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潮碰撞

刘光晨:共产主义积累

火烧 2016-01-17 00:00:00 思潮碰撞 1025
文章探讨共产主义积累的重要性,强调其作为社会公共劳动的组织形式,突破资本局限,实现劳动力高效调配,推动工业化发展,对比资本主义积累模式,展现共产主义公共积累的优势与潜力。

 

  共产主义积累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扩大再生产所必须要的。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需要资本积累,共产主义扩大再生产同样需要积累,当然这里已是共产主义公共积累。它不是哪几个实力有限的私人资本家从饼子油条开始,由小到大像乌龟爬行一样的积累(进入不了资本主义生产体系的小农小资产阶级还进入不了资本积累的范围)。共产主义积累从一开始就是全社会规模的公共劳动积累,是农民小手工业者也可以通过合作化加入到劳动的计划调配行列,从而也可以加入公共积累行列的积累,可以是规模空前庞大的社会积累。

  资本说到底是支配社会劳动力的权力。资本主义条件下,是资本在支配劳动力。有多少资本或说有多少钱就可以支配多少劳动力,资本少了可以支配的劳动力就少,资本积累就是劳动力支配权的积累。

  而在落后国家,资本的这种积累一般是非常缓慢的,因为它既要同已经发展起来的强大的国际资本竞争——往往有被挤垮吞并的危险,又要同内部根深蒂固的小生产力量斗争,而小生产因为它本身低效的性质决定了,在相当时期内它的劳动是进入不了资本积累行列的。比如中国农业合作化集体化以前的小农,每家每户就那么几亩地,但就这几亩地只要还要种,每个家庭主要的劳动力就都离不开它。小农条件下,同样的技术条件,同样的土地面积,本来大农业中三五十个人干的活,现在就必须要100个人去干。可见小农经济在劳动力利用上的低效和浪费。不光如此,小农经济同时还意味着自给自足的家庭手工业(所谓男耕女织)的大面积存在,而这个家庭手工业由于历史的惯性一般还盘踞着现代工业所急需的市场。因而由于小农条件下农村劳动力长期离不开农村农业的这种不可调配性,由于与小农经济联系着的家庭手工业对现代工业所急需市场的盘踞,也就注定了以小农经济为主的落后国家早期工业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发展的必然低效和缓慢。也就是说小生产是与高速工业化相矛盾甚至冲突的。

  共产主义条件下,由于集体的全民的共产主义共有制及公共劳动等共产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积累已经突破了资本的局限,它直接就是联合劳动中劳动力社会规模有计划地自觉地组织和调配。本来农村被小农经济束缚着的100个劳动力,现在可以有50个甚至更多调离去搞工业了。同时,由于共产主义劳动的公共劳动性质,人们建设新生活的冲天干劲,农闲时的农田水利建设,城市的义务劳动,在在早只有追加绝对公共劳动量才可以增加生产的工业化早期,则进一步加大了共产主义公共积累的能力。所以,作为从开始就是社会规模的公共积累,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从速度上,共产主义公共积累都是同期的资本主义积累所无法比拟的。苏联中国朝鲜各用两到三个五年计划完成工业化,朝鲜七八十年代非农从事工商业的人口就占到了总人口的70%,并成为当时重要的中等发达国家,都是共产主义能有计划的组织调配劳动力,公共积累可以空前发展的表现和结果。

 

  注: 中国1980年代以后的小农,已经不具有上述问题的典型意义。因为改开以后的小农,已经是工业化已经基本完成,工业已经可以大大的反哺农业,从而是农业生产率已经可以大大提高以后的小农,再加上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建国后多生的几个亿,改开以后的小农确实是为中国进一步的工业化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的。

 

  有人糊涂的或别有用心的喊叫:像中国这样原本的落后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是违反经济规律的!从而反对合作化、集体化、反对共有制和社会主义。这些人恰恰忘记了,像中国这样的后起国家,如果当初不搞合作化、集体化、共有制,如果不走共产主义公共积累的路子通过迅速搞起公共积累完成工业化,单凭分散的私人资本的积累,是根本无法与已经发展起来的国际强权资本抗衡的.即使今天,如果没有庞大雄厚的国有资本,如果只是凭私人资本,中国资本依然没有能力办法和强大的国际强权资本抗衡。在国家空前大规模的工业化过程当中,单薄的私人资本的积累规模和速度,也根本无法达到大规模工业化建设本身的需要。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着的个体自然经济,也会成为快速工业化的障碍。广泛存在着的个体自然经济这个中世纪的残余,瓦解的也不会这样迅速和基本不留后遗症。

  如果说社会化大生产时代的经济规律就是资本的积累规律和大面积消灭个体自然经济的规律——这点《资本论》已经说的很清楚了,那么就共产主义积累所可以实现的规模和效率讲,就它消灭个体自然经济的所可以实现的规模、效率和文明程度讲,共产主义相较资本主义无疑是最符合这个经济规律的。落后国家走共产主义道路相对于资本主义道路,避免了对别国人民的侵略不谈,起码避免了个体经济解体过程中本国多数民众的无产阶级化的痛苦。这点上中国的发展相对印度巴西等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的整体发展状况,相对英美这些已经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国家历史上的同期发展状况(英国“圈地运动”,叫羊吃人;美国则是屠灭印第安人和野蛮的奴隶制),就是实证。纵使我们有过曲折,公共劳动初期有过管理上的混乱,但从总体的结果讲,在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的同时,中国相比其它国家地区同期发展的整体状况还是要好。既避免了大众的无产阶级化痛苦,也基本实现了整个国家现代生产力赶英超美的巨大的社会进步。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新兴国家相对西方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政府财政能力和社会组织能力方面的优势逐渐的显现出来,西方发达国家政府的贫弱和中国政府的强大逐渐形成鲜明的对比。究其原因,就是中国共产主义时期强大的共产主义公共积累和社会组织能力的残余还存在,而西方没有这个东西。

  共产主义积累相对资本主义积累不单有上述的优点,更重要的,共产主义积累已经完成了相对资本主义积累的一个质的飞跃。

  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的积累已经异化到了如同一个无限扩张的肿瘤一样,无休止的侵夺倾轧着整个社会肌体;而共产主义积累,则完全是可以掌握在社会本身的需要和掌控之内的。资本主义是一切为资本积累服务,共产主义是一切积累为人的需要服务。即使偶有失调,也还可再调,绝不会像资本主义积累一样无节制扩张,资本积累停止了,社会生产也就要停摆了。而实际上,人类物质产品的扩大再生产总是要有个限度的,投资积累也就应该有个限度,不可能无止境的扩张,并且也没有必要无止境的扩张。

 

 

  ——《共产主义政治经济学ABC》节选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