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十七届五中全会决议没有突出“包容性增长”发展理念的说法

火烧 2010-10-19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指出十七届五中全会未突出包容性增长理念,认为该概念无法替代科学发展观,强调应聚焦现实问题而非新词炒作,主张从人民利益出发,保持社会稳定与协调发展。

十七届五中全会决议没有突出“包容性增长”发展理念的说法

亚行组织某人提出了一个很对我们口味的“包容性增长”新概念,把我国的精英简直激动得要吵翻天了,非要把它炒作为体现时代发展特征的新命题不可,但我们好好考虑考虑,这个新词能取代“科学发展观”,能体现时代发展的根本发展特征并能解决当下发展的所有矛盾和问题吗?
然而,我们时代的主题和命题究竟是什么,各种不同的政治势力和利益集团会不会提出相同的具有“普世价值”的相同的主题和命题作为自己要解决的历史任务和根本问题,大家能不能接受他们提出的具有“普世价值”的主题和命题?精英们能说得清吗?!亚行说了我们就得跟着说?如此说,世行官员说了我们就更得跟着说了,联合国官员说了我们也更得跟着说了。
权威人士说“所谓包容性增长,寻求的应是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相对立。包容性增长包括以下一些要素:让更多的人享受全球化成果;让弱势群体得到保护;加强中小企业和个人能力建设;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保持平衡;强调投资和贸易自由化,反对投资和贸易保护主义;重视社会稳定。”包容的要义是“协调与平衡”。
这里有谁“让更多的人享受全球化成果;让弱势群体得到保护;加强中小企业和个人能力建设;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保持平衡;强调投资和贸易自由化,反对投资和贸易保护主义;重视社会稳定”问题。也就是说,包容性增长包括强国、大国、强势利益集团让不让小国、小民享受经济发展成果,让不让保持各国、各地、各利益群体各种经济增长平衡和产业结构平衡,让不让排除垄断进行自由贸易,即便自由贸易能不能避免垄断,能不能实现各方利益的协调与平衡,保持国际国内社会局势稳定,保持健康持续的发展以及谁要包容谁的经济增长和利益增长,怎样实现这些各方面经济利益关系相互协调、相互包容的增长,在利益相互矛盾对立的情况下,占主导地位起决定作用的既得利益一方能否主动让利于居从属地位、利益受损的另一方等具体问题。另外,国内的问题我们可以说了算,但国际的问题我们能不能说了算,我们说了算的事情能不能实现“包容性增长”。这些问题说不清,或者根本没有条件实现,谈“包容性增长”就是空谈,更不可能谈出超出“科学发展观”所能涵盖的内容。所以我认为不能用“包容性增长”取代“科学发展观”,“包容性增长”这个“新词”也不具有超出“科学发展观”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和思想。十七届五中全会决议没有受精英们忽悠,没有突出“包容性增长”的说法,更没有用“包容性增长”发展理念替代“科学发展观”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指导地位,这是非常正确的。老子行李网友说:“党是明智的,只要我们为人民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人民就会拥护,苍天也会开眼,道在中国,道在人民,我们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依我说,少制造新词,多认识解决现实实际问题和矛盾。不要每隔一段时间就非要使用一个新词不可,不要以为没有使用新词、新概念就没有理论的发展创新。

附录:

标题:理解“包容性增长”这一时代命题 参与讨论 推荐
作者:水仙花瓣 于 2010-10-18 20:23:00 发表     只看该作者
 
理解“包容性增长”这一时代命题
包容性增长”的概念最早是由亚洲开发银行在2007年提出:一个展望亚洲发展的报告中,提出要把关注的重点从应对严重的贫困挑战,转向支持更高和更为包容性的增长。
此前的9月16日,胡锦涛在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上的致辞中首次提出“包容性增长”的概念。这一包含“让更多的人享受全球化成果、让弱势群体得到保护、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保持平衡”等深意的新概念,是否会如某些观察家的预测,被写入“十二五”规划,也颇为引人注目。
“包容性增长”译自一个英语复合名词“Inclusive Growth”。其中的中心词“增长”,常常与“Economic(经济的)”搭配使用。在发展经济学和发展社会学中,“增长”被界定为不同于“发展”的概念。发展经济学认为,经济增长主要是指量的扩张,经济发展则还包括结构的调整;发展社会学更进一步把发展的概念,扩张到整个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和重构,除了经济增长以外,发展还应该包括制度、社会、产业、管理的结构以及人的态度的变化,等等。
“包容性增长”的概念,具有极为丰富的含义。实现包容性增长,根本目的是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实现包容性发展,要坚持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人平等获得发展机会,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概而言之,包容性增长模式具有显著的民本主义发展旨向,体现出更加关注民权民生的新型发展理念,更能满足民众权利发展的制度公平诉求。在这个制度竞争的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若要跳出发展的陷阱,并实现发展的革命,人口现代化和制度现代化至关重要,这将成为发展中国家实现卓越转型的根本创新路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