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央行对公众负债20万亿元算怎么一回事?
再论央行对公众负债20万亿元
算怎么一回事?
易纲先生的“药方”还缺点什么(下)
转帖自网易新闻2011-03-22 15:20:23
作者:苏文洋 来源: 北京晚报(北京) 2011年3月22日
(续昨日)还有一事至今未想明白:发达国家量化宽松货币,大家都知道这是谁干的,他们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市场流动性,刺激本国的通货膨胀。他们正在一步一步地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但是,我们的央行有没有必要“照单全收”,或者说有没有可能做到不能发达国家开动机器印多少,我们就大部分都买过来?关键的问题是结汇制度过于强硬,有多少买多少。假如把强制全部结汇改为根据国家外储实际需要的动态弹性结汇,或只结一半,另一半由搞来美元的人或企业自己拿着,是否大大缓解了外储的急剧上升?
央行日前宣布:本周五(3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今年第三次上调存准,也是自去年初以来的第9次上调。这次上调存准“冻结”银行3500多亿资金,而1月份我国的新增外汇占款超过5000亿元。看得出来,央行是在通过这种方式把外储欠债投入市场的人民币不断地往回收。只是20万亿不易全部收回,且还在不断增加之中。9次上调存准,大约“锁住”了3万亿左右的流动资金。距“锁住”外储占款投入市场的20万亿左右人民币,还差得远呢。这也就是一些专家所说上调存准还有空间。我曾经用打麻将该和牌不和牌来解释外储,外储的实质是国内市场出去了20万亿的货物,又放入20万亿人民币,里外里是40万亿“亏空”。如果是“白条”,不能在市面流通。然而,这不是“白条”,是可以流通的货币,是可以膨胀的通货。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余永定上周说,目前中国积累的外汇已占GDP50%以上。由此观之,可以看出中国的楼价是可以降一半价格的,包括其他物价。研究中国宏观经济的问题,抓住了外储才牵住了“牛鼻子”。这是诸多经济问题中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怎么也绕不过去的问题。
按照易纲先生的说法,企业和居民将从国外获得的外汇卖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又卖给中央银行,央行用对全社会间接负债(直接开动机器印钞票?)的形式获得外储,然后大部分借给美国,小部分搞些投资。这是一个循环过程。接下来,美国那边又以接近零利率放出去,我们这边又接过来。我们这边除了继续对内负债,还有就是实行负利率和继续印钞票。除此之外,似乎在国际市场上购买石油、铁矿石、黄金和土地以及拿出一部分分给老百姓都基本上不可行。我们接手的美元外储越多,发出的人民币就越多,多到欠内债20万亿人民币,洪水滔天,物价腾飞,央行就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也就是要用支付利息的方式把商业银行手里的钱转存到央行。简单地讲,我所理解易纲先生所讲的外储,实际上是央行在干一件从姥姥家赔到舅舅家的事情。所谓央行负债包括付息,其实就是全社会负债和付息。物价上涨,人民币对内贬值,就是负债和付息的直接外在表现形式,也算一种全民还债吧?
有人赔就有人赚。杀头的生意有人做,赔本的生意没人做。这是市场的铁律。谁赔谁赚呢?易纲先生说:“发达国家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际上是开动机器印钞票。其中一部分用于购买中国商品,中国大量价廉物美的商品流向国外,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留在国内,耗费的资源能源也记在中国头上。”按照易纲先生的提示,我估计国内一定也有人在这个外汇买卖过程中大发利市,不可能全部贬值的好处都由外国人拿走。发达国家的货币再宽松,也不会自己长腿跑进来,就如同热钱流入,“没有家贼,岂能引来外鬼”?结汇过程的手续费以及上调存准的利息,银行肯定是赢家,只要存款负利率和继续通胀不变。
解决外储巨额亏损风险,易纲先生也拿出了药方。他说,力争在2011年内需扩大一点;工资和社保提高一点;环保和节能减排要求严格一点;资源产品价格改革推进一点;资本项目对外直接投资放一点,更方便一点;汇率弹性增加一点;物价涨一点;顺差缩小一点;增长速度放慢一点,质量提高一点。这么多“一点”,就如同一剂中药。“采取这样一剂中药,而不是极端或激进的措施,根据多年改革的经验,可能一剂什么都做一点的中药方效果会更好,能更有效地促进科学发展。”这是一剂面面俱到的中药方。谈经济,谈外储,我自知是完全的“门外汉”,我所说的一切都是仅仅出于对外储问题的关心和关注,都是为了求教和增长知识。不过,若说中医开药方,因为家父是老中医的关系,略知一二。望闻问切、四诊八纲姑且不论,至少一剂中药方表面上看是什么都来一点,实际上每味药的配伍和剂量多少大有讲究。“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真病症碰上假大夫不行,急病症遇上慢郎中也不行。什么药都来一点,对症的药不给力还不行。还有一条:医不治己。医生或医生的家属有病了,往往另请高明,自己下不了手。外储滚雪球似的越亏损越大,病根在哪儿还要多请社会上高明的“医生”会诊,看一看易纲先生的“药方”还缺点什么,千万不要耽搁时间太久了,形成养痈成患、尾大不掉的局面。
附录:紧急求教:1、各国外储是否都用欠债方式获得?2、各国外储是否都不用进入政府财政预算,包括央行欠债?望有识之士告知。J012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