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谁为民生?

火烧 2011-03-14 00:00:00 网友时评 1030
文章围绕民生问题展开,指出当前政策在解决深层次矛盾上的不足,批评反腐措施流于表面,如官员财产公示缺乏实效,监督机制存在漏洞,强调需从根源入手改善民生。


                    谁为民生?


    多少年来对于两会的宣传都有一个共同的内容:关心民生,对民生又如何如何了。

    听得多了,看得也多了之后便产生了一种感觉:在我们“特色理论”治下的社会里,凡真正关系到民生的好事和消灭损害民生的坏事,做起来都是一样的,就是“艰巨、复杂”,因而“长期”。

    正是:两会常讲民生事,年年关心; 永远关心,“艰巨复杂”路难行。

    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以为是舍本逐末所致。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忘记了解决“深层次的原因”,而这却正是决定和影响诸多矛盾的主要矛盾。
    扬汤止沸只能收暂时之效。
    而就这“暂时之效”也足够我们对“扬汤”决策之英明宣传好一阵子了。

    比如在反腐败方面,我又看到领导人说要“公示官员财产”了。记忆中这话说了几年,终究是不了了之,这一次又会如何呢?

    这是继“高薪养廉”之后的又一重要反腐决策么?
    这能有效地防止腐败?“高薪”之后廉养得如何?
    谁能保证他们公示出来的就是全部财产?
    谁来监督?相关的规定开没开小门小洞?
    我国的监督机构之多恐怕在世界上也名列前矛,但效果如何?
    更关键的是不按规定办会如何处理,谁来处理,不处理又会如何?
    身边的例子就是我市一区法院的纪委监察室主任兼法官违反了《法院系统禁令》之后受到各级组织的保护,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来个组织集体违反禁令,你怎么办?
    再如说曝光公款旅游。

    他们能公然地戴着小红帽,扛着“公费旅游团”的小旗帜去满世界招摇么?
    只要想,借口总是有的,而且要怎么冠冕堂皇就怎么冠冕堂皇。
    当然,照例说要“从严审核审批和监督”,要“狠抓,追究”,还说“对于情节严重,影响较大的”除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党政纪责任”,还要“公开曝光”等等,这些话听来都相当耳熟。
    曝光又如何?大不了“免职”,然后再复出,说不定还能提拔。
    最滑稽的是,市委书记同时又是人大主任,谁来监督?怎么监督?
    我曾发过奇想,几年前不是说过要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述权和监督权”么?那么,除了公示官员的财产,能否再公示官员的社会关系情况,让人们看看这里面有多少因“一人得道”而升天的鸡犬?

    能么?谁敢?
    不过,即使真的这么做,也只是把腐败曝曝光而已,于反腐败和防腐败其实一点用也没有。
    我市有件众所周知的事,就是原市委书记卖了五六十顶官帽,他被抓了之后,这些买官的官员有谁被摘了顶戴么?没有。他们一个个安然地头顶花翎,享受着灿烂的阳光。
    说不准也是什么代表委员之类,人五人六地在讨论民生和反腐败问题。
    特色下的社会里,小品的题材真是俯拾皆是。
    在两会的早新闻上看到记者采访的人大代表不是市长就是市委书记。我不知道他们是如何被选出来当上代表的,也许根本不需要民选,当了官自然就是代表。老百姓恐怕还没有对他们进行投票的资格。
    我想,如果市长公开竞选的话,他们能有人被市民选上么?这个是坚决不能跟国际接轨的。
    他们本身就是恢复私有制,抢走打碎工人阶级手中社会主义铁饭碗,造成两极分化的决策者、参与者和执行者。官场腐败跟他们有着直接的关系-- 很给力。
    在分化的两极中,他们代表着权势一极,他们能为被他们赶到另一极的人说话、维权和谋利么?
    如果真的是为了民生,还会把人民的工厂企业强行夺走卖给私人,造就一部分资本家?
    还会强行砸碎工人的铁饭碗,造成百千万工人失业,再去接受资本家的敲骨吸髓?
    还会反起腐败除起丑恶来如此“长期艰巨复杂”?
    还会单单给自己搞“阳光工资”和“三公消费”?
    还......
    真的为了民生,会三文不值二文地卖掉社会主义公有制去恢复共产党人和全国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无数生命的代价才被消灭的私有制?

    谁为民生?
    忽然想到一句名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这些对抗和抵制上面政策的“对策”是谁想出来的?
    这里的“下”,无论如何也不会是指平民百姓吧?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