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中美在利比亚问题上的利益博弈等4则

火烧 2011-04-19 00:00:00 国际纵横 1030
文章围绕中美在利比亚问题上的利益博弈展开,涉及中美争夺石油、中国扩大天然气供应、伊朗试射防空导弹等多方面内容,分析国际局势与能源战略。

中美在利比亚问题上的利益博弈

中美“争夺”巴西石油

中国努力扩大天然气供应

伊朗成功试射国产防空导弹

中美在利比亚问题上的利益博弈

参考家园2011-4-18 14:31:22   来源:《参考消息》

美前高官:从中国手里抢回石油

伊朗新闻电视台网站 4月16日报道】题:美国将重新把利比亚石油从中国手里夺回来

美国一位前官员说,利比亚统治者卡扎菲犯了两个错误:阻挠美军非洲司令部,不加入该机构;让中国带着大笔能源投资进入利比亚。

本台在巴拿马城对美国财政部前高官保罗·克雷格·罗伯茨进行了采访。他阐述了自己在利比亚革命以及为什么美国总统奥巴马必须推翻卡扎菲等问题上的见解。

本台问:俄罗斯批评北约大大超越了联合国的授权。我们都知道联合国的授权没有要求改变利比亚政权;奥巴马政府一直在说,他们到那里不是为了改变政权;但局势现在看起来有所不同,是这样吗?

罗伯茨答:是的。首先,请注意利比亚的抗议与埃及、也门、巴林或者突尼斯的抗议是不同的。利比亚是武装叛乱。

还有更多的不同:另一个不同就是,这些抗议活动起源于利比亚富藏石油的东部地区——而不是首都。依我之见,这将会把中国从地中海地区赶走。中国在利比亚有大量的能源和建筑投资。中国正指望非洲成为未来的能源来源。

美国通过组建美军非洲司令部来抗衡中国,但卡扎菲拒绝加入。因此,这是美国人想要卡扎菲倒台的第二个原因。

第三个原因是,利比亚控制着地中海部分海岸,而它又不受美国左右。如果在利比亚得手,那叙利亚是接下来的目标,最终是伊朗。

问:当联合国安理会讨论利比亚问题时,俄罗斯没有行使否决权。当然,俄罗斯必须看到美国、法国和英国的扩张主义政策。

答:是的,他们必须看到这一点;中国亦然。这对中国构成了更大的威胁,因为中方在利比亚东部拥有50个大型投资项目。因此,问题是,为什么俄罗斯和中国只是弃权而不是行使否决权进行阻挠呢?我们不知道答案。

也许这些国家在想,让美国人的摊子铺得再大一些,这样美国就可能不会想要在军事和外交方面与它们对抗了,西方也不会对它们展开宣传攻势了。我们不知道原因,但是我们知道它们的确弃权了。但它们不认同这一政策,继续对其提出批评。

问:卡扎菲相当多比例的资产在美国以及其他一些国家遭到冻结。我们还知道,利比亚革命者建立了一个中央银行,他们开始有限开采石油,并且正在与美国和其他西方公司打交道。问题来了,我们从未见过这种事情会在革命期间发生。你发现这点很奇怪吗?

答:是的,这非常奇怪,非常引人联想。这让人想起这样一个事实:大量报道称中情局是这场所谓的起义和抗议的始作俑者,并且正在煽风点火,控制局势,把中国从其利比亚石油投资项目上排挤出去。

照我看,正在发生的事情可以与美英两国在上世纪40年代初对日本所做的事情相提并论。当时,美英两国切断了日本的石油、橡胶、矿石等的来源;这就是二战中太平洋战争的起因。现在,美国人和英国人正对中国如法炮制。

区别在于,中国拥有核武器,经济情况也好些。因此,美国人挑起了不仅对自己来说而且对整个世界而言都极大的风险。全世界都由于美国的过度扩张而岌岌可危;美国称霸世界的动力正把全球其他地方推入世界大战。

半岛电视台:美威胁中国石油进口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网站4月14日文章】题:中国在卡扎菲身上的利益(作者佩佩·埃斯科巴尔)

中国要求自诩为阿拉伯世界解放者、法国奉行新拿破仑主义的总统萨科齐在利比亚问题上“给和平以机会”。一种诱惑就是让北京快乐地看着华盛顿再次陷入一个穆斯林国家没完没了的泥潭——这是中国一项宏大战略的一部分,就是任凭美国的注意力被分散,卷入从北非到中亚的弧形地带的穆斯林国家事务。好了,问题要比这稍微复杂一点。

中国在利比亚有50个大型项目。但其投资仍比在安哥拉和赞比亚的投资要少。从利比亚的观点看,中国是卡扎菲一大金融合作伙伴——利比亚石油的第三大买主,仅次于意大利和法国。其所带来的额外好处是奉行其举世闻名的“不干涉内政”的政策。

但就能源而言,中国的主要非洲石油供应国是安哥拉、苏丹和尼日利亚——都排在利比亚前面。

利比亚石油蕴藏量的大约80%,即440亿桶左右,位于苏尔特盆地——夹在的黎波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之间,其很大一部分时断时续地为叛军所控制。

利比亚GDP的70%左右与石油相关。北京极不愿意看到利比亚像朝鲜半岛那样巴尔干化——一个贫困的、无油的、卡扎菲统治下的西部/朝鲜,与一个富裕的、石油储量丰富的、与西方结盟的昔兰尼加/韩国对峙。

北京从未真的对西方对利比亚实行禁运感到担忧。谁敢打击挂着中国国旗航行的一艘油轮呢?

现在,鉴于利比亚出现僵局是最可能的前景,所以北京在考虑石油定价的影响。中国的石油消费额约占GDP的4%。每桶油价每上涨10美元,就使这一比例危险地增大0.4%。

中国对巴林复杂动乱的反应一直是沉默。为什么?这个问题如果问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可能是问对了。冷战结束后,他为沙特王室重新确定了方向,使之建立了对中国优惠的基础。

沙特阿拉伯是中国最大的石油供应国。在霍尔木兹海峡——中国源自沙特、伊朗和阿曼的石油进口通过那里——中国受制于当地的警察,即美国第五舰队。该舰队还在曼德海峡巡逻。该地是红海的门户和苏丹石油进入印度洋的海上通道。

此外还有苏门答腊岛和马来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在这里巡逻的是美国第七舰队,该海峡是向中国运送石油的咽喉要道。

中国还必须担心伊朗问题,因为伊朗是其(石油和天然气的)第二大供应国。由于西方严厉的制裁措施,其能源生产已经萎缩。

无论是在这些地区的任一纬度上,北京都发现,五角大楼的巨大机器正在干涉其大多数能源来源。中国的石油进口有一半来自中东和北非地区。在北京看来,这一威胁在地图上清楚地显示了出来。

中美“争夺”巴西石油

参考家园2011-4-18 14:47:42   来源:《参考消息》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4月16日文章】题:美中争夺巴西石油(作者  乔·莱希)

为什么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在巴西新总统迪尔玛·罗塞夫上任不满百日时就飞往巴西进行访问?

显而易见的答案是,因为奥巴马希望早早着手与巴西建立一种比罗塞夫前任卢拉·达席尔瓦执政期间更具建设性的关系。尽管卢拉极具魅力,但他向伊朗示好激怒了华盛顿,使他看起来像是外交舞台上一个不可靠的伙伴。

但是,为何如此匆忙呢?真正的答案或许可以在3月中旬奥巴马在与罗塞夫会谈后举行的联合记者会上发表的讲话中找到:

“我们正在建立一种新的战略能源对话,以确保两国政府最高层共同努力抓住新机遇。特别是,随着巴西近海发现新的油田,罗塞夫总统已经表示巴西希望成为新的稳定的能源主要供应国之一,而我已经告诉她美国希望成为一个重要客户,这对我们两国来说将是双赢之举。”

因此,事关石油。巴西的盐下层深海油田是有史以来发现的最大的近海油田,而且这些石油位于西半球一个稳定的民主国家,而不是中东地区。如此一来,奥巴马迫不及待地乘坐“空军一号”向南飞去也就不足为奇了。

罗塞夫总统本周正在访问中国。在罗塞夫此行期间两国企业签署的协议当中,在大陆拥有大量业务的台湾电子集团富士康提议对巴西投资120亿美元的消息成了各大报纸的头条新闻。

美国认识到,与中国围绕稀有资源展开战略性竞争不再是千里之外的事。一度是美国后院的拉丁美洲现在正成为美中这两个大国展开激烈争夺的下一个舞台。

中国努力扩大天然气供应

参考家园2011-4-18 14:47:20   来源:《参考消息》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4月15日文章】题:中国忙着增加天然气供应

中国能源需求的增长极为迅猛,给急于既保持能源供应又保护环境的决策者带来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作为证明,上月的耗电量同比增长13.4%,涨幅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电厂已经发出警告,到炎热的夏季,空调的启动导致用电需求上升时,可能会出现电力短缺的局面。没有简单的解决之道。不过天然气也许是未来缓解能源问题的一个办法。

天然气比中国首要的发电燃料——比煤炭更清洁。中国可以增加进口的天然气数量,同时增加国内天然气产量,其中包括开发国内储量巨大的页岩天然气。不过到目前为止,制度上的障碍和输气管道的匮乏使得天然气的消耗量很低。

根据澳大利亚麦格理银行最近的一份报告,这种局面将要改变。该投资银行将中国2020年的天然气消耗量预期值上调了50%,达4000亿立方米。这几乎是中国目前天然气消耗量的4倍。此外,从国外进口的天然气数量也会增加。

中国天然气自给率将从2010年的90%降至2020年的65%。该行仍然认为,中国会提高国内天然气价格从而鼓励勘探和开采活动,并最终提高产量与消耗量。

中国的天然气需求注定会增长的原因不止一个。政府对该领域的支持是其中一个因素,此外还有中国对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日益重视。正如麦格理银行所言:“我们的确认为,由于天然气在经济及环保方面的优越性,天然气市场份额到2020年会增加一倍,从占能源组合的5%升至10%。此外,我们发现一些省级政府出台规定,要求新建的锅炉必须以天然气为燃料,而不是以煤炭为燃料。如果通过规章制度来限制煤炭使用的压力进一步增大,可能会导致未来天然气的市场份额超出10%。”

要让天然气占到中国能源供应的十分之一,还是有一段距离,需要铺设许多输气管道、建设大量液化天然气终端,还要开采许多天然气田。中国的石油和天然气公司一直在忙着做这方面的准备,它们购买相关技术,并敲定长期的液化天然气合同。

伊朗成功试射国产防空导弹

参考家园 2011-4-18 14:46:36   来源:《参考消息》

【伊朗法尔斯新闻社网站4月16日报道】题:伊朗试射本国制造的防空导弹

伊朗最近试射了一枚名为“赛义德2”的国产新型地对空导弹并成功命中目标。德黑兰的防务官员说,在不久的将来,将在全国部署这一导弹。

最近成功通过测试的“赛义德2”防空导弹系统预计不久之后就会公诸于众。

此前,伊朗对外公布了“赛义德1”地对空导弹,该导弹是一种二级防空导弹,可用于摧毁雷达反射截面较小的低中空飞行目标。

该系统能够避开人为干扰和电子战的攻击。

“赛义德2”导弹是“赛义德1”的改进型,与“赛义德1”相比,“赛义德2”导弹的命中率更高,射程更远,威力更大。

伊朗哈塔姆安比亚防空基地副司令阿布法兹勒·法尔马希尼说,此次试射在位于伊朗中央省首府阿拉克市附近的洪达卜核设施附近进行,最后成功击中目标。

这位副司令说,试射的目的是为了测试部署在敏感核设施附近的导弹防御系统的备战水平。

他强调,哈塔姆安比亚防空基地定期进行这种试射,以提高防御能力。

去年11月,伊朗武装部队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代号为“伊斯兰领空卫士3”的大规模防空演习。

伊朗的防空部队已成功试射了多种防空导弹,包括“托尔-m1”导弹和先进的“S-200”防空导弹系统。

【伊朗法尔斯新闻社网站4月16日报道】题:伊朗军队配备了高科技的智能武器

伊朗国防部长艾哈迈德·瓦希迪强调了伊朗武装部队的实力和备战水平,并称伊朗军队配备了高科技的智能武器。

瓦希迪在伊朗建军节前夕说:“最近几年,伊朗军队装备了不同类型的现代智能武器,备战水平非常令人满意。”

瓦希迪进一步表示,提升该国武装部队的实力是伊朗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还强调说,伊朗军队的实力和备战水平已改变了全球均势及世界大国的计划和政策,并迫使他们放弃了过去反对伊朗的立场。

瓦希迪去年6月曾发表一些相关讲话,称伊朗目前在满足军事需求方面已实现自给自足,并强调了现有制裁和武器禁运的无效。

这位国防部长当时说:“伊朗在研制和批量生产大炮、坦克、直升机和军舰方面,已实现自给自足。”

他还说:“在最近的决议中,傲慢的大国禁止向伊朗出售武器,但是,我们不需要他们的武器,我们甚至可以出口这些武器。”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