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模式是否已形成?
近来“民主”是一个描述未来中国的关键词。关于“民主”的文章,那是连篇累牍,高层领导人也要讲这个问题。4月25日,《人民网》头版头条以通栏标题,推出了《人民论坛》杂志、人民网要闻编辑部联合提出的“特别策划:中国民主发展模式五大特色”专题讨论。《人民论坛》杂志编辑部写了《中国民主模式是否已形成?》文章,作为该系列策划的第一个专题,还发表的一组关于民主的文章,要求大家参与讨论。
我关心民主问题已久,去年在搜狐博客上对人大法学教授贺卫方的“中国共产党非法论”,山西省党校教授吴敏的“党不能治国论”,进行个激烈的论争,最近又在《乌有之乡》网站上连续发表《物权法立法反映了人民民主力量的增长》、《民主是个什么东西》《民生与民主》,《民主与国家》等文章。现在,《人民论坛》杂志、人民网要闻编辑部联合发起关于民主问题的讨论,我自然十分赞成,愿意积极参与。
我十分赞成明确反对“用西方标准对中国民主继续指手画脚”,“在民主问题上,我们不必妄自菲薄,更不必随波逐流,‘这才是一个伟大民族应有的品格’。”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有本质区别,那种什么都要“与国际接轨”的主张是不对的,不符合国情,也有损国格。对发表的文章中提出的“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中国共产党一党执政”、“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作为中国民主发展模式的特色,我十分赞成,认为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应当这样。
我认为应当商榷的是中国的民主模式是否已经确立这个问题。对编辑部提出的“‘中国式民主’或‘中国的民主模式’究竟能否成立”这个问题,回答毫无疑义是肯定的,不然我们怎么会讨论;但是,讲“中国的民主模式已经确立”便太早了,只能说是“尚在探索中”,否则我们又何须来讨论。我认为,“中国民主模式是否已形成?”这个问题也提得早了点,这个命题隐含着“中国民主模式”已经在认识上清楚了,这不符合实际,与“从而开始了对民主新形式和未来发展的探讨”这个看法相矛盾。我赞成“由于人们对民主的认识更趋深化,已逐渐发现西方的民主也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更不是终极的,从而开始了对民主新形式和未来发展的探讨”这个提法。这才是这场民主问题讨论所具有的深远理论意义和重大的实践价值;才使得这场民主问题的讨论本身就具有深刻的民主意义,而不是只是让人们来承认中国现在的“民主模式”。
我认为,尽管有学者正确地提出中国民主应当根据“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中国共产党一党执政”、“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但是,还没有阐明它们的内容和科学意义,还需要我们在探讨中去深化认识;只有在把这几个基本问题基本认识清楚的基础上,才会有正确的路径选择和发展次序。
做事情要有步骤,讨论问题有讲逻辑。
我不揣冒昧,对如何讨论帮助问题,提出个人意见,谨供考虑。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