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观点评论之三
跨越“卡夫丁峡谷”的观点评论之三
——給老同学的信(19)
老同学:你好!接着来评论
13,跨越思想的内涵与外延
(1)跨越论是对世界历史发展的辩证理解。马克思晚年更加侧重于从现实的社会历史环境中来把握世界历史进程中东方社会的特殊历史道路。他认为,世界历史的形成是建立在生产力普遍发展基础上的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往,资本主义只是不自觉地创造了各民族普遍交往的历史前提和物质前提,根本不可能彻底实现人类的彻底解放。历史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无论是西方完成或正在完成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民族,还是处于前资本主义阶段的落后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采取不同的方式和途径走向世界历史。马克思提出俄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主张走一条不同于西欧资本主义历史发展道路的思想,是以一种全新的形式重申并发挥了世界历史思想。【如果把西方资本主义消灭后进入共产主义和东方世界不经过资本主义进入共产主义看做世界历史进程那是正确的】
(2)跨越论是马克思一贯坚持的世界革命论的又一次运用。跨越设想的核心在于:俄国革命与西欧革命相互补充。马克思的世界革命论的基础是近年人们经常谈论的“世界历史”理论。正是从“世界历史”的原理中,马恩得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必然具有世界性的结论。跨越思想应被看作是马克思革命理论的一大发展,但这仍然是遵循先前的同一理论框架,而不是对原有的任何突破。【相同之处都要经过无产阶级领导下的革命,无产阶级都要掌握政权。不同的地方就是:在资本主义国家里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就要按照恩格斯在《反杜林论》所指示的道路即生产资料社会所有、把工业分布到全国去、消灭城市、一切人都要参加生产劳动、建立居民点(因为这些国家的劳动者全部和生产资料脱离,需要重新组织。)。而在东方世界各国,当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首要的任务就是利用资本主义的成果,把农业变成工业,这里重要的是全国农民在自己的公社(村社)中实行土地公有制,进行农业集体化生产劳动,实行村民自治等等】
(3)跨越理论是专指当时的俄国而言。首先,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指的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资本主义阶段。【我觉得说资本主义生产制度比说资本主义阶段准确。制度是具体的,阶段比较抽象】其次,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经阶段,这不排除个别民族在特殊条件下有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进入共产主义的可能性。第三,俄国农村公社之所以具有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可能性,首先在于它当时还基本保留着原始的土地公有制。【不仅是土地公有制,最根本的是亚细亚的所有制,正是这种所有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一方面它能在历史上存在几千年,另一方面它能在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了三百多年而无动于衷,依旧我行我素。】第四,俄国农村公社之所以具有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可能性,还在于当时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已出现危机。【西方危机论是一种托词,跨越是一种必然性】第五,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可能性只是就当时俄国农村公社的特殊情况而言,而不是说所有经济落后的东方国家都有这种可能性。【只要是亚细亚所有制的国家都是一样的,只要这些国家的无产阶级能够取得革命的胜利,能够掌握政权,那么就都能够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
(4)跨越理论是泛指东方国家而言。马克思东方社会主义理论其基本观点是:东方社会在历史上具有和西方不同的特点,因此在现实中“它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说过渡比较抽象,应该说在挽救公社的基础上利用资本主义的成果建设新制度(社会主义)】《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生产和发展道路必然性的分析,仅限于西欧各国;东方社会能否跨越资本主义的典型发展阶段,一切取决于和它同时并存的资本主义生产在给它提供集体劳动的一切条件;【集体劳动的一切条件不是西方资本主义提供的,而是东方亚细亚所有制的本质之一】东方国家实现社会主义必须进行社会革命;东方国家无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后,必须吸取资本主义制度所取得的“一切肯定成就”;上述结论不仅适用于俄国,而且适用于处在资本主义以前的发展阶段的一切国家。
14,跨越思想与早期思想的异同
(1)有人认为马克思晚年的社会主义理论与早期相比具有不同的历史特征。研究对象不同。马克思早期的社会主义理论以西方经济文化发达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研究对象,马克思晚年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以东方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为研究对象。研究的视角不同。具体结论不同。【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中资本主义以前的各种形式中就系统地表述了亚细亚的所有制形式。因此把马克思的跨越论分成早期和晚期时错误的。我认为,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的结论是:必然灭亡!那么新的社会制度应该是怎样的呢?这就是马克思的几个笔记和几封信的来历!】
(2)也有人认为马克思晚年的社会主义理论与早期思想相比具有共同的本质。首先,手段相同。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其次,目标相同。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关于人类社会如何从资本主义社会或前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走向未来共产主义一般规律的理论。由于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条件的不同,实现社会主义目标的途径、方式又是具有多样性的。再次,方法相同。
15,东方国家的社会主义实践与跨越理论的关系
(1)从列宁到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实践证实了东方社会主义理论。列宁先夺取政权,再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列宁提出了为了保证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必须将自发的资本主义引导到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上。毛泽东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战略和策略,指出中国革命包括民族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民主革命时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应该明确地说列宁毛泽东跨越了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在新的历史时期,对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性问题提出了系统的理论问答。其理论较之马克思的东方理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确定性和可操作性。【应该明确地说改革开放已经进入了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
(2)20世纪的东方道路与马克思的跨越设想并无直接联系。因为20世纪的东方革命并非按照与西方革命相互补充的方式,而是按照“一国社会主义胜利”的方式发展的。在跨越设想与东方社会主义之间有着复杂的演变过程和中间环节。一国胜利论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它最后告别了世界革命理论,超越了马克思的晚年设想。时下有人断言马克思晚年设想已接近一国胜利论,是与历史根本不相符合的。
16,中国是否跨越了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
(1)中国已经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马克思的“跨越”设想得到了应验。其一,中国跨越资本主义制度是历史的选择,而这个选择是被西方列强逼出来的。其二,在当前世界一体化和发展与和平的条件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在共产党领导下,通过改革开放,利用和享用资本主义的一切肯定成果,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服务,就可以尽快甩掉落后的帽子,赶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鉴于我们目前只是在制度上跨越了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而在经济形态上仍然没有跨越过去,故有人称这是一种部分跨越。【准确地说,毛泽东时代已经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这里不需要抽象的理论说明,而是摆事实就足以证明,例如:土地公有制、农业集体化生产、工业全民所有制。这些铁的事实就是证明!改革开放恰恰相反,从事实上看:农业个体生产、工业私人所有制、劳动是雇佣劳动,生产是赚钱的生产即资本的生产,这些基本的铁的事实证明改革开放进入到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
(2)中国并没有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是没有完全走出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因为,第一,马克思讲的跨越指的是以原始土地公有制为起点的跨越,而不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起点的跨域。我国根本不具备马克思所说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内在前提。【不对!中国有几千年的亚细亚所有制这就是前提!】第二,马克思讲的跨越指的是在西方无产阶级革命已取得胜利,从而俄国农村公社可以直接得到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创造的一切积极成果的情况下的跨越,而不是指俄国农村公社依靠自身力量的跨越。我国也不具备马克思所说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外部条件。【也不对!外部条件指的是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并不是西方无产阶级取得胜利!就像俄国和中国一样,并不是在西方无产阶级取得胜利以后才进行革命,才跨越资本主义夫丁峡谷。所以,西方无产阶的胜利是东方国家跨越的前提条件是完全错误的!】第三,马克思讲的跨越指的是跨越到他所描述的共产主义。我们现在显然还离他所描述的社会主义有很长一段距离。【跨越到马克思描述的共产主义是正确的但是很抽象。应该说跨越到俄国和中国的几千年的亚细亚所有制的形态加上资本主义的成果,这就是亚细亚所有制的共产主义!】
——晓苗、田英:《关于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思想的研究综述》,《马克思主义研究》,1996年第3期
劳动者 2011年7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