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中国人的制度迷恋症

火烧 2007-06-26 00:00:00 时代观察 1025
文章探讨中国人对制度的过度依赖,分析社会惰性与盲目乐观情绪,指出制度迷恋背后对个人创造力的忽视,呼吁精英引领思想与行动变革。
如此时髦的悖论出现了:中国人的制度迷恋症
信源:中青在线|编辑:2007-06-24|     

八阕 http://www.popyard.org

【八阕】“这是制度问题。”在今天的中国,你与任何自以为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进行一场超过10分钟的谈话,几乎必定听到这样一句话,它可能是在谈论中国社会的未来,也可能是关于自己工作的组织,或仅仅是日常生活。

他们说的全对,但结果却以一种如此时髦的悖论出现了。所有人都知道今天的中国社会问题成堆,但整个社会又被包围于一种强烈的惰性情绪中,这种情绪中又蕴涵着某种盲目的乐观----人人都期待那个既具体又抽象的“制度”发生变化,然后相信之后的一切都会向良性的方向发展。细微地观察中国社会的很多微小的组织,它可能是一家公司,一份报纸,或是一所大学,领导者与员工们都喜欢谈论“制度建设”,每个人却不付诸个人行动,他们的态度是明确的----个人的作用渺小、不值得信赖,只有依靠整体制度的改变,才是有意义的。

于是,中国社会陷入了这样一种情绪,人们迷恋物质上的成就,迷恋整体制度,却不相信个人创造性。举例而言,在中国公司世界中一种普遍心理是这样的,如果一家公司非常成功,人们对于那位杰出领导人首先的反应不是你是如何获取成功的,而是某种习惯性的不信任----你如此成功,但你的成功肯定缺乏对应的制度保证。

在很大程度上,今天的中国人单调地把社会仅仅视作几种不可抗拒的力量的作用,它是技术的作用,全球化的作用,传统社会的作用等等不同力量的合力的结果。人在这种分析中彻底缺席了,似乎人仅仅是这种环境的产物,他不能改变现有的发展方式,不能创造性地改变历史轨迹,而只能做出被动的反应。中国社会今天表现出的思想上的保守与沉闷,是因为我们,尤其是知识精英,放弃对自身力量的信仰。

过分迷恋制度,更多是对自身懒惰的一种陈词滥调式的自我安慰。今天的中国社会,我们需要一批真正的精英分子宣称自己敢于改变现状,致力于为这个社会提供新鲜的思想与行动,他们相信自己在被淹没在历史洪流之前,至少会激起足够的涟漪。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