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祭母-----难以抑制的感恩

火烧 2011-04-06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讲述母亲在艰难岁月中独自抚养子女的成长故事,体现母爱的坚韧与感恩,适合母亲节纪念阅读。

祭母-----难以抑制的感恩【原创】

2011年04月04日2011年04月04日

丙戌年正月初五,老母亲以八十七岁高龄溘然长逝,初七火化后安葬于武汉市黄陂西陵。

母亲是续弦,生育了我们兄弟姐妹七个,老大是个女儿,1947年就夭折了,老四是个儿子,1958年死于流行性脑膜炎。我们的父亲早在1964年9月就因为脑溢血去世。

所以,自1964年9月起,我们的母亲就用中国妇女特有的韧性和毅力用瘦弱的肩膀独自承担起撫养子女的责任。

那时,我的哥哥十五岁,我不到十四岁,最小的弟弟仅仅六岁。可想而之,在武汉市这样一个城市里,我们家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窘境。

1965年,我的哥哥初中毕业,虽然成绩很好,但是,因为我们的父亲在旧社会是做米生意的资本家,因此未被录取高中,同年奔赴了新疆建设兵团去了石河子农七师一三三团。

我、还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就与母亲相依为命生存在社会主义的阳光下。我这样说,并非是自我安慰或者自我解嘲,因为我们没有失学,而且享受到减免学杂费的照顾,居民委员会还每月给六元钱的困难补贴。

虽然母亲工资只32元,但是足够买入每月供应的粮油,至于肉票和副食品票,一般来讲送人了。可是,我们的母亲好像不愿意把这些票送人,于是她想办法揽了些粘火柴盒子,画刺绣图案甚至弄了架纺线机回来纺线来增加收入贴补家用。我们居住在现在已经变成佳丽广场的生成南里,我母亲上班的工厂在花桥【当时的市郊】,这是一段很长的路程。为了节省下工厂发的交通补贴,她宁可每天走路上下班,照说,我们的母亲应该很抱怨,可是我们经常听她说单位的领导如何如何照顾她,同事们也谅解她,因为其他人非要花四元钱买了乘车月票才能领到两元钱的补贴,可她不买月票也能领到补贴。

她清晨5点出发,晚上7点多回家。做饭都是两个妹妹放学后的事,而且她两个还经常去菜市场捡边角菜回家来炒,或者洗干净让母亲回来后做腌菜。吃罢饭,母亲就领着我们干活了。到了晚上9点就吩咐我们去睡觉,她自己依然在干。她是什么时候睡的觉,我们不知道。只知道,清晨我们起床上学,她已经上班去了。

文化大革命中,尽管我的父亲早已去世,但是我们的母亲仍然被作为资本家的老婆在街道里被戴着高帽子批斗了。幸亏,我们家一洗如贫,没有丝毫“资本家”的特征,加上居民委员会对我们家情况了如指掌,只不过配合形势走走过场,否则,我母亲会受到什么样的冲击呢?我不知道。

因为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那是一个被各种“革命思潮”扭曲的年代,也正是这样的岁月,这样的年代,让我的母亲从一个资本家的“阔太太”很自然地被改造成一个逆来顺受的而且“感恩”的小女人-----因为无论多么苦,她还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把她的孩子们养大成人了。虽然,这其中有说不尽的苦涩经历和磨难。尽管我们也体验过了,所以对于我们来说,这伟大的母爱中所蕴含的品德修为坚韧娴淑让我们受益终生。

母亲去世已经两年了,我们没有让她去陪伴我们的父亲。因为我们的父亲安葬在红安老家,他有在解放前就因为肺结核死去的结发之妻在那里陪伴。我在【毛泽东在人民大众的心中是“神”】曾经提起过,因为我们还有一位同父异母的大姐。当然,我们的父亲靠着自己的努力从一个农村的穷小子发达成了资本家,在那个时代,在乡亲们的眼里,他是个能人。但是,他除了留给我们一个资本家的后人的名称以及一个被宣布作废的毫无价值的公私合营股权红本本外,剩下的全部是痛苦。

然而,我们依然感谢他,因为他续弦的是我们的母亲----一个让现在的女孩无法理解的伟大中国女性。

我怀念母亲,为自己碌碌无为没能让她安享晚年感到愧疚。可是我知道,她会原谅我们,因为,她活着的时候,总叫我们老老实实做事,平平淡淡做人。

在母亲辞世两年忌日来临之际,我翻看了我两年前正月初七写下的祭文,现抄录于此,再感母恩:

母亲一生,坎坷艰辛,历经磨难,惟其坚韧,在她身上体现出中国女人的所有传统美德。初五辞世之际天幕垂阴,沥沥细雨,飘飞哀鸣至昱日,初七火化之日,天空突然放晴,暖阳高照,使我辈儿女能顺利送其去西陵安葬。是夜,天公悲悼,兀降大雪,天地皆白,为我母戴孝。初九扶山,雪停日出,陵园墓碑皆被雪罩,呜呼!想我母在天之灵仍在庇佑我等儿孙,不至于因祭拜于她而被风雪所摧,思念及此,潸然泪下,感而赋诗:暖阳送母乘鹤去,瑞雪盖塚心难平。八十七载坎坷路,一万四千觅归程。儿辈灵前存惶恐,跪拜自责感慈颜,沐恩不敢忘身教,克己宽容待世人。并将此诗镌刻于墓碑背面告诫我辈之后人。

前天,小妹上山祭奠了母亲,说是请她老人家回家过年,是迷信吗?不是,是深沉的思念。

安息吧!母亲,现在我们生活得很好,您的孙辈们也在开创着他们的人生之路,有您的血脉承传,他们会堂堂正正做人。

注:一万四千觅归程是指她老人家是用她自己享受的政府规定的安葬费来安葬的自己。2011年04月04日

(馬上要去紅安鄉下掃墓了,把這篇舊文粘貼出來以寄託懷念。)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