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寒冰:地方政府救楼市是螳臂当车
地方政府救楼市是螳臂当车【1】
时寒冰
最近,地方政府救楼市之风愈演愈烈。
2008年10月14日,杭州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杭州市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包括购房入户实施范围扩展至老城区、政府给予个人买房一定的税缴补贴、放宽房企受让及开发期限等系列措施。同日,上海市再次调整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上限:自即日起,对第一次购买自住住房且有2个人及以上参与贷款的借款家庭的补充住房公积金贷款的额度上限从10万元调整为20万元。
地方政府救市从西部的重庆、西安开始,延伸到中部的长沙、武汉,再发展到东南沿海的福州、厦门,而今,又蔓延到了南京、杭州和上海,如果听任地方救楼市举措蔓延,中央此前出台的多个房地产调控政策将被彻底架空。中央从2005年至今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屡屡因既得利益集团的抵制而遭化解,最终失信于民。倘若地方政府带头对抗中央,不仅恶化住房民生,使民众心寒,亦会使中央权威遭到无情削弱。
受次债危机影响,当今世界,无论是欧洲各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还是越南、泰国等发展中国家,房价都处在下跌轨道中,这是大趋势使然,是不可抗拒的。而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截至目前,中国的房价,除了深圳、广州等为数不多的地区,大部分地方同比仍在上涨,只是涨幅趋缓了一些、成交量下降了一些而已,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去救楼市,力阻房价的自然调整,乃是一场逆经济规律行事的闹剧。
地方政府救市将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首先,就是为热钱抽逃提供天然良机。目前,随着次债危机的恶化,全球流动性紧缩加剧,资金急切地从高估值、泡沫比较严重的资产中撤离。盘踞在我国楼市中,已经获利丰厚的热钱,亟需高位撤离。我国楼市,是世界上泡沫最严重的楼市。联合国和世界银行所认为的房价收入比在3倍到6倍是合理水平,超过6倍房价就是太高了。而北京四环内的房价收入比是27.8倍。这种情况在我国非常普遍。9月24日,中国人保资产管理公司发布报告断言:国内住宅价格会一跌10年,缩水50%是完全可能的。我今年年初也撰文指出:中国许多地方的房价就相当于股市6000点时的位置,高处不胜寒。地方政府救楼市正好帮了热钱的大忙,而热钱一旦撤离,中国房价将陷于万劫不复的深渊。
地方政府的一些救市政策有明显的拉升房价,损害本地居民利益的嫌疑。比如,深圳市政府部门紧急叫停开发商向购房者部分补差价,是越权乱作为之举,容易损害购房者的利益。再比如,杭州等地出台的购房入户政策,等于向全国的购房者发起了集结号,这不仅会使其他竞争力较弱城市的购买力分流,导致其房价更深幅的调整,使资源配置更加失衡,而且,容易推高本地房价,恶化民生。这种为了自身利益,不顾大局,不惜损害辖区居民利益的做法,违背了身为人民公仆应该造福一方民众的为官宗旨,是对胡总书记倡导的科学发展观的背离,应该受到谴责和惩处。
作为购房者,应该理性面对地方政府的救市之举,不要因为一点蝇头小利就上当受骗,甘愿接受开发商等既得利益集团的盘剥。比如,一些地方对购房者提供1%的财政补贴,这种补贴与房价即将到来的深幅调整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广州、深圳的房价在泡沫破灭后走出的惨烈跌势行情,已经为中国未来的房价走势描绘出了一个清晰的路线,购房者应该权衡利弊,持币观望,等房价调整动能充分释放后买便宜房,而不是高位买套。中国楼市累积数年的泡沫,一旦破灭,想购房者有的是机会。记住:等开发商等既得利益主体如丧考妣时再入市,不要在他们依然很嚣张时跳入圈套。
受次债危机恶化的影响,泡沫严重的中国房价必然下跌。试图阻止房价的下跌趋势如同螳臂当车那样滑稽可笑,那种试图通过出台政策救楼市,推高房价、恶化民生,以堆积自身政绩的企图,其实是很难得逞的,最终,只能沦为一场草草收场的闹剧。
【1】这个成语出自《庄子·人间世》。春秋时,鲁国有个贤人名叫颜阖(hé),被卫国灵公请去当其太子蒯瞆(kuǎi guì)的老师。颜阖听说蒯瞆是个有凶德的人,到卫国后,就先去拜访卫国贤者蘧(qú)伯玉,请教如何教好蒯瞆。蘧伯玉回答说,您先来问情况是对的,有好处,但要想用您的才能教好太子是很难达到目的的。并进一步说道:“汝不知夫螳蜋(同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戒之,慎之!”意思是:螳螂鼓起双臂来阻挡前进的车轮子,它不知道自己是力不胜任的,而是确实认为自己的这种举动是好的,是有益的。颜阖啊!您的心是好的,但您的作为像螳臂当车一样,您要戒备啊!慎重呀!“螳臂当车”用来比喻不自量力。
政府救市房地产是一种短视行为
易宪容
这几天,房地产市场好象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美国金融危机引发全球各国救市,从而国内房地产各种救市之声也忽然而起。尽管这些房地产救市之声与政策各不相同,出发点也许会不一样,但是其目的则是一样,如何通过政府的房地产政策来保持房地产市场暴利模式,如何通过政府的救市来让整个社会的财富在短期内向少数人聚积,如何让国有的土地、国有财富在短期内在一些人手上买出。可以说,这样的一种房地产救市目的完全是与科学发展观相悖的,也是一种十分敌视的行为。为何?
我们先来看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就是以目前的国内房价水平来说,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甚至三、四线城市,以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与当地的房价水平来说,基本上没有多少地方的居民会认为当地房价是便宜的。国内房价过高是不争的事实。对于这个问题,政府只要对市场做一个最为简单的调查就一目了然。前几天,论文答辩,一位名牌大学的教授就问我,北京的房价,他什么时候可购买得起?我就告诉他,如果政府现行的政策不改变,能够维持下去,应该不会太长的时间了。试想,北京一所名牌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其收入水平在北京也应该是中上以上,但是凭他的收入水平在北京根本无能力购买一处中位价格水平的住房。在这种情况下,北京市的其他居民更对城市房价更是会无可奈何。北京的房价高于不少发达国家早就是不争的事实。在这样房价高企的情况下,政府要救市不就是认为是要维持到比当前更高的的房价水平上吗?
第二件事是,从最近披露出来的一些贪污大案要案来看,哪一个不是与房地产业有关。比如重庆的规划贪污案、浙江绍兴贪污案及上海一个副区长购买大量贪污案、北京的刘志华案等,个个都是通过房地产土地转让、城市规划等大量地攫取社会财富及国家财富。而且这些与房地产贪污有关案个个一查出来都是巨贪。这说明什么?说明了房地产业所牵动的利益关系太大。相应的当事人不仅可以通过非法的方式攫取巨大的国家及民众利益,也可以通过合法及制度化的方式来攫取国家及民众的利益。而在现行的条件下,房地产救市就是其中的一种制度化方式。
有人说,房地产为什么要救?问题是依靠房地产来可以拉动四五十个行业的发展,来拉动居民的需求,特别是还有人说房地产是扩大内需或居民消费的一个增长点。其实,这里有几个问题要来思考。一是房地产需求是居民消费吗?其实,按照国家统计局的分类,房地产购买从来就不算作居民消费而是算作居民投资。如果房地产购买是居民投资,那么依靠房地产发展来拉动内需又有多少关联呢?二是假定房地产购买是居民消费,是可以扩大居民的内需,并通过种内需扩大来带动几十个行业的发展。但是,这里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这种内需扩大是建立在绝大多数居民有支付能力的价格水平上,如果不是这样,居民住房消费的扩大根本就不可能。但是,在目前的房价水平上,国内绝大多数居民都没有支付能力进入,那么这样内需的扩大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还有,目前政府为什么要救市?就在于房地产销售出现的严重下降,房地产开发商手中持有的住房太多,这不仅影响到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也影响相应产业衰退。如果不救市,中国经济将面临着下行的巨大风险。但是这种比较的依据是2007年。对于这种比较,其依据何在?如果2007年是一个房地产泡沫较大的年份,那么2008年房地产开始走向正常运行。因为,2008年住房销售下行仅相对来2007年而言,如果与2006年、2005年的房地产销售相比不仅没有下降,反之增长的幅度不小。二是假定2007年房地产增长速度没有太多的泡沫成份,现在我们要问的是,这样的增长是否可以持续?2008年是否具有同样发展的条件?如果没有相应的条件,我们还是要让2008年房地产达到2007年增长水平,恐怕是不容易的事情。
比如,2007年房地产市场的火爆,不仅让房地产市场赚得盆满盘满,而且使房地产相关的产业也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但是,2008年房地产市场火爆的条件与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比如说,房地产市场政策、金融市场环境、房地产购买住房的对象、居民住房消费观念等都发生了根本性。在房地产市场条件与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的情况下,如果房地产开发商仍然以2007年的房价水平,地方政府以过去居民的购买观念,希望让居民进入房地产市场,是不可能的。可以说,别看最近不少地方政府为了维持房地产市场暴利模式,采取各种各样的所谓的“救市政策”,但是这些政策想形成2007年房地产那样种火爆的场面已经根本就不可能了。所以,不要说地方政府所谓房地产的“救市”政策没有多少作用,就是中央政府重新启动什么救市政策,估计所起到作用也会十分有限,因此当前房地产市场的条件与环境已经不同的了,除非政府希望用一个新泡沫来掩盖旧的泡沫。
因为,假定中央政府要放松房地产的税收政策、信贷政策等,让目前房地产市场又回到2007年政策原路上去。我们先不说这政策好坏,也不说这种出尔反尔的政策完全丧失政府的威信,只要问一下,在目前的高房价下,谁有能力进入这样房地产?是住房消费者吗?对于高房价,他们根本就没有能力进入这个市场。是投资者说,一般来说,高房价的市场只有这部分人有能力进入。但是,今年股市的狂跌,早就把刚有一点财富积累的中国中产阶级打得落花流水,他们一点点财富被股市套死在里,是无法出来。再加上世界房地产投资所显现出来的风险,想让国内投资者进入房地产市场恐怕也不容易。可以说,在目前已经变化了市场条件与环境下,政府想通过救市的方式来重温旧梦估计不容易,反之,它至多可能用一个新泡沫掩盖另一个泡沫。美国金融危机还没有结束,中国政府对此不得有更多的权衡吗?
相关文章
- 安生:雪崩前夜
- 不清算十年“二次房改” 中国房市就永无宁日
- 楼市的“刚需”与央视的“肛虚”
- 驳郎咸平房地产完了中国经济就完了的观点
- 卢麒元:限购令的经济学含义
- 牛刀:海外债务或加速开发商的降价销售——答新华社《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问
- 牛刀:如何理解“房价合理回归”?
- 曹建海:房价回落的轨迹和趋势
- 中国楼市处在崩盘的前线?
- 北京公布住房价格标准,打响房价保卫战第一枪
- 国际先驱导报:中国房地产要小心遭华尔街洗劫
- 孙锡良:房地产——支持中央调控,反对权贵反扑!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