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邬焜《信息哲学》之批判
对邬焜《信息哲学》之批判
最近对于信息论、控制论以及负熵理论的思考促使我阅读邬焜的《信息哲学》这本书。现在此书已经读完。然而对此书的阅读却令人感到非常的难受。本书后半部分的思想和我的思想从根本上完全是相反的。
最主要的,作者竟然承认了宇宙是周而复始的循环系统。并且,认为,宇宙将在未来收缩到一点,形成一个火球,并且这个火球和宇宙开始时的火球本质上并没有区别。
那么我不禁要问作者一个问题:“如果宇宙是从一个火球到一个火球的循环,那么在这两个火球之间,宇宙万物的进化过程的目的是什么?“
令人毫不惊奇的是,作者根本不同意赫胥黎关于宇宙将持续进化下去的观点。
“达尔文的积极支持者和战友赫胥黎(T.H.Huxley)自称达尔文的“斗犬”,不遗余力地宣传进化论,并在1884年 出版了《进化论与伦理学》(即《天演论》)一书,阐述了关于整个自然界进化发展的广义进化思想。他把进化观点从生物界推广到整个宇宙:“对世界的局部来说 是这样,对整体来说也是这样,自然知识越来越导致这样的结论:天上的列星和地上的万物都是宇宙物质的部分过渡形式,在沿着进化的道路前进”。“只要我们称 之为科学知识的那种对事物的性质的有限揭露还在进行,它就会越来越有力地使人相信,不仅植物界,而且动物界;不仅生物,而且地球的整个结构;不仅我们的行 星,而且整个太阳系;不仅我们的恒星及其行星,而且作为那种遍及于无限空间并持续了无限时间的秩序的证据的亿万个类似星体,都在努力完成它们进化的预定过 程”。(王身立翻译)”. 这是赫胥黎的观点,而邬焜在其书中所引用的赫胥黎的观点,(244页)却说“然而,如果不对宇宙热寂论的根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适应范围给出一个科学的评价,那么,任何把生物进化论向更大范围简单推广的做法都将是很难贝克学界所接受的。”显然,作者提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适用范围问题,但似乎讨论仅此而已,他没有去探讨诸如“在黑洞中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否成立”之类的问题。
那么邬焜是如何论证宇宙将再次成为一个火球的呢?他说:“这里比序提到的是热能之外的引力能和核能,正是这两种能的存在成了抵抗宇宙走向”热寂“过程的实在的因素。”(《信息哲学》,邬焜,259页)。原来宇宙再次收缩成为一个火球的原因仅仅是由于引力和核能!那么请问作者,既然原理如此简单,那么生命和宇宙的自组织又有什么意义?
是的,作者给出的的答案就是毫无意义!请看作者是如何说的:“对于闭环宇宙来说,宇宙整体演化的过程的全息性使整个宇宙的演化呈现出一种总体循环的闭环,这个闭环的任意阶段都是对其演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全息的,并且,这个闭环的任意阶段都既是宇宙演化的初态,也是宇宙演化的过渡态,还是宇宙演化的一个终态”(邬焜,信息哲学,269页)。原来在作者看来,宇宙中的信息从来没有增多,也从来没有减小!从大爆炸开始,是宇宙信息的外化,那么向同样一个火球的收缩,是宇宙信息的内化。这难道不是彻底的循环论吗?抱有这种理论的人难道还会对生活充满热情吗?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工人难道还有理由为自己的地位而同剥削做斗争吗?难以想象,我国的哲学家竟然堕落到如此地步!
而与我的观点相违背的还有,作者根本否定了黎鸣学者提出的:”人类智能是负熵的源泉“的观点。并且将马克思批判”劳动创造了人类一切幸福“作为支持他的论据。(《信息哲学》邬焜,532页,534页)对此我感到非常气愤,因为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负熵论》的读后感,其中我论证了,劳动的价值就在于劳动是负熵创造的唯一来源。同时我还论证了,资本是不可能创造负熵,从而创造价值的。这也就成为了社会主义提倡经济中实现按劳分配的理论基础。然而邬焜的观点使这一切推论成为错误的结论。这是我不能够接受的。
我简单地在网络上查找了为什么说“劳动是一切财富和文化的源泉”是错误的?
在百度知道上找到了下面的回答。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2405354.html
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但却不是社会财富(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这是因为,劳动并不是创造社会财富的唯一要素。创造社会财富的不但有劳动这一要素,而且土地、设备、原材料等非劳动生产要素也对社会财富创造做贡献。因此,劳动和各种非劳动生产要素共同构成社会财富使用价值)的源泉。马克思指出:"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
这个回答中承认了,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当然也作出了别的阐述,但我认为除去土地以外,设备本质上也是劳动的产物,而原材料也需要劳动从矿山中开采。而没有劳动的土地就只能是荒地,荒地是没有价值的。然而令我感到不安的是,许多学者就是利用了马克思对于这句话的非本质的批判,歪曲了马克思的本来含义,从而彻底贬低了劳动的价值。
邬焜在文中竟然认为,负熵不是人类职能的结果,而是从人类头脑外部进入的。“人脑作为一个系统,显然不是孤立系统,它的感知、思维功能的正常发挥依赖于一个适宜的外界环境。如果按照负熵论的本意,这个适宜的外界环境给人脑输入的信息才是脑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源泉。因此,就人脑的更为有序、更为智能化的方面来说,负熵源应该在人脑之外,而不应该在人脑之内。如果负熵源在人脑之内,那么就意味着,切断脑与外界的所有信息输入和输出之后,这个鼓励的脑中就真正出现了一个打开阀门开关的“麦克斯韦妖”,这岂不是为迄今所见的科学所不能相容的吗?”(邬焜,《信息哲学》532页)。
难道人脑中不能存在“麦克斯韦妖”吗?难道科学有证明吗?实际上人脑正式利用人类从自然摄取到的自由能对客观物质进行了筛选和判断劳动,最终才为社会制造了负熵的。这个过程就如同我们挑选蔬菜,将一堆刚刚买来的蔬菜除去不能食用的枯萎菜也的过程一样。人类的一切劳动和智能莫不如此地降低了劳动对象的熵,从而降低了社会的熵。邬焜竟然对人类本身就天然地是一个“麦克斯韦妖“大惑不解,实在令我怀疑他对于自己书中引用的”麦克斯韦妖”这个例子是否真的理解!
对于邬焜的思想,我还有一点不能够同意的是关于对于全息的论述。他认为宇宙大爆炸的火球就包含了未来宇宙的一切信息,所以叫做全息。他是这样论述的“对于闭宇宙来说,宇宙整体演化过程的全息性使整个宇宙的演化呈现出一种总体循环的闭环,这个闭环的任一阶段都既是宇宙演化的初态,也是宇宙演化的过渡态,还是宇宙演化的一个終态”(信息哲学,邬焜,269页)。这种思想是恐怖的,其中必然包含了宿命论和一切消磨人们革命精神的有毒思想。怪不得邬焜会认为人类思想的负熵是从人类头脑外部进入的,原来从一个火球到另一个火球,宇宙中的信息从来都是不变的全息!
总之,看完此书,我并没有找到我所希望寻找到的关于信息论、控制论的更深层次的见解,而恰恰从一开始就感到,作者将信息作为一个自在、自为之物加以论述研究。(《信息哲学》邬焜47页~51页),之后又将信息作为宇宙诞生之前就已经存在的全息加以论述,甚至于对劳动是创造负熵和信息的论点加以否定,认为负熵是从人脑之外进入的,用他的宇宙是从一个火球到另一个火球的循环理论对广义进化论加以否定。最终如果我们按照他的理论或许将走到宿命论,而对于劳动的价值则完全要将劳动和资本放在同等重要的程度从而根本上否定按劳分配原理。这种对于劳动价值的贬低绝对不是负熵理论和信息化社会应当具有的最终结论。
如果按照他的论调,负熵是从人类外部传递到人的头脑之中,之后才产生的人类的创造力,而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的来源也不是人类劳动,而是资本、土地,那么请问你如何解释我国的华为技术公司?他们在《华为基本法中》写道:“第六条 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会生生不息。一切工业产品都是人类智慧创造的。华为没有可以依存的自然资源,唯有在人的头脑中挖掘出大油田、大森林、大煤矿……。精神是可以转化成物质的,物质文明有利于巩固精神文明。我们坚持以精神文明促进物质文明的方针。”华为技术公司就是依靠着自己的创新和奋斗才成为了一个员工100%持股,没有任何外资的世界500强企业中的55。难道这不是用事实证明了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么?
宇宙和人类本质上都是一个耗散结构,这个耗散结构能够利用吸收的能源创造信息,从而在宇宙中实现熵的降低,这个过程才是信息哲学需要去论述的。不幸的是邬焜教授错误地将信息这个概念孤立化,形而上学化,抛弃了物质、能量和信息之间的普遍联系,从而最终堕落到了封闭的循环论和宿命论,并且最终否定了劳动的价值,这使得他成为我不得不批判的对象。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