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潮碰撞

请教《学习时报》评论员

火烧 2005-06-13 00:00:00 思潮碰撞 1025
文章针对《学习时报》评论员关于‘警惕和防止往回看’的观点提出质疑,强调往回看的重要性,并对建国后30年是否可简单定义为平均主义社会和谐进行反驳,呼吁正确引导历史记忆。

   

请教《学习时报》评论员

                           郑畈秀

近日看到《报刊文摘》6月10头版头条用大字号标示的醒目标题“警惕和防止往回看”,原来是《学习时报》评论员发表的文章。我仔细看过《报刊文摘》对于原文的简单摘录后。对于其中的某些观点本人不敢苟同,特此提出请教评论员阁下。

第一,我们为什么不能往回看?往回看,是人们的一种正常的思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是一条普遍真理!当着有人宣传不看过去和忘记过去的时候,不是还有著名教授著书名为《拒绝遗忘》吗?中央电视台如今每天播放的“永远的丰碑”,不就是往回看吗?不正是由于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没有忘记过去,十六大刚刚结束,就到西北坡,往回看,重温50多年前毛泽东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以及类似性质的一系列活动,才博得全国人民的真正拥护吗?今年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不又是往回看吗?只有日本军国主义者和国内的汉奸才反对往回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不能不往回看,非但不能警惕和防止人们望回看,而且要积极提倡和正确引导人们往回看哩!

第二,能把建国后的30年简单地定义为“以平均主义为特点的社会和谐”吗?如何评价建国后的30年,中央已经有过决议,尽管对于这个决议人们还有分歧(不可避免),但是,对于文化大革命前17年的肯定,在人民内部是没有分歧的。《邓小平文选》对此也有过多次论述。建国后的17年我们消灭了剥削制度,主要实行的是按劳分配,当然也有过平均主义的倾向,但是不能简单概括为平均主义。本人做农村工作10多年,亲身实践的是按劳分配政策,社员出工才记工分,也实行过称为“四小”的劳动责任制度。如果阁下到农村问问六十多岁的老社员,说他们过去是平均主义的,除了傻子和疯子,恐怕找不出一个人会认同的。他们会告诉阁下,不是平均主义,是人与人的平等关系!那时,我国干部(现在叫公务员)在停止供给制度以后,实行工资制,有26个级别(高低相差10多倍),工人是8级工资制,那能叫“平均主义”吗?不过,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当时没有现在这么大比例的贪官和腐败分子,也没有出现所谓的“高薪养廉”的怪论调。

第三,对于过去岂止是缕缕思念?文章讲“我们不能对计划经济时代以平均主义为特点的‘社会和谐’抱有缕缕思念”。看来,阁下您办不到,不光您自己办不到,再加上许多人也办不到!!为什么呢?因为这即不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也不符合认识论的基本原理。

须知,第一个思念的就是我们的邓小平同志,他在世时,请看:

“这里还要提出一个社会风气问题。我们建国以后的十多年中,由于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社会风气是健康的。在党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绝大多数怀抱崇高理想,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捍卫人民利益,维护社会秩序,处处表现良好的献身精神和守纪律精神。青少年的这种风气和整个社会的风气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受到全国人民的赞许。”(1979年3月30日)

“你们如果是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初来,可以看到中国的社会风尚是非常好的。在艰难的时候,人们都很守纪律,照顾大局,把个人利益放到集体利益当中,放在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当中,自觉地同国家一道来渡过困难。”(1979年11月26日)

“过去,我们克服困难,党的一个号召,党中央的一句话,全国照办,非常顶事。一九五九年、一九六0年、一九六一年那样的严重困难,在党的领导下面,很快就克服了。那是很值得回忆的。两千多万职工下放,走群众路线,讲清楚道理,大家并不埋怨。现在就不那么容易了。”(1980年1月16日)

“从一九六一年一九六六年形势的发展可以看得出来,调整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经济政治形势很好,社会秩序很好。总之,建国后十七年这一段,有曲折,有错误,基本方面还是对的。社会主义革命搞得好,转入社会主义建设以后,毛泽东同志也有好文章、好思想。讲错误,不应该只讲毛泽东同志,中央许多负责同志都有错误。”(1980年4月1日)

“书记处抓整顿风气抓得好,建议狠抓两年,抓出成效。这件事抓好了,就可以真正促进改革和建设。就是这样下决心抓,也要奋斗至少十年,才能恢复到五十年代最好时期的党风和社会风气。”(1986年1月17日)

“问题是很多,但能进行反思就是一个最大的教育,比读什么书都重要。我们要进行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搞几年风气就会变的。……我们的目标是‘四有’。五十年代,广大党员和人民讲理想,讲纪律,讲为人民服务,爱党,爱国家,爱社会主义,这样的社会风气和道德面貌不是很好吗?三年困难时期,党和人民不是团结奋斗,渡过了难关吗?多好的老百姓啊!我们要恢复和发扬这个传统。”(1989年9月4日)

这里,邓小平讲社会风气、社会风尚、社会秩序,党风,那不是社会和谐的标志吗?这里邓小平非但是往回看,而且还要恢复和发扬这个传统呢!能是屡屡思念能概括得了得吗?

第四,和谐难道是“说成”的吗?社会和谐是一个客观存在,是一种事实。这是唯物史观的最起码知识,不然就叫“唯说史观”了。正如不能指鹿为马、指马为鹿一样。不过,由于人们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不同,个人的环境和感受不同,对于同一个事实,会有不同的看法、观点。这是正常的。去年,北京市一位人大代表对我讲,她从来只听说过什么“皮包骨头”,可是始终没有见过什么叫皮包骨头,这次到郊区视察,才第一次看到皮包骨头的儿童。这对于没有出过北京城,或者只在大都市生活的人来说,恐怕又是“造谣”了,又是“污蔑”大好形势了。又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了,分不清主流支流了。和谐与否,老百姓心里有杆秤,不能说和谐就是和谐,说不和谐就不是和谐。资本主义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切合理的和有用的,不是欺骗人民群众的东西,我们要借鉴和学习,难道建国以来我们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一切有利于构建社会和谐的因素、措施、方法,难道就不能分析、借鉴?怪哉!哪里有只能借鉴资本主义不能借鉴社会主义,不能总结、借鉴自己的道理呢?办法是按照新老区分呢,还是按照正确和错误区分?能简单地说“新阶段的问题不可能用老办法来解决“吗?解决问题即矛盾的办法,是按照矛盾的具体性质,按照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的,这叫实事求是,决不是按照新老划分办法,凡是老的办法就不用,凡是新的办法就用,这是什么道理?今天是新办法,明天不就成了老办法吗?这同鲁迅早年认为的后来抛弃的进化论:凡是青年,就是好的,凡是老年,就是好守旧的,不好的,有什么区别?

第五,历史不是国情?建国后30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包括分配理论和实践的历史,难道不属于中国的国情?阁下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紧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还必须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来考虑问题。很好,很好。但是,我们今天所谓国情,既要看到现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进步和成绩,更要看到存在的问题、矛盾和困难,同时,也要懂得我国的历史,既包括近代史,也包括现代史,特别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难道历史不就是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吗?邓小平谆谆告诫我们:“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一旦中国抛弃社会主义,就要回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要说实现‘小康’,就连温饱也没有保证。所以了解自己的历史很重要。青年人不了解这些历史,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至于谈到社会和谐,如果说我们的社会在1949年10月建国以后,还不如建国前和谐,那么这就是颠倒历史,这就是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张目!但是建国以后的历史,自己与自己比,那就要具体分析了。我们是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我们自己同自己比来谈和谐的。如果说今天我们社会很和谐了,那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就是无的放失;如果说我们不和谐,那看和谁比,和资本主义比吗?我到过资本主义国家,我看当然还是我们和谐,因为资本主义的基本制度在当代是社会不和谐的最大的根源;和第三世界比吗,也不如我们和谐。但是,我们自己同自己比,不能不承认,很不和谐。阁下,我们现在每年自杀的就有28万7千人,是人身心不和谐!由于对自然资源的疯狂式开发和破坏,造成生态和环境污染,是人与自然不和谐!人际关系谈薄,社会风气不好,贪污腐败现象很严重,仅仅一个绥化市就有256个干部犯错误,是人与人的不和谐!这就是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五个统筹”和科学发展观的背景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社会和谐是有属性的!离开社会基本制度谈和谐,绝不是今天中国广大人民群众所要的和谐。对于和谐不可能有完全一致的和同一的标准。不可否认,有极少数人认为今天我们社会是最和谐的时候,无须再构建什么和谐社会;也有人认为今天中国社会不如资本主义社会和谐,还不如走资本主义道路。这是两种错误的和有害的思想观点,既是脱离实际的,也是违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更不符合党中央的精神。前者无助于我们实事求是,揭露矛盾和解决矛盾,求得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后者违背社会发展的规律,妄图开倒车,正中西方帝国主义势力的下怀,步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制度覆灭的后尘。矛盾是掩盖不了的,只有正视矛盾,解决矛盾,才能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这个历史永远不会完结。在有阶级存在的社会内,阶级斗争不会完结。在无阶级存在的社会内,新与旧,正确与错误之间的斗争永远不会完结。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都是错误的。其所以是错误的,因为这些论点,不符合大约人类一百万年以来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事实,也不符合迄今为止我们所知道的自然界(例如天体史,地球史,生物史,其他各种自然科学史所反映的自然界)的历史事实。”(周恩来总理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是政府工作报告)对于历史予以科学、正确地总结,是人类发展和进步的必须,历史属于国情,不能忘记历史,关键是如何看待历史,正确总结经验教训。

今天包括我国和亚洲国家在内的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只所以坚决反对日本加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不就是因为人们既望回看——日本军国主义的历史,又看到其现在——死不认罪的军国主义势力吗?

今天,人们向往毛泽东,拥护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不就是既往回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优越性的实践,又望前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吗?

说了这些,不知道对否?陈云同志在其《文集》中有题目为《多注意听反面的意见》;里面有一段话,愿与阁下共勉:“凡是提出一种意见的人,他总是看到了一点东西。即使是错误的意见也不要怕,有错误的意见,可能使正确的意见更加正确。”并基于他提出的“不唯书,不唯上,要唯实”思想,本人考虑到贵报是中央党校的报纸,在舆论导向方面,在宣传中央精神和方针方面,担负着极为光荣、艰巨和重要的任务,为使阁下的意见更加正确,本人斗胆发表以上意见。有什么错误(难免),请批评、指正。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