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永不褪色的赤子之心--感谢农民代言人李昌平

火烧 2008-10-09 00:00:00 时代观察 1030
文章讲述李昌平作为农民代言人,通过《我向总理说实话》等行动推动三农问题解决,关注农村发展与农民权益,强调其在农业税改革中的贡献。

 永不褪色的赤子之心

——感谢农民代言人李昌平

当年以《我向总理说实话》暴得大名的李昌平依旧江山不改,继续着他“文死谏”的崎岖之路,不断为民请命。作为一名普通读者,我始终关注着他的文章,并一次一次地被感动着。在李昌平身上,心系农村的草根情愫与带有时代特征的知识分子理性思考获得了完美的统一,这在当代中国知识分子里面是极其罕见的。

大音稀声,闻者足戒

90年代末至20世纪初的几年里,中国在“猫论”的指引下蹒跚而行,城乡经济发展差距越来越大,城乡二元化经济结构已到了严重失衡的地步。在沉重的农业税费不断“抽血”而又致富无门的情形下,绝大多数农民濒于破产状态,这种情形越演越烈,强大的体制惯性正将共和国赖以发端的农村拖入经济窒息的泥潭,很多专家和官员都看在眼里,却始终隐而不发。但李昌平却不是这样的人,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你可以批评他政治不成熟,又或者说他哗众取宠。但大声说出真话在时下的中国仍是“大音稀声”,力挽狂澜于既倒的前提是必须要有人敢说出真话,李昌平做了,而且做得“石破惊天”,听到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就在2003年3月上旬,李昌平在那封著名的信中向朱镕基总理倾诉到:“总理:我叫李昌平,今年37岁,在乡镇工作已有17年,现任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我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含着泪水给您写信。我要对您说的是:现在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这篇惊动朝野的《我向总理说实话》成了农民们的福音,三农问题由此真正提到高层的议事日程。而由于“越级”讲了真话,这位农村工作经验极其丰富的年青的经济学硕士只挂官而去,从此远走他乡,飘泊江湖。但李昌平并没有因此淡出人们的视野,没有了“庙堂”束缚,他为农民代言更加自由、直白,也更有力度,我们仍经常“听”到他为农民请命的声音。

李昌平的这封信帮了农民兄弟的大忙,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对“三农”问题重视程度一下子提高了许多,很多惠农政策也相继出台,直至后来农业税的取消也都与李昌平的努力有着莫大关系。

沧海横流,直言不惧

世事如棋,我想很多事情连李昌平都是始料未及的,5年前的中国与如今又有了大不同,但农业却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新问题。

以全世界10%的耕地养活世界20%人口,这是中国农民创造的奇迹,曾令无数老外大跌眼镜,无论怎样褒扬中国的农民都不为过。然而,在中国,农民这个最纯朴、贡献最大的群体却越来越容易受到伤害,这伤害有来自国内权贵阶层,有来自国内外资本的,情形越来越复杂。中国“三农”问题的现状是,绝大多数农民还很贫穷,而很少部分小康起来的随时可能再行堕入贫穷。李昌平要做的事还有很多,真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

进入2008年,中国经济异相横生,草根层面的精英们不断发出保卫中国经济的呼声,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寒",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积累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埋下了诸多隐忧和暗疾,在已经全面打响的金融战争里,中国处处被动,中产阶级已经在"资产重估"里灰飞烟灭,面对如此局面,主流们讳莫如深,避重就轻的“粉饰太平”也越显苍白无力。与此同时,国外资本大鳄高盛们却早以虎视耽耽逼视着中国的农业,稍有闪失,中国“三农问题”将迎来一次残酷打击。“沧海横流方显狂士本色”,李昌平丝毫不给这些主流们留面子,不断仗义执言。

 2008年,中国将举办奥运会,媒体和很多主流激情四射地发出“中国强大了”呼声,李昌平不合时宜的泼起了冷水,2007年7月份,他以一篇《奥运后了,财政部长应该关心母猪了》谆谆告诫到:“央行的领导们可要记住了:加息PK母猪不好使。对于猪肉涨价时,央行最好不要动作,这个事交给市场好了;财政部领导们也要记住了:财政部长有钱就花在母猪基地的母猪身上,并且要在猪肉价格快下降到正常水平以下的时刻,主动给母猪送温情。”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李昌平这样既有知识又有实干经验的行家眼里,许多小动作是逃不过去的,这就是精英的能耐。在文中,他进而指出市场猪肉价格奇高并非缘于供需失衡,而是中间商和政府部门联合胡乱“调控”所至。是啊,农民们由于文化所限,无法看穿充满谎言和欺骗的伪市场经济,而有李昌平这样敢于直言的精英在,农民们被忽悠“瘸”了的可能性就降低了很多。

很显然,以中国官僚的行事风格,对李昌平这种揪着耳朵大吼的方式一定不会有什么好感。官僚体制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官员们可以扯破脸皮耍横,政客面对批评的态度往往是“你说你的,我干我的”。时下的中国,各地官场之风大抵如此。深谙中国官场内在机理的李昌平因此也越发激愤,所言所语也越加尖锐,甚至惊世骇俗。

直击权贵,百无禁忌

李昌平对一些权贵阶层和政府部门忽悠农民始终保持着高度警惕。今年8月份之前,国际粮价大涨,而中国的粮价却波澜不惊,这应归功于中央的粮价平抑等宏观调控政策,但却由此形成了农村补贴城市的尴尬局面。农民的种粮成本却因生产资料价格爆涨级级攀升,看着国际粮价疯狂窜升,而农民们却不能享受实惠,这对当年高唱WTO赞歌的主流是一个极大的讽刺。此时的李昌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6月,他在文章《粮价必有“八月革命”或“十月革命”》中指出:“在粮价稳定,而其他商品价格照样疯狂的情况下,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们为了控制CPI,将粮食价格强行控制在底板价位是不科学、不合理、甚至是不合法的,难免有欺负或牺牲农民之嫌,甚至有帮助“嗜血魔鬼”喝数亿农民血之嫌。据湖南等地的调查,现在农民种植水稻几乎无利可图了,笔者很担心,中国农村会再现90年代“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状况,使党中央“扩大内需、科学发展、共同富裕”的决策成为空话。”他进而指出了绝对会令很多主流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头痛的问题:“当国营粮食部门和私营粮食龙头企业低价收购完农民手中的粮食之后,粮食价格会不会继续稳定不变呢?我的结论是:不会。到时不仅粮食龙头企业要涨价,经济学家们也会出面游说政府提高粮价,理由会相当充分:如,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防止中国低粮价补贴全世界,防止粮价出现报复性反弹而导致恶性通胀危机,粮食涨价是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需要,等等。”是啊,在一个法治极不健全,体制存在巨大漏洞的国家里,怀着知识分子良心的李昌平们怎能放心得下,农民,农民,这个时刻暴露在权贵资本和外国金融大鳄鹰视狼顾之下的“羊群”成了李昌平剪不断的牵挂,除了一支笔加上永不停歇的奔走呼号,还能拿什么来保护你,我的衣食父母们。为了保护农民,捍卫国家主权,李昌平已是百无禁忌。

加入WTO后,国内权贵配合外国资本对中国农民和工人前所未有的疯狂掠夺,而主流的解释却是“比较优势”、“人口红利”,即使到了如今这“存亡之秋”,权贵们仍丝毫不为所动。李昌平显然愤怒了,他将中国对待农民的不公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清算,今年8月他写就宏文《中国农民的自主性和中国的自主性》,全文以从历史的角度系统讲述了中国和中国农民自主性的得失过程,十分清晰地展现了农民在中国社会的角色演变,揭露了近代中国农民所受不公正待遇的背景和根源。以史为鉴,我们看到,一个似曾相识的古老官僚体制的幽灵正在复活,并且扼杀了一切反思的可能,这种开历史倒车的做法是要付出沉重代价的,但谁为之来买单呢?很显然,李昌平很清楚这一次肯定又是农民和工人,他的这篇文章更多了些激愤:“中国以巨大的资源消耗、巨大的环境生态成本、低农民工工资和社会保障、低粮食价格和低农民收入等为代价,换来了巨额的外汇储备。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在美圆不断贬值、石油价格暴涨和次级债危机中正在不断蒸发。世界上有哪个主权国家,高速发展了数十年后,资源快消耗完了,人口要老龄化了,农民还占绝大多数(有9亿多),并且全民社会保障体系还遥遥无期?!只有殖民地国家才会这样,甚至连殖民地国家都不会这样!”时至今日的国富而民不强,多年埋下的定价权丧失、环境遭毁灭性破坏、工人农民被不断逼向底线生存等等祸根随时可能一起发作,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一切对于智者李昌平来说无疑会带来情感上的刺激和痛苦,“在政治上,中国不是要继续深化改革,而是要来一场类似“拨乱反正”的思想运动!中国现在需要为国家独立自主和公民自由民主而奋斗!”这已是一个有良心的知识分子发自内心的“呐喊”。

中国从来就不缺精英,缺的是讲真话、敢讲话的精英,但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代表时代进步的精英思想,哪怕只是星星之火也必将成燎原之势,李昌平是一个好的榜样,也是一个好的开端。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