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发展的全过程(1)
资本主义发展的全过程(1)
—— 献给要消灭资本主义的人们
历史发展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它的最高阶段帝国主义阶段,现在的时代,是帝国主义在全世界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因为中国在解放前资本主义没有在中国占统治地位,所以中国人民对资本主义缺乏认识,没有免疫力。改革开放的商品经济制度,明明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可是人们执拗地认为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好的经济制度。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与此同时充分地表现出了无法改变的社会弊病。巨大的成就,是资本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弊病也是资本发展的必然结果。可见资本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质。有关资本的理论已经到了不得不理解的时候了!为了认识资本的本质,我把1998年的旧文在这里重新发表,献给要消灭资本主义的人们。为简便起见我做了适当的修改。
前 言
二十世纪末,震撼全球的经济危机在中国人羡慕的亚洲“四小龙”发生了,在东南亚发生了,在俄罗斯发生了。人们寻找了各种各样的原因,很少见到把这个原因归咎于资本主义制度。其实,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就是资本主义的生产过剩造成的,因此要消除经济危机唯一的办法就是消灭资本主义。
自从资本主义在历史上诞生以来,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有两个人对资本主义进行了科学系统的研究,一位是亚当·斯密,另一位是马克思。亚当·斯密的研究成果是《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马克思的研究成果是《资本论》。
亚当·斯密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以资产阶级的观点,用资产阶级的方法得出的结论是:资产阶级把自己的闲置的财富当作资本,投在生产和流通中,利用分工,不仅为自己生产了利润,而且为社会生产了财富,这些财富应归资产阶级所有、享受和支配。因此,亚当·斯密的著作是资产阶级发财致富的科学。
马克思站在工人阶级立场上,以工人阶级的眼光,用工人阶级的方法得出的结论是:工人阶级用自己的剩余劳动无偿地为资产阶级生产了剩余价值即利润。资产阶级把从工人阶级那里无偿占有来的财富当作资本在商品经济环境中发财致富。资产阶级这样做不仅造成了社会生产的经济危机,而且造成了工人阶级的贫困。马克思证明,资产阶级的一切财富——资本是工人阶级自己的财产,应归工人阶级所有、享受和支配。因此马克思的著作是工人阶级的圣经。
这样以来,就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形成了两面旗帜:一面是亚当·斯密的旗帜,这面旗帜上写着,资本是资产阶级的财富。另一面是马克思的旗帜,这面旗帜上写着,资本是工人阶级的财产。
400多年以来,资产阶级高举的是亚当·斯密的旗帜,全世界一切大大小小的资本家都集中在这面旗帜之下,一代又一代地为发财致富奔波着战斗着。150多年来,工人阶级高举的是马克思的旗帜,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工人不分民族不分肤色都集合在这面旗帜之下,一代一代地为把自己的财产夺回来奔波着奋斗着。
150多年过去了,占世界人口90%以上的工人阶级为什么至今还没有把自己的财产从资产阶级手中夺回来?是因为工人阶级的力量不强大吗?工人阶级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是因为马克思的旗帜错了吗?既然资本是工人阶级自己的财产,工人阶级要求把自己的财产从资产阶级手中夺回来,为自己所有、为自己享受、为自己支配难道不是天经地义的吗?
由此看来,原因既不是工人阶级力量弱,也不是马克思的旗帜错了。而是因为强大的工人阶级受了资产阶级的骗,还没有认识到资本是工人阶级自己的财产,因而也就没有把马克思的旗帜坚持到斗争的胜利。巴黎公社的工人高举过,列宁领导的俄国工人阶级高举过,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工人阶级高举过,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现在马克思的旗帜被搁置一旁。
现在,在经济危机正在破坏国家经济,正在给工人阶级带来灾难的时候,把马克思的旗帜高举起来,是工人阶级的当务之急。
马克思的旗帜集中于马克思的《资本论》、列宁的《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列宁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三部著作中。这三部著作向工人阶级揭示了从前资本主义经济到自由竟争资本主义经济到帝国主义经济的发展过程。
如果想真正了解马克思列宁关于从前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自然要通读几遍这三部著作。这对马克思列宁主义专家,对政治经济学专家是不会有什么困难的,但是对于整天疲于在机器旁劳作的工人阶级来说就会有很大的困难,三部书洋洋261万多字,要让工人阶级读实在难为工人了,但是马克思列宁的书却恰恰是写给工人阶级读的,是专门为工人阶级写的。因此把马克斯、恩格斯、列宁的书介绍给工人阶级应该是共产党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的选材原则是:把工人一看就明白,一听就理解的与工人阶级的利害有关的表述,在不损害马克思列宁的基本原则的条件下,介绍给工人阶级。
向工人阶级介绍马克思列宁的著作,是一项很大的任务,决不是一个人力所能及的。我这里只是抛砖引玉,期望中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专家门,把你们的体会介绍给中国工人阶级。中国工人阶级渴望拿起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武器!
人类生产的本质
人和动物一样依赖无机自然界来生活,而人较之动物越是万能,那么,人赖以生存的那个无机自然界的范围也越广阔。自然界为人的生活准备好了一切精神食粮和物质材料。人的万能正是表现在把整个自然界——首先就它是人的直接活动的生活资料而言,其次就它是人的生活活动的材料对象工具而言,——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来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与之形影不离,这就等于说,自然界同自己不可分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人与自然界的联系是劳动。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人自身作为一种自然力与自然物质相对立。为了在对自身生活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质,人就使他身上的自然力——臂和腿,头和手运动起来。当他通过这种运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并改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他自身的自然。他使自身的自然中沉睡着的潜力发挥出来,并且使这种力的活动受他自己控制,他不仅使自然物发生形式变化,同时他还在自然物中实现自己的目的,这个目的是他所知道的,是作为规律决定着他的活动方式和方法的,他必须使他的意志服从这个目的。
在劳动过程中,劳动者利用物的机械的、物理的和化学的属性以便把这些物当作发挥作用的手段,依照自己的目的作用于其他的物。劳动者直接掌握的东西不是劳动对象,而是劳动资料。这样自然物本身就成为他的活动的器官,他把这种器官加到他身体的器官上去,不顾圣经的训诫,延长了他的自然肢体。劳动资料的使用和创造是人类劳动过程独有的特征。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劳动资料不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
劳动过程消失在产品中,它的产品中的使用价值是经过形式变化而适合于人的需要的自然物质。劳动与劳动对象结合在一起,劳动物化了,而对象被加工了。在劳动方面曾以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东西,现在在产品方面作为静的属性,以存在的方式表现出来,劳动者纺纱,产品是纺成品。如果整个过程从其结果的角度,从产品的角度加以考察,那么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表现为生产资料,劳动本身则表现为生产劳动。生产劳动的目的是为了消费。
消费作为一种物质消耗的行为。在生产劳动过程中表现为主体的消费和客体的消费。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发挥其能力,也就是在行为中支出和耗费这种能力,这是其一。其二,生产手段的消费,生产资料被使用、被消耗。因此,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生产行为直接就是人的体力脑力即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消费行为,或者说,生产直接就是消费。
生产作为一种物质转化的行为,在生产劳动中也表现为主体的生产和客体的生产。正如自然界中的要素和化学物质的消费是植物的生产一样,劳动者吃饭、喝水、穿衣、住房、看病、学习、娱乐等等的消费生产着他的身体,或者说生产着劳动者的劳动能力,这是其一。其二,物质的生产即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生产,自然要消耗已经生产出来的生产资料。因此在生产劳动中,消费行为直接就是人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生产行为,或者说,消费直接就是生产。
由此可见,生产和消费是同一的。生产就是消费,消费就是生产。每一方表现为对方的手段,以对方为媒介,这是作为它们的相互依存表现出来的。这是一个运动,它们通过这个运动彼此发生关系,表现为相互不可分离,但又各自处于对方之外。生产为消费创造了当作外在对象的物质,消费为生产创造了当作内在的对象,当作目的的需要。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生产不仅直接是消费,消费也不仅直接是生产;而且生产不仅是消费的手段,消费不仅是生产的目的,--就是说,每一方都为对方提供对象,生产为消费提供外在的对象,消费为生产提供想象的对象;两者的每一方不仅直接就是对方,不仅媒介着对方,而且,两者的每一方当自己实现时也就创造着对方,把自己当作对方创造出来。消费完成生产行为,只是在消费使产品最后完成其为产品的时候,在消费把它消灭,把它的独立的物体形式毁掉的时候;在消费使得在最初生产行为中发展起来的素质,通过反复的需要达到完美程度的时候。所以,消费不仅是使产品成为产品的最后行为,而且也是使生产者成为生产者的最后行为。另一方面,生产生产出消费,是在生产创造出消费的一定方式的时候,然后是在生产把消费的动力,消费能力本身当作需要创造出来的时候。
在生产过程中,生产是实际的起点,因而也是居于支配地位的要素。消费作为必需,作为需要,本身就是生产活动的一个内在要素。但是生产活动是实现的起点,因而也是实现的居于支配地位的要素,是整个过程借以重新进行的行为。个人生产出一个对象,因而消费了它再回到自己身上,然而他是作为生产的个人把自己再生产的个人。所以消费表现为生产的要素。令人痛心的是在商品交换的社会中,生产与消费的这种同一的关系被人为的破坏了。在产品和生产者之间插进了分配。分配借社会规律决定生产者在产品世界中的份额,从而决定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生产劳动过程是制造使用价值的有目的的活动,是为了人类的需要占有自然物,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是人类永恒的自然条件,任何人都不能把自己在生产劳动这个人类生存的自然条件中所应参加的部分推到别人身上。因此人类劳动的政治经济学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不劳动者不得食。
自从社会出现分工以来,上述人类自然的劳动生产方式改变了,产品不再是劳动者直接消费的对象,而是变成了通过交换,或者说通过买卖才能消费的商品。产品生产变成了商品生产,自然经济变成了商品经济。交换即商品流通不仅成了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而且成了生产和消费的先决条件;不仅成了生产和消费的调节力量,而且成了生产和消费的统治力量;不仅把劳动者变成了不劳动者的奴隶,而且把劳动者逼上死路;不仅不断地破坏着生产和消费的条件,而且惊人地浪费着社会劳动生产力。可阻咒的商品交换成了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自从商品转化成资本以后,资本主义生产就成了社会的统治力量,
待续
劳动者
2010年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