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井贡集团腐败窝案说明了什么?
古井贡集团腐败窝案说明了什么?
最近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曝光了古井贡集团腐败窝案。古井贡集团从高管到各个中层管理人员,集体腐败贪污受贿,数额巨大,涉案人员多,触目惊心。一个国有的集团公司,被一伙腐败蠹虫把持糟蹋败坏,这实在是一种国耻,一种民族的灾难。古井贡集团腐败窝案说明了什么呢?我们不妨对现在的国企改革,和国企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不难找出答案。
我们首先要想想,这种腐败窝案,在改革开放前有吗?回答是肯定的,没有。不但没有窝案,就连单人腐败都是“凤毛麟角”,很少见到。这就说明,既然改革前没有,改革后才大量发生,这问题肯定就出在国有资产的改革上。
毛泽东时代的国营企业,厂子的权利是党委领导下的,厂长分工负责制,厂长的分工比较大一点而已,是主抓生产,有问题要集体研究解决。还有,各个集团公司,各个厂矿企业,都在部级统一管辖之下,统筹兼顾,各负其责,而且制度健全,有章可循,没有一个人的个人的权力,能大到无人管得着的地步,从来也没有各个厂矿企业,失去监控的局面。
这种优质的组合,不但对生产发展有利,而且对限制权力腐败,起到了很大的制约作用。每个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在党的不断的教育下,和有效制度的制约下,都能各负其责,兢兢业业为国家办事,为企业办事,他们都是以厂为家,以企业为家,都认为是在为党为革命工作,为国家工作,这也就是在为自己工作,是在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大家都知道,干工作不是为某一个人工作的。所以在当时,如果有领导,包括厂长在内,想要违反制度,搞特殊,那是办不到的,会得到大家的自觉抵制,和检举揭发。那时的企业里就出现过,有不自觉的厂长到企业会计处报销不合理的出差费用,因不合制度规定,被会计坚决的回绝的事。会计们都是为党和国家工作的,你权力再大也不能沾国家的便宜,也不能违反制度规定。这不单单会计敢于坚持原则,在企业的各个领域,人们都能够坚持原则按制度办事。那时的人们,为什么敢于行使自己的权力?就是因为厂长没有随便叫人下岗,开除工人的权力,他敢胡来,如若有人向上举报,下岗的是厂长而不是工人。这么好的监督管理模式,却被改革精英们大加毁誉,笞伐,他们污蔑说,这种管理模式,束缚企业发展,束缚生产力的解放,统得过死,企业没有活力,厂长不能发挥自己的管理才能,等等,他们认为,必须对国有企业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他们喊得最响的,就是政府放权,把部级和地方政府管辖企业的权利,下放到厂里,同时废除党委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施行一长制,由厂长一个人说了算。从而造成了厂长的权利,无限制的无限扩大,没有了任何监督,腐败自此,愈演愈烈。
原来的部级管理,也不过是相当于国外大的集团公司的管理总部,所有制不同,名称不同,管理责任其实大同小异,非常符合现代化管理模式。大的公司才有竞争力,才能财大气粗,才能应变各种变故灾害,这是世界公认的,也是实践证实了的。
在改革精英们的放权的理论指导下,大的公司解散了,厂矿企业也成了农村的分田到户,各自经营,自负盈亏,没有了全局观念,和行业一盘棋的思想,经营能力,抗风险能力,产品竞争力,都普遍下降。原来部级行业统一管理,各个厂子都有分工,谁制造谁的产品,有生产零部件的,有产品组装的,各厂里的生产能力,技术水平经过多年的经营积累,实力相当雄厚。可是分散经营后,各厂各自顾各,有的以肥水不流外人田为借口,开始不用别厂生产的部件,自己成立三产,要自己生产,自己多赚钱,因为原来没干过,受设备条件,技术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出的产品质量很差,这就造成了,有优质生产能力的零部件厂,没有了销路,被迫停产。不用人家优质零部件的厂子,因自己制造的产品质量不过关,信誉下降,也失去了市场,最终也只能关闭,形成了双输的局面,造成好多企业倒闭,使无以数计的工人下岗失业。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的国企改革,在现在看来,有些改革精英们提出的理论是非常愚蠢可笑的,是不堪一击的,造成的灾难也是非常深重的。比如自负盈亏,优胜劣汰理论。改革精英们,他们说得很好听,说是为了企业的发展,他们要建立竞争机制,让企业自负盈亏,在个行业搞优胜劣汰。其实,他们把优胜劣汰的含义都没有弄明白。优胜劣汰是个历史范畴,是个历史发展中的现象,不好的,劣质的,在历史的前进中,必定被淘汰掉,好的必定留下来。这并不是人为的要搞什么优胜劣汰。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我们的各个企业,都应该加强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提高经营能力,千方百计的增加企业竞争力,想方设法,不被历史淘汰掉,这才是负责的态度。不是象某些改革精英们推行的,没有被淘汰的对象,就要人为地制造淘汰,不人为的制造淘汰,就没有改革好。好像各个行业,你必须要有搞得好的,也必须有搞的差的,没有就不行,没有被淘汰的就是没有贯彻优胜劣汰的政策。中国的最大学府北大,前几年校长在大气候的影响下,可笑的蠢猪般的,不是想推行末位淘汰制吗?就是不管你学生考试及格不及格,最后一名都要被淘汰掉,美其名曰,激励学生的学习欲望。这到底是让人人自危的剥夺人权,还是激励?这是不言自明的。无论学生学习多么好,总会有最后一名,无论怎样都要有学生被淘汰,这种人为的优胜劣汰,实在是,太不负责人的把学生当儿戏的瞎指挥,瞎折腾,就是他们经常喊叫的和国际接轨,在国际上也接不到这样的可笑的东西。一个最高学府的校长,都如此小儿科,如此庸俗,愚昧,可笑,可见当时用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下三滥的人物?不去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防止被淘汰掉,却人为的搞什么优胜劣汰,这是搞企业吗?后来他们进一步推行的国有企业私有化,实际上就是淘汰理论的进一步深化,就是把企业放任不管,自负盈亏,你成了私企,盈亏自负,淘汰掉活该,没有政府的管理责任。这是治理国家的办法吗?实际上,这是一种对国家企业的极其不负责任的做法。如果自己没能力管理,就应该让那些有能力的人去管理,不行就自动下台,不要自己不行,没有好的管理办法,站着茅坑不拉屎,放任不管。要知道中国人才有的是,比世界任何国家都不逊色,甚至还能超过他们,这就要看管理者,看到看不到人才。不要把那些不负责任的瞎折腾,瞎指挥,借改革改制化公为私,大量侵吞国有资产,中饱私囊的人当成人才,把那些真正的为国分忧,有管理能力的人,有远见卓识的人,说成是思想僵化,不跟着他们瞎折腾走的就是不与时俱进。自负盈亏,优胜劣汰的理论和做法,无论对国企还是民企,都是非常有害的,这不是在加强管理,这是把关系到国家兴衰,人民生活的大事的各个厂矿企业,一推六二五,你自己搞去,赚了钱你就拿钱,赚不到钱你没钱花活该。如果这样的政府在西方发达国家,肯定要下台的,这是不作为政府。如果政府,不制定对企业有利的好的政策,建立好的规章制度,从宏观调控上支持企业发展,让他们做大做强,不在企业建立责任追究制,谁搞不好就换人,造成重大损失的还要追究刑事责任,不去随时检查企业高管的经营情况,有无违章违纪等。却把一个企业单独交给一个人,还不让别人过问,放任不管,搞什么盈亏自负,优胜劣汰,这是多么的消极和不负责任啊,你说,要这样的政府,有什么用呢?不给企业解决问题,解决困难,和没有有什么两样?没有还不受干扰呢,人们不禁要问:优胜劣汰是专门人搞的吗?这不是人为搞破坏吗?
在改革精英们的错误决策和理论指导下,厂长权利无限制扩大的改革下,厂长说的话就是圣旨,有不同意见者,都被当作刺头拿掉,谁的思想和厂长不能保持一致,就是跟不上改革步伐,厂长大言不惭,引用上头的话,极具威慑力地说,“不换脑就换人”,言下之意,你的思想和厂长的不一样,敢给厂长提意见,你的职位就要被换掉,你就面临着下岗,失业的威胁。“不换脑就换人”,厂长拿着这极具威慑力的尚方宝剑,真有叫你今天人头落地,你就不敢长到明天的气焰,剑气寒光逼人,使得人们不得不在厂长的淫威下,卑躬屈膝。在这样的一个大气候的逼迫下,试想,谁敢不听厂长的?谁敢不去阿谀逢迎巴结厂长呢?厂长说什么就是什么,一切决策都是厂长一个人说了算,谁也不能有不同意见,指鹿为马就是马,你就不能说成鹿,你要非实事求是的说是鹿,不跟着厂长来,就是没有换脑,就要换人。不是有工会主席对厂长的腐败提出不同意见被免职的报道吗,这在全国发生的多了,最后还要对簿公堂。厂长权力无限制的扩大的政策,造成了全企业一边倒的巴结厂长,有的削尖脑袋,往上钻,讨好厂长,吃喝送礼,谋求一官半职,这样的人往往还是屡屡得逞。厂长权力大了,一手遮天,中层都是他一手提拔的亲信,一群阿谀逢迎的人,还能不和他一起搞窝案?
在厂长一手遮天的管理模式下,各个企业的工人都成了奴隶,没有了一点发言权,毛主席给的工人阶级当家做主的地位被残酷剥夺,你只有埋头苦干的份,闲话少说,即便这样,薪酬也不一定能全拿到,还要有好多理由给你扣下。职工代表制度都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在有些企业,职工代表最小也得是个班长,管理层全部是代表,管理层的代表是百分之百,工人的代表连百分之五都占不到,谁向工人说话?提案厂里都有明文规定,哪些不能提,都规定好了,还有提提案,必须有五名代表以上联名才能提提案,工人的代表这么少,连提案都无权提,一个职代会全在厂长的操纵下,怎么能为职工说话,怎么能限制他们的权利,不让他们搞腐败?再说了提案的解释权在厂里,你提上的不符合厂长的口味,就会被搁到一边,无人理睬。根本就起不到作用,也不可能起作用,不给你小鞋穿就不错了。某厂的工人对企业改革后的腐败现象特别不满,他们根据改革后的企业现状,编了一个顺口溜“改革十大化”:“厂长皇帝化,中层太监化,任人唯亲化,级级溜舔化,职工奴隶化,干部恶霸化,收入差距化,工资保密化,公款私有化,加班奉献化。”这才是最有发言权的底层人民,对改革后的企业的真实写照。
从以上对国企改革的分析,不难看出,古井贡集团发生的事,不是偶然的,在企业高管没有任何监督制约的情况下,是必然要出现的。而且,古井贡集团窝案现象,在国企中,也不会是少数。因为,同样的滋生腐败的土壤条件,你这里生,他那里能不生吗?不生倒成了违背客观发展规律了。其他企业,只不过还没有暴露出来罢了,要让公安机关,对各企业都进行调查,可能还会有比古井贡更严重的。就我接触过的厂子,从表面的情况就能看出,都存在很大的猫腻,企业发生的各种情况,厂长都不能自圆其说,只是大家不了解内情,不知道具体情况,没有第一手资料,无法举报而已。只有他们内部分赃不均,闹起内讧,才能暴露。
这就很表明了,改革精英们的对国企的改革,是不成功的,是失败的,是应该面对现实,解决问题的时候了,不要老是一提改革的问题,就有人暴跳,说是否定改革,想走回头路,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态度。历史就是在不断的纠正错误中前进的,再好的制度,也会有瑕疵,都要在不断的修改完善中前进,那种不能正视错误,捂着盖着,甚至文过饰非,掩耳盗铃,不会促进企业的发展,只能对企业造成更大的伤害,直至被败家子破坏掉。再说了,假如走回头路企业能遏制腐败,搞得更好,那为什么不走呢?红军长征中,巧用神兵,四渡赤水,将国民党打的落花流水,晕头转向,不走回头路,能创造出这样辉煌的战例吗?我们总不能明知此路不通,非要象某大人物说的,“明知前面是深渊也要跳”吧?我们是搞好国家搞好企业的,要知道,不是领着全国人民跳深渊,自寻死路的。
虽然,后来国家还是认识到了,分散经营的弊端,政府又重组兼并,恢复了不少大的公司,挽回了改革精英们胡折腾的部分损失。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大公司的回归,这只是形式上的提高了企业竞争力,即没有随着回归改变厂长负责制,也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厂长高管们的权力进行监督,从而使厂长的监督不但没有起到分毫制约,随着企业高管们的权利的增大,他们反而更加胆大妄为。因为改革精英们,还在进一步鼓吹政府放权,彻底政企分开,进一步扩大企业自主权,使一个人说了算招致的腐败,也跟着进一步扩大化。这本来是厂长一手遮天的管理模式的最大弊端,应该对厂长经理们采取有效的手段进行监督,和建立制度制约措施。可是那些改革精英们不从自己改革上找真实的原因,又把这归罪于公有制,他们说,这种腐败是公有制的结果,是因为厂长没有产权,他就对公司不负责任,只要他有了产权,就会对企业负责人。这种论调,更是毁灭国有企业的砒霜毒药。为什么呢?这有一下几种原因:
一,各个企业的经理,厂长高管们都不是民选的,也不是真正的竞争来的,有不少把持高位的,本身都是靠请客送礼,跑官买官得来的,还有一部分是和上级领导有关系的近亲、好友,或高级领导暗示安排的自己人,他们根本没有管理能力,本身就是花花公子型,败家子型,花钱大手大脚,只会享受,不会管理,只会胡折腾,不会搞生产,他们是一切为我服务,不为生产服务。这样的管理者,你别说增加他的产权,你就是把整个企业全部无偿给了他,他也会将公司折腾散,因为这不是他自己创业得来的,崽卖爷田不心疼,他不会把企业放在心上的,为了满足自己的享受,他才不管不顾呢,反正一辈子花不清。事实上私家企业的败家子也多的是,这也是有目共睹的。有好多父辈的辛辛苦苦创下的企业,创下的财产,到了子辈花花公子手上,用不了几年也被折腾光光,这样的例子是举不胜举的。改革精英们,他们怎么就不动脑筋想想,难道私企就不搞腐败吗?就没有只管享受,不好好经营吗?私企就不铺张浪费,管理人员就不黄赌毒吗?实践证明,没有好的制度,没有限制腐败的手段,无论公私都不会搞好企业。
二,企业高管的权力太大,失去了任何监督,他们在企业,也是排斥异己,任人为亲,提拔上来的中层领导,也都是阿谀逢迎,溜舔拍马之徒,说好听话比谁都行,干工作一成没有,这样的企业除了腐败,还能有什么活力?厂长就是再有大的产权,这样的任人唯亲,怎么能把生产搞上去?又怎能不腐败?
三,我们国家03年在股份制企业上市公司,实行了企业高管股份激励制度,也就是无偿的给管理者大量的股权,使他们一夜拥有千万或上亿资产,他们表现怎么样呢?实践证明,这些激励企业的厂长高管,并没有因拿到产权,就加强了管理,就不搞腐败。大量事实证明,这产权激励制度,不但没有激励起他们的管理好企业的积极性,反而激励起了,他们千方百计转移国有财产,化公为私,侵吞国有资财的欲望。他们有了部分股权,他们觉得占有更是心安理得了,这使得他们的权利进一步扩大,更是老子天下第一,谁也管不着了。 郎咸平 教授就曾以大量的事实为依据,揭露了在企业改制中,四川长虹,TCL集团的高管,为了使自己拥有更多的不义之财,他们利用自己的权利,采用对国有资产低估、转移、隐匿、瞒报、不报等犯罪手段,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使生产资金缺乏,人心涣散,完全打乱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秩序,使企业效益飞流直下,几乎将企业搞到了崩溃的边缘。让企业高管拥有部分产权,不但没有提高管理水平,反而使企业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这怎么能遏制腐败呢,只不过使腐败更加严重罢了。
四,国家以政企分开为由,自己的企业自己却要放任不管,使企业高管失去了任何监督。要是真正的一切都不管了也好,可是他们不管经营好坏,不管厂长有没有腐败,不管厂长经理有没有尽职尽责,却是把手伸到企业,捞好处,安插亲信,操纵改革,不管企业经营面怎么良好,不管企业的实际情况如何,相符不相符,也要推行人为地所谓改革。这是真正放手了吗?事实说明,他们在管理经营上放手了,该管的不管了,可在体制地建立上,剥夺职工的话语权上,不但没有放手,而且还加强了,拿着指挥棒指天画地,瞎指挥,强行推行,对企业吹胡子瞪眼,横加干涉,在这方面企业反而没有一点自主权。这样的放权,企业怎么能够搞好?朝令夕替,一天一个改革号令,改革一直不断,折腾不休,企业应付不暇,改革开放30年了,精英们大力叫嚣还要加大改革力度,造成企业没有安稳的时候,企业那还有精力时间搞好生产?制度的腐败,怎能不产生权力的腐败?
以上举的例子说明,企业腐败,经营不善,不是厂长没有产权的缘故,也不是国有企业固有的弊端。无论私企还是国企,经营不好都会倒闭,管理不好,制度有缺陷,都会产生腐败。不是腐败是国企独门专利,私企不是不存在,腐败也是不分公私的,私企也照样存在而且更多更普遍。关键是,国有企业对厂长没有有效的监督措施,一个失去监督的企业,厂长的权利又无限制的扩大,在现在的腐败大形势下,他们谁能够不搞腐败?难道谁还嫌钱烧手不成。制度的漏洞,别说坏人,好人到了那地方也得变坏。
事实充分证明,那种把企业甩手不管,让企业自负盈亏,优胜劣汰的办法,不是搞好企业的办法,那是不负责任的推脱,这样的卖力的推动改革的人,不是低能就是别有用心,最后的结果,会将中国的企业搞垮。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对企业高管的权力进行必要的限制,纳入合理的国家监控之下,合理的制度监督之下,建立起能够相互制约的机构。
笔者认为,对企业经理厂长的最好监督手段,就是应该把党委和工会充分利用起来,增加他们的监督权力,使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监督作用,能够单独行使权力,不受厂长的控制,不使厂长的权利凌驾与党委工会之上,厂长不能兼职党委书记,形成三权鼎立,互相制衡。无论工会或党委,有一方对厂长的做法提出异议,厂长就要对自己的做法,进行考虑,修改,不得置之不理,也不得继续行事。违反了纪律,就要追究责任。工会有权组织职代会,对厂里的决策,以及不合理的制度行为,提出批评,拿出解决意见,对腐败进行有效干涉。党委也要定期不定期的组织广大党员,对厂里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合理化建议,解决厂里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制止不正之风,有效监督当权者的不合法行为。为了使人们敢于说话,还必须明文规定,凡是为了给企业提意见,给高管们提意见,无论意见是否正确,是否被采纳,不得以任何借口对提意见职工进行任何处罚,彻底消除大家不敢说话的个人专断氛围。三权鼎立,肯定能遏制企业的腐败。这是解决企业腐败窝案的最为有效的办法。要相信群众,不要把大家的事,把国有的巨额财产,完全置于一个人的头上,放任不管。事实证明,那是很不可靠的,很危险的。我们的政府,也应该经常的走下去体擦民情,听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不要只听那些闭门造车,脱离实际的所为精英们的意见,更不能听那些汉奸卖国贼的意见。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