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美国人“肥胖=没饱饭吃”的奥秘
知乎网友针对《水深火热:挨饿的美国人》发问「六分之一的美国人没有饱饭吃」是真的吗?——“SUV穷光蛋”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有些美国人能开得起车却没钱买食物呢?
知乎作者“肛里拉出个电锯”感慨“我顿时觉得知乎这智商真的是大大下降,2年前的回答明显比后来的回答好得多(不管是蠢的还是好的,但是东西都稍微多一点)”。以下是他的回答:
美国人自己研究很多的,实在不行去看看斯坦福大学的公开课,有讲食品问题的。
六分之一吃不饱是指营养极度不均衡,使得吃的胖死却依然处于饥饿状态——一样会致命,不是中国人想的慢性病胖死,就是真正意义上的饿死,非常胖的人是很容易低血糖低血压的。而且非常肥胖的人也会因为热量不足而饿死,甚至比正常人还快,这些人的脂肪由于数量太多激素分泌量很大,所以即便机体已经缺乏热量后也不足以抵抗如此巨量的激素,结果就是无法调用脂肪储存的能量,反而脂肪组织不断吸血身体的能量来扩充自己,即便身体已经饿的危在旦夕。
所以说不要认为同样是“肥胖问题”,中国和印度的肥胖问题和美国的肥胖问题一样,美国的肥胖问题和北欧的肥胖问题又不一样,而北欧的肥胖问题和东欧的肥胖问题也不一样。
在发达国家中,只有美国是因为食品种类匮乏导致高度的肥胖问题,其余国家大多数是口味偏好的问题(自作孽),在其他国家肥胖往往属于公共卫生问题,而美国是列为社会问题的。
只不过,赤贫地区的饥饿问题,是由于产业化不足,生产效率过低,或者国内财阀大规模垄断使得缺乏流动性造成的,也就是整体生产力不足。
美国则是因为配送成本较高,而且食品工业本身历史悠久,培养了大量成瘾的食用者,同时美国对于食物监管非常的薄弱,放任食品工业无限量增加盐和糖和各种促食添加剂的使用——促食添加剂在中国和大多数国家是被极度严格管制的,只有少数食物里面可以放,通常是蜜饯等热量相对较低吃得不多的零食,而美国是大多数都能放,还配合高盐高糖高油脂来协同增加成瘾性(尤其是包装食物),你可以发现进口零食中美国生产的很少(尽管美国零食几乎是最便宜的),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美国本土的食物根本无法通过大多数国家的检测(这加的都能超过大多数国家的饲料合法上限,当然不可能用来给人吃)。
促使剂在中国用的最多的是饲料和捕鱼,有好几种促食剂,比如说最常用的是乙基麦芽酚(这个在美国用的不多,一方面有一点儿限制,另一方面是美国佬促食剂用的是更贵效力更好的符合性促食剂)。
中国用的土鳖促食剂,已经可以让猪不停的吃。
如果我在你的水杯里放一点,你尝不出太多日常的味道(只有一种说不清的味道),但你会觉得这水很好喝,如果水不限量的话,你很可能10分钟就能喝整个大可乐瓶那么多的水,尽管你不知道为什么。
其实吃过美国原产乐事薯片的人估计是有感觉的,虽然中国的乐事薯片也是一片片停不下来,但是中国一大包薯片感觉还能吃挺久,有的时候一部电影看完都还能剩下一点,而美国大包薯片一会儿功夫就没了,甚至得好几包拆开来倒在零食盆里吃,一部电影下来能吃一盆。
你而且就是不知道为什么美国薯片就是能吃的好多,觉得根本不会因为是便宜啊,可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手。
促食剂就那么厉害,一点儿促食剂能让猪看到食盆发疯,几滴能让整个鱼塘里的鱼围绕这个小水域彻底集中(鱼垒鱼,水不够多了就垒到水面上去,跳来跳去)。
当然现在美国也提议要监管这件事情,所以联邦进行了充分管理……当然最后的解决结果是折中的,就是一些地区的学校不允许用促食剂加工食物,而免费发放给穷人的营养餐可以随便用。
so……
这也算是资本主义世界吧,不管你喜欢不喜欢,这是可以运行下去的系统
附文:
水深火热:挨饿的美国人
在美国,有好几百万人吃了上顿没下顿。下面3张图片来自美国不同地区,都在说明一个事实:1/的6美国人没有饱饭吃。
1.爱荷华州,欧塞奇
这里是美国最富饶的土地之一,主产玉米和大豆,用来饲养家畜,制食用油,生产糖。但却有1/8的爱荷华人经常遭受饥饿的痛苦,其中儿童饥饿问题最为严重。
2.休斯顿,德克萨斯州
尽管经济发达,但有很多工薪阶层却没有钱购买足够的食物。过去十年内,这里城郊地区的饥饿问题比城市恶化更快,从而也诞生了一个新阶层-“SUV 穷光蛋”。
3.布朗克斯,纽约州
由于失业率高,整个纽约州处在饥饿线下的人群比例为16.6%,而最为严重的布朗克斯南部地区达到了37%。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爱荷华州米切尔县的 Christina Dreier 像往常一样送孩子上幼儿园,不过只有3岁的 Keagan 也是像往常一样饿着肚子,像往常一样固执地不肯吃幼儿园的免费餐。Dreier 并不是个残忍的母亲,只是因为家里吃的实在紧张,她这样做只是想孩子可以在学校里吃早饭,家里就可以多留点来给他们中午吃。
Dreier 知道小家伙固执,但也只能赌一把。事实确实正如她料想,小 Keagan 没吃学校里的免费早餐,中午回到家里已经饿得没了精神。Dreier 搜刮了冰箱每一个角落,最后只找到了一根鸡腿,几个土豆,和两根火腿肠。她只能饿着肚子看着小家伙和姐姐吃这仅剩的食物,如果有剩下才随便吃点。毕竟孩子最重要,她家上周的食物差不多都来自当地的救济。
为了不让孩子们挨饿,Dreier 和丈夫 Jim 整天惶惶不安,尽量留下钱交房租,电话费和燃气费等等,这样才有资格在当地的救济处,或者用补充营养救助项目(或称 SNAP)发放的粮票领到食物。而 SNAP 去年秋季将救助资金削减了50亿美元,这样她们一家每口人能领到的食品救济金从每月205美元一下降到了172美元。
如果真的忍受过饥饿的痛苦,可以想象 Dreier 一家生活有多么难。但当你看到他们一家子时,很难将他们与饥饿联系起来:白人,家庭和睦,衣着光鲜,有居所,甚至还有点发胖,如今美国的饥饿形象已经不同与“大萧条”时期,他们并不是因为没工作,而是工资越来越少。
美国有一半的挨饿家庭是白人,其中2/3带着小孩,并且至少1/3的家庭一个大人有全职工作。2006年,政府开始用“食品紧缺”替换了“饥饿”,但不管用什么词,忍饥挨饿的人群数量还是急剧上升,2012年就达到了4800万,与20世纪60年代相比翻了五倍,与90年代相比上升了57%。私人食品救助站到处的是;1980年全国只有几百项食品紧缺救助计划,而如今却达到了5万项。据报告,1/6的美国家庭一年内至少有一次出现过食物短缺情况,而欧洲这样的家庭只有1/20。
可能要问,既然美国人民连饭都吃不饱,为何肥胖还如此严重?实际上,饥饿才会引起肥胖。钱紧张,只为填饱肚子,就只能吃些营养价值不高的食物,所以就会导致肥胖。
这个国家有4800万人依靠 SNAP 的粮票果腹。而要达到领取粮票的资格,家庭年收入不得多于贫困线的130%,也就是31005美元每年。德克萨斯州的水泉镇曾是“美国梦”之地,但饥饿问题持续蔓延。随着市区房价上升,有工作的穷人被挤到了郊区,郊区的饥饿问题比市区更加严重,自2007年来已经增长了两倍。吃不饱饭的人们因为钢需也开着车,到处院子里都会摆卖这廉价衣服和玩具;买电器可以分期付款,所以都不却电视机和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