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如何化解日益临近的人类危机

火烧 2011-04-18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如何化解日益临近的人类危机,强调全球合作减排、发达国家责任及发展中国家转型,提出通过教育与和谐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

     ——人类生存发展的可持续性深层思考之五  

   

面临人类共同面对的气候变化问题,全世界192个国家分成了穷国,富国两大派别。在这穷国,富国两军对垒讨价还价中,又形成了以欧盟,以及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伞型集团和以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等77个发展中国家集团的三大阵营。三大利益集团各执一词,互不相让,这与人们所期待的“全球气候峰会要给地球降温”, “这是拯救人类的最后机会”的结果,相距甚远。  

要实现给“地球降温”的目标,首先要给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减排,这就关系到各个国家的生活方式、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利益。同时还要坚持《京都议定书》及巴厘路线图,实行“共同但有区别义务”的原则,按工业化国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来区分减排指标。要求发达国家承担历史责任,在资金,节能减排技术上资助发展中国家,以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威胁。框架设计得越全面越周密,协商一致的难度就会越大。尽管人们都知道当灭顶之灾降临时,不管你是穷人还是富人,你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一样在劫难逃。这个时候谁有办法延缓天灾的降临,大家都愿意贡献出财富、技术和智慧,毫无保留。但在灾难还未来到时,在为人类的未来而谋划的全球性会议上,任何国家都会为争取各自的最大权益而据理力争,不到最后关头绝不让步。  

难道就没有更好的解决途径吗?  

解铃还须系铃人。发达国家在过去的历史进程中,以掠夺和占有穷国资源,转移污染项目而过着富裕、优越的生活。在人类面临共同的生存危机时,有责任有义务抑制自己富了更富的欲望,改变生活方式,调整现在的经济发展方式,资助穷国在生产运用清洁能源,运用节能减排技术上,促进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降低。而发展中国家也不能总是纠缠历史老帐,而应该切实在调整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发展方式上谋求与发达国家的合作,以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人类生存危机。  

做到这些,需要有一个和谐的国际环境。  

创造这种和谐世界的环境,也许需要我们静下心来,重新聆听汤恩比,池田大作这些世界级社会学、历史学大师的对话;聆听中国儒学、大乘佛法大师、世界和平活动家净空的《和谐拯救危机》。净空大法师说,要拯救人类,先要拯救国家;要拯救国家,先要拯救自己。中国儒学教育人的一个原则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如何止于至善呢?“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像这样来一项项落到实处。格物就是去除物欲,抛开烦恼。致知就是觉悟,有了觉悟才能具备真诚心。圣人说: “天下最快乐的事情, 是得天下英才而育之。”因为所有的人都是好人,坏人通过教化也可以变成好人。这就是教育之功。通过“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诲人不倦”的教育和教化来实现天、地、人的终极和谐。这也许就是拯救人类的最有效途径。  

改变我们已经习惯成为自然的生活方式,谈何容易。但面对整个人类的生存危机,以及我们受到的教育,人类应该有这个觉悟。在居住相对集中,公共设施比较完备的城市中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开辟人力车道,鼓励使用自行车等人力车,严格限行20座以下的机动车。而在城市外围设立大型的机动车租赁站,逐步实行全国汽车租赁联网,以方便人们出行。这对已经有车或者将要有车的人们,对以汽车制造业作为经济驱动力的国家和地区来说,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但为了节能减排,为了我们的城市道路更通畅,生活更美好,为了全人类的生存环境,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应该有这个觉悟。  

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有权利享受它带给我们的便利。如果远在几万公里、几千公里,我们可以乘坐航空器;在 五十公里 到几百公里,我们可以乘坐机动车辆。但在人力和便捷的公共交通可以完成的事情上,我们何乐而不为呢?中国武汉市市长阮成发就多次倡导他治下的公务员,要坐公交车和骑自行车出行。认为这不仅可以减少碳排放,还能改变心态,树立政府亲民节俭的形象。节能减排,改变我们有些奢侈的生活方式,要从身边小事做起。一年多以前,广州一个民间环保组织送给广州市长一辆“五羊”牌自行车,这当然不是让市长在铺有地毯的会议室里练练车技,而是以车为谏,督促广州市政府为方便自行车出行开辟专用车道。节能减排,改善人类生存环境要有全球视野。我们的科学家、经济学家完全没有必要去论证全球气候上升3度对谁有利对谁不利。坐而论道,争吵不休,无益于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面对我们的良知,面对我们的未来,全人类都应该有这种觉悟。  

应对日益临近的人类生存发展危机,需要有大视野,大智慧。需要共同的行动纲领,切实可行的措施,来拯救人类世界,拯救人类自己,实现可持续的人类生存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和谐拯救危机》http://www.fodizi.com/fofa/list/1324.htm  

2:《减排双轨制 192国6场气候变化在即》 《21世纪经济危机》 2009年12月7日   

3:《流浪鸟眼中的世界》《21世纪网》 2009年12月14日   

4:《哥本哈根峰会要给地球降温,被指是最后拯救机会》扬子晚报 2009年12月7日   

5:《中国在哥本哈根艰难转身  允许范围内要据理力争》王冲 中国青年报 2009年12月16日   

6:《大国发展的文化战略思考》彭林《解放日报》 2009年7月5日   

7:《荒谬的经济现象来自于荒谬的经济理论》博采人民网强国博客 2011 年2月8 日http://blog.people.com.cn/blog/trackback.do?wlog_id=1297139491365934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