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自然灾害新闻报道,中国记者都在做什么

火烧 2011-03-15 00:00:00 网友时评 1034
文章探讨中国记者在自然灾害报道中的表现,对比国际媒体如NHK的应对方式,强调新闻伦理与专业素养的重要性,分析记者如何在灾难中传递希望与信息。

自然灾害新闻报道,中国记者都在做什么

宋阳标/文

 

这次日本大地震,使得日本遭遇了二战以来最强的自然灾害,遭受的损失不啻于一场局部战争。一时间,全世界的媒体聚焦日本,中国各大媒体也纷纷派出记者前往日本灾区采访。

我没有仔细看过全部相关的新闻,但是就目前我所看到的新闻来说,中国的记者与NHK这样的国际媒体记者相比,真是有非常多的东西要学。这里所说的要学的东西,不仅仅是采访技巧上,更重要的是,记者首先要具有做人的基本原则。

日本大地震发生后,NHK立刻启动直升机航拍,让世界在最快的时间内了解到地震的概貌。当那可怕的海啸席卷本州岛的时候,所有的观众都被震撼了,没人见过如此的景象,谁也没看过海啸直扑而来时是什么样,东南亚大地震引发的海啸,没新闻机构这么做。就是在这样突发的重大灾害面前,NHK给我们全世界的媒体同行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下面就我看到的几个细节跟大家交流一下。

大家都应该记得,海啸刚刚来的时候,NHK的直升机追着洪水掠过一个楼房,楼房的窗口一个人拿着白色的毛巾在挥舞,似乎还在喊着求救的话。这个如果按照一般记者的想法,这时候的第一反应就是迅速将镜头推上去,将那个人的全身甚至面部特写拉到观众眼前来,让我们能看清楚他是多么的绝望,多么的需要救援,这样的镜头也许会载入史册,成为新闻案例中永远被人提及的经典。然而,我们看到的NHK的记者,却没有这样做,他的镜头只是略过这个窗口,做了短暂停留,直接就将镜头转向了继续前行的洪水。这是NHK的记者不专业吗?恰恰相反,NHK的记者非常专业,我记得央视新大楼着火时,NHK是第一个发出消息的电视媒体,而且坚持到大楼火基本熄灭后才走。

那为什么NHK的记者不给这个挥舞毛巾的人一个特写,让大家看清楚他是什么人,他在说什么,他是什么表情。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作为一个国际媒体,NHK的记者的深厚功力和浓厚的人情味了。这个记者不是不能拍过去,也不是慌张的就将镜头转走了,他的镜头从窗口移开时非常流畅,一点没有抖动,说明这一切都是在他的意识之中的,是他有意为之。他为什么这样做呢?我的判断是,作为国家媒体,NHK这时候不仅仅担负着新闻传播的重任,还担负着宽抚民心,稳定社会情绪的重任。如果这时候,他把镜头对着那张惊恐的脸,将会吓倒多少日本人民,将会给社会增加多少慌乱的情绪。NHK不是不报到这个事件,他也要我们看到了那个需要救助的人,但是他又不让人看到绝望,镜头扫过以后,留给观众以生的希望。

如果你不是很赞同这个观点,那么我再提及一个镜头,你应该还是有印象的。NHK的直升机对着下面的海啸带来的洪水,许多汽车在距离洪水不远的地方惊慌的逃窜,直升机所在的方向是可以逃生的,如果车速够快的话,有路可走。这时候一个小汽车从画面右侧闯了进来,左侧的洪水离得较远,右侧就很近了,这个小汽车,不知道为什么在画面下的一个院子门口停留了一下,又转头向右侧开去了,这时候,观众都看得很清楚,那边洪水马上就扫了过来,那个驾驶员可能还不知道,但是观众由于是处在直升机的高位,看得很清楚。所有的人都明白,那个小汽车在镜头的结尾处,已经基本闯进洪水了。这时候,作为观众的我,十分想知道,这小汽车是不是被洪水冲走了,而这时候NHK记者的镜头却移向了别的地方,那个小汽车消失在了视线之外。

就我接触过的NHK的摄像师来说,我非常了解他们的专业素质,他们对视觉语言的研究和了解,远远强于我们国内的很多电视机构,在新闻纪录片和新闻专题片方面,我们与他们相差还是很大的。用他们一个摄像师的话说,有五十年的差距。我倒不是很赞同这么量化的比较,但是,从NHK记者这两个极其细微的角度来看,他们远远甚于我们。

看看我们的记者在日本都做了什么呢。有的在到处到此一游,拍个银座,拍个街景,发到微博上给大家看,我不知道,在那么繁重的采访之中,为什么他们还有很多时间去发微博,难道网站给了高昂的稿费?央视的记者已经开始盯上了流离失所的日本家庭,要人家说说是从哪里来,怎么到的这里,住在汽车和帐篷里,感觉怎么样。神经病!难道住在汽车里比住房子里还舒服吗?还不如问他们,是吃饭好还是不吃饭好呢。这样人家就不要判断,直觉就会让他们送你两耳刮子。

就在我写文章时候,同行在QQ群里发了留言:“我对中央台记者无语了,在福岛采访,说当地加油站停止供油了,她问人家工作人员,是为了屯着好加价卖吗。。。人家回答,是存了一些,但是为了给救护车等救援车辆使用的……我当时都有砸电视的欲望了。”

我想,不出意外的话,中国的媒体马上就会发布一些某个日本家庭的地震72小时之类的文章。文章中会出现:横路敬二站在福岛县XX的路口,看着一片废墟,一阵寒风吹过,他不自主的打了个寒战。这里,曾是他的家,他的父母妻儿都在这里,30多年的时光,最美好的生活在这里度过,往事一幕幕浮现。而如今,这一切都不复存在了,所有的美好回忆都成为可怕的回忆。他很清楚地记得,2011年3月11日几点几分。下面就是横路敬二的回忆,铺开故事,最后还不忘点名日本人民是多么有秩序,横路敬二是怎么在这种秩序下得到了安慰和照顾,或许他的心灵创伤还很多年才能康复,但是他却不能不要面对命运,那不是他所能选择的,因为灾难一旦开始,就已经改变。

国内的媒体一定会去扒拉日本家庭的伤疤,血淋淋的展示给大家看,我们等着看。因为不如此,就不能体现他们内心的高尚,对日本人民的爱。那是普世的爱。

如果说国内同行去日本是刚刚开始,我们还很难判断其下面的行为会不会反常,那么,我们回顾一下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这些人做的事情,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四川公安厅官员明言,本来一架次就能接回四名团员,因为硬挤上某台湾企业老总和记者,于是不得不另派一架飞机去接剩余的3名台胞。下午1点、3点,军方接连派两架直升机去七盘沟,都因能见度不好、地面飞沙影响视线无法着陆,无功而返。连同7日的3架次,军方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一旁等待接灾区重伤患的救护车,却因接不到病人,大排长龙,徒呼负负。

——映秀镇一广场,直升机准备升空,阿坝州工商局局长斯卫平,一拳把准备登机的央视隋姓女记者打了下来,他说:“都是你们记者占了救命机位!”一旁,还有五位重伤者等着去成都的医院救命。

——5月17日,俄罗斯救援队救出第一名幸存者时,一名队员对着镜头怒吼。为什么?因为摄像机的强光灯正对着幸存者的眼睛!俄罗斯队员然后把门关上,记者又冲了进去。

——CCTV记者许波在直播时竟然进入手术室采访,消耗掉一件无菌手术衣不说,还无知的强行采访即将要进行手术的已消毒完毕的医生,将其手术衣污染,医生怒不可遏,喊道:“你把我搞脏了!”徐波赖着不走,继续问医生已躺在手术台上麻醉好的病人的伤情如何,耽误医生重新消毒的时间,以及病人的手术时间。

——一位女民警失去了父母和女儿。男记者冷漠的问她在地震中是否失去了亲人?怎么能在痛失亲人的情况下,还在拼命工作?最后丧心病狂的问:“你在救助这些灾民的时候,看到老人和小孩,会不会想到自己的父母和女儿?”女民警被问的离开帐篷,悲伤的话都讲不出,很快昏倒。

——四川台女记者采访一个男孩,他哥哥压在废墟里的,问男孩,哥哥还会回来吗?男孩答“会回来”,她还追问:“说实话”。——非要人家哭着说哥哥死了回不来了才高兴么?怎么有这么冷酷的?

——四川电视台记者:在水泥板下埋了72小时后的陈坚 身体已经严重虚弱 记者却不停的和他说话。为了配合直播 还居然拨通直播间的电话连线让他说话。记者的煽情使陈坚的情绪一直处于非常激动的状态。当救出他时体力已经消耗殆尽,最后死去。

——四川电视台SCTV-4记者为了抢新闻,简直是不择手段了:打搅伤员的救治,打搅抢险的进行,哪他们都要插上一杠子,又帮不上忙,还老坐直升机,占用有限的空间。

——一个女记者正对着摄像头播报,一个幸存者被救出来了抬着担架走过,她就过去揭开盖在人伤员脸上的布看是什么人。伤员在地下被埋那么久根本不能见光,她为了播报就不惜把人家眼睛弄坏。

——在绵阳市中心医院,很多医护人员来自重灾区北川县,他们家属多有伤亡。救治伤员任务繁重,这些医护人员对家人安危无暇顾及。一批批媒体赶到这里采访,记者不停追问他们:“家人去世了坚持工作,有什么感受?”

——CCTV救灾晚会上,白岩松还说和女警察都属猴,还一直问人家亲人的遗体找到了吗?  

——一家重庆的4口人自发开着车子赶到灾区送些吃的,CCTV记者就在那里问啊问的,最后一个问题竟然问:“你觉得他们需要这些吃的吗??重庆市民给白痴问题给问楞住了,隔了几秒钟才说:需要!

——四川台记者问一个被压着的男子:“你是哪点遭压到了呢?” 被压男子:“全身都遭压到了。”(只露出个头)记者:“那么你现在还能呼吸不呢?”不能呼吸了你在和鬼大爷说话呀。男子:“还能微弱呼吸, . 你快点喊人来救我嘛。”

——四川卫视一个记者在采访遇难儿童,人家都说了只有一个妈妈了,不知道情况。她还一直问为什么往回走,去干什么,知不知道有危险,是不是担心妈妈,妈妈多大年纪。人家都哭得说不出话来了。

——四川电视台记者鄂文松抓住一位穿黑衣服的灾民一个劲儿的问人家,家里几口人?谁不在了? 人家明明已经泣不成声,不愿接受访问,她还执著的追着人家问,追出老远去!

——消防员扛着一气罐气喘吁吁跑,一张脸卡白,四川台记者汤军凯追问“你扛的是什么东西”、“干什么用的”“搬到哪里去”……人家都累得没力气说话了,你就不能帮忙抬一下吗?

——有个记者问挖掘者:你现在挖出一个人来了,是什么感受?结果那个人悲恸地说:还是不要讲了,因为,因为……(已经遇难)

——重庆电视台女主持问两个小姐妹感受,人家就说希望能见到爸爸妈妈,那女人居然问:“如果你爸爸妈妈已经不在了你怎么想。”

——一个女记者正对着摄像头播报,一个幸存者被救出来了抬着担架走过,她就过去揭开盖在人伤员脸上的布看是什么人。伤员在地下被埋那么久根本不能见光,她为了播报就不惜把人家眼睛弄坏。。

——一个都江堰聚源中学的家长收到保险公司3万死亡赔款,一成都台记者去问别人收到赔款心情如何,高兴不?

——另外一个老太平房倒塌,收到保险公司500元赔款,那个记者又去问别人这笔钱作用大不大。

——公安局副局长纵身推开女记者后遇难……高速旋转的直升机尾翼近在咫尺,全神贯注摄影的女记者却毫无察觉,死神正悄然逼近。“危险!”正在执行警戒任务的四川省汶川卧龙森林公安局副局长王刚,纵身一推,女记者与死神擦肩而过,而王刚的生命却永远定格在5月16日这一天。……这一天恰好是他42岁的生日,他走的时候身上还揣着60多张皱巴巴的平安纸条,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388位卧龙被困群众亲人的电话。

 ——5月14日晚10点,发现2个幸存者。一名40岁左右的中年妇女,一名高龄男性老人。

  这时,cctv来到现场直播。是圣火传递在珠峰营地的女主持人。

  营救员决定先行营救中年妇女,医生为其输液,喂水。

  貌似有个营救员挡住了摄像机位,cctv女主持对营救员说:“你让让好不好,我们先拍。”

  大家都说救人要紧。

  cctv女主持:“只要5分钟就好。”

  (遇难者上方有一块板,随时有可能垮塌)

  营救员说:“我们把这个搬开。”

  cctv女主持:“不用,就保持那样别动。”

  cctv女主持继续播报。

  那位老人一直痛苦呻吟,大家劝老人不要发出声音,保留体力。

  cctv女主持又犯贱:“在我们的下方还掩埋着一位老大爷,一直发出呻吟,我们现在试试把话筒放下去看能不能听见老人的声音。”

  cctv女主持喊,“大爷,能听见吗?大爷?说说话。”

  大爷又发出了呻吟声。

  (为了追求效果,逼人说话。)

  还能说什么呢,可能电视画面很感人,但是实际上是建立在可能害别人丢掉生命之上的。

  最后,女性得救,但是下半身残废了,可能就是因为被压的太久

  大爷在营救员快挖到他的时候死掉了,可能就是因为少了一些体力。

  还能说什么呢?

——央视直播。 记者楞把正在进行救援的队长给扯过来说话。队长已经忙不过来了,还问来问去的。 北京的主持人估计也觉得特别不人道,就拼命说:“会不会打扰到你的救援行动。”

——得知第一条通往汶川的公路被打通后,白岩松直播时说“这样还不过瘾。”不知道他觉得怎么样才过瘾。

——新闻30分,记者介绍救灾棚内的床上铺了几张棕垫,然后问群众“在这里睡觉舒服不舒服?”

——那天看到一个镜头,一名疲惫的女护士在医院外面的空地上,与受伤的灾民坐在一起,不同的是,她睡着了,看样子是很累。

  记者上前去,把她喊醒,她眼皮都快抬不起来了。

  记者:你在睡觉哇?

  她:……嗯,睡……

  记者:我看你都睡着了。

  她:……(笑笑未语,眼睛仍然在努力抬起)

  记者:很累哇?

  她:……(点头未语)

  记者:没事没事哈!

  (镜头前,女护士比较尴尬)

  记者:多忙的哇?

  她:嗯。

  记者:主要是些啥子伤员?

  她:……

——救援队员辛辛苦苦救出来一个人,然后冲上去一大堆无良记者对着人家狂拍,甚至几乎把路都堵住!就像今天下午时候救出来那个,一群记者就把路住了,急得救援队的人几乎是用吼:“走开,走开,不要挡倒!”最后救援队员不得不手拉手组成两道人墙才总算开辟了一条到救护车上的“通道”。

——一个记者, 问躺在病床上的浑身创伤的幸存者说, 你伤得这么严重, 你有什么感想?

——晚上白岩松的那个,在救一个人的时候,还现场连线,那么忙那么紧张的时候,还要求那个救人的队长谈一下情况,很佩服那个队长,对着CCTV直接打来的手机不理不睬,而是还是在和其他人商量怎么救,白岩松可能了解到了,说我们还是不要再问问题了!都什么时候了还问,现场的那个记者一而再,再而三地把手机地给队长要他讲几句话,人命关天啊,你们不能晚点采访吗?

——一个女记者在追问孩子他在灾难中失去姐姐的心情。你有必要为了新闻效果这样刺激小孩子的心吗?这样的内容你配画外音就好 非要在当事人心里扎上一刀才满意吗?!

——有个记者介绍板房,说宽敞又有卫生设施,看起来还是很不错的

——央视拍女警给孩子喂奶,把人家的乳房赤裸裸的暴露在全国观众目前,不知道是不是这个记者没见过乳房,把人家暴露那么长时间。

在这个星球上,尊重生命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为了抢新闻,不惜戕害生命的行为,将被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我们这些同行,在国内丢丢人,害害命就算了,去日本就别害人了,害死了人也不会有人认为你是民族英雄的。

当时在汶川地震救灾正激烈的时候,很多人问我怎么不去,我说不想给灾区人民添麻烦,我那么能吃,去了灾区,会抢了几个人的口粮的。但是我总结了几个最基本的原则,公布给大家。下面就是当年写的东西:

自然灾害采访指导原则

总纲:生命第一 新闻第二

一、服从救灾指挥部门统一安排,不要擅自行动,以免给自身和他人带来不必要的危险;

二、详细研究自然灾难特性和当地自然环境,做到出门有数,避免因迷路和不熟悉灾难规律发生人身危险;

三、尊重受灾人员的人格尊严,不强行拍摄他们的窘况,不得暴露受灾人员身体敏感部位;

四、严格遵循不影响救灾人员实施抢救的行为,在被救出人员气息微弱时不得强行采访,避免因叙述和心情激动耗竭被救人员的生命;

五、采访之前准备好饮食衣物电器等基本物资,避免因灾区水体污染和粮食匮乏导致饥饿影响工作,不与灾区人民争抢资源;

六、准备好自救的工具,尤其是饮水过滤器、军刀,在遇到突发灾难被困时可以抵抗一时,也可以防止遇到暴民侵袭。

 

希望在日本的同行们保重身体,我总结的这6条,在日本这次的地震中还是有用的,希望大家百忙之中能够看一下。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