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迄今为止,最有价值的四部巨著是:《佛经》《圣经》《古兰经》《易经》。在这四部巨著中,最有价值的是《易经》。《易经》的核心论点就是阴阳平衡。 
      阴阳之间要实现平衡,就必须相互斗争!在二者势均力敌之际,平衡就出现了,这是万事万物发展的最佳状态。如果一方独大,甚至一方独存,这种平和就会被打破,则该方离死亡也就不远了。先人告诫我等:不要妄想能够彻底消灭敌人,因为人不能没有敌人。一个旧的敌人被消灭,马上又会出现一个新的敌人。因此,和谐不是做老好人,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谁也不得罪。和谐是互相杀伐,互相克制的状态。作为一个政治家,一定要有自己的敌人,敌人帮我完善自己,敌人帮我成就功业,敌人帮我凝聚人心。如果没有敌人,那就自己制造一个敌人!国内找不到就到国际上找!敌人表面上是仇人,其实他们在不自觉地帮我。
      在美国发生过这样一件事:美国有一个州,生存着大量的狼和鹿。人们为了保护鹿,就干脆把狼杀光了。结果,由于鹿不必再躲避狼的追杀了,因而终日饱食,无所事事,最后得病而死。大量的鹿因此死亡。美国人只好又把狼引进来,让它们追杀鹿,鹿为了躲避狼的追杀,又恢复了往日的活力,以前的疾病不见了。狼表面上是鹿的仇家,但没了狼,鹿会面临更大的威胁:即自身的惰性。
      《三国演义》里空城计的故事家喻户晓,人们往往笑话司马懿没看出诸葛亮的计,那是你太高看你自己了!你都能想到的问题你以为司马懿想不到?你这么厉害,你怎么不当国家主席去??司马懿那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就算他知道诸葛亮摆了一座空城,他也不能杀进去。因为:魏主惧怕诸葛亮,也要防范司马懿。魏主早就有杀掉司马懿的打算,但魏国朝堂里,只有司马懿这个“内鬼”可以对付诸葛亮这个“外鬼”,因此,魏主留了司马懿一条命,让他跟诸葛亮斗,魏主自己好坐收渔翁之利。假如司马懿死了,诸葛亮会灭了魏国,所以魏主虽然恨司马懿,但不敢杀司马懿。这一点司马懿看得很清楚,他的人身安全是由诸葛亮这个敌人保护的,一旦诸葛亮被杀,则司马懿也就没有了利用价值,他也会被魏主所杀。诸葛亮被杀后,就算魏主不杀司马懿,司马懿也只有告老还乡一条路可走,从此终老林泉。但只要诸葛亮一天不死,司马懿就可以执掌魏国雍凉二州兵马,为日后夺取天下积累资本,从而成就一番伟业。从这个角度说,诸葛亮是司马懿的大恩人。
      苏联布尔什维克的教训更加明显:国内的反对派和国外的侵略军都没有消灭这个党,反倒是二战后的和平岁月让这个党丧失斗志,腐化堕落,最终分崩离析。这个例子足以证明没有敌人是多么危险的事情。综上所述,作为一个政治家,和事老绝对做不得,一定要有一两个公开宣战的敌人,做和事老的结果就是:慢性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