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报》评论员文章遭批判
正确认识现实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千万不能把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批倒了!
《学习时报》评论员: 吉力 2005年12月07日 10:34:06 来源:新华网
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第314期刊登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现实矛盾 积极促进社会和谐》。文章指出,当前,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教育、收入分配等方面,的确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和矛盾,由此引发的议论也比较多。正确认识现实矛盾,要实事求是地认识现状及造成问题的原因。要真正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精神上来,一定要从中国改革发展的大局出发,保持战略上的清醒与坚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地观察和处理现实的具体的问题,从而真正有助于增进社会的和谐和广大人民的福祉。文章全文如下:
正确认识现实矛盾 积极促进社会和谐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需要切实有效地处理当前存在的若干突出问题,着力化解一些不和谐因素。中央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对此提出了一系列明确的方针政策,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意义。
当前,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教育、收入分配等方面,的确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和矛盾,由此引发的议论也比较多。这些问题都涉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所以一定要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妥善处理。为此,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对诸多现实矛盾要有正确的认识和分析。在这方面,经济与社会问题的研究者、理论宣传工作者及媒体工作者尤其应当以真正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态度,正确地提出并分析问题,从而正确地引导社会舆论,否则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而且会从消极方面影响社会和谐。
正确认识现实矛盾,首先是要实事求是地认识现状。例如收入分配,需要高度重视并正确处理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但对这种差距的实际状况,包括群体、行业、地区、城乡的实际收入差距及其趋势,要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作出合乎实际的分析评估,正如不少经济学家所做的那样。相反,如果笼统地以“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等词语和其实对之不甚了了的“基尼系数”、“国际警戒线”等等,在大众传媒上作声调高亢的空泛议论,则是颇为不妥的,是对社会情绪的一种误导。再如对与此有联系的社会阶层状况的评价。十六大提出了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以及社会各个新阶层在内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概念,但目前在许多“专家学者”和“媒体写作者”那里,已几乎不提这个概念,取而代之的是用一种简单化的两分法来概括当前中国社会结构的状况,所谓“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穷人”与“富人”,并将二者对立起来,甚至以此作为对人划线的善恶标准。应当严肃思考的问题在于:真实而不是歪曲地反映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变动发展的状况,有利于促进社会团结与和谐而不是起相反作用的,究竟是哪一种看法?是关于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分析判断,还是那种简单化的两极对立的看法?
正确认识现实矛盾,还必须实事求是地认识造成问题的原因。中国的改革很难,进入必须对旧体制的基础和核心真正进行攻坚的阶段以后,中国的改革尤其难。由于缺乏市场经济的历史与文化传统,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很难,当要素市场上积累、集中了几乎一切深层次体制障碍时,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尤其难。当前各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都与这种困难有关。在这样的情况下,把问题归咎于改革和市场化,进而怀疑、否定中国改革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和战略的那些议论会再次多起来,有些来自境内,有的来自境外,同声相应。随之而来的,是在意识形态上会再次引起一些复杂的情况。不是说改革不能批评,市场经济不能批评,而是说有许多问题——突出地存在于要素市场、收入分配、企业改革以及医疗、教育等等方面——实际上是由于一些具有根本意义的改革受到阻滞以至不到位、不彻底而造成的;是由于一些具体的改革措施不正确、不稳妥而造成的;是由于一些来自旧传统的非市场、反市场因素而造成的;是由于没有按照市场经济的内在逻辑和要求正确推行市场化而造成的,因此不能把事情颠倒过来,反而在一般结论上把改革与市场化指为各种问题、矛盾和弊端的根源,否定其方向、目标和基本战略。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不仅挽救了中国经济,使之走向空前的繁荣与发展,而且挽救了社会主义,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并实现了中国社会的划时代的进步,这是当代中国的一个根本事实。在改革处于最紧要的攻坚阶段,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面临种种困难和障碍的时候,以一些很具有社会鼓动性的言词来否定改革、笼统反对市场化,会带来怎样的社会危害?是在人民群众中增强改革发展的信心和动力还是会瓦解它?是促进社会和谐还是会加剧社会对立?进一步说,果真把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批倒了,批掉了,中国还能不能有现代化?还会不会有社会主义?这些,都是要敬请人们三思的。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而深远。当前,努力促进社会和谐,重在切实有效地针对具体问题,协调社会矛盾。为此,一定要真正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精神上来,一定要从中国改革发展的大局出发,保持战略上的清醒与坚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地观察和处理现实的具体的问题,从而真正有助于增进社会的和谐和广大人民的福祉。
http://www.xinhuanet.com/forum
参与讨论 http://forum.xinhuanet.com/detail.jsp?id=25252400#1 推荐 javascript:doMailTo()
作者:顶帖论英雄 http://forum.xinhuanet.com/bbsui.jsp?id=tutu888 于 2005-12-08 15:38:27.0 发表 来自:
正确认识现实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千万不能把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批倒了!
《学习时报》评论员: 吉力 2005年12月07日 10:34:06 来源:新华网
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第314期刊登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现实矛盾 积极促进社会和谐》。文章指出,当前,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教育、收入分配等方面,的确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和矛盾,由此引发的议论也比较多。正确认识现实矛盾,要实事求是地认识现状及造成问题的原因。要真正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精神上来,一定要从中国改革发展的大局出发,保持战略上的清醒与坚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地观察和处理现实的具体的问题,从而真正有助于增进社会的和谐和广大人民的福祉。文章全文如下:
……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而深远。当前,努力促进社会和谐,重在切实有效地针对具体问题,协调社会矛盾。为此,一定要真正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精神上来,一定要从中国改革发展的大局出发,保持战略上的清醒与坚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地观察和处理现实的具体的问题,从而真正有助于增进社会的和谐和广大人民的福祉。
======================================================
请问评论员吉力同志:
1、到底谁说了要批倒“改革开放”?
2、到底谁说了要批倒“市场经济”?
3、没有“市场经济”真的就没有社会主义?你说社会主义怎么就来到了中国?
4、哪些具有根本意义的改革受到哪些阻滞以至不到位、不彻底呢?
5、哪些很具有社会鼓动性的言词来否定了改革、笼统反对了市场化呢?
6、你的意思不就是“改革不能批评,市场经济不能批评”吗?
7、人民群众批评了某些错误的改革导向和改革政策,至今谁在反思啦?
8、没有人反思就应当继续深入批评错误,直到改正错误为止!
9、“贫富悬殊”与“两极分化”、“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穷人”与“富人”等不就是客观存在吗?你一点都没有我党的实事求是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你的文章跨大其词,而且回避了群众的呼声!
第1条回复:
作者:顶帖论英雄 http://forum.xinhuanet.com/bbsui.jsp?id=tutu888 于 2005-12-08 15:42:21.0 发表 来自:
进一步说,果真把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批倒了,批掉了,中国还能不能有现代化?还会不会有社会主义?这些,都是要敬请人们三思的。
-------------------------
——莫名其妙?
第2条回复:
作者:正宗龙门大佛 http://forum.xinhuanet.com/bbsui.jsp?id=lyltjcy 于 2005-12-08 15:43:51.0 发表 来自:
学习时报在很多时候都是跟人民群众对着干的。不知道这个还是中共中央的理论权威们办的报纸究竟想向人民说些什么?
第3条回复:
作者:旷野之星 http://forum.xinhuanet.com/bbsui.jsp?id=13341781 于 2005-12-08 15:45:58.0 发表 来自:
论述功底太差劲!
第4条回复:
作者:四则运算 http://forum.xinhuanet.com/bbsui.jsp?id=4263113624 于 2005-12-08 15:47:56.0 发表 来自:
学习时报在很多时候都是跟人民群众对着干的。不知道这个还是中共中央的理论权威们办的报纸究竟想向人民说些什么?
----有同感!!!!!!!
第5条回复:
作者:黄旗岭 http://forum.xinhuanet.com/bbsui.jsp?id=abalagu2005 于 2005-12-08 15:48:04.0 发表 来自:
站着说话不腰疼!?
第6条回复:
作者:暮海晨风 http://forum.xinhuanet.com/bbsui.jsp?id=hzandy1976 于 2005-12-08 15:53:45.0 发表 来自:
我还是那句话:把社会保障、医疗、教育、人口政策这些国家主体构成放到市场经济以及国家经济改革工作中去本身就是个错误的导向!
一个国家难到除了经济工作外就没有社会学科以及自然科学学科方面的考虑了么?
市场经济的发展绝对不等同与社会发展!
第7条回复:
作者:阳郡县令 http://forum.xinhuanet.com/bbsui.jsp?id=nanyangjun 于 2005-12-08 15:55:20.0 发表 来自:
这篇文章的意思就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第8条回复:
作者:僧藏玉 http://forum.xinhuanet.com/bbsui.jsp?id=sengzangyu 于 2005-12-08 16:22:37.0 发表 来自:
改革发展是人类求生存的本性,也是客观世界对人类的”天然属性要求本领”!人类改革开放思想不能动摇;也是不能够动摇的!市场经济是现代经济学及现代社会学的"科学成果";所以"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是不怕批判的,更是批不倒的!应该是:越是批判就越是发展完善!这就是;真理是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但并非神圣不可侵犯!
我听说:注重实际的人是重复祖辈错误的人!接合中国这二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政策,你有什么样的感触,感觉,感慨?
千百年来的历史经验教训:中国不惧怕任何外强,而唯恐正义之不伸张,腐化堕落的风气滋长;祸国殃民,危害民族存亡!
顺应时代和潮流才无愧于时代和人民,追求社会的全面可持续性发展才是民族和人类的最高利益!
中国自古以来的"仁义道德"精神境界的确博大精深,对此是举世公认!但是长期以来,尤其是近代未能够适时具体地将”中华道德观念”规范化,缺乏切实可行的”律法”来健树,因而愈来愈显示出中华道德"空口白话"的虚无缥缈!西方民主国家的道德规范大凡都具体地融入到了宪法法律! 善于总理古今中外的先念;并具体地应用于社会实践.这可能就是现代社会民主文明的科学性!即:讲究理论实施的具体程序化,法律制度化,条文细致性! 讲究"刚柔相济,盈亏有数"的民主科学发展观,就是秉承中华文明,光大毛泽东思想!
第9条回复:
作者:宋侠客 http://forum.xinhuanet.com/bbsui.jsp?id=songxk 于 2005-12-08 16:47:20.0 发表 来自:
文章指出,当前,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教育、收入分配等方面,的确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和矛盾,由此引发的议论也比较多。
正确认识现实矛盾,要实事求是地认识现状及造成问题的原因。
要真正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精神上来,一定要从中国改革发展的大局出发,保持战略上的清醒与坚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地观察和处理现实的具体的问题,从而真正有助于增进社会的和谐和广大人民的福祉。
正确认识现实矛盾,首先是要实事求是地认识现状,还必须实事求是地认识造成问题的原因,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而深远。
是啊,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经济,贫富已经都达到极其危险的限度,还要研究研究、讨论讨论、认识认识造成现状及问题的原因,股民的帐户都被榨干、就业难、难就业、即使千里迢迢打工结束还要礼貌地马拉松式地掏薪,再等充分认识后的报告出来,也甭盼望昭雪平反,在如此保障制度都没有健全的态势下,恐怕富豪榜上又添新成员,贫富二极分化再登新台阶了。
第10条回复:
作者:zhoumt http://forum.xinhuanet.com/bbsui.jsp?id=zhoumt 于 2005-12-08 16:52:13.0 发表
还是党校办的,党校里有不当官的学员吗?
第11条回复:
作者:浩首匹夫 http://forum.xinhuanet.com/bbsui.jsp?id=653565656 于 2005-12-08 17:00:09.0 发表 来自:
是真理还怕批?
第12条回复:
作者:智铎 http://forum.xinhuanet.com/bbsui.jsp?id=lll2066840 于 2005-12-08 17:04:42.0 发表 来自:
其实,党校的文章,不仅要帖近决策,更要能帖近社会,才妥。是么?
第14条回复:
作者:kjhui http://forum.xinhuanet.com/bbsui.jsp?id=kjhui 于 2005-12-08 17:08:25.0 发表 来自:
建议大家看看电视剧《走向共和》,或许就能明白一些了。
第15条回复:
作者:热山 http://forum.xinhuanet.com/bbsui.jsp?id=koobinke 于 2005-12-08 17:14:35.0 发表 来自:
得到人民群众拥护的政策,怎么会被批倒呢?
比如说为农民工讨薪,取消农业税,这些不都是叫好声一片?
非典袭来时,有人担心公布消息会引起恐慌,但是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走上街头,与民众坦诚交流,结果唤起了万众一心抗击非典的意志。
好好学学吧!!好好学学毛主席的话吧。
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符合人民的利益,如果有了错误,定要改正,这就叫向人民负责。
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我们有些什么不好的东西舍不得丢掉呢?
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毛泽东
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在社会经济制度发生根本变革时期,尤其是这样。
社会的财富是工人.农民和劳动知识分子自己创造的。
不要等到问题成了堆,闹出了许多乱子,然后才去解决。领导一定要走在运动的前面,不要落在它的后面。
必须坚持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制度。我们党和国家的干部是普通劳动者,而不是骑在人民头上的老爷。
我们是主张自力更生的。我们希望有外援,但是我们不能依赖它。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全体军民的创造力。
------毛泽东
--
抓老鼠,不是检验好猫坏猫的唯一标准
第16条回复:
作者:顶帖论英雄 http://forum.xinhuanet.com/bbsui.jsp?id=tutu888 于 2005-12-08 17:20:34.0 发表 来自:
大河报:吴敬琏你说谁动不动“向富人开枪”?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8日05:48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作者:辛木
近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在接受《财经》杂志专访时指出,收入不平等有两个可能的来源:一是机会的不平等,一是结果的不平等,目前中国社会贫富悬殊,主要来自机会的不平等,但现在好像集中注意的是结果的不平等,于是就要限制国企经理的最高薪酬,对一般的富人征高额税等等;还动不动就要“向富人开枪”。这种说法和做法不但没有抓住要点,还会导致严重的社会后果。(见11月26日中国经济网)
笔者对此感到费解。吴先生认为,机会的不平等就是官员腐败,笔者承认这一点,但机会的不平等并不只是出自他们,如那些借助社会公共政策上的不平等、社会资源分配上的不平等而暴富的私营矿主和房地产商,就是由机会的不平等造成的,向他们征高额税难道是追求结果平等吗?
那么,吴先生所说的富人阶层,即医生、教授、国企高管、中小企业主等等,他们致富过程中真的都与机会不公无关吗?我看未必,去年中航油事件主角陈久霖的年薪高达2350万元,如果没有行政垄断,他能获得如此业绩、得到这样高的薪水吗?
吴先生还说,混同两种不平等,把矛头主要指向结果不平等的最大问题,是把“反腐”和“反富”混为一谈。言外之意,中国人把深恶痛绝的反腐心理,给泛化成了“反富”心理,这才向中等收入阶层征收高额财产税的。可是,一方面规范社会的机会平等,一方面向富人阶层征收高额税,是许多国家的惯常做法,从来没有发现这样做会导致严重的社会后果,怎么到咱这里就成了“向富人开枪”,就“将会导致严重的社会后果”呢?
第17条回复:
作者:顶帖论英雄 http://forum.xinhuanet.com/bbsui.jsp?id=tutu888 于 2005-12-08 17:21:09.0 发表 来自:
吴敬琏奇谈怪论录:
1、“马克思主义的分配论就是要素分配,劳动者拿了工资,他的贡献是工资补偿的,资本利润是对资本的补偿,所以资本是谁的,利润就是谁的。”(《战略论坛》2001年10月10日)
2、吴敬琏说,由于“GCD执政基础的扩大,包括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在内的新出现的社会阶层,都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对他们的合法权益都要保障。在这种情况下,现行宪法中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即无产阶级专政’等规定,就显得不合时宜了”(2003年6月6日《在青岛修宪研讨会上的发言》)
3、他还极力赞扬:“俄罗斯的宪政改革是走在我们前面的”(《旗帜文萃》2004年1月号)。
4、吴敬琏宣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由‘老板’进行,也就是由所有者进行。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股权送给‘打工者’(即经理)。”(《社会科学报》2004年6月3日,侯若石文)
5、中国股市的历程犹如18世纪的英国股市一样,如果在没有信托责任的社会环境下,不如关闭算了。
(注:事实上,股指2005年1月份很不幸地跌到了1200点下,考虑0 3/04年的大盘股上市,实际跌破700点)
吴敬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
——这真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说的话吗???
第18条回复:
作者:顶帖论英雄 http://forum.xinhuanet.com/bbsui.jsp?id=tutu888 于 2005-12-08 17:21:35.0 发表 来自:
张维迎奇谈怪论录:
1、许多国有资产是冰棍,不用也会自然消失的,只有运作起来才会产生效益。管理层收购国企,实现了产权和管理权合一的效果。即使是“零价格”甚至负价格转让,国家也不一定吃亏,因为很多国企都有很多的负债和职工负担,这就好比你带着女儿改嫁和你单身一个人改嫁时的谈判能力肯定是不一样的。
2、在公有制下,官员索取剩余可能是一个帕累托改进;因为它有利于降低监督成本,调动官员的积极性。私人产品腐败的存在,对社会、经济发展来说即使不是最好的,也是次优的。第二好的。反腐败力度在把握适当、要非常适度,如果力度把握不适当,间接带来的负效应也非常大。
3、只要抓总量增加。不必管分配。发展到一定程度,一切问题都会解决。
4、经济学家应为谁说话?企业的生存环境包括商业环境、政治环境以及舆论环境。前两种环境越来越好,而舆论环境已经到了1992年以来最不好的时候。最近在社会上、舆论界兴起了一股妖魔化、丑化整个中国企业家队伍之风。在这个网络时代,学者能独立于大众舆论才是最不容易的事。对一个真正的学者来讲,最难做到的不是你骂政府、骂企业家,而是你敢不敢站在大众舆论的对立面,坚持自己的观点。
5、“教育及医疗是否应产业化?中国目前为什么穷人上不起大学?是因为收费太低。”一个真正好的体制,我可以收费高,但我花80%在奖学金上,穷人就上得起大学了。比如,让穷人一年出4000元,他也出不起。
注:从上世纪90年代医疗产业化后,中国医院收费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持续增长,高于同期居民收入增加速度4倍以上。中国消费者协会2003年的一份统计报告指出,中国大概有50%的人生了病不敢去医院,其中主要的原因是药品价格过高。而根据官方统计,中国10年教育乱收费已达2000亿元人民币!
6、“我要为富人说话,不是为了讨好富人。今天有些人骂富人,好像是给穷人出气,其实他们是害了穷人”。 ——张维迎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网络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和北京大学工商管理研究所所长)
===================================================
——这真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说的话吗???
第19条回复:
作者:顶帖论英雄 http://forum.xinhuanet.com/bbsui.jsp?id=tutu888 于 2005-12-08 17:22:03.0 发表 来自:
萧灼基奇谈怪论录:
1、如果有机会向总理建言,我一定要说“三个不要轻言”,不要轻言经济过热,不要轻言房地产泡沫,也不要轻言人民币升值。中国现代化的标志是北大教授拥有轿车和别墅。
2、我国虽然基尼系数已超过国际警戒线,但发生社会动荡的可能性甚微。
(注:过去20多年年均经济增长9.5%的中国,也是世界上贫富差距扩大速度最快的国家,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数据显示,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达到了0.45(国际公认的基尼系数警戒线是0.4),接近“社会动乱的边缘”)
3、我不相信股市会永远低迷,上半年不涨,下半年也会涨,今年不涨,明年也会涨。
萧灼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
——他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吗???
第20条回复:
作者:顶帖论英雄 http://forum.xinhuanet.com/bbsui.jsp?id=tutu888 于 2005-12-08 17:22:29.0 发表 来自:
樊纲奇谈怪论录:
1、国有企业迟早要卖。既然如此,得先卖效益好的,不然,以后效益不好就没人要了。
2、经济学家就是为利益集团服务的。
(注:有人把中国经济学家分十类:决策圈经济学人、“议会”经济学人、方案经济学人、讲坛经济学人、课题经济学人、绿卡经济学人、公司经济学人、民间经济学人、诸侯经济学人、报章经济学人)
樊纲(中国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京城四少”之一)
===================================================================
——他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吗???
第21条回复:
作者:顶帖论英雄 http://forum.xinhuanet.com/bbsui.jsp?id=tutu888 于 2005-12-08 17:22:59.0 发表 来自:
厉以宁奇谈怪论录:
1、房地产是否有泡沫?什么叫小康,小康概念要拥有两套房,应该鼓励中国人购买两套房,在家住一套,出去休假时住另一套。房价涨得快是正常现象,说明居民的收入多了。以前投资的房产升值了,是好事。
2、国有资产怎样改制?在改革过程中,国有资产的流失是必然的,不必大惊小怪。只要把企业财产经营权改为“法人财产权”,国有企业的一切难题就迎刃而解了。为了达到改革的目标,必须牺牲一代人,这一代人就是3000万老工人。8亿多农民和下岗工人是中国巨大的财富,没有他们的辛苦哪有少数人的享乐,他们的存在和维持现在的状态是很有必要的。中国应该用就业促进就业,因为有一批人就业了,赚了钱他马上会花掉,另外的人就有了赚钱的机会。
3、中国的贫富差距大吗?中国的贫富差距还不够大,只有拉大差距,社会才能进步,和谐社会才能有希望。中国穷人为什么穷,因为他们都有仇富心理。我要为富人说话,不是为了讨好富人。今天有些人骂富人,好像是给穷人出气,其实他们是害了穷人。杀富济不了贫,穷人应该将富人看成自己的大哥,大哥穿新衣小弟穿旧衣,天经地义。将基尼系数农村城市分开计算, 这样中国贫富分化就不严重了。农民有望进入社会中产者阶层。中国农民不要害怕当中产阶级。
4、中国是否应健全福利与社会保障制度?我建议取消所谓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等福利,目的是保持大家的工作热情和能力。
5、中国股市健康吗?中国股市很健康,早晚冲上三千点。
6、经济学家要有勇气顶住两方面的压力:一个是上面的压力,不做风派;一个是互联网的压力。
7、关于贫富悬殊的问题:结果平等是不应该的,机会均等是不可能的,我们应该弘扬一种来自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式公平观念。好比一个大家庭,家长指定老二上大学,老大做苦力供养老二。但由于他们对大家都有‘群体认同感,’就不会认为有什么不公平”(《社会科学报》2004年4月22日,侯若石文)
厉以宁(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
——他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吗???
第22条回复:
作者:顶帖论英雄 http://forum.xinhuanet.com/bbsui.jsp?id=tutu888 于 2005-12-08 17:24:56.0 发表 来自:
再看看这个说的:
张五常奇谈怪论录:
12、 “在中国,马克思的理论是奄奄一息了。关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的概念,我曾用过三招两式,使它片甲不留!”(《经济研究资料》2002年第12期,程恩富文)
13、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棺材上钉最后一颗钉子(《亚洲周刊》2004年12月12日)。
14、“不管外汇储备的多或少,只要经济搞得头头是道,外汇储备是可有可无的。有谁提及美国的外汇储备是多少?”只有像香港、台湾那样的小经济,或那些不成气候的大经济,才要论什么外汇储备的。要记住,一个经济搞得强劲,自己发行的钞票就是储备;搞得一塌糊涂,什么储备也保不了。关于金融方面,应该是不需要数学的,这是制度的问题。制度跟数学没有关系。你看看香港起飞的时候,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那时银行家、金融家满街都是,没一个懂得数学的。
15、“历史上没有见过一个不令人反胃的社会福利制度。我们往往感到爱莫能助,不是不愿意出钱,而是拿出钱来不知会落在谁的手里”。
(编者注:事实上,中国目前80%以上的劳动者没有基本养老保险,85%以上的城乡居民没有基本医疗保障,城乡困难群体没有制度化的社会救助,1 .4亿老年人和6000多万残疾人以及亿万妇女儿童缺乏必要的社会福利)
16、“农民大转移很快就可以实现。日本明治维新和台湾地区的历史可以佐证。”
17、张五常说“以资产换特权,促进私有化。我曾对中央政府说,最好干脆给这些人一大笔钱,把这些权力买下来,叫他们以后再不要利用这些权力了。中国最上层没有什么贪污腐化,下面却有数不尽的贪污腐化。”
======================================================
——这个张五常就是彻头彻尾的反马克思主义者!!!
第23条回复:
作者:揭你老底 http://forum.xinhuanet.com/bbsui.jsp?id=lnld 于 2005-12-08 17:24:59.0 发表 来自:
正确认识现实矛盾,首先是要实事求是地认识现状。例如收入分配,需要高度重视并正确处理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但对这种差距的实际状况,包括群体、行业、地区、城乡的实际收入差距及其趋势,要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作出合乎实际的分析评估,正如不少经济学家所做的那样。
++++++++++++++++++++++++++++++++++++++++++++++
毛主席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党校的官僚向下做过调查研究吗?关于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你们宁听几个经济学家的谎言不听广大老百姓的诉求,这样的党校只会培养出党的官僚来!
第24条回复:
作者:俺是老董 http://forum.xinhuanet.com/bbsui.jsp?id=97062 于 2005-12-08 17:26:53.0 发表 来自:
我看,五七干校还是有必要的,而且还应该搞的更广泛,例如让党校的成员们每两年到医院病房里呆一个月,跟病人“三同”,他们的认识就贴近实际多了。
第25条回复:
作者:揭你老底 http://forum.xinhuanet.com/bbsui.jsp?id=lnld 于 2005-12-08 17:29:11.0 发表 来自:
急需做深入调查研究的,正是中央党校的一帮官僚们!
第26条回复:
作者:ljang http://forum.xinhuanet.com/bbsui.jsp?id=jhtmntp1 于 2005-12-08 17:34:06.0 发表 来自:
有人批评改革开放吗?人们批评的是改革开放中的一些错误作法,改变这些作法改革开放就不能进行了吗?要改革就只能“这样”做吗?有的人是想给自己开脱责任。
第27条回复:
作者:独到之处 http://forum.xinhuanet.com/bbsui.jsp?id=ssyyhh1267 于 2005-12-08 17:42:41.0 发表 来自:
反思改革开放不等于反对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不等于全面否定计划经济,批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出现的主流们利益集团和破坏和谐社会的事件,如果批倒了,说明不能忽视广大人民群众的主流民意,中央党校的学习时报发出的信号是什么?请牢记:任何时候都中央党校报刊不能与党中央唱反调,也不能违背民意
第28条回复:
作者:2004年的小白杨 http://forum.xinhuanet.com/bbsui.jsp?id=poplarxu2004 于 2005-12-08 17:47:41.0 发表 来自:
呵呵,这是说谁误导呢?吓死人,我请问,文章作者就不导吗?我们都是老百姓,通过自身的感受说说弱势群体,强势群体,穷人,富人,怎么就笼统了?难道要老百姓都去做理论家,政治家,非如此就不能说话吗?
本来,大家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这本身就是和谐。“和”这个字是一个禾加一个口,“谐”这个字是一个言加一个皆。即,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话说。我刚想和谐和谐就听到这么多不和谐的音符。
这让我们这些穷人啊,弱势群体啊可该听谁的呢?我看“贫富悬殊”啊、“两极分化”啊,“基尼系数”啊、“国际警戒线”啊等等的真应该改善改善了。
第29条回复:
作者:[email protected] http://forum.xinhuanet.com/bbsui.jsp?id=anguozhong 于 2005-12-08 17:51:42.0 发表 来自:
无语
第30条回复:
作者:孤独陇川 http://forum.xinhuanet.com/bbsui.jsp?id=yangchaoen 于 2005-12-08 17:56:31.0 发表 来自:
改革开放没有错,错的是对改革的曲解,对开放无限制宽容。
不管怎样,我坚决拥护胡温新政,其他嘛免谈。
第31条回复:
作者:yellow2008 http://forum.xinhuanet.com/bbsui.jsp?id=yellow2008 于 2005-12-08 17:58:50.0 发表 来自:
不要改歪。
第32条回复:
作者:tu2002 http://forum.xinhuanet.com/bbsui.jsp?id=thx20022002 于 2005-12-08 19:26:50.0 发表 来自:
来顶!
第33条回复:
作者:tu2002 http://forum.xinhuanet.com/bbsui.jsp?id=thx20022002 于 2005-12-08 19:35:43.0 发表 来自:
正确认识现实矛盾,首先是要实事求是地认识现状。
例如收入分配,需要高度重视并正确处理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但对这种差距的实际状况,包括群体、行业、地区、城乡的实际收入差距及其趋势,要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作出合乎实际的分析评估,
正如不少经济学家所做的那样。
=====================================================
1、你自己有半点儿实事求是吗?
2、你自己有半点儿深入的调查研究吗?
3、正如不少经济学家所做的那样——你还在为主流经济学家树牌坊!
——作为中央级的权威理论刊物,此时发表如此言论,实在让老百姓大失所望!
——此评论员同主流经济学家站在了一起!
——老百姓受苦受委屈了,现在连叹口气的权利都没有啦?
第34条回复:
作者:321321 http://forum.xinhuanet.com/bbsui.jsp?id=csccc 于 2005-12-08 19:41:28.0 发表 来自:
老百姓倒下最好.
第35条回复:
作者:tianyao http://forum.xinhuanet.com/bbsui.jsp?id=wutianyao 于 2005-12-08 19:49:42.0 发表 来自:
大家只是批改革开放中改错了的和放错了的部分,并没有批其中正确的部分.谁能说我们的改革开放完全正确,没有错误?谁又如此霸道有错也不让批?只有批倒错误的东西,才能保证改革开放走上正确的道路.
第36条回复:
作者:tianwa1919 http://forum.xinhuanet.com/bbsui.jsp?id=rwxpi191954 于 2005-12-08 19:53:29.0 发表 来自:
莫衷一是!言论自由!
第37条回复:
作者:青春江湖 http://forum.xinhuanet.com/bbsui.jsp?id=rmsqpj 于 2005-12-08 20:03:05.0 发表 来自:
有胡温掌舵,批不倒的.
第38条回复:
作者:炎热的夏季 http://forum.xinhuanet.com/bbsui.jsp?id=mywy 于 2005-12-08 20:08:09.0 发表 来自:
不是说改革不能批评,市场经济不能批评,而是说有许多问题——突出地存在于要素市场、收入分配、企业改革以及医疗、教育等等方面——实际上是由于一些具有根本意义的改革受到阻滞以至不到位、不彻底而造成的;是由于一些具体的改革措施不正确、不稳妥而造成的;是由于一些来自旧传统的非市场、反市场因素而造成的;是由于没有按照市场经济的内在逻辑和要求正确推行市场化而造成的,因此不能把事情颠倒过来,反而在一般结论上把改革与市场化指为各种问题、矛盾和弊端的根源,否定其方向、目标和基本战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楼主要想让大家信服的话,就应当先将“是由于。。。造成的”究竟是什么说清楚。是哪些“不到位”、“不彻底”?是哪些“非市场、反市场因素”?又是如何“没有按照市场经济的内在逻辑和要求正确推行市场化”的?否则岂非是在这儿放空炮?
第40条回复:
作者:tu2002 http://forum.xinhuanet.com/bbsui.jsp?id=thx20022002 于 2005-12-08 20:15:51.0 发表 来自:
作者:关注司法 于 2005-12-07 11:11:31.0 发表 来自: 发送短消息
现在,有的主流经济学家开始担心大家批判过去所做的改革,担心大家否定改革所取得的成就,并告诫其他“精英们”,“我们还要注意排除干扰。有人批判改革,否定20多年来改革的成就,我们对此千万不要上当,否则会有灾难性的后果”。下面是楼主参加“标题:声援高尚全,吴敬链,江平,许小年的谈话”的发言,特在这里做一点修改帖出:
这个主流经济学家所说的,还没有到来的灾难性的后果究竟是什么呢?
显然,几千万人集中下岗失业不是他所说的灾难性后果;
矿难频发,止都止不住地继续在频发,也不可能是他所说的灾难性后果;
国有资产大量流失正在进行时,也不会是他所说的什么灾难性后果;
医疗改革不是见死不救,就是出现花550万元的高价医药仍然延长不了一个人的性命,搞得大多数人不敢上医院看病,甚至出现活人送火葬场的事情,也不可能是这位主流经济学家所讲的灾难性后果;
在岗的工人和农民工经常得不到应有的劳保福利待遇,大量的经常性的讨薪纠纷,成为普通劳动者难以承受的丑恶的社会现象,不会是这位主流经济学家所说的灾难性后果。
可见说这种话的主流经济学家绝不是担心国家、民族和人民群众有什么灾难,而是担心他们自己!担心觉悟起来的人民群众会找他们算账。
呵呵,自私自利的狭隘心肠昭然若揭啊!
------------------------
发个帖吧?人要说话啊!
第41条回复:
作者:tu2002 http://forum.xinhuanet.com/bbsui.jsp?id=thx20022002 于 2005-12-08 20:19:47.0 发表 来自:
发个帖吧?人要说话啊!
发个帖吧?人要说话啊!
发个帖吧?人要说话啊!
第42条回复:
作者:时-不-我-待 http://forum.xinhuanet.com/bbsui.jsp?id=cdaoh 于 2005-12-08 20:21:52.0 发表 来自:
改革开放、市场经济
谁来定义?
什么才是真正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
这要先搞清楚...
第43条回复:
作者:2004年的小白杨 http://forum.xinhuanet.com/bbsui.jsp?id=poplarxu2004 于 2005-12-08 20:22:21.0 发表 来自:
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不是目的,该用计划的时候用计划,该用市场的时候用市场,现在你为市场辩护,有理你辩护什么?有病啊?
第44条回复:
作者:水夏 http://forum.xinhuanet.com/bbsui.jsp?id=hw1982123 于 2005-12-08 20:22:24.0 发表 来自:
中国经济停滞不前 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才是灾难性后果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定不移的推进改革开放
第45条回复:
作者:tu2002 http://forum.xinhuanet.com/bbsui.jsp?id=thx20022002 于 2005-12-08 20:29:59.0 发表 来自:
人不能说话,那好吧,我叫行吗——
哇!
哇!哇!
哇!哇!哇!
哇!哇!哇!哇!
哇!哇!哇!哇!哇!
哇!哇!哇!哇!哇!哇!
哇!哇!哇!哇!哇!哇!哇!
哇!哇!哇!哇!哇!哇!哇!哇!
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
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
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
哇哇!
哇哇!哇哇!
哇哇!哇哇!哇哇!
哇哇!哇哇!哇哇!哇哇!
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
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
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
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
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
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
行了吧!我是哑巴!
呜哇!呜哇!呜哇!
第46条回复:
作者:恩马 http://forum.xinhuanet.com/bbsui.jsp?id=zcx51823 于 2005-12-08 20:34:51.0 发表 来自:
吉力——蛊惑人心的不知羞耻的难负其责的跳梁小丑!
第47条回复:
作者:三斤三原 http://forum.xinhuanet.com/bbsui.jsp?id=451122 于 2005-12-08 20:42:29.0 发表 来自:
作为一个已经闲下来的老共产党员,中央党校的东西也还是常看看的,但看了以后总是越来越百思不解。说“改革不是不能批评,市场经济不是不能批评”,但又不允许说出半个“不”字,这不是实事求是的精神。让人民说话,改革才不会倒。不让人说话,改革的前途不会顺利。
第48条回复:
作者:炎热的夏季 http://forum.xinhuanet.com/bbsui.jsp?id=mywy 于 2005-12-08 20:42:32.0 发表 来自:
作者:水夏 于 2005-12-08 20:22:24.0 发表 来自: 发送短消息
中国经济停滞不前 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才是灾难性后果
——————————————————————————————-
光看经济总量是不行的,这是最简单的道理。你看看现在中国的内外债务有多少?能源消耗量多少?环境污染情况如何?贫富差距多大?百姓不满情绪如何?社会治安如何?如果再按以前那样的“改革”思路发展下去,才是最大的灾难!
第49条回复:
作者:平常时代 http://forum.xinhuanet.com/bbsui.jsp?id=pinm 于 2005-12-08 20:46:29.0 发表 来自:
邓小平所开创的改革开放是批不倒的,也没有人要批倒它,但是历以宁、张维迎、吴敬琏等所谓的经济学家引上邪路,被贪官污吏釜底抽薪搞垮、被假大空的无序发展所拖垮、被官商勾结被里通外国的银行家、企业家与外资合谋所挤垮!
当前国资流失触目惊心、
钢铁、煤炭重复建设层出不穷资源资金极大浪费、环境污染、
国企私相侵吞、盗卖给国外,送给私人贱卖给私人等等!!!!!
的确可能使有良好开端改革开放走上邪路完全脱离中央制定的正确目标!
--
舍弃小我得大我,舍弃大我得无我,
无我才是真正我,无我才是永恒我。
第50条回复:
作者:恩马 http://forum.xinhuanet.com/bbsui.jsp?id=zcx51823 于 2005-12-08 20:47:41.0 发表 来自:
吉力:“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不仅挽救了中国经济,使之走向空前的繁荣与发展,而且挽救了社会主义,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并实现了中国社会的划时代的进步,这是当代中国的一个根本事实。”
真实睁着眼说瞎话的一个十足的伪君子!
Copyright © 2000 - 2005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通讯社网络中心
版权所有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