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谭浩俊:地方政府能容忍楼市冰冻期吗

火烧 2010-01-13 00:00:00 时代观察 1025
文章探讨地方政府在楼市冰冻期是否能容忍,分析政策执行与地方托市可能,强调土地财政对房价影响,呼吁解决根本问题。

目前的房地产市场已陷入多种因素相互影响、多股力量交织作用、多重矛盾同时出现的复杂境地。

国办下发的“国十一条”,虽然没有沿用此前文件中“遏制”等强硬字眼,但从具体措施来看,强度、力度、硬度一点不逊色,房企拿地、营业税、二套房首付比例、央企房地产运作、经济适用房和普通商品房建设、省级政府的责任等,堪称是一套完整的“组合拳”。

但另一种现象却又不得不引起重视——观望情绪下,楼市必然在一定时期内陷入“冰冻期”。据中原地产的调查数据显示,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二手房交易已经大幅下滑,在广州,新房甚至出现了“4天零成交”的现象。(1月12日《广州日报》)

因为,按照惯例,一季度都是地方政府“表功立绩”的关键期,“开门红”是地方政府不可能不追求的一个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地方“支柱产业”、“即效产业”的房地产业,地方政府能否容忍其进入“冰冻期”呢?会不会为了“开门红”而出台托市政策呢?

值得注意的是,在“国十一条”出台的同时,杭州也出台了地方政策,对买房人给予1.3%的补贴,而且继续给予开发商税费优惠,这就不得不让人产生“托市”的联想。不仅如此,从一些报道来看,其他一些城市也正在或准备出台类似的政策,以避免房地产市场进入“冰冻期”,给地方一季度的“政绩”产生影响。

这样一来,“国十一条”就极有可能在地方搁浅,成为一种摆设,不仅难以遏制房价上涨,而且会让社会各方面对中央政策的执行效力产生怀疑,从而影响民众对中央决策的认可和信任。所以,对楼市新政可能在地方搁浅,地方政府可能会“托市”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和警觉。

要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从短期来看,必须把“政府负责”作为此次房市新政最重要的责任,凡是不按新政要求执行的,严厉追究地方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并以此作为考核地方党委、政府“政令意识”的重要指标;从长远来看,还是要引导和帮助地方政府走出土地财政的怪圈(比如进行中央地方分税制改革)。如果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土地财政”、“负债财政”的问题,那么,地方政府就有可能从土地上“跳”出来,从“以地生财”中跳出来,不再在房价问题上与民众“躲猫猫”,“买房难、买房贵”的问题才能真正得到解决。

所以,楼市新政能不能发挥作用,关键要看政策会不会在地方搁浅,更要看地方政府能否脱离土地财政。

(本文来源:现代快报 )

相关文章

  • 安生:雪崩前夜
  • 不清算十年“二次房改” 中国房市就永无宁日
  • 楼市的“刚需”与央视的“肛虚”
  • 驳郎咸平房地产完了中国经济就完了的观点
  • 卢麒元:限购令的经济学含义
  • 牛刀:海外债务或加速开发商的降价销售——答新华社《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问
  • 牛刀:如何理解“房价合理回归”?
  • 曹建海:房价回落的轨迹和趋势
  • 中国楼市处在崩盘的前线?
  • 北京公布住房价格标准,打响房价保卫战第一枪
  • 国际先驱导报:中国房地产要小心遭华尔街洗劫
  • 孙锡良:房地产——支持中央调控,反对权贵反扑!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