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点评2011年5月23日-5月25日《参考消息》

火烧 2011-05-26 00:00:00 国际纵横 1025
文章分析2011年奥巴马访欧背景,探讨美国对欧盟在军事、经济、外交上的影响,指出欧盟在美欧关系中逐渐被孤立,同时强调其战略企图与现实的矛盾。
2011年5月23日参考消息

《奥巴马出访欧洲四国“找支持”》,美联社华盛顿5月22日电,法新社华盛顿5月22日电。据英国媒体报道,奥巴马和夫人米歇尔已经展开了对爱尔兰、英国、法国和波兰的四国访问。从目前的形势来看,美国在对欧关系上正处于全面优势的地位,在军事上,欧盟需要美国的支持以稳定欧盟周边的动荡局势,在经济上,美国正在对欧盟展开新一轮的攻击,除了持续不断地打击希腊等已经爆发主权债务危机的国家外,美国还将战火进一步引向了欧盟大国,标普周五表示,未来两年意大利主权评级被下调的可能性为三分之一。受围绕意大利政府债务削减计划的风险影响,标准普尔周五将意大利主权评级前景从稳定下调至负面。当然,美国把法国人卡恩从IMF总裁的位置上拉下来的做法也对欧盟的经济形势产生了负面影响。在外交上,美国正在营造一个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孤立欧盟的国际环境,其一是通过中东北非之乱,使得欧盟的外交战线直接被压缩到其周边地区,并且使得中东阿拉伯国家进一步倒向美国;其二是通过在欧洲部署反导系统,使得俄欧关系难以缓和下来,这次奥巴马还要访问波兰,恐怕又会在这一问题上做做文章;其三是通过威逼利诱等手段拉住日韩、稳住中国,尤其是充分利用了欧洲人鼠目寸光这个弱点,利用欧洲人自己的错误(也就是欧盟和中日等国打贸易战一事)离间了日欧及中欧关系,在此要特别提出的是,美国自己一向反对中欧军事交流,但是美国自己却在不断地推进中美军事交流,此次奥巴马访欧正是在中美军事交流水平又上了一个台阶的背景下进行的,由此可见,欧洲人并不只是“被孤立”,在很大程度上欧洲人的孤立完全是咎由自取的。

 

因此,尽管美国对欧洲的打击力度已经在加大了,但是,欧洲媒体还是在不断制造自欺欺人的报道,法国媒体居然把奥巴马访欧的目的解读为是美国希望重振跨大西洋联盟,或许欧盟真的是已经习惯了狐假虎威,总是希望靠揩油过活,总是幻想着自己可以不劳而获,至少是“少劳多获”。然而,事实早已证明,那种指望美国为欧盟服务的国际体系只能永远存在于欧盟领导人的梦境里。欧洲人极力营造美欧团结的目的当然是为了能够制造出有利于它欺负其他国家的战略态势,不过,这种鬼把戏已经越来越不灵光了,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已经看清了美欧之间所存在的严重冲突,因此,欧洲人想借美国的虎威来欺压其他国家的企图越来越难以实现了。而在其所能实现企图的几个事件中,又是以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为前提条件的,然而,尽管那些事情符合美欧的共同利益,但是,美国对欧盟的支持也是有条件的,而这些条件的兑现都是有利于强化美国对欧洲的控制的,换言之,欧盟在获得美国支持的同时反而使自己愈加难以摆脱美国的束缚了,而这正好和欧盟的战略企图是南辕北辙的。

 

此次,美英两国要组建一个全新联合安全机构——“国家安全战略委员会”(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Board),该机构将由英国国家安全顾问皮特•里基茨和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汤姆•多尼伦共同主持,其任务是协调美英的长期外交政策政治事务。这也就是说,美国在英国设立了一个半殖民机构,该机构的任务就是指导英国的外交事务。然而,现在的欧盟外长又是由英国人阿什顿担任的,由此,表面上,英国成为了美欧外交事务的协调中心,事实上,英国成为了美国控制欧盟外交的跳板。美国通过控制爱尔兰、苏格兰等问题来控制英国,再通过控制英国来控制欧盟。这是典型的以小御大的控制手法。

 

值得注意的是,奥巴马这次没有访问德国。因此,奥巴马此行的主要任务已经有些清楚了,就是要和欧盟在军事领域进行协调,当然,在美国看来,在欧盟中,也只有英法有这个资格能和美国进行协调,实质上,也就是只有英法两国能够利用军事资源来和美国进行讨价还价。而德国——由于其军事能力不足——则已经没有与美国进行讨价还价的资格了。

 

而奥巴马对法国的访问应该就是这次访问的重点了。随着卡恩的下台,法国如果还要将其财长推上IMF总裁宝座的话,则必须获得美国的支持,而要获得美国的支持,则必定要付出相当的代价。面对美国如此精心的准备,法国还能有多少退路可以选择呢?如果没有退路可选的话,那么法国必然是要向美国做出重大让步的。而这个让步很可能将涉及到美国在东亚及南亚的战略进攻问题,也就是会要求法国在东亚或南亚方向积极配合美国的战略进攻,实际上就是想通过法国对东亚或南亚事务的积极干涉来进一步破坏法国与中国的关系,从而反过来造成法国(欧盟)被进一步孤立的态势,与此同时,随着法国战线的拉长,法国(欧盟)必然更加依赖美国的力量,这样就更加有利于美国对欧盟的控制了。实际上,从法国媒体的舆论导向来看,法国向美国做出让步的可能性是非常高的,这也就意味着,欧盟对中国及其周边事务的干涉力度会有一个明显的增强趋势。

 

至于奥巴马访问波兰的内容,那完全要视其与英法两国谈判的结果才能完全确定,因为这将决定今后一段时间的俄欧关系走向。如果欧盟向美国做出重大让步,则俄欧关系必然恶化(美国则不必亲自出面),从而会出现美国愿意看到的情景,即俄罗斯在受到来自欧盟的压迫后,反过来,欧盟将自己给进一步孤立起来,从而使得美国将来能够以更加小的代价打倒欧元和欧盟。如果欧盟没有向美国让步或让步不够,则美国会通过在波兰部署反导系统来主动挑拨俄欧关系,不过,这样一来,俄欧关系的决定权就转到俄罗斯的手里去了,届时就要看俄罗斯领导人对整个形势的判断了。

2011年5月24日参考消息

《塔利班突袭重创巴军事基地》,德新社伊斯兰堡5月23日电,法新社巴基斯坦卡拉奇5月23日电。6名“恐怖分子”居然可以造成如此大的破坏,要么就是巴基斯坦军队的战斗力实在是太弱,以至于连几个游击队员都打不过,要么就是这几个“恐怖分子”受过极其高级的训练,每个人的作战能力就和美国“海豹突击队”的队员差不多。但,无论如何,都暴露出巴军方反恐能力严重不足的问题,对此,我们认为,中国有关方面应该主动帮助巴基斯坦朋友提高反恐能力,无论是在装备支持还是人员训练方面,都应该积极巴方,最后的目标就是要使巴基斯坦方面能够有效应对——与美国“海豹突击队”战斗力差不多的——“恐怖分子”的袭击。

 

《苏丹可能再次陷入内战》,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网站5月22日报道。此前,我们就指出过,在利比亚问题后,西方就会对苏丹下手。现在已经在制造舆论了。不过,由于利比亚问题还没有解决,因此,要西方现在就开辟一条新的战线,或许还有难度,毕竟,要入侵苏丹的话,就要危及到红海,这样就可能影响到苏伊士运河的交通。更关键的还是兵力不足的问题。尽管英国现在手头上已经有不少兵力了,但是英国现在没有单独摆平苏丹的能力。最后还是要拉美国进来。

 

《中国人食品选择影响世界粮市》,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5月22日文章。就目前的形势来看,世界范围内的自然灾害已经成形,因此,世界粮市危机就在眼前。对此,我们认为,中国政府应该采取紧急粮食进口补贴措施,加大粮食进口力度,尤其应该加大稻米、小麦等主粮的进口力度,进口后,囤积起来,以备不时之需。中国现在不是每个月都要减持大约100亿美元的美债么,这些兑换出来的美元完全可以用来从国际市场上高价收购粮食,要知道,钞票再多也不能吃饱肚皮,所以在进口基础资源的时候,不应把账算得太清。

 

《中国制造业减速拉低股市》,法新社北京5月23日电。首先,中国制造业只是增速回落,并没有任何减速,《参考消息》搞标题党是一种误导舆论的行为。而且,一个显著的事实是,今年以来,中国用电紧张十分明显,而用电之所以会紧张,完全是因为工业用电大幅度增加,因此,就实际情况而言,非但无法得出中国制造业减速这一结论,就是中国制造业增速回落的这一结论也是令人怀疑的。中国在用电淡季出现电荒这件事本身就能说明中国制造业是在超高速发展,增速上升才更能令人信服。

 

其次,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速度与中国股市的走势从来没有任何直接的关系,这是与中国的金融业不够强大是有关的,也就是说,中国的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集中度都不够高,两者的关系也不如发达国家那么紧密,因此,两者没有什么联动效应。不过,它们两者之间却存在间接联系,也就是通过资金供给程度来联系的。由于银行系统开始压缩信贷规模,尤其是压缩了新增项目贷款的规模,因此,银行系统的贷款数量虽大,但主要是流向了此前已经开工的项目,同时,由于已经开工的项目本身规模十分庞大,因此根本没有多少剩余资金可供新增项目代用,于是,一方面出现了工业高速增长,另一方面又出现了贷款难的问题。因此,相对而言,可供股市运作的资金自然减少。这也就是说,正是因为中国工业增速显著,所以才会导致资金不去股市的事情发生。不过,由于目前的这种抓大放小的经济政策,必然在一段时间后将诸多不适应经济形势变化的资本从产业领域排挤出去,转而成为游离资本,其中的一部分就可能投入股市。

 

然而,更重要的是,由于我国的货币政策只是单方面适应资本扩张的要求(也就是人民币松绑美元),而没有采取任何遏制资本扩张的措施,因此,当美国收紧流动性时,也就是当资金从国内流向美国时,就会出现随着人民币的贬值而引起的中国国内周转资金短缺的问题。由此必然导致与各既得利益集团日常关系最疏远的股市出现最严重的资金短缺问题,股市下跌的动力由此形成。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在人民币松绑美元的货币政策主导下,只要美元升值,那么中国股市缺血的可能性就会非常大,这也就是说,在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结束前的这段时间(也就是在美国可能的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开始前的这段时间),中国股市的缺血问题恐怕难以得到解决(除非人民币能够重新紧盯美元)。

2011年5月25日参考消息

《国际机构难猜中国“钢产量之谜”》,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5月24日报道。一方面外国机构宣称中国统计系统有缺陷,另一方面外国机构又用中国统计的耗电量来估算中国的钢产量。由此,将中国的钢产量增加了4500万吨。外国机构这么估算的目的是很明确的,就是要高估中国的钢材产量,从而为它们在国际钢材市场上压低钢材价格提供借口,与此同时,利用高估的中国钢产量来进一步高估中国对铁矿石的进口需求量,从而为它们在国际铁矿石市场上拉高铁矿石价格制造理由。最后,通过这么一压一拉,中国钢铁企业的利润就被从两头给挤压干净了。

 

从这件事情,我们再略微谈谈统计数据以及国企经济数据的问题。无论是一个国家的统计数据还是一个企业的经济数据,在相当广的范围内都是涉密的。没有一个国家会将真实的统计数据公布出来,国家的统计数据从来都是为一定的政治目的服务的。因此,那种主张把国家各种数据都公开的声音是值得我们警惕的,发出这种声音的人往往都打着公民权力的旗帜,但是,如果国家的各种数据都如实公开的话,那么非但“这些公民”会看得一清二楚,就是境内外的敌对势力也会看得一清二楚,那样一来,这种公开就会产生对我国不利的后果了。因此,什么数据能够公开,什么数据不能公开,不是由“某某公民”说了算的,而是需要党和政府经过严密周详的研究后才能决定的。

 

同样的,国企的经济数据也是一样,究竟什么数据能够公布,什么数据不能公布,那是要按具体的法规来执行的。某些人极力主张要国企公布油价、电价的成本,我看这些人就是别有用心的,成本高低和我们老百姓有何关系?老百姓关心的汽油、水、电的售价,只要水、电、油的售价能够让老百姓的生活感到舒适就行了,至于如何压缩成本和补贴企业的问题,那是企业和政府自己要去处理的问题,老百姓不必关心,如果关心成本有用的话,那么对老百姓而言,是不是企业宣布自己的成本很高就能成为企业涨价的理由呢?老百姓难道因此就能承受高电价、高水价和高油价了?!由此可见,揭示成本根本无助于改善老百姓的生活,对老百姓而言,应该关心的是水、电、油的售价,只有解决了售价问题,才能真正解决老百姓的生活问题。相反,那些特别关心我国国企经营成本的人或势力就是在刺探我国的经济机密,意图不轨。

 

此外,还有一个产品质量监督的问题。和前面类似,老百姓应该关心的是产品本身的质量问题,而不是跟着媒体去关心产品的生产过程。至于产品究竟是怎么生产出来的,那和老百姓有什么关系呢?和老百姓真正有关系的是老百姓拿到手里的这个商品本身的质量如何。产品的生产过程再怎么可靠,再怎么科学,只要产品本身是会危害老百姓的身心健康的,那么这种产品就是不合格的。对老百姓而言所谓的程序可靠几乎没有任何意义,真正有意义的是结果可靠。正如老百姓在面对一场官司时,再怎么程序正义,只要结果不正义,那么就是不正义的,就是违背老百姓的利益的,老百姓就应该予以反对,包括反对导致这个不正义结果的所谓正义的程序。

 

《美报评述:沪推个人境外直接投资意义大》,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5月24日报道。从美国的角度上来讲,它当然是欢迎中国尽早实施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因为这将为其发动针对中国的金融攻击提供最有力的武器。国内有相当一部分人在推人民币可自由兑换这个项目,但是,一个明显的矛盾是,目前,人民币处于一个升值周期中,无论从已经存在的QDII大面积亏损(几乎全军覆没)这个事实上,还是从理论上来分析,我们都无法得出个人境外直接投资会有赚钱的机会。再说,上海在争取开设股市的国际版,而开国际版与推动个人境外直接投资在逻辑上根本就是冲突的,前者是为了竖立一个国际资本以人民币计价的体系,而后者则是为了继续维护国际资本以美元计价的那个体系。因此,我们很难判断上海现在这么“多管齐下”究竟是为了把上海建设成国际金融中心呢,还是相反?

 

从中国今年第一季度的数据来看,第一季度中国经常项目顺差比上年同期下降18%,降至298亿美元。并且,出现了107亿美元的贸易逆差。因此,从总体上来看,目前的政策已经在有效“平衡国际收支状况”了。这也就是说,开放个人境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性已经几乎不存在了。否则,中国的贸易逆差必然会进一步扩大,那么中国经济就有被彻底掏空的危险。

 

此外,美国依然要求人民币大幅度升值,并称只有人民币大幅度升值了,热钱才会停止流入中国。但问题是,如果人民币大幅度升值了,或升到令美国满意的标准了(也就是足以触发中国金融危机的程度了),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人民币贬值预期成为市场主流预期,由此热钱就会蜂拥而出。而假设之前的个人境外直投已经开通,那么国内热钱就会借助这个个人通道从中国逃到外国。4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3377亿元,同比少增8325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净减少4678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3519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4101亿元(这就意味着4月份实际上被搬运了走上万亿的存款)。最近有各种文章在讨论这些钱究竟去了哪里,有说是进了楼市或股市的,也有说是被放高利贷去了。那么这笔钱有没有可能通过已经存在的各种通道变成美元而流出中国去了呢?结合汇率走势,这种可能当然是存在的(如果5月份还出现这样的状况的话,那么这种可能性就更大了)。形势已经如此严峻,如果再将资本出逃的大门打开的话,那么中国就不仅是一个陷入金融危机的问题了,经济危机则会提前爆发出来。因此,现在是不宜实施个人境外直接投资的。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