲融合,复兴传统文化。

  前面曾一直在探讨中华文明复兴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但由于是根据自然的顺序运动逻辑对其予以解读,所以与教科书有所不同。既然我们草根观点与专家学者们存在着歧异,那就干脆撇开教科书,索性将我们的观点合盘托出,也算是对前文所谈的一种补充。

  本文所谈“有待开垦的处女地”,指的是物质科学背后更深一层的客观存在,也属于我们中华传统哲学“气一元论”的理论范畴,在哲学中主要涉及宇宙和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运动,也称为纵向的绝对运动。如果不根据这片“处女地”探讨哲学的基本问题,就很难理解中华哲学,也无法区分中哲、马哲与西哲,更无法找出它们之间的共性与个性(或优长与不足),并使它们相互取长补短而融为一体,从而在中哲与马哲基础上产生一种新的哲学。所以,这个问题在我国哲学研究中尤为重要。

一、追寻中华文明被沙化的绿洲

  本文标题所谓“有待开垦的处女地”,这是就现代哲学而言的,而现代哲学指的就是西方哲学。事实上,这片“处女地”曾经为我国古代文明的一片绿洲,它属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方热土。

  古代的楼兰王国,曾在丝绸之路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后来却变成了沙漠戈壁。而近现代以来,我国的传统文化却因为西学东渐,也逐渐被其所“沙化”,蒙上了一层厚厚的沙尘。最为典型的就是医学,随着西医的大量涌进,我们的中医药阵地大量失守,虽然在西学的数度围剿后残存了下来,但其也退守到为数不多的根据地,处境维艰。

  在我们目前的整个文化体系中,就如同医学一样,主要是西学盛行,所存留的传统哲学思维也已经不多了。而如果连基本的哲学思维都被“沙化”了,我们自己的文化还能剩下多少?如果像西学一样缺失对宇宙和人类社会运动之“纲”(基本矛盾)的探究,而是在一些“目”(科学现象)上你追我赶,那还能叫中国文化?

  我们并不是要完全拒绝或否定西学,因为其的确有其优点,需要我们吸收借鉴,但完全西化或“沙化”的趋势却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我国从上到下一直在呼吁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究竟要复兴什么,这首先是需要我们不得不沉思的一个基本问题。

  对于复兴什么的问题,上下的认识基本是一致的,那就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而通过考察得知,我国传统的优秀文化主要体现于物质科学背后的能量科学,也就是古代所称的“气一元论”。这是一个非常完备的理论体系,它贯穿着古代“0→太极→阴阳→五行八卦”理论框架,凝聚着我们传统的哲学思维,统领着我们的文化体系。如果不搞清楚这一点,就难以说理解了传统文化,更难以使其复兴。

  复兴并不是复古,在中华文明复兴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根据“去芜存菁”的原则,结合近现代科学发展,吸收外来文明,尤其要特别重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从而使我们的古老文明在新时代更加根深叶茂,并焕发出勃勃生机,进一步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

  通过下面的考察与分析,我们也能够得出对西方文明消化吸收的基本原则,即在对西学文明的消化吸收过程中,我们主要应该吸收其物质科学的发展成果,而扬弃其唯心论的哲学思维。说的通俗一点就是,消化吸收西方进步的科学成果,而扬弃其资本主义文化。但西方则是限制向中国科技的输出,而大力向中国推销资本主义文化。所以,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面临着国内外的双重阻力,可谓困难重重,需要我们奋力拼搏。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要明确中华文明复兴的总抓手或发力点的问题。

  由于在网文和网络讨论中发现人们不太重视这一问题的根本性研究,所以不得不在本文中专立一节予以特别强调,希望其能够引起一些哲学理论和科学工作者们的高度重视。

二、对中哲、马哲、西哲的再次审理

  根据对宇宙与人类社会运动实际的考察,其纵横运动是客观存在的,它们都存在着“0→历史→现在”的运动轨迹,都贯穿着其各自的基本矛盾运动和特殊矛盾运动。这毋庸置疑,更无法否认。

  前文说过,根据近现代科学的发展以及“0→历史→现在”的顺序运动逻辑,纵观古今中外整个中西方哲学,应该说没有一个是十全十美的,都需要补充近现代科学内容,也都需要调整并完善思维。为此,我们就不妨根据实事求是原则再次审理一番。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世界上出现了许多的学派。针对他人对其学说的任意曲解和标榜,恩格斯曾经转述,马克思总共五次说“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这说明两位伟人都对那些“马克思主义学派”存在着不满。由此,对于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解读,就更加提醒我们需要进一步追根究底了。

  在追究中西方哲学优长与不足的过程中,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实事求是,避免一味地唱赞歌,力求符合客观实际。

  (一)、中国古代哲学中的纵横运动需要明确

  在此需要首先提示一下,经过考察得知,在古今中外所有理论中,只有中国哲学或理论具有明确的框架,它是唯一。但我们的许多学者虽然对我国传统文化赞誉有加,并且辞藻华丽,却没见有人探讨其哲学或理论框架问题,不能不让人大感遗憾。如果谈不出中国古代的哲学或理论框架,无论其如何权威,都不敢恭维,因为其丢失了我们中华文明最独特最本质的部分,也丢失了我们传统的哲学思维。

  当然,从现在看来,我国的这种哲学框架也并不是十全十美,也存在着需要进一步补充完善的地方,这要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个方面予以探究。

  1、自然科学(哲学)中国古代哲学具备“0→太极→阴阳→五行八卦”的基本骨架,“气一元论”便属于其较为完整的本体论理论体系。

  根据近现代科学考察,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哲学)的优长与不足分别如下:

  1)具有基本矛盾运动之实,但无其名。其“0→太极→阴阳→五行八卦”的骨架基本与考察所得出的“0→历史→现在”顺序运动逻辑相符,证明其著名的“气一元论”属于古今中外最为完整的本体论理论体系,虽历经西方哲学与科学的数次围剿,但其至今仍然健存,中医药理论仍然在理论界占有一席之位,我国许多中医药精英一直都在奋力捍卫着这一文化领地。虽然其阴阳具有宇宙或自然纵向的基本矛盾运动之实,但却无其名,在对西方科学理论的反击中缺少基本的抓手,难以争取主动。

  2)特殊矛盾运动也是有其实而无其名。“五行八卦”属于事物在基本矛盾运动基础上横向的相对运动。虽然其根据事物的多样性能够阐释特殊矛盾相对运动的多样性(相当于马哲的“普遍联系”),但由于“抽象”失准,对事物的分类也就失准,不符合现代科学所反映的实际(其“五行”与“八卦”不同说法的本身也在说明着这一问题)。

  既然“五行八卦”所反映的运动属于事物在基本矛盾运动基础上所产生的特殊矛盾运动(即横向的相对运动),那这种运动事实上也属于有其实而无其名。

  3气一元论宇宙观有所偏差。很显然,宇宙的本质“气”与现代的能量有所偏差,其“五行八卦”也与事实不符,导致后人的研究很容易跑偏(如占卜算命)。同时,它也缺失像现代大爆炸理论那样的佐证,想象或推理成分居多。

  2、社会科学(注:不能以哲学论之)社会科学虽然在我国历史上的研究很深入,并且卷帙浩繁,但由于当时未予区分无机界与有机界,难以准确探讨并阐释人类社会的运动规律。尤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它缺失人类起源理论的垫底和依据,从而无法将人类看成既属于动物又高于动物的类属,尤其是缺失劳动这一基本内容,所以在探讨并阐释人类的基本属性及其运动时难以将其落到实处,具有明显的悬浮性。

  3、缺失社会哲学。由于科学发展的原因,古代没能解决人类起源问题,更不知道人类是由普通动物进化而来,而是将人类看做不同于动物的另一种存在,并不了解人类社会诞生、存在和运动的本质,所以也就一直缺失社会哲学,由此也就自然哲学与社会哲学不分,而是统一运用自然哲学予以阐释。

  前文中曾反复强调“宇宙观”和“人类观”问题,它属于探讨自然哲学与社会哲学的核心,虽然在多次辩论中都难以被驳倒,但其也难以引起和鸣,一直处于被“凉拌”中。

  4、侧重本质而轻视现象。中国古代哲学的优点是,由于其具备基本的哲学思维骨架,能够抓住自然运动之“纲”(如阴阳),其哲学思维有章可循,所以其文化具有可继承性,并能够一直延续不断。其缺点是,宇宙观有所偏差,“五行八卦”也有失准确,为“阴阳”骨架所增长的肌肉也就难以契合,很需要根据近现代科学发展予以弥补。尤其是社会科学(哲学),其劳动的正义性难以体现与伸张,其在文化中更是难以上下贯通,致使“读书做官”或“官本位”思维长期存在,更需要马克思主义予以补充完善。

  (二)、西方哲学缺失纵向运动

  由于西方哲学一直都缺失“0→历史→现在”的基本骨架,更缺失顺序运动思维,所以其哲学思维基本一直都处于三维运动时空中,即探讨历史与现在基本都处于同一个“大箱体”之中。即便有历史记载,也基本属于一些文字罗列,无章法可寻,由此就出现了以下一些现象:

  1、所反映内容属于显性存在。不管是西方的数学还是物理学和化学,其基本都是以“物质”作为立论基础,而物质只属于宇宙的显性存在,并不能反映自然中的隐性存在,比如宇宙时空,虽然其属于一种客观存在,但西方哲学和科学并不对其予以反映,所以等于其丢失了宇宙中绝大部分的客观实在。由此,西方的近现代科学必然属于一种瘸腿科学。客观地讲,西方科学只能属于“物质现象”科学,难以反映宇宙与人类社会存在和运动的本质。

  所以,按照西方的物质观所定义的“唯物主义”,其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偏差,由此恩格斯才在《反杜林论》中强调时空的存在,列宁才强调马哲“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对于中国哲学的“气一元论”,西方的唯物主义就更加难以解释了。

  但为了延续马哲对“唯物主义”的解释,也由于中国古代哲学缺失相应的说法,所以在我们草根们的探讨中仍然沿用“唯物主义”这一概念,但其含义已经有所不同,它的真实含义在于恩格斯所定义的“本原”或本质,并不仅仅局限于物质现象,既包含宇宙与人类社会的显性存在,也包括其隐性存在,其本质属于本体论。

  2、唯心论色彩浓厚,从未区分纵横运动。不管是宇宙还是人类社会,都存在着其各自的纵向运动(如“历史唯物主义”)与横向运动(如“普遍联系”),这是事实,不是可以任意否定的。但西方哲学从未区分纵横运动概念,都统一将其一股脑装进“辩证法”这个大箩筐中,难以区分历史与现在,除其“形而上学”的唯心论本质之外,也相当于用一床“形而上”的毯子盖住了事物运动的“头、身、脚”,更增添了其唯心论色彩(如黑格尔辩证法)。

  3、缺失基本矛盾。这是西方哲学的一处硬伤,如果让那些西学专家说出宇宙和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运动,他们肯定会语塞,即便能够之乎者也一番,那也一定会答非所问,因为西学从未揭开过这层秘密。宇宙的基本或绝对运动是由其隐性存在所决定的(如宇宙时空的膨胀),其基本矛盾主要存在于隐性存在中,所以,不管是西方的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难以找出其所遵循的基本矛盾,由此也就难以阐释宇宙和人类社会的基本或绝对运动,抓不住自然和人类社会运动之“纲”,只能在一些“目”或相对运动中兜圈子。

  基本矛盾就是理论的基本骨架,如果理论缺失基本矛盾,就等于没有筋骨,由此也就难以立足,即便其能够称雄于一时,也难以经受住事实真相的进一步考问并持久,被推翻或被改造是其必然的命运。

  4、文化传统难以延续。由于其哲学思维缺失基本的骨架,无章可循,所以其发展必然是一代否定一代,难以延续,世界几大文明都逐步消失的情况就是明证。如果西方现代文明不采纳中国的哲学骨架和顺序思维进行整理,按照其原有逻辑予以发展,说不定又会再次面临被逐步否定的命运。

  所以,西方哲学由于其有神论和形而上学思维作祟,其本身并没有太多的优势可言,其发展应该主要体现于马哲中。

  (三)、马哲的纵横运动有实无名

  马哲属于西方哲学发展中异军突起的一个分支,它突破了西方哲学三维思维的局限,发展出了历史唯物主义,为其增添了基本的哲学思维骨架。但也应该看到,它脱胎于西方哲学,还不够成熟,其哲学思维骨架还处于若隐若现之中。大家先不要忙着拍砖,请看下列事实:

  1、没有切实将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哲学的基本骨架。我们现在对马哲的理解基本还处于“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阶段,仍然将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其哲学思维的配角,还没有将其置于主角的地位。由此透射出其“透过现象看本质”基本的逆序思维定式,还没能像中国哲学那样发展到“根据本质看现象”的顺序思维逻辑,所以其研究现象较多,而对本质研究还显得薄弱。

  根据马哲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其已经具有纵向运动思维之实,但却没有纵向运动思维之名。这是事实,其仍然缺失哲学骨架的本身就是明证。

  根据中国的顺序思维,马哲的前途仍有待于进一步发展为宇宙与人类社会系统的本体论。

  2、黑格尔哲学痕迹犹存。马哲辩证法基本是在黑格尔唯心辩证法基础上增加了唯物的内容,而仅仅这样是不够的,它需要从哲学之根或宇宙与人类本原上顺序发展过来才符合实际。所以,其需要运用中国的顺序哲学思维予以整理,从而做到从哲学之根上实现其更准确更彻底的唯物主义。

  3、自然哲学与社会哲学未予区分。这并非仅仅是马哲所特有的一种现象,而是属于整个中西方哲学的通病。近现代哲学基本成型于无机界与有机界区分之前,所以不管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统一用同一种哲学来予以概括与阐释。即便科学发展到现在,事实上科学界也还没能真正将无机界与有机界区分清楚(只运用“碳骨架”予以区分显然有些局限于形式,并不能反映其真实的运动内容),所以哲学也就更难以区分为自然哲学与社会哲学。

  而无机自然界与有机自然界的运动规律是不同的,并且还截然相反,一边是能量扩散(宇宙膨胀便是明证),另一边则是能量的聚集上升(如生物的不断进化或人类的不断进步),所以自然哲学与社会哲学也就必然存在着不同。

  将自然哲学(+科学)与社会哲学(+科学)以及其基本矛盾与特殊矛盾予以区分并回归自然,这是大势所趋,不可不察。

三、哲学探索中有待开垦的处女地

  在学习考察中,自己认为最值得称颂的哲学应该有三种:1)中国哲学,2)马哲,3)黑格尔哲学(在马哲之前,它属于西方哲学发展的另一个高峰)。而黑格尔哲学与马哲其实都属于辩证法,虽然它们存在着唯心与唯物的区别,但也存在着难以抹杀的共性。

  根据考察,以上所举三种哲学所探讨的核心部分,其实都属于运动。中国的《易经》属于“运动之经”,自不待说,而西方的辩证法,不管是其“对立统一规律”还是“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其实其本质上所谈也应该属于运动。从运动层面来讲,就找到了中西方哲学的共性。

  既然中西方哲学的最深层所探讨的都属于运动,那就存在着它们相互取长补短并相互融合的可能。而根据以上分析,中哲、马哲与西哲所探讨的运动也存在着区别,下面我们就继续对其分析如下。

  (一)、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与特殊矛盾

  在一系列探索中,一直在特别强调纵向运动与横向运动,这并不是非要这样,而是其属于自然运动的真实,它是探讨运动时所回避不了的,是必然会遇到的一个最基本问题。如果探讨运动时无视其纵横运动这一基本分类,那所探讨的哲学必然会是乱而无序杂而无章,也必然会是肤浅的。

  这也是区别中西方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如果不区分纵向与横向运动,也就无法区分中西方哲学,更无法搞清楚它们各自的优长与不足,同时也难以准确把握马哲的唯物论。

  如果在以前,由于科技发展的局限,纵向与横向运动的问题难于区分和明确有情可原,而随着近现代科学发现的增多,为搞清楚这一问题则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二)、基本矛盾产生绝对运动,特殊矛盾产生相对运动

  自然与人类社会的绝对运动,一直是哲学与科学界难于搞清楚的一个最大难点,由此才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神创说或宗教。即便像牛顿与爱因斯坦这样著名的大科学家,也因为最终搞不懂“宇宙的第一推动力”而皈依了宗教。

  通过近现代自然科学基本能够证实,宇宙的绝对运动是由其基本矛盾所产生的,其“第一推动力”属于大爆炸所产生正负能量的矛盾运动,现在宇宙仍然处于大爆炸余波中继续膨胀,就应该能够非常明确地证实这一问题。近现代科学中的数、理、化,虽然其异常复杂,但其所探讨的基本都属于由各类事物相互之间的特殊矛盾所产生的横向的相对运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对其阐释得最为明确),它是由绝对运动所衍生的一种运动。

  基本矛盾产生绝对运动,而特殊矛盾产生相对运动,相对运动是以绝对运动为基础的。如果搞不清基本矛盾与绝对运动,必然也就难以搞清楚特殊矛盾与相对运动。

  (三)、中哲与马哲的绝对运动与相对运动

  前文也说过,中哲侧重于自然科学,而马哲则侧重于社会科学,这样说可能许多学者会产生异议,然而,我国古代研究社会科学的记载虽然很多(如儒学与佛学基本都是以阐释社会科学为主),并且也有些哲学味道(如“善与恶”),但我们的古代哲学,则主要是对于宇宙或自然的概括与阐释,其并不属于社会哲学。而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则主要是探讨并阐释社会科学,这是毫无疑问的。

  纵观古今中外所有的哲学和理论,只有中国哲学具备明确的哲学或理论骨架,这是非常明确的。而马哲虽然具备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但其并没有形成相应的哲学框架,这是事实,无可非议。黑格尔的辩证法就更无从谈起了。所以,在哲学问题上,马哲辩证法可以涵盖黑格尔哲学,其唯物与唯心的区别则属于另一类问题。

  上面说过,马哲历史唯物主义所产生的纵向运动是有实无名。其实,中哲的问题也属于同类,虽然其阴阳实质上首先阐释的就是宇宙纵向的绝对运动,但其并没有这样明确的解释,以致我们后人许多都不能准确地理解其真实的含义。

  在前文《中西文明的互补性》中曾说道,“(运动)纵也阴阳,横也阴阳。…在宇宙阴阳所提供‘第一推动力’的恒定运动中,由其所产生的八卦相互之间也产生了相对运动。而不管是宇宙纵向的绝对运动还是万物之间横向的相对运动,它们都属于阴阳的运动”。而对运动实际能够这样深刻阐释的,只有中国的古代哲学。

  但马哲在对社会科学的探讨中,却能够独辟蹊径,也独具特色,它产生了历史唯物主义,并将其具体为五种社会形态,这就使得人类社会的纵向运动具备了实质内容。结合恩格斯的人类起源论,按照中国哲学的顺序运动逻辑将五种社会形态予以代入,便产生了完备的社会哲学框架。然后运用现代语言解释,由其所产生的社会哲学框架便为“0→历史→现在”。其实,这一基本的哲学框架,也可以运用于自然哲学,它们在哲学思维的基本逻辑上是通用的。

  通过对中哲与马哲的运动观及其共性的探讨可以看出,中哲与马哲存在着很强的统一性和互补性,中哲可以结合现代自然科学在原有基础上产生相应的现代自然哲学,而马哲通过中国顺序思维的解读,则可以产生更加现代化的社会哲学。而由中哲与马哲相结合而产生的自然哲学与社会哲学,不但可以将中哲予以现代化,也可以使马哲进一步中国化和现代化。

  由于马克思主义主要阐释的是人类社会,其内容非常充实完整,也由于它弥补了我国古代社会科学的一些空白,并且我国目前正在全国展开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探索工作,所以下面就重点继续探讨一下人类社会基本的认识论问题。

四、人类社会基本的认识论

  在中国古代自然哲学中,阴阳属于其基本的认识论,它既能贯通整个宇宙,又能统领万物,所以中国的太极思维才被概括为“经纬阴阳,纲纪万物”。虽然运用哲学统领科学这属于古人认知宇宙自然的基本思维方式,但它在社会哲学中也同样适用。

  人类社会基本的认识论,它属于社会哲学范畴,不然不会称其为“认识论”。这个问题在前文中曾谈过多次,在此就从另一角度继续探讨一下这一问题。

  人性的本质,它是社会哲学的最基本问题,之所以特别重视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就是因为它关乎人类社会基本的认识论。如果连人类的基本属性都搞不清楚,怎能理解并阐述人类社会的诞生、存在和运动?还谈什么社会科学与哲学?

  (一)、达尔文动物进化论与马恩的人类进化论

  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社会实践无疑是最成功的,但即便这样,我国仍然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解释的多种版本,其中最典型的应该是达尔文的动物进化论。

  自古以来,探讨社会科学的文章浩如烟海,包括宗教,也主要是探讨人类社会的问题。然而,在现代社会科学中,我国的许多学者所依据的主要是达尔文的动物进化论(如“人性自私”和“丛林法则”),而不是马恩的人类进化论,由此才导致在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解读中出现了混乱。

  关于达尔文进化论与马克思主义人类进化论问题,百度百科对其概括得较为简练,请大家参考:

  人类起源(百度百科):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C.R.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一书,阐明了生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规律。1871年,他又出版《人类的起源与性的选择》一书,列举许多证据说明人类是由已经灭绝的古猿演化而来的。但他没有认识到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也未能正确解释古猿如何演变成人。F.恩格斯提出了劳动创造人类的科学理论,1876年他写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指出人类从动物状态中脱离出来的根本原因是劳动,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也是劳动。

  首先应该承认,达尔文的进化论具有着进步意义,它有力驳斥了“上帝造人”的荒谬学说,从而使人类起源理论向唯物论靠近了一步。

  但恩格斯毕竟属于哲学家,更属于思想家,其思维的敏锐性的确超凡脱俗,所以,恩格斯在见到达尔文的进化论后,与普通理论家的思考深度是不同的,他并不像那些理论家们一样只知道照本宣科地念经,而是在继承达尔文动物进化论基础上,经进一步深入考察,立即进一步发展出了人类进化论(其快得令人难以置信)。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飞跃,恩格斯的人类起源论或进化论在社会科学理论这一基本的“本原”问题上产生了划时代的进步。

  许多人可能对达尔文进化论与马恩人类进化论的区别不以为然,但实质上它们却存在着本质的不同,从而在进化论问题上形成了两个完全不同的层级和时代。在达尔文看来,人类只不过是在动物进化中所产生的一个不同的“物种”,其仍然混迹于动物,而恩格斯则将人类从普通动物中分离了出来,将其看成了即源于动物又高于动物的一种会劳动的高级动物。由此,才使得马克思主义成为中西方整个哲学与科学界将人类社会作为真实的“人”而进行科学阐释的唯一的理论或学说。

  再继续深究一步,达尔文的动物进化论便产生了人类社会的“丛林法则”,而马恩的人类进化论则产生了人性和劳动法则,并产生了社会主义。事实也非常明确地表明,人类社会的“丛林法则”与人性劳动法则,事实上就属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学说的立论基础和意识形态的本质区别。

  这一区别带有根本性,但由于哲学发展没能跟上,它使得我们许多的理论家们到现在还没能醒过神来。由于没能读懂马恩的人类进化论,所以我们许多的专家学者依然在运用达尔文的动物进化论来解读马克思主义,比如资本主义的“人性自私论”,“民主自由人权”普世价值观和“丛林法则”等等,怎么也脱离不了资本主义理论窠臼的束缚。

  大家可以对目前社会科学和意识形态中的一些乱象进行一下追根究底,其根子最终基本都归于达尔文的动物进化论与马恩的人类进化论。

  在现实中有些人可能感觉得到,如果人们总把你拉进庸俗的名利之争中,你会感觉不胜其烦。据猜想,马克思曾说“我不属于马克思主义者”的原因,可能有点说气话的意思,它与人们没能理解其思想和学说的真髓应该有关。这也能够反映出,我国许多的“本本主义”者为何总难以理解马克思主义原理并总犯错误的原因。

  由此也说明,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宗教教条,如果想读懂其原理,首先需要读懂古老的中国哲学,需要将马哲与中哲相结合,也需要结合近现代科学,更需要读一读大自然这本无字之书,仅仅埋头于马恩著述是不够的。

  (二)、劳动的基本运动与特殊运动

  劳动的基本运动属于其纵向的绝对运动,产生于其与自然的对立统一,而其特殊运动则属于横向的相对运动,基本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中。由于马恩开始受西方的三维哲学思维所限,其前期著述主要是从社会现象“商品”入手运用“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式探讨人类社会的运动规律,所以其主要谈的是劳动的特殊运动或其横向的相对运动。对此我们不得不承认,马恩当时还没能理出社会哲学,也没有区分劳动的基本运动与特殊运动,从而没能区分出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与特殊矛盾运动,有些概念还处于模糊中。这是事实,不是可以仅凭盲目崇拜而可以忽视的一个基本问题。受此影响,目前在我国诸多的社会科学探讨中,这两类矛盾的问题也就很容易混淆,不得不对其予以特别强调一下。

  在探索中一直在强调,“人性的本质属于劳动性”,这是由恩格斯的人类起源论所决定了的,并且证据确凿,不容置疑。所以,在对人类的基本认知中,人类社会的绝对运动属于改造自然的劳动,劳动或改造自然才属于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矛盾运动,而通过社会现象所反映出来的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阶级”、“分配”、“资本或货币”等,那都属于特殊的相对运动,它们都是以劳动的基本运动为基础的。所以,“阶级矛盾”绝不可能属于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而我们有些学者总爱将劳动理解并解释为“劳动力”,其实就是将劳动这一基本的绝对运动拉入特殊的相对运动中,混淆了绝对运动与相对运动的区别。还有的学者总爱拿“劳动的社会性”予以解释,似乎这样理解能够更全面更深刻,所覆盖的面更广,但其事实上是在用劳动的相对运动来力压其绝对运动,并将其绝对运动内容给模糊掉,反而歪解了马克思主义。所以,在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解读中,区分劳动的绝对运动与相对运动是一个基本的课题,它也应该属于我们特色社会哲学所探讨的一个基本课题。

  如果大家想深入了解一下这一状况,可搜索一下网络中的“劳动”词条,从中可以看出,尽管其洋洋洒洒解释了那么多,并将其划分成了七碟八碗,但却将恩格斯所定义的其“改造自然”的基本运动内容给冲淡了,这就反映出其词条作者并没能掌握马恩的人类进化论,没能掌握其纵向运动思维,而是罗列了大量横向的相对运动现象,致使怎么也解释不清,反而越解释越乱,导致自己都找不到北了。

  对“劳动”这样的认识,自己在网络讨论和网文中也碰到过多次,难怪不少学者总爱将劳动理解并解释为三维思维中由资本所雇佣的“劳动力”,甚至不少学者还认为普通动物也会“劳动”,令人不胜唏嘘。如果对劳动概念存在着这样混乱的理解与解释,社会科学理论又怎能不乱象横生?!如果连“劳动”这一基本概念都难以理解,又怎能读懂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由于对劳动基本概念的模糊不清,由此也就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模糊不清。在网文和网络讨论中发现,不少学者是在运用资本理论而论述我们的社会主义,事实上是在穿着社会主义的衣而干着资本主义的事。如果在资本主义理论厅堂中做客,在大喝资本之酒大嚼资本之菜的同时,却在高谈阔论什么马克思主义,那岂不成了笑话?

  个人认为,在对一些概念和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理解问题上,的确存在着草根与专家学者的区别,也存在着民间与庙堂或东方与西方的区别。而对那些所谓的专业解释,我们草根也的确不敢恭维。

  由此可见,马恩的人类进化论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解读中,占有着何等重要的地位。

  (三)、只有太极思维抓纲带目,才能读懂人类社会

  如果按照“纲与目”的关系予以解释,“纲”代表着社会哲学,而“目”则代表着社会科学。如果搞不清社会哲学与社会科学的基本关系,而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甚至只抓“目”不抓“纲”,那就永远也理不清“哲学社会科学”的一些基本问题。

  上面说过,基本矛盾产生纵向的绝对运动,而特殊矛盾产生横向的相对运动,如果抓不住绝对运动,就抓不住基本的矛盾运动,由此也就难以抓住特殊的矛盾运动,更难以产生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思维。

  1、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的体现。在一系列探索中,之所以特别强调人性(劳动性)与动物性(寄生性)的区别与联系,因为它既属于由恩格斯的人类起源论所直接产生的认识论,也能够从本质上反映马克思主义原理,尤其能扣准其“剥削与被剥削”的阶级关系,并能够与老百姓的认知所一致。

  从整个社会的情况看,我国老百姓并没有多少人懂得一些专家学者们所解释的马克思主义原理,但其一直却都很崇尚人性(或好人)并反对动物性(或坏人)(老百姓经常用有无人性评价人的好坏,说明老百姓懂哲学),这一基本的思维方式与马克思主义所阐释的原理是一致的,所以将人性(劳动性)与动物性(寄生性)上升为社会哲学基本的认识论,马克思主义就很自然地能够成为引领整个人类社会进化并发展的理论。这样,不但可以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可以使其“时代化和大众化”,并能够建立中国的话语权。

  通过社会哲学来认识中美两国所正在进行的贸易战,其问题的本质就看得很清楚了,它实质上属于人性与动物性的一场实战,也属于劳动性与寄生性(资本)的一场实战,其在国际上和整个人类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资本主义崇尚动物性的“丛林法则”,而我们社会主义则崇尚人性的劳动创造法则,而根据历史的运动轨迹,人性战胜动物性,劳动性战胜寄生性,它属于历史的必然。

  如果人们认识到我们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这一基本矛盾,就会对我们的特色社会主义充满信心,并更加自信,也对目前的中美贸易战心中更有底气了。

  2、我国社会特殊矛盾的多样性与统一性。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的,就是要发挥全社会的主观能动性,加速我国的经济发展,尽快实现两个100年的奋斗目标。但由于环境的变化,社会基本矛盾会衍生出许多特殊矛盾,而特殊矛盾又会产生许多变化。

  国内:如党的宗旨与党员个人之间的矛盾、劳动与寄生的矛盾、公与私的矛盾等等,这些意识形态方面的矛盾不管是在党内党外,还是整个社会,它依然普遍存在。

  在发展中,也会出现一些内部矛盾,如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矛盾、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城乡矛盾、劳资矛盾、房地产矛盾、医患矛盾、教育不公矛盾等等,这属于发展中的矛盾。

  国际:如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理论的矛盾、劳动与寄生(资本)的矛盾、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矛盾、国家间的贸易矛盾、汇率矛盾……等等。

  在对社会矛盾的认识问题上,我们应该由现象更深入一步,深入到人类社会的本质,而不能继续局限于浅层纠结于一些现象,比如以上国内外各种特殊矛盾,其本质仍属于人性与动物性或劳动性与寄生性这一对基本矛盾的不同变种,本质上其仍然归根于基本矛盾,属于意识形态问题。比如发展中所出现的一些矛盾,还是因为有些行业和地区赚钱快慢所引起,仍与人的逐利性有关,所以其仍然归根于基本矛盾。

  掌握人性与动物性或劳动性与寄生性对立统一运动这一基本矛盾,可以因时因地制宜对其加以利用,比如我国曾运用国际资本的逐利性,通过招商引资解决了我国建设资金与技术的短缺问题,现在又利用其逐利性将其引向西部大开发,使其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加快我国的西部建设。

  根据网络反映,除国际问题外,老百姓在反对贪腐这种动物性或寄生性泛滥问题上是一致的,还有有些学者所反映的有些老百姓“买不起房,看不起病,上不起学”等,属于目前较为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早已引起了中央的重视)。虽然其中有的说法可能有些过头,但也说明寄生资本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中已经走得有些远了,有些开始侵犯社会利益了。说白了,这还是人性与动物性这一对基本矛盾在资本问题上的反映,说明资本持有者的动物性有些过于泛滥,开始有些不干“人事儿”了,需要我们人性和劳动性的计划经济对其予以限制并平衡一下了。

  根据目前国内外市场的一些反映,我国所面临的许多特殊矛盾都需要认真对待。应该说,在这些特殊矛盾的博弈中,我们还不能掉以轻心,因为还没有越过困难期,国内外一些寄生资本还在与我国的劳动进行着博弈(有时还很猖狂),我们的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运行还没有达到一帆风顺的程度,仍需要继续奋力前行。

  自己在经济学等专业学科方面属于外行,所分析的多种特殊矛盾也许不够准确,希望一些专业学者尽量发挥自己的特长和聪明才智,在自己所熟悉的领域继续多下些苦功夫,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继续发力,与共和国共同渡过目前的这一艰难期。

五、总结

  一般情况下,人们一听哲学就感觉挺唬人的,总能给人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近现代以来,我们许多国人一窝蜂似的赶时髦崇拜西方,传统的哲学思维被严重“沙化”,达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尤其是在学术圈,我们的不少学者以能够对西方哲学之乎者也为能事,如果能说出几个西方哲学家的名字,如赫拉克利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费尔巴哈等,就能自我感觉有头有脸,可以飘飘然一番。但通过一系列考察与分析,拂去历史的尘埃,原来我们的中华哲学才属于货真价实,并且历史悠久,也最为正宗。

  通过考察可以看出,到现在西方哲学与科学界连宇宙与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运动都没能整明白,更没能整明白顺序运动逻辑以及纵向的绝对运动与横向的相对运动,如何能搞清楚真正的哲学?根据近现代科学发展的事实,以及对中哲、马哲和西哲的追根究底,揭开了西方哲学的真正面纱,终于将其拉下了神坛,使人们对其的迷信也一扫而空。

  前文一再强调,在古今中外所有的哲学和理论中,唯有中国的古代哲学与马哲(内容)才具有理论骨架,也最具唯物性。通过对现代哲学“处女地”的开垦,进一步证实了这一问题,这对恢复我们的文化自信无疑会产生积极的效果。

  现在,我国正在深入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尤其是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探讨,将会将我国的哲学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通过对物质科学背后这片现代哲学“处女地”的开垦,它不但可以填补整个世界哲学的空白,也会将中西哲学予以融合创新,并产生我们自己的特色社会哲学,这对构建我们中国的话语体系也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助推作用。

  个人的基本观点是,在构建我们自己的特色哲学和话语体系的过程中,西方哲学的一些概念只能做参考,包括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入探讨,应该响应中共中央的号召,以继承其原理和思想为主,不能拘泥于一些术语和现象,否则就会被捆住手脚,难以达成目的。

  综合以上的坦诚分析,个人认为,通过我国哲学理论界的共同努力,我国特色社会哲学的研究会加快步伐,这对加速推进我们的特色文化建设和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实现整个社会风气(民风+官风)的根本好转会形成一种很正面的舆论氛围,对促进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更快速发展也会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以上所谈只属于草根之见,妥否,欢迎众位网友批评指正。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