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三农关注

抵抗新自由主义的强力摧残 阿根廷工人合作工厂力挽狂澜

火烧 2005-02-03 00:00:00 三农关注 1025
阿根廷工人通过合作工厂自救,成功挽救162家企业,解决2万就业,对抗新自由主义带来的经济危机,员工成为老板,推动就业复苏。
抵抗新自由主义的强力摧残 阿根廷工人合作工厂力挽狂澜
作者: 埃菲社
日期: 2005-02-03 11:33

抵抗新自由主义的强力摧残 阿根廷工人合作工厂力挽狂澜

[埃菲社布宜诺斯艾利斯1月10日电]“员工变成自己的老板”,成为阿根廷缓解失业的一个选择,这一趋势已经成功挽救了162个破产企业,解决了2万多人的就业。

由4位阿根廷记者撰写的《没有老板》一书详细介绍了这个南美国家的众多企业是如何渡过经济和社会危机的。该书包括三个章节:对员工老板现象的分析,当事人讲述典型事例,以及162个被员工挽救的企业的资料。

该书其中一位作者克劳迪亚.阿库尼亚介绍说:“在撰写这本书时,我们亲眼看到了那些从事冶金、纺织、食品、木材加工和旅馆业的劳动者是如何在企业濒临破产时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挽救了企业,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阿库尼亚指出,合作制已经成为阿根廷在90年代末留下来的中小企业员工寻找就业出路的另一种选择。

“2000年的时候,对于这些企业来说,金融投机要比企业生产更加能够带来利润,于是老板们纷纷把资金投入到金融市场中,让钱生钱,同时停发了员工工资,这导致的必然结果就是企业破产、工厂关闭。” 阿库尼亚说。

这一局面造成了阿根廷失业率的上升,并波及了众多行业,特别是那些有着40多年经验的老工人,他们一夜之间从“劳动阶级变成了无阶级的人”。

在上百家经历破产后重新开工的企业中,布鲁克曼纺织厂是最为典型的一例。说典型,是因为该企业在阿根廷有着极高的知名度。当企业宣布破产时,占员工大多数的女工一度占领了厂房,阻止工厂停产,在被警察使用暴力驱散之后,这些女工又来到附近一个广场安营扎寨,进行抗议,直到重新回到工厂上班。

阿库尼亚指出,在一个失业率达到14.8%的国家里,这些企业员工和工人所发起的“让员工成为老板”的活动,不仅弥补了“国家在就业政策方面的不足,而且也让大家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是因为政府的不善管理才给工人造成了严重的失业问题,而实际上这些问题都是该由政府来解决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