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评央视评论员“菅直人是中国的老朋友”之说

火烧 2010-06-06 00:00:00 网友杂谈 1035
文章质疑央视评论员称菅直人为中国老朋友的论调,指出其依据不足,强调国家交往基于利益而非友情,并指出中日存在多方面争议。

央视某评论员在新浪博客上发表博文《菅直人是中国的老朋友》,博主不同意这种“朋友”的论调。

且看他朋友的论据:菅直人就谈到1984年作为三千日本青年之一,他应邀访华,而且在天安门广场“十一”的时候,受到中国政府、党的热情接待,晚上在天安门广场和中国的青年载歌载舞,他说“这些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这是我当时亲耳听到他这么讲的,所以我认为他始终是把和中国的友好合作与交流,放在心上。还有就是菅直人在访华的百忙之中的日程当中,他专门找出了一天,到清华大学去进行访问和交流。

原来只是根据一个难忘的印象和到清华大学访问交流就得出朋友的结论。试问,第一次见到老虎的人对老虎印象很深,难道能得出老虎是你的老朋友的结论?至于重视访问与交流,那个来访的外国政要不重视?难道来的都是朋友?

国家之间的交往,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本国的利益,从本国利益出发,到本国利益结束。当然,汪精卫之流的与日本交往不再此列。

所谓朋友,泛指朋友,指志同道合的人,后泛指交谊深厚的人。菅直人是日本的首相,代表的是日本国的利益,其与中国打交道,当然是为了日本的利益。目前,中日之间虽有合作的事项,但在历史认识问题,钓鱼岛领土问题,东海油气田问题,关于日美安保条约中潜在的台湾问题,都与中国存在分歧与争议。相信菅直人在上述问题上不会与中国志同道合。

顺便说一下,至于称美国的基辛格为老朋友也是不对的。基辛格促进中美关系的发展,是基于美苏对抗的前提,等于为美国找了个准盟友。当然,客观上有利于中国,但主观上不存在志同道合的问题。至于另一个老朋友新加坡的李光耀,在华盛顿发表演讲时称,美国如果不继续参与亚洲事务、制衡日渐崛起的中国,将可能丧失世界领先地位。

国家之间的交往是基于利益的,二战爆发前《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就是最好的例子,国家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和敌人,只有永远的国家利益。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