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官场护短护来护去,最终坏了谁的名声?

火烧 2008-11-19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指出官场护短现象引发百姓不满,网民情绪对立,改革问题与贪腐现象处理不力,造假事件轻描淡写,导致公众对政府形象产生负面印象。
最近几年,网上吵的很多,总觉得网民与某些官方有对立情绪,百姓有心不平气不顺的感觉。为什么这样说?就是本网民看到,六年来,形势前后对比,有些异样。原先,百姓有个企盼,就是盼出一个青天大老爷出来,不管封建也好,愚昧也好,只要能出这么个人来,比如跟俄罗斯普京那样的一个人,大家也觉得人们活着能够挺直腰杆,能够像个人样,接着大家都欢喜了一阵子,这样的情绪,有一年到两年的时间。可是,后来就突然感到不对味了,就偏跟你不唱一个调。

可举例说明,新华网搞了个接龙,说几十年来的新辞典,结果这些新辞典里头的词,大都是阴暗面。接下来,人民网也搞,还是如此,那天见人民网搞了这个活动,白天上帖,晚上就128条,但第二天只有95条,少去33条,还有网友说,我发的帖怎么不让上,看来,最少大家发出有三五百个帖以上,好多就没上,上了最后也删除,没有删除的还是大部分是讽刺,是幽默,是贬多褒少。

再一个,就是改革三十年纪念,凭点良心说,中国的这三十年,是有成就的,光是建设上的成就,就可以数一数,但是,由于一开始的指导思想不正确,跟网民产生对立面,结果事与愿违。为什么呢?就是在此之前出来了个“两全”,一个是石仲泉,一个是高尚全,这两个人,全是以一已之见,胡说八道,伤害了广大网民的感情,一个搞不包括论,一个搞前三十年后三十年,这么一说,大家都愤怒了,结果弄得个不欢而散。最后,网民们就对着干,你说东,他说西,你说现在好,他说过去好,网民有的是人,但在没有人出来纠正谬误的时候,网民的声音就超过了某些少数人的声音了,就成了老鼠过街了。

造成这些现象的还不够,还有别的问题在里头。最大的问题,是当今官场腐败,这腐败又掩盖不住,不像建国后消息来源闭塞,用个文件传达一下大家都服了。现在来的快,而且都要公开的,所以,出一个案,就很认真,现在,网上马上就报道出来了,你不说,但别的民间网就给弄出来,捂是没办法的。但是,就是发现现在护短现象比较多。最明显的是对贪官护短,比如,废除贪官死刑的问题,没见人大修改刑法,但就是废除了,这不是护短么?贪一百万死不了,一千万死不了,几亿还死不了,这就使百姓想不通了,而一个在ATM机上多取钱的百姓就判无期,明显让人看出,这是孔老二的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现代版。

第二个,对官场造假的治理,下不了决心,比如华南虎中周正龙案,大家都知道造假的不是周正龙,周正龙,不过是个前台人物,谁都知道,周正龙的那个傻瓜相机,拍不了经过技术处理的华南虎照,网民们打虎打了一年整,结果判决是周正龙顶罪,幕后造假者安然无事,难道说一个副厅长、县长、局长的乌纱比真理重要,比百姓的民愤要大?这些人就处理不得?护短护得百姓看透了,心也伤透了,护短护的过去有些人说的动听的话,现在根本没有耳朵相信了。

第三个护短的问题是,对重大事故护短。今年五月份,中国发生了不少离奇的案件。比如撞车的问题,比如警民冲突的问题,即不断袭警的案件,可以说是建国以来少见的,但是,处理结果呢?不是有始无终,就是轻描淡写,甚至有的还把多网民发出来的帖删除,本来死了不少人的事故,处理的人却是高高举起,轻轻落下,最后又官复原职。毒奶粉事件,影响那么大,最后只以官员带头喝牛奶了事,这到底有没有下决心整肃官场商场的失职、赎职、枉法行为的现象呢?特别是杨佳事件,让人们看到一个极不正常的现象,就是杨佳案不仅没有多少人痛恨,反而更多的人是同情,杨佳母亲失踪,一直没有得到正面解释。

以上我们就槿以看出,这些年来,由于官场护短,由于菩萨心肠,到底对谁带来负面影响,就看得一清二楚了,这些年来,特别是去年十月份的一个会议召开以来的是非问题的定性,对这些重大原则问题的态度定性缺乏科学性,辩证法,缺乏一种求实的态度,人们好象看出了什么问题,态度大变,再加上今年的金融危机,就没有多少人对此有共渡难关的态度了,总想看看笑话。,这样的现象,到底给谁的形象抹了黑,人们心中是有数的。可以这么说,当今人们奋斗的并不完全是吃好喝好,是小康社会,而是要个扬眉吐气,更重要的是这个社会中的许多历史问题现实问题的客观公正,以及坚持最起码的底限!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