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什么是存在,存在者,存在着……

火烧 2010-10-18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存在、存在者与存在着的本质,指出其无法被文字完美阐释。通过水与water的对比,说明象形与逻辑思维的局限性,强调直觉与无思无虑的重要性。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的不可言说及毫无必要,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水”

    这个存在是如此的真实,而且不难被我们的大脑认识。在中国人的认识语境中,是用“水”这个象形的字来进行描述,由于描述角度的有限性,这个字只代表了“水”的某一个侧面的特征;但西方人的语境则是用“water”这个代号去标记,于是water所代表的整体含义,其最初范畴,在形式上大于象形文字的片面描述。随着社会发展及认识的深入,象形文字,也有了标记性的扩展应用,这才使得“水”和“water”在互译上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对等性。但“水”的象形性强于“water”,而“water”的标记性,强于“水”。

    在这个认识上,我们可以看出,水从最初的“象形之水”“标记之水”,进而蕴含了很多很多扩展的,不断发展出来的认识,包括“H2O”。但从来没有一种文字,能够完美的阐释“水”是什么。不管是“水”还是“water”,或者由此堆积起来的各种描述,包括“H2O”,都在认识的不断深入中。所以,试图用文字询问,“存在”是什么,或“存在者”是什么,“存在着”是什么,是根本没有意义的。人们只有通过象形思维,想象“其”是什么;通过符号认识,即逻辑思维,理解“其”是什么,但不能完全说明白“其”是什么。说明出来的文字,也必然无法“完美”阐释。所以,这个问题,仍然是试图让大家描述自己理解和想象的“其”是什么,而不是追根究底的问,“其”是什么。所以,最后的本质,仍然是“描述性”的,和“标记性”的。

    可以看出,无论象形思维,还是逻辑思维,都无法给出完美答案。而且,各自都倾向于各自所趋向的极端,本质上无法勾连,甚至形成悖论。不能用逻辑思维给出“滑腻感”,也不能用象形思维理解什么是“H2O”,逻辑思维就是没有感性的,而象形思维就是不能抽象,这是认识论的本质矛盾。

    依靠任何单独的一种思维,都必然走向极端,依靠两者,也只是不可言说,一说就偏。

    我以前曾说,无限接近,其实是在不断走远。就是试图站在不可言说的地方,描述我对“悖论”中的东西的真实理解。我直觉,只有在放弃象形和逻辑的时候,只有在进入无思无虑的时候,才能直觉着那东西,而且越深入的直觉,就越真切,越明晰。

    海德格尔追溯哲学历史时,曾经说过,在亚里士多德以前,真理是“显示”的,而不是“文本”,最后他追逐于诗歌。在这个角度上讲,我认为他也是这么认为的。真理存在于进入“忘我”境界的“艺术”层次,而艺术的制高点,就与那个“是什么”相通。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