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堤下飞来两颗子弹
一九七零年春天,我所在的二连八班在江苏丰县赵庄公社执行三支两军任务。我们进驻公社后的第一件工作,就是收缴散落在民间的武器、弹药。
赵庄是汉高祖刘邦的故里,民风中除去纯朴善良之外,也不乏刘亭长混吃蒙喝的狡黠和仗剑行侠的豪气。再加上与山东单县刘邦岳父吕公的故里终兴公社比邻,两地人氏多有联姻、互为表里。历史上就有“赵庄终兴的人,一口锅里的肉”这样的谚语表示两地难于分割的关系。
我之所以要强调赵庄和终兴的关系,是因为在这两个乡土连接但又分属两省管辖的地面上,自古存在着坏人相互勾结跨省作案的习惯,给两省的“捕头”们增加了不少烦恼。
这不,我们一开始收缴武器就遇到了这个难题:好不容易得到眼线密报,在赵庄公社某个村里某人藏匿着一条枪。可是找到当事人一接触吧,他却摆出一幅特无辜的样子哭咧咧地说,自己根本没有武器,分明是有人挟嫌栽赃。还主动要求你挖地三尺,以示清白。虽然过后又有人揭发此人把武器转移到了终兴公社,可是等你费了半天劲儿和山东方面联系上以后会怎样呢?无非是再看一场相同的闹剧。这样一来二去,我们也懒得费那个力气去搞跨省调查。只要赵庄地面不出涉枪案件,就算是好运气、万事大吉啦。
嗨,牢骚归牢骚,工作归工作。尽管在收缴武器上遇到诸多困难,但我们依然取得了很大成绩。最突出的事例就是收缴了镀金勃朗宁和军人魂短剑,这使我们很是得意呀!自打4月份以后,不但没有人再向我们宿舍扔手榴弹,在赵庄地面上都基本上听不到令我们头疼的枪声了,大伙的情绪十分高涨。可就在这当口,又出事啦!
那是一个天气挺好的夏天的傍晚。我和班长还有小周、老张喝罢了汤(当地方言:吃完饭的意思。可见那里一直很穷呀)在院子里边聊天,边等着去位于公社南面的金刘寨(高祖出生的村庄)搞调查的副班长回来(伙房还给他留了两个地瓜面馍馍和一碗地瓜面糊糊呢)。聊着聊着,突然听到南面传来清脆的冲锋枪点射声!没错,就是我军56式冲锋枪熟悉的两发点射声!
坏了,这点射八成是冲副班长来的!班长一声令下,大伙抄起家伙冲出公社大门,朝着去金刘寨的道路跑去。大约跑出近 200米 ,就看见了急速奔来的副班长。大家迎上前去扶住了他。
“负伤了吗?”班长急切地问道。大家也上下观察着他身上。只见他除了浑身是土之外,并没有无伤口。
“狗日的造反派还有冲锋枪呢!”喘过气的副班长愤愤然地骂道。
见副班长没事,大家放了心。考虑到袭击者肯定已经逃逸,已经没有任何追击的意义,所以班长要大家先回公社驻地再说。副班长听后嚷嚷起来:“那可不行,自行车还没拿回来呢!”原来,他在遭到黑枪狙击后,是扔掉了自行车“狼狈逃窜”回来的。
这倒是个实际问题,自行车是公社的资产,不能丢掉不管。班长遂让副班长带着大家前往案发地点察看。一路上大伙拿副班长的狼狈样打趣,说如果车子被打黑枪的家伙骑走,咱们还得赔偿公社的损失云云。
沿着土路向南又走出大约 200米 ,就到了东西走向的河堤下。沿着斜坡走上河堤,远远看见那辆自行车还乖乖地躺在河堤中央。走上前扶起车子一看,大伙不禁为副班长的命大叫好:在自行车大梁上挂着用来装杂物的包上正经有一个对穿的弹孔!小周跨上车比量了一番后得出结论:那颗子弹恰恰从副班长两腿之间穿过……
回到公社,大家听副班长详细地描述了当时的情景:他从金刘寨出来后,沿着土路上了南侧河堤,再顺斜坡下到几近干涸的河床向北又沿斜坡上了北侧河堤,然后优哉游哉地哼着小曲向东骑行。正当他琢磨着家里有没有给他留晚饭的时候。从左前方河堤堤身北侧出现了枪口射击时的火光,同时听到清脆的两响!他没有注意到胯下的情况,只觉得耳边嗖的一声飞过一枚弹丸!情急之下,他滚下了自行车,顺势再沿南侧堤坡滚了下去。听听没有动静后,便沿着南侧堤脚向东猛跑一气,然后悄悄摸上河堤,确认没有情况后穿过堤身向公社跑去,直到遇见我们。
大家唏嘘一番后,一致认为,副班长遇上了一个射击技术很好的老手。他从河堤的斜坡上利用天空作为背景观察堤面的情况。当副班长沿河堤骑车过来时,其身影在明亮的天空背景下成为极好的瞄准对象。班长总结说,通过这件事大家该明白战术教材上为什么强调通过高地或房屋的棱线时一定要提高警惕、迅速通过的道理了吧。
次日清晨,我们再一次前往案发地点勘查。在副班长遭袭处以东约 50米 处的北侧堤坡上找到了袭击者的射击位置。从堤坡上留下的两个用肘部砸出的圆坑和两个用脚揣出的半圆形浅坑的痕迹可以看出,袭击者确实是个有经验的射手。现场遗留的脚印表明,袭击者穿着解放鞋。大家费了很大劲,才找到一枚铜质56式 7.62毫米 步机弹弹壳。副班长把它揣进口袋,悻悻地说道:就算狗日的给老子留的纪念吧。
这次枪击案被列为大案查了许久,其结果自不必说:我们获得了许多线索,最终都像前面说的那样无果而终。
说实在的,我以后不止一次在梦见自己在不同的地点上遭遇伏击时与敌人对射,但不管交火怎么激烈,最后的结果都是4个浅坑和一枚弹壳……
2008年6月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