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也谈陈云同志的“摸着石头过河” 》读后感

火烧 2007-07-18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围绕陈云‘摸石头过河’理论展开,批评其作为路线决策理论的局限性,指出其导致理论混乱与实用主义倾向,强调应坚持马克思主义原则与无产阶级立场。

阅读链接>> 邓英陶:也谈陈云同志的“摸着石头过河”

 ===================================

新马的读后感:

  作为一种话语表达方式,仅从语言修饰的比喻功能而言,“摸论”的提出也未尚不可。人嘛,总会有自己喜欢或习惯使用的表达方式。问题是把一种比喻作为路线决策理论推出来,是不是有欠慎重呢?改革开放近30年,其弊端已经充分显现。

  其最大的弊端是由于没有成熟明确的内涵规定解释,就必定会形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理论混乱局面。如果这个理论被执掌一定权力的非马克思主义分子(包括修正主义者、教条主义者)利用,方法论就会压倒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成为一种颠倒黑白的实用主义手段。“冰棍”论、“吐痰”论、“经济人”论、“改革至上”论可以说都是在这种无宗旨无原则的“摸”论和“猫”论的影响下出现的。

  在一定的意义上,“摸、猫”诸论本身并没有什么错。但如果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离开了共产党的根本宗旨,离开了无产阶级的政治立场,离开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阶级的最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那么所有这一切都不过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甚至成为背叛或毁灭马克思主义、共产党宗旨、无产阶级政治立场、劳动人民利益的名义利器。

  既然“摸”论不过是一种程序动态决策理论、是一种解决具体问题的科技手段、并等同于毛泽东的“实践论”,那么共产党人在宣传“摸”论时,为什么不紧密围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哲学原则应用呢?为什么要故意弱化回避这种方法论的阶级政治立场呢?为什么不同时鲜明地提出摸什么“石头”过什么“河”的问题呢?

  作为比喻,当然有形象生动、善于表达的优点,但可惜世界上任何比喻,也总是有欠缺的。譬如这个“摸”论,就让人很不放心,假如摸不到石头怎么办?假如摸错了石头怎么办?假如摸到中流水没顶要淹死人怎么办?假如摸到对岸是个人吃人的剥削阶级统治社会怎么办?……哪怕就仅仅为过河而言,“摸”也不是唯一的办法,事实上好办法还是有的,譬如游泳(不会游的可先在岸边学),譬如乘船,譬如搭桥,譬如填河筑堤……。总之,摸石头也好,过河也好,看清方向是最要紧的,其次是保护自己、达到目的。如果摸来摸去,搞不清方向目的,连自己的安全都很危险,甚至把自己都摸丢了,这样的摸,还是不要也罢。

(新马2007.7.18 )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