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2011年5月19日-5月22日《参考消息》
《巴部队与北约战机交火,美议员紧盯巴总理访华》,美联社伊斯兰堡5月17日电,法新社华盛顿5月17日电,美联社华盛顿5月17日电。美联社称,巴地面部队在阿富汗与巴基斯坦边境上同一架北约直升机交火,巴军方已经提出了抗议,北约一名发言人则说,该边境上出现了一个“事故”,将会对此进行调查。显然,北约直升机又一次入侵了巴基斯坦领空,不过,这次受到了巴军方的反击,尽管没有把北约飞机给打下来,但这已经是一个明确的警告了,如果北约方面再此做出入侵巴基斯坦的行动的话,恐怕就会爆发更加激烈的冲突。对此,美国方面似乎没有真正搞清楚自己所处的状况,它还有十几万军队在阿富汗呢,如果因为和巴基斯坦方面搞坏了关系,那么一旦巴方关闭了美军途径巴基斯坦的运输线,那么美军在阿富汗恐怕就不单是一个饿肚子和没水吃的问题了,连弹药、燃料供应都会成为一个大问题,届时,美国只能转而向俄罗斯低头哈腰的,而美俄又正在反导、利比亚、叙利亚诸多问题上摩擦着,而在那些问题上,美国能向俄罗斯让步吗?恐怕不能吧。但是,美国为什么一定要这么急吼吼地搞坏美巴关系呢?说到底还是为了加快其扼杀中国的步伐,美国通过制造美巴紧张关系,一方面测试中巴关系,另一方面向中国示威,如果巴基斯坦方面顶不住压力而向美国服软的话,那么非但巴基斯坦政府本身有被打倒的可能,而且美国还很可能因此正式入侵巴基斯坦,从而彻底封住中国的西出通道。然而,中国对巴基斯坦的全天候的支持使得美国的这个计划落空了,而巴基斯坦政府及时紧靠中国的做法使得它能够获得一个强有力的回击美国的后盾。
当然,中巴团结还只是美国阴谋落空的外部原因,更重要的还在于美国国内存在强大的反对破坏美巴关系的势力。尽管有美国议员拿美国对巴基斯坦的数十亿美元的援助来要挟巴基斯坦政府,警告其不得靠向中国,然而,也正是这一警告触犯了美国军工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因为美国对巴基斯坦的援助,大部分是军事援助,而军事援助本身是由美国出面向美国军火商购买商品然后再转送给巴基斯坦方面的,如果停止了援助,那么美国军火商就要受到相应的损失,几十亿美元可不是小数目。因此,美国国防部长盖茨18日表示,美国继续援助巴基斯坦,攸关美国的重大利益,且他未见到任何证据显示,在美军发动突击前,伊斯兰堡当局知悉拉登的下落。盖兹在记者会上表示,他“理解”美国国会对巴基斯坦在对抗“基地”组织和塔利班组织的战争上深感不满。但盖兹表明反对中断对巴国的援助。美国参谋首长联席会议主席穆伦也告诉记者:“自从狙击拉登行动以来,我未见到任何证据显示,巴基斯坦高层领导人知悉宾拉登躲藏在那里。”再则,相比于其他方面,美国现在搞好与巴基斯坦方面的关系还是最容易、也是最有利可图的,反之,如果要等到逼迫美国去和俄罗斯搞好关系的话,那么美国的损失可就不是几十亿美元了。美国国会中的某些人在金融资本集团的操控下千方百计地要求压缩一切开支(援助也是政府开支的一部分),但是,它们或许不懂得,美国这个大厦正是由那些靠各种开支过活的既得利益集团支撑着的,因此,不断削减开支的后果非但不可能维持住美国这个大厦(或许能够使得金融资本自己的支出降到一个最低水平),而且还可能引起美国统治基础的结构性危机(资本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反过来危及到了保障资本运作的上层建筑的安全)。
《人民币欧元2025年比肩美元》,英国《金融时报》5月17日报道。由美国人控制的世界银行预计,到2025年,美元将在全球经济中丧失其独一无二的主宰地位。换言之,在2025年之前,世行认为美元依然处于主宰地位,这也就是说,世行目前是严重看好美元的,这一逻辑是与当前美国各界纷纷唱多和做多美元的言行是相符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帮助美国顺利渡过主权债务危机。世行报告认为,欧元是美元最“可信”的对手,这也就是说,美元最大的敌人就是欧元,换言之,美元如果要在2025年后继续享有主宰地位的话,就必须首先干掉欧元(其次是干掉人民币)。报告说:“欧元的地位必将增强,只要欧元区能够成功化解多个成员国面临的主权债务危机,并能避免与欧盟成员国紧急援助有关的道德风险问题。”这也就是说,美国引爆欧元区国家主权债务危机的目的就是为了削弱欧元的地位,就是为了防止欧元从美元最“可信”的对手转变为美元的现实的对手。另一方面,美国所担心的欧盟成员国紧急援助有关的道德风险问题,其实隐藏着一个美国拉长欧元战线的阴谋,因为,只要欧盟成员国彼此援助,那么实际上就反过来造成欧盟某国危机向整个欧盟扩散的效果,最后就会导致整个欧盟被若干小国的危机拖垮的事情发生。欧盟内部的相互救援机制本身是美国打击欧盟和欧元的一个工具,用索罗斯的理论来说,欧盟内部的这种救援机制使得欧盟在面对成员国的危机时会陷入一个僵化的状态,不救不行,救也不行,完全被欧盟只能扩大而不能缩小的观念给束缚住了手脚。
最后谈谈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尽管报道中没有过多地谈及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但是,从国内当前的舆论来看,汉奸们正在试图借人民币国际化问题让中国的吃进很多毒药。一方面,汉奸们自己也承认人民币国际化与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没有必然的关系,但是,另一方面,它们却极力鼓噪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的必要性。某汉奸认为,资本项目可兑换是中国更深层次融入全球化的制度基础(就是能够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更加牢固),能促使中国经济运行发生变化(就是能够颠覆中国经济不断增长的趋势),达到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效果(就是能够通过外国资本的入侵来改变中国经济政治的现状,就是强化外国资本与买办资本在中国的控制地位)。某汉奸认为,我国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条件基本具备,今后几年是加快推进人民币资本项下可兑换的机遇期(这也就是说,今后几年是可以糊弄中国人民同意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机遇期”,换言之,过了这几年,等中国人民看清了这个资本项目可兑换所存在的祸患的时候,“机遇期”就消失了,而这几年恰恰就是美国摆脱主权债务危机的“战略机遇期”,中国如果搞了资本项目的可自由兑换,那么实际上就为美国摆脱主权债务危机创造了条件,否则,美国的主权债务危机就必然爆发)。
2011年5月20日参考消息
《发表第二次中东政策演讲,奥巴马称将推动中东变革》,路透社华盛顿5月19日电,彭博新闻社网站5月18日报道,美国《纽约时报》网站5月18日文章。美国总统奥巴马19日表示,美国认为以巴和谈应当产生两个拥有永久边界的国家,“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边界应当以1967年分界线为基础,通过双方同意的互换加以确定,从而为两国确立安全并获得承认的边界”。针对巴勒斯坦方面谋求联合国大会承认巴勒斯坦国的计划,奥巴马说,在联合国寻求孤立以色列之举不会产生一个独立国家。他还说,未来巴勒斯坦国必须实现非军事化。奥巴马重申美国对以色列的安全承诺“不可动摇”,但他同时向以方表明现状“不可持续”,敦促以方大胆行动以推动持久和平。
显然,美国的巴以政策已经定调,而且,这是在美国宣布“击毙拉登”以及把一个犹太人从IMF总裁的位置上拉下马之后宣布的。不过,尽管美国充分展现了它对中东冲突双方的制裁能力,但是,美国对中东各方而言依然还是一个外部因素,换言之,美国依然无法真正决定中东冲突双方出于内政的需要而进行的外交活动。因此,美国借所谓的“阿拉伯之春”等问题插手中东各国内政,意图利用中东各国国内的动荡来强化美国对这些国家政府的控制程度,而对那些不听命于美国的中东国家的政府而言,美国的政策就是把他们赶下台。总之,美国就是要打造一个完全听命于它的中东,不仅要阿拉伯国家听命于它,同时也要以色列听命于它。而要以色列听命于它的具体内容就是要求以色列牺牲部分的主权与领土利益,从而换得一个有利于美国的巴以关系,这个巴以关系当然是以巴勒斯坦建国为标志的,因为没有这个标志,美国就无法真正获得一个听命于它的阿拉伯世界,而如果没有阿拉伯世界的支持和配合的话,那么美国侵占伊朗的计划是极难获得成功的。
另一方面,美国需要一个完全按自己意志进行的巴以和平进程,从而将巴以问题乃至整个中东的形势变化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确保美国自己的利益,同时还能尽可能地防止非美世界的其他大国取代美国对中东的控制地位,尤其是要防止欧盟与阿拉伯世界连成一片,因为它们两个是挨得最近的,对美国最危险的事情就是出现石油欧元取代石油美元。尽管现在欧盟也想通过加大对叙利亚等国的制裁力度来维持其对中东的影响力乃至控制力,但是,随着卡恩的东窗事发,欧盟在中东问题上的一大弱点被暴露出来了,这个弱点就是欧盟现在只能一味讨好犹太人,但是缺乏制裁犹太人的手段。而美国就不同,不仅可以拉拢犹太人,同时也可以制裁犹太人,可谓软硬兼施。欧盟当然可以通过巴勒斯坦的反以行动来干扰巴以问题,但是,这依然解决不了欧盟缺少直接制裁犹太人的手段的问题。也正因为如此,无论是巴以问题还是中东形势都将进一步为美国所控制,相应的,欧盟对中东的控制力也就因此被削弱了。
至于奥巴马表态说“美国的命运注定与中东连在一起”这句话,那除了表明美国要积极干涉中东内部事务外,还表明美国国内对收缩能源供给线计划还有很大的反对声音,因此,尽管美国此前想过要离开中东,但是,实践下来,美国还是没有办法离开,因此,反过来,美国只能在中东问题上一条道走到黑了,也就是只能继续它在中东的军事扩张行动。(这实际上是美国的一个弱点,至于非美世界如何利用这个弱点,那的确是要费很大功夫的,毕竟,消耗美国的军事有生力量是一件需要付出很大代价的事情。)
《苹果或成全球头号电脑品牌》,西班牙《五天日报》网站5月18日报道,法国《回声报》5月18日文章。尽管苹果的笔记本出现过电池爆炸事件,尽管苹果的手机被曝秘密记录使用者行踪——从而成为一个为美国政府服务的间谍工具,尽管苹果的操作系统及它的部分硬件都不具备兼容性,尽管在同样的性能下,苹果的电子产品的价格总要高出其他商品一头——也就是说苹果的电子产品的性价比较低,尽管使苹果品牌重新崛起的苹果CEO乔布斯身患绝症,但是,苹果这个电脑品牌似乎已经成为了世界头号电脑品牌。苹果的成功或许真的如回声报说的那样,是靠营销革命而不是靠技术革命取得的成果,不过,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苹果在产品开发上的确很有一套,至少很有新意,很能吸引眼球,而且,苹果电脑在个别专业领域依然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然而,现在的问题是,随着国际经济金融危机的深入发展,世界市场正在不断萎缩,苹果的这种高定价策略能否继续成功已经是一个问题了,而且,由于苹果自身没有很明显的技术垄断优势,因此,其他电子产品制造商是很容易在苹果产品的启发下制造出属于自己的电子产品的,而且还可能抢占比苹果更大的市场。这样就会使得苹果的创新研发投入越来越高,产品制造成本越来越大,换言之,苹果在电子产品领域内的优势是不可持续的,这实际上意味着苹果现在所选择的这条道路只会越走越窄,最后是很难避免被收购的命运的。
2011年5月21日参考消息
《伊朗指责西方制造“水战争”》,法尔斯新闻社德黑兰5月19日电。伊朗总统内贾德指责说,某些西方国家试图阻止降雨云带到达东方,从而引发了该地区,尤其是亚洲国家的水危机。尽管伊朗方面并没有拿出充分的证据来证实这个所谓的西方阴谋。但是,无论这个阴谋是否存在,一个严峻的事实是,世界正在陷入一场规模非常大的粮食危机之中。自去年以来,亚欧大陆普遍地遭遇到了旱灾。去年发生在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旱灾导致这个两个世界粮食出口大国一度停止了粮食出口,今年,从法国到中国,都出现了大面积的旱灾,旱灾的后果是粮食危机,而粮食危机的后果则是社会危机、政治危机。不过,与欧亚大陆相反的是,北美洲则陷入涝灾之中,即使没有发生涝灾的地区也被潮湿和寒冷气候所控制,而这同样是不利于粮食生产的。当然,除了天灾之外,更严重的还是人祸,首先是国际垄断资本对粮食价格的操纵必然导致由越来越多的穷国和低收入人群吃不起粮食,其次是国际垄断资本对粮食生产的控制导致诸如转基因粮食的出现,从而使“粮食”本身直接威胁到食用者自身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并由此产生了一个粮食种植不可持续的问题,其三是国际垄断资本对粮食进出口市场的控制,从而造成“给钱也不卖”的问题,也就是说,这是在人为制造粮食短缺问题,当然人为制造粮食短缺问题的手段还有很多,比如将粮食加工成燃料原料等等,也就不给人吃而给机器吃。当然,水危机不仅产生粮食危机,同时也产生其他更严重的危机,因为人的生活根本就离不开水,比如饮水危机。如何保护好本国的水源,如何充分利用好本国的水资源,已经成为了一个必须立即解决的问题了。
在此,我们严肃地提出一个问题,那种把重污染企业放置到河流中上游地区的做法是否合适?我们不应为了要发展西部地区的经济而导致整个江河流域都受到重污染的威胁。像德国化工企业巴斯夫欧洲公司的MDI(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项目是否一定要安置在三峡库区内的重庆市长寿区,这都是应该重新检讨的事情,一旦污染入江,后果不堪设想。
《全球角力IMF掌门人职位》,德国之声电台网站5月19日报道,英国《金融时报》网站5月19日报道,法新社布鲁塞尔5月19日电,美联社布鲁塞尔5月19日电,俄新社明斯克5月19日电,俄罗斯《导报》5月20日报道。实际上,由于控制权的关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总裁人选是不会落在美欧之外的,尤其是到了没目前这个时候——已经关系到美元和欧元前途命运的大关节的时候——美欧是绝不肯放弃这个总裁位置的。
对美国而言,将一个欧洲人从IMF总裁的位置上打下去的目标已经实现,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确定下一个IMF总裁了。按照潜规则,IMF总裁的位置是要从欧洲人里面选出来的,由于欧盟拥有的IMF投票权最大——它与美国一样也拥有否决权,因此,实际上美国人并不可能坐上IMF总裁这个位置。于是,对美国人而言,现在问题是如何利用美国手里的否决权来选择一个能够让美国放心的欧洲人坐上IMF总裁的位置。现在,让法国女财长就任IMF总裁的呼声很高,不过,对美国而言,如果再让一个法国人坐上IMF总裁的位置的话,那么就会使得卡恩的下台变得毫无意义,而且,那样只会进一步增加萨科齐连任总统的概率,由此,只会有利于欧盟的统一,反过来,那也就不利于美国打倒欧元及维护美元的国际主宰地位了。
对美国而言,如果能够设法通过制造法国的外交败绩而让萨科齐无法连任,从而使得法国选出一位更加右倾的总统来,由此为欧盟的分裂埋下更大的隐患,那就能使得欧盟的政治走向朝着有利于美国的方向发展。因此,阻止法国人再次当上IMF总裁对美国而言是符合其战略利益的。因此,美国就必须在法国之外物色一个欧洲人来担任IMF总裁,这个人选最好来自一个欧洲小国,如果能够是欧元区之外的欧盟国家那就更好了。如果最后非要在几个(除法国之外的)欧盟大国中选择的话,那么英国肯定是上选,其次是意大利或西班牙,最后是德国,原则就是离欧元中心越远越好,因为离欧元越远,相对应的,离美元就越近。
2011年5月22日参考消息
《伊朗宣布逮捕30名美国间谍》,法新社德黑兰5月21日电,美联社德黑兰5月21日电。伊朗情报部21号宣布破获了一个间谍网络,逮捕了至少30名涉嫌为美国提供情报的间谍,并查获了美国中央情报局42名情报人员的身份。伊朗情报部21号通过当地媒体发表声明说,被破获的这个间谍网络是美国中央情报局最杰出的情报人员在多个国家建立的。这个组织伪装成一个就业服务中心,以提供签证、居住、就业以及留学等条件作为诱饵,诱使伊朗公民为美国中情局提供情报和从事间谍活动。伊朗情报部表示,据被捕人员的交代,美国中情局正利用其海外基地和使领馆,特别是在阿联酋、马来西亚和土耳其等国的使领馆收集伊朗各方面情报,特别是涉及核能、防空、生物技术、油气管道和金融等领域的情报。
从伊朗核设施遭受美以联合研制的“震网”病毒攻击一事中,我们就可以知道伊朗的很多核心领域已经被美以的间谍所渗透,因此,反内奸是伊朗当前的一场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由此也不难理解伊朗总统内贾德为什么会对伊朗情报部长表示严重不满了。
一个国家的官员是否合格,首先就表现为其在大是大非面前的立场是否正确,内奸总是将个人、家庭或其他形式的小集团的利益至于民族、国家利益之上的,因此,判断一个官员是否是内奸,关键就要从其言行的利益取向上进行判断,也就是要从其言行的实质究竟是在为谁服务的角度去判断,而不能只凭官员的许愿、表态及作秀上去判断。历史已经证明,广大善良朴实的人民群众就是因为被官员的许愿、表态及作秀所迷惑,信而从之,所以最后才会成为所谓改革失败的牺牲品和埋单者(然而,对那些推行所谓改革的官员而言,改革是成功的,因为它们从所谓的改革中获得了巨大的好处)。尤其是那种推崇市场力量、主张削弱政府权力的官员尤其值得世人的警惕,因为这种官员的言行与其官员本身的职能以及既得利益是背离的,官员不要权,反过来还要让权,这是一种反常现象,在当下的社会,这种反常现象非但不应让人感到欣慰,反而更应该引起人们的警惕和怀疑——尤其是这种让权行为是与所谓的市场化相结合的时候。设置官位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通过权力的集中达到责任的集中,也就是要求有具体的人对整个社会的某些事务负责,集权是手段,负责是目的,因此,那种主张削弱政府权力的官员的目的实际上就是为了推卸自己应尽的责任,把本应由其承担的责任推卸到所谓的市场身上,结果就导致无人对人民群众负责,反过来,这些狗官还要倒打一耙,指责人民群众不懂得用合法的手段维权。当然,狗官们在推卸自己责任的时候是义正词严的,说什么不能用“有形之手”来压住“无形之手”诸如此类的话。然而,历史已经证明,放任“无形之手”的后果就是导致社会两极分化,就是导致环境污染,就是导致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现在的问题恰恰就是政府在诸多方面没有负责或承担的责任太小以至于不能令人民群众满意,然而,狗官们策划的改革却是要进一步推卸政府的责任,实际上就是要使得人民群众无法在它们进行所谓改革的那些领域对政府实行问责和监督,从而也就使得人民群众在遭受所谓的改革带来的苦难时无处伸冤理枉。这种不负责任、怕负责任、老虎屁股摸不得的狗官又有什么可能使一个国家成为一个能对世界负责任的大国呢?一个对自己的人民都要千方百计推卸责任政府又怎么可能在世界上取信于人呢?对内推崇市场力量之徒对外必定屈膝于列强脚下,因为两者统一于“不愿意负责”这个逻辑之下,因此,这种狗官即使现在不是内奸,那也已经具备了成为内奸的内在条件。
正是因为伊朗情报部长没有尽责,所以才导致美以间谍成功渗透进伊朗诸多的领域,以至于给伊朗带来诸多的安全问题。虽然伊朗这次破获了一个美国间谍网,但是,这决不可能让伊朗紧绷的神经有所放松,因为美国在伊朗并不会只有一个间谍网,而且,美国也不会停止对伊朗的渗透。此外,美国正在千方百计地利用伊朗国内的政治斗争来搞破坏,如果伊朗高层不能认清形势,不懂得轻重缓急,而坚持搞任人唯亲、搞山头主义的话,那么伊朗就不能真正完成清除内奸的任务,其所面临的形势就会更加严峻。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