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常: 一个我自己不敢回答的问题
一个我自己不敢回答的问题
有日,灵丘县有一90后网友偶然进入了我新浪的博客。他说:我一闯入您的博客就听到了《国际歌》的声音,您怎么把“文革”歌谣设为博客的背景音乐呢?我愕然,对他说,《国际歌》早在“文革”前就有了,怎么是“文革”歌谣呢?
看到这位网友并不十分了解《国际歌》我接着对那位网友说,《国际歌》生产于19世纪的法国。1870年的时候,法国同普鲁士(后来的德国)两个资本主义国家暴发了一场战争。此战,法国战败,普军乘胜追击,兵临城下。腐败无能的法国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积极准备镇压人民。1871年3月,政府军队同巴黎市民武装——国民自卫军发生冲突,导致巴黎工人起义爆发。起义工人很快占领全城,赶走了资产阶级政府。不久,人民选举产生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然而资产阶级政府却不甘心失败,对巴黎公社发起了进攻。5月21日至28日,公社战士同攻入城内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三万多名公社战士英勇牺牲,史称“五月流血周”。28日,巴黎失陷,巴黎公社以失败告终。巴黎公社被认为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公社战士在强大敌人面前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巴黎公社失败后不久,公社的领导人之一欧仁·鲍狄埃创作了《国际歌》的歌词。后来,经工人作曲家狄盖特谱曲后,《国际歌》在全世界广泛传唱开,从而成为全世界无产者的歌。
1890年出现了西班牙文的《国际歌》,这是《国际歌》跨出国门走向的开始。1899年译成了挪威文,1901年又出现了德文、英文、意大利文的《国际歌》,1906年正式传入了俄国,此后《国际歌》被译成多种文字,传遍地球每一个角落。《国际歌》曾是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的会歌;上世纪20年代,苏联曾经以《国际歌》为国歌。1944年正式改用新国歌后,则把《国际歌》作为联共(布)党(1952年改名苏联共产党)党歌。1923年瞿秋白将它从俄文翻译成了中文,1924年5月5日马克思诞辰纪念日这天,在上海大学的纪念会上,瞿秋白登上高高的讲台,在一群爱国青年中间,与任弼时等师生一起唱起了《国际歌》。从此,这首响遍全球的伟大旋律,就一直伴随着中国人民向反动黑暗势力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直到取得最后胜利。新中国建立后,他一直是中国人民喜欢唱的革命歌曲之一。“文革”期间,《国际歌》几乎达到了普及的程度,仿佛无论男女,无论老幼,开口就能高唱《国际歌》。
《国际歌》作为全世界革命的无产者的歌,无疑是红色歌谣,但不能因为“文革”时期曾经传唱就说是“文革”歌。
当我为那位80后网友作了《国际歌》是红歌而不是“文革”歌谣的解释之后,忽然想起自己不知什么时候也不大肯唱《国际歌》了,再想想,现在社会上的人们也似乎好像将这首全世界无产者的歌遗忘了,不大肯唱了。忘了《国际歌》人们是不是把自己也忘了呢?
我忽然觉得这个问题太大,不敢回答。我想,我还是先查查自己吧,这些年来,我自己是不是也把自己忘了呢?想得结果,自己冒了一头冷汗!
附:国际歌: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
要为真理而斗争!
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
奴隶们起来,起来!
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
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创造人类的幸福,
全靠我们自己!
我们要夺回劳动果实,
让思想冲破牢笼!
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
趁热打铁才会成功!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