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社会的减压阀
人民网的“强国E政广场”设置网友提案后,吸引了一大批除弊革新,志在报国的人士。但也被一些人耻笑为满腔报国热血的结果只能是一厢情愿。正当网友为报国热忱得不到及时回应而陷入苦闷时,人民网来了个釜底抽薪,把“提案”改成了“建议”,将“承办部门”“协办部门”一概删掉,使其彻底成为“剃头挑子一头热”。
这会让人感到原来“国家决策要集中民智,集思广益”只是说说而已,只是叶公好龙。虽然E政广场数以万计的“提案”,每天在持续增加,也并没有引起有关决策部门的重视。即使这样也不行,名不见经传的万千网友提的建议方案怎么能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一样,都叫“提案”呢?国家重要决策和执行部门怎么能让他们想提给谁就提给谁呢?于是,把网友的提案改为建议,将“承办部门”“协办部门”一概删除,就是让网友在心理上受到权力部门的藐视,还知道自己人微言轻。
这是件说小不小,说大不大的事。如果是真正落实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就是一件天大的事。如果只是做做样子,故作姿态,这就是件很小很小的事。在实行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中国,人民热爱祖国,关心国家民族的政治前途,对关系国家主权和国计民生的事,民众会有不同的看法,甚至形成尖锐的对立。反应在立法机构、参政议政机构就会是激烈的辩论,如再升级就是口水战,情急之间有可能就是群殴。这从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民众的权利和声音。如果这些代表人民民主的机构不充当这种社会的安全阀、“减压阀”了,就有可能出现“街头政治”,“群体上访”,再升级就会引发社会动荡,政权更迭。
在今年的“两会”上,有了许多不同的声音。有人捶桌子痛斥,有人面对面争执,有人发言时数度哽咽,有人怒发冲冠,有人汗流浃背。人大代表、重庆市长黄奇帆。当着国资委主任王勇的面,捶着桌子批评当前一些企业在汽车产业上的高歌猛进,称一些国企老总已经疯了,昏了头,希望国资委加以约束。政协委员韩兴旺为全民企业利润分配与工行行长杨凯生发生争执。贺优琳代表在说“物价飞涨,我真不知道那些每月收入一两千块钱的老百姓是怎么熬过来的”时数度哽咽。汗流浃背的是卫生部的官员,媒体称人大常委对公立医院改革尖锐的批评让卫生部门官员很紧张。一位委员炮轰教育部和人保部敷衍其提案后,两大部迅速向其道歉。参政议政,说到底就是不同利益群体的代表到议政厅博弈来了,辩论来了,各自把利益表达出来,争取将本群体的声音融入立法和决策中。
社会上各种利益群体的代表在会场上的激烈交锋,在资讯发达的现代社会客观上起到了化解社会矛盾的安全阀、“减压阀”作用。这种辩论和交锋是在法定秩序的范围内,比街头政治、暴力斗争要文明有序得多,给社会造成的震荡和破坏也小得多。而且还有此消彼长的功效:在“两会”上捶桌子吵架多了,社会上的冲突就会大为减少。如稍加留意就会发现,类似的事件在世界上时有发生。在乌克兰,议员们在议会里大打出手街上却很平静;在泰国,议会很平静街上却乱成了一锅粥;吉尔吉斯的议会没开辩论会,但政府全都换了人。读者、看客可以当着笑料,而我们的媒体、咨询机构,直至决策部门就不能一笑了之,应该跟踪研究,未雨绸缪。把这种可能引发“街头纷争”、社会动荡的事件,消弭在国家立法机构、议会或者是参政议政的机构中。使这类小范围大影响,又完全可控的机构,成为控制社会矛盾爆发的安全阀、“减压阀”,可以大大降低社会治理成本。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世界经济危机更加深重的一年。国内社会矛盾积聚,危机重重,“现代性”与现代化,“普世价值”与社会主义价值观摆开了决战的架势。秦晓之流推崇的“现代性”来源于赫勒的《现代性理论》,它是站在后现代视角把现代性阐述为“自由成为了现代世界的基础”。现在本身作为一种限制,作为一种“此时此刻”,作为一个总是向无限未来超越的重要阶段,被想象成自由的领域。通俗地讲,“现代性”就是资产阶级自由化,就是政治、经济、市场的全面自由化,包括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在中国推动所谓现代性的力量,控制着社会资源,主导媒体,而且越来越强势。人民网作为共产党中央机关报控股的网络媒体,为化解社会矛盾创建了一个广开言路,及时发现和调解社会矛盾的“E政广场”,正在为实现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充当安全阀和“减压阀”。这是一项成本更低,波及面更广,能够发挥更大作用的基础性工作。但现在却被抽去了灵魂,这是亿万网友所不愿见到的客观事实。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