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德曼新自由主义改革在中国的黑纲领
文章分析弗里德曼新自由主义改革在中国的黑纲领,探讨其对中国经济政策的影响,揭示新自由主义改革观的弊端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对立,强调识别两种改革观的重要性。
从弗里德曼新自由主义改革在中国的黑纲领说起 |
作者: 明目 日期: 2005-05-03 21:58
新自由主义作为美国称霸世界的帝国主义政策,20多年来是西方列强推动资本全球化的指导思想。中国的改革开放在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全面接轨的过程中,究竟有没有受到新自由主义的侵蚀与影响?这种侵蚀与影响占多大的成分?它们是怎样在新自由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发展变化的?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与认识,事关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命运和前途,是当前政治思想理论战线斗争的焦点。
有人“背着牛头不认帐”,把自己打扮成“桃花园中人”,居然认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路线与政策与新自由主义近三分之一世纪的全球统治无关。更有人指责,当前思想理论战线对新自由主义刚刚开始的批判,是什么“对中央部署的干扰”。
事实胜于诡辩。中国是美国确保世界霸权所要争夺的重点战略地区,离开了国际资本的力量,中国改革开放的演变绝不可能走到今天的地步。新自由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人物、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1988年9月(六·四前夕)致赵紫阳总书记的信,明确醒目地以“对中国经济改革的几点意见”做标题,是一个把中国的改革开放纳入新自由主义的轨道,将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平演变”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纲领性文件。
——他要中国政府全面放开对物价、工资和外汇的控制,代而由自由市场自发的供求关系来决定资源配置,以便“确保能将商品供给最有效地使用它们的人们”,而留给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唯一职能只是“控制货币数量增长率”。
——他极力主张“用分散化和私人控制来取代政府对经济和国营企业的集中控制”,即在市场化的基础上全面实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私有化。他认为,必须将承包制继续转变为私有制。“最重要的是要使对经济活动付出的代价和得到的收益由私人来承担”,“很清楚,这就是中国‘责任制’的目标,它在一些领域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应该并能够向前继续推进。”
——他告戒并教训中国领导人:“道理很清楚:没有任何一个主要依靠详细的集中计划的国家能够为它的大多数人民谋得较高水平的繁荣。相反,每一个使大多数人民都达到了高水平繁荣的国家,都主要依赖自由私人市场来协调经济活动。”因此,“单单利用市场是不够的。单有私有化也是不够的”,“真正需要的是自由私人市场,这里‘自由’的意思是公开竞争,包括国外和国内的各种资源,特别是,个人或小团伙应能自由创立任何企业,这些企业可以生产和销售任何一种为法律允许买卖的物品。建立这样的企业不需要任何官方批准。”即在国内外市场上对投资与贸易实行完全的私人交易自由化。
——最后,他警告中国领导人:“再提醒一句,谨防半途而废!”“使财产权利成为可转让的(可买卖的)”,是防止“没有进一步走向私有化”、中途停下来的关键。当前闹得沸沸扬扬的“国企改制”,其新自由主义政策的原处方原来就在这里。
以弗里德曼对中国进行新自由主义改革的纲领为识别社会主义改革与资本主义改革之界限的标准,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两条道路的斗争日益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星移斗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新自由主义的改革纲领已被社会实践证伪,自欺欺人的新自由主义改革观已经破产,它企图建立的“世界新秩序”摇摇欲坠。当前世界进步力量反对新自由主义全球统治的斗争方兴未艾,一个反对美帝称霸世界的国际统一战线正在形成。回过头来看,新自由主义改革的全球浩劫只能是一场短命的历史插曲。新自由主义的资本全球化,正在一步一步地将世界重新推入毛泽东主席在上世纪70年代就深刻指出的“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的世界格局。是否看清当前世界正在急剧变化的这一态势,是否有较清醒的思想理论准备,关系到能否把握历史发展的主动权。
今天,公开弗里德曼先生在中国进行新自由主义改革的黑纲领,请出这位重量级的反面教员,对于识别中国两种改革观对立的是非界限,显然有其不同寻常的说服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