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桑田之水的污浊如何想象沧海之水的湛蓝——写在雷锋纪念日

火烧 2011-03-05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通过‘沧海之水’与‘桑田之水’的对比,探讨雷锋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批判自私自利的价值观,强调无私奉献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性。

桑田之水的污浊如何想象沧海之水的湛蓝

       ——写在雷锋纪念日  

凌晨,突然间从睡梦中醒来,外面是似乎还没有完全结束的夜,悬挂着窗帘的室内自然更是笼罩着浓郁的黑暗。不想因为自己的早起和开灯而影响了室友的酣睡,所以只好躺在床上思索——黑暗中的思索。其实黑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习惯并顺从于黑暗,并因此而丧失了对光明的向往、热望和追寻。  

今天是雷锋纪念日。可是在这样一个物质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自私自利主义的浪潮汹涌澎湃的时代里,究竟还有多少人能够记得雷锋、理解雷锋并且深切地缅怀雷锋呢?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牺牲者如果不能活在活着的人的心里,那他就真的死去了……近些年来,多少或别有用心或天真幼稚的人高举着西方“人性自私论”的大旗,挥舞着“拒绝理想,拒绝崇高”的板刀,一路砍杀过去,刀锋所及之处,雷锋倒下了,黄继光、邱少云倒下了,董存瑞、刘胡兰也倒下了,整套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因为“泯灭和扼杀人性”自然更要在“真正合乎人性、解放人性”的资本主义价值观的“讨伐”面前败下阵来。于是,思想的阵地上赫然飘扬着自私自利的大旗。当李晓华式的人物成为“新时代”的英雄和典范时,雷锋式的人物所遭遇的恐怕就不仅是简单地“退出历史舞台”的境遇,更要背负上“傻子”甚至是“阻碍历史前进”的罪名,因为据说“恶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  

记得韩德强老师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雷锋现象其实藏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全部奥秘,读懂了雷锋也就读懂了共和国的六十年;如果读不懂雷锋,恐怕就有一半甚至是全部读不懂共和国的六十年。时下否定雷锋精神的现象就使得他想起了一个成语,就是“沧海桑田”。沧海之水是湛蓝而纯净的,而桑田之水则是污浊的,以桑田之水的污浊怎么可能想象得了沧海之水的湛蓝和纯净呢?根本就不具备那个想象力!是呵,以自私自利为人生座右铭的“猪生观”的忠实信徒如何能理解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终极使命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高尚呢?于是,无私、崇高被他们冠以“虚伪”的骂名,而自私自利倒是因为“真实地反映了人性的本来面目”而获得了天然的合理性。他们或者真的不了解或者是有意地抹煞这样的历史事实:无论是创造了辉煌文明的古代中国,还是虽历经近代百年屈辱最终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重又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新中国,这其中始终都有“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尤其是还有为了推翻旧中国的三座大山而抛头颅、洒热血的无数共产党人和仁人志士,正是这些人挺起了中华民族永远不屈的脊梁!  

所以,陶行知说:傻瓜种瓜,种得傻瓜。唯有傻瓜,救得中华!  

并不是偶然的巧合,鲁迅先生的夫人许广平也总是称他为“傻子”,而先生则总是感慨地说:希望中国能多一点像他一样的傻子,因为只有“傻子”才能做事情,“聪明人”整天计较、盘算个人的利益得失,无论如何都是做不了事情的,所以世界本来就是由傻子来推动和创造的。于是,在先生的笔下,“聪明人”就成了取巧、耍滑、贪婪、自私的代名词;而“傻子”这一称谓则饱含了无限的认同、赞赏和希冀,因为那就意味着实干精神、反抗精神以及工作中不拈轻怕重、躬行点滴的“泥土精神”。  

雷锋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为人民服务却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融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一个二十岁刚出头的年轻人竟然能够如此深刻地参透生命的真谛和人生的价值所在,在别人看来自然是值得钦佩的,但就他本身来说,那又何尝不是一种莫大的甚至是近乎奢侈的幸福呢?因为个体的生命无论如何都注定要走向消亡,如何超越个体生命的短暂性和有限性,获得某种意义上的永恒?西方人试图在宗教的世界中寻觅这种永恒,但那终究是虚无飘渺的,是遁世的;中国传统的观念试图用伦理的链条,也就是所谓家族血脉的传承来延续族类的生命,当族类的生命得到了延续时,个体的生命似乎也就获得了某种永恒,于是也就在某种程度上克服了对死亡的恐惧,但是这种超越实在是太过狭隘了。只有践行共产主义的价值观,如雷锋那样将有限的生命融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的事业当中去,才能使我们个体的生命真正克服和超越有限性,获得无限与永恒!  

思绪纷飞之际,窗外的天色已经露出微明。“接过雷锋的枪,千万个雷锋在成长!”儿时那熟悉的歌词和旋律此刻又清晰地回荡于我的耳际。我知道,无论前方的道路笼罩着多么浓郁的黑暗,只要自己心中始终高擎着为人民服务的明灯,那就一定能够抵达光明的彼岸!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