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颠覆西方及西化学者的资本观念(完整版)
一、序言
最近以来,查询了公开的相关军事科研项目以及中国紧缺技术的研制情况,从中发现部分项目都有中间停工待资的严峻局面。即使正在研制的技术,科研人员也是靠精神在那里穷困地拼搏,看了让人掉眼泪。
为此,笔者不能不愤怒地质问各个政党、当权者,极其谋士成员:究竟能不能堂堂正正地做个华夏中国人?
中国整天高喊没有“资金”,高喊没有经过“原始资本积累”。
在你们的观念中,什么是“资本”?什么叫“原始资本积累”?
“原始资本积累”出自西方经济意识形态,此一概念遍布西方政治、经济教科书和论著。西方再强调也不过分。
但你们作为一个曾经受过掠夺和侵略并自认以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华夏中国人跟着洋人起什么哄?:
西方“原始资本积累”是个历史性的、充满罪恶的观念。它标示的是西方从地理大发现到金本位结束这段时间的资金观念。
一、早期经济模式的货币角色及后果。
在早期历史上,食品、用具、土地(后期)人力等生产要素的调动除了权力调动(封建)外就是靠金、银货币调动。两种模式并存,并主要以权力调用为主。
由于使用金、银实物货币,那么任何一个国家的金、银量无论以何种定价都不可能与土地、粮食、工具、人力及金银本身的需求量相比。这是一个用一种物料按特定比例度量所有物料和它自己的过程。
用数学公式表示就是:G=η%(G’+L+R+I+P),其中G为贵金属制币;G’为贵金属极其器皿;L为土地;R为粮食等食品;I为生产工具;P为劳动报酬;η%为定价比例。
情况一:
当利用已有存量贵金属直接制成贵金属制币时,G’就是制币的劳动耗费,包括建厂、制造、贵金属及制币的运输,因此公式变成G=η%(L+R+I+P)。此时货币是否够用取决于对土地、粮食、工具、人力的货币化调用程度。
在早期的中国和西方,调用土地、粮食、工具、人力主要依靠权力,正规调用是利用正规的政府权力配置,非正规调用是利用军事暴力的占领及社会形态未形成的天然拥有(详情另论)。
权力配置越多,则对货币需求越少,反之亦然。
当国家社会形态形成稳定体系时,无论哪种社会形态,社会产品必然丰富和增长,具体产品的货币化调用增加。对货币需求增长。而与此相伴随的,贵金属器皿也会相关增长。
当已有的贵金属制币被占用完毕时,就会出现货币与财富的均衡。社会进一步稳定发展就会出现货币短缺。寻求贵金属的补充就成为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必然要求。此时,局面就发生改变。
情况二:
开采贵金属矿物,需要探明、开矿、冶炼等工程,此时,公式就变成G=η%(“G”+L+R+I+P)。
由于在情况一的条件下,货币与财富和劳务已经形成均衡,因此,新增贵金属“G”所支撑的贵金属制币的增加主要被开矿土地、及开矿工程所占用,与缓解货币短缺没有关系。
此种局面有两种选择,要么扩大权力调用,要么寻找基本免费的贵金属来源。
二、东西方不同文化的选择极其后果
中国古代社会的行为方式是扩大权利调用同时制约货币化调用。捐税增长,无偿征用上升。这样生长起来的货币化生产模式被打断,无论是家庭生产还是官营生产,生产单位自己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国家社会渐渐进入破产期。
在破产期,家庭或民间产品被政府以无偿或拖欠方式征用。在货币紧缺条件下,政府永远也没有货币偿付。政府的经济运营模式是无限期拖欠,信用丧失。而家庭和民间企业却不能象政府那样无偿占用他人劳动,其后果必然破产家庭和民间企业进入高峰期。
而破产期的官营企业既要保证政府的需求,又需要企业自己解决材料、人力等来源。此种局面就是拖欠工资、以官府名义占用民家财富、在内部挪用款项。(中国目前的情况吗?)
最后进入民不聊生,起义不断,被称为“官逼民反”,国家和社会崩溃。此时一旦有外族入侵,国家政权和社会也无力反抗。导致王朝更迭不断。政治、经济模式反复循环。
早期西方并没有普遍的稳定的国家社会形态。所谓的政府并不具有王权,而是更为单纯的私人性质,无法利用国家政府的力量对社会经济活动实施权利调用。
西方开矿极其工程不是权力调用而是货币化调用。
此时,开矿者无论是君主还是私人对于缓解货币紧张没有关系,只是开矿的君主和私人自己不受货币短缺的制约。整个社会总货币依然处于短缺状态。此种局面使西方社会的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在苦思冥想免费的或者为自己多垄断的贵金属矿产及其他免费财富。
从一个民族到另一个民族,从一个君主国都另一个君主国,从民间到君主,处境相同,追求相同。
通过古典文献、通过传说,通过贸易,最后终于演变成向东方寻找黄金、财富的地理大掠夺和民族灭绝!
三、地理大掠夺和民族灭绝的原因极其后果
无论财富、金属货币、地域,如果不能扩大,那么就只能减少占用和消耗的人口。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也是西方民族的规则。
“天下大同”、“共同富裕”或“立己亦立人”等文明观念在西方则闻所未闻。因此,即使是比较高明的19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也是以消灭其他阶级来实现。
因此,当西方蛮族越上历史舞台后,残酷的丛林法则在西方历史上代代相传,首先是消灭异教徒,然后是十字军东征,继而是对“东方”民族的灭绝,最后是消灭某个阶级。确立一个宗教、一个民族、一个阶级的垄断和独占权!
十字军东征是第一次西方集团行为,在西方人眼力成效并不显著。地理大掠夺是第二次西方行为,西方世界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西方世界取得了几乎全球的不必付费的贵金属、粮食、食糖、土地等等一切资源。任何其他民族的人力都是屠杀和免费奴役的对象。
全球贵金属归西方自己享用,在贵金属货币条件下,西方有了不受制约的经济货币化条件。此种条件只有在第二次东征才获得,并一直延续到19世纪的东方殖民和20世纪70年代。
在地理大掠夺中,积全球免费贵金属于一身就是“原始资本积累”。G=η%(L+R+I+P)这个公式的G获得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贵金属支撑。这些贵金属贮藏在西方私人、君主、国库里。当西方政治版图变化时,贵金属是唯一实在的力量持续发挥作用,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在这一过程中,美国的兴起和黄金海岸巨量黄金的开采使它成了现代唯一的富国——黄金无限。在贵金属货币条件下,它的经济过程不会受到制约和打断。(英国和其他国家因为没有获得巨量黄金的补充而受制)而它在全球奉行的依然是丛林法则的独占和垄断,并竭力阻止任何国家和民族对地理资源的占有和享用。
首先是阻止东方任何民族和国家,伊斯兰世界、俄罗斯、日本、中国等等,其次是老欧洲等等。这是当代美国单边主义的根源。来自于遥远的丛林法则。
四、当代华夏共产主义的经济问题
华夏共产主义如何在西方世界的丛林法则中生存属于一个全面的战略问题。这里有一个内部的问题,就是华夏共产主义必须直接继承华夏古典共产主义而不是西方的丛林共产主义。二者的根本区别就是:是以消灭一个阶级为前提还是以“共同富裕”的“大同理想”为前提(须撰文另论)现在重点讨论货币与资本问题,这是本文的重点。
毛泽东时代执行的是古代中国的权力调配经济模式,但比古代中国社会更有可行性和合理性。这不是毛泽东本人落后,而是世界货币理论并没有任何进步,毛泽东这样一个华夏共产主义者不会采取西方丛林法则,再次重复西方或俄罗斯的掠夺外交。这样,贵金属的“原始资本积累”就不可能完成和实现。毛泽东深知唯一的调配只能是权力调配,并把中国货币完全定义为纸币而作为辅助手段。
权力调配的优点和缺点就是只有一个权利能够调配。这个权力只能是最高权利,而企业和任何私人都不具有这个权力。(假最高权力而调配属于腐败,不在本文讨论之列)。这样产生的问题依然是老问题,企业自身的完善和发展无从解决。权利调配只能在权利极端需要某种产品时才会给企业必须的原材料、人力的调配,但这已经不是权利调配的主要任务和功能。
权力调配的主要功能是调配已有的产品进行配置。
七十年代,贵金属货币体制崩溃,中国尚未从极左中恢复。因此也不可能认识和探讨货币体制变迁的意义。
随改革的深入,从权力调配向权利和货币双重调配转化并最终进入以货币调配为主的市场经济,问题则顿然显出:
1) 在以权力调配为主,货币调配为辅的经济形态中,尽管维持和发展企业不是权力调配的主要目的,但可以根据企业的需要和请求给予权利调配支持。
转入货币调配后,企业失去了请求权力调配的支撑,国营企业一下子失去了维持能力。
2) 在权力调配时,企业并不是一次请求全部的维持和发展支持,而是当时需要什么则请求什么,其他的维持和发展支持是隐含在未来的权利调配支撑中。
而在权力请求停止的货币调配中,不仅现实需要的权力支持停止,维持和发展的请求也同时停止。而维持和发展的支撑是与当期生产循环无关的。诸如养老金、附属学校、附属医院、产房设备维持,技术升级等等,以及土地资源货币化调配产生的占地价格等等。
从权力调配到货币化调配企业最大的转折是不能请求维持和发展货币,而在权力调配时它可以请求维持和发展的调配而无论这个调配是货币还是实物。
从此以后,原来的国营企业陷入困境,并在软着陆中大规模死去。是国营企业破产的根本。
面对世界货币体系的变迁和国内经济调配方式的变迁。经济学界和银行界无动于衷。
经济学界依然在教授西方20世纪以前的理论,这个理论是没有错的,但这个理论在现实中的指导意义是以几乎无限的充足贵金属供给为前提和支撑的。在货币问题上是如何防止因贵金属制币衍生的纸币不要超过实际需求量。其流程公式是:
贵金属(几乎无限)——贵金属制币——纸币——产品。
这里的纸币是贵金属制币的代用品,任何银行都有权发行。而制币只有国会授权的央行可以按需发制。这一体制产生的问题是纸币泛滥,超出了实际需求的数量。
即:金属制币=≈产品需求<纸币。纸币是银行业牟利的工具。此种状况叫“通货膨胀”。
贵金属货币退出舞台后,货币公式变成了:产品需求=≈纸币。
这在西方没有问题,因为西方有完整的在金属制币下,发行制币支撑经济运转的经验,究竟需要多少货币和货币量多大是西方世界的国家机密。不见诸于报端和书籍。
中国的问题是:
1, 在毛泽东时期,纸币≡八分之一商品<全部商品<全部产品<全部动用经济要素。其他部分调配靠权力调配。
2, 现在依然沿用上述公式,但取消了权力调配。出现的局面就是地球人都知道的资金短缺和通货紧缩。
五、解决办法的基础理论
必须看到货币短缺无论在贵金属时代还是纸币时代对经济活动的打击和中断。必须彻底而诚恳地解决对货币的观念。货币是一种调配经济的手段。是一种经济资源和要素。是除正当权力外对经济实践进行配置的唯一合理方式。在《根据经济增长率和GMP计算总财富的方法》笔者给出了根据当年经济产量计算货币需求的方法。在《梦幻金融——人民币升值还是贬值?!》(完整版)中笔者给出了根据经济流程估算货币供给的办法。
前者是当前GDP的十倍,约114万亿;后者是当前GDP的五倍。中国目前的供给量约30万亿,与最大值比较少70%左右;与最少值比较少40%。
而这种短缺局面与一般调查的资金回收率基本相符,既当前的企业经济运营回笼资金比例在30%到60%之间。
目前,国家、企业、个人都在“资金短缺”、“原始资本积累”的陷阱里挣扎。不全面反思就不可能解决问题。靠政治权力解决拖欠工资不是长久之计。
从长远来看能否保障国家经济的安全运营和不被打断。在解决国际环境、政治环境问题上固然要下工夫,在经济体系内部下工夫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必须动员全国优秀力量解决货币和资金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经济链条将再次重蹈中国古代社会的王朝震荡局面。而今天的华夏民族和国家在强邻环视的局面下绝对不能重蹈覆辙,没有那样的自己独立生存的复兴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