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三农关注

菜贱不伤农

火烧 2011-04-25 00:00:00 三农关注 1028
文章指出菜贱不伤农,因种菜主体已转为大户,土地集中后通过规模效益和涨价获取利润,农民沦为打工者,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揭示农业资本化现象。

    前些年常听说谷贱伤农,觉得有些道理,因为自从包产到户后,种粮的基本上是一家一户的农民,粮食价格长期偏低,确实让他们没多少种粮的积极性,为了提高生活水平,只好出去打工,田地因此荒芜。但后来一些这样的土地慢慢地被一些“大户”们租去种粮、种菜、种花、种树、种草,甚至盖房子。这时,粮价开始快速上涨了,菜价也开始快速上涨了。至此才可以看出,长期从国外大量进口低价粮食,长期压低国内粮价,长期以各种名目大量占用耕地,首先是为了把农民赶出他们的土地,让他们走进各种各样的工厂、工地、城镇,成为农民工或其它,为世界生产各种各样的产品,为有钱人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其次是为了把农民们的土地集中到少数人的手上,土地集中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开始涨价了,通过粮、油、菜等维持生命的必需品的一轮又一轮涨价,把农民们辛辛苦苦打工挣来的钱再通通没收,让他们永远为了填饱肚子而拼命干活。  

这些天的新闻里常提到菜贱伤农,觉得菜贱根本伤不了农,因为种菜卖的大多已不是农民,而是“地主”。以本地为例,种菜卖的基本上已不是农民,农民们在自留地里也种一点菜,少数人也拿一些到城里去卖,但他们大多只能在菜市场外或菜市场内的一个角落卖,在菜市场外卖,要时刻提防城管们来追赶,去菜市场内卖,要交摊位费,菜市场内的摊位则大多都是固定摊位,摊主们的菜基本上来自蔬菜批发市场,批发市场的菜则大多来自种菜大户。  

种菜大户们的菜地从几十亩到几百亩甚至上千亩,他们怎么还算是农民呢?从土地面积来看,他们比解放前的地主厉害多了。按区志的记载,本乡解放时被评为地主的,平均占有土地仅十几亩。现在外地及本地来这里租地搞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大户”,每户租用的土地几乎都比解放时的地主多,甚至有人租用的土地已上千亩,按解放时的地主标准,他可被评为超级大地主,或农业资本家,而不是什么“大户”。  

这些新地主与解放前的老地主们不同的是,他们让一家一户的农民仍然拥有土地的所有权,让那些农民以为自己是地主,但实际上土地使用权却集中到了这些来租地的新地主手里。土地在个体农民手中的时候值不了几个钱,也生不出几个钱,土地上生产出来的东西只能用来填饱肚子。租出去后虽然可以象解放前的地主一样,拿到一点租金,但那点微薄的租金,却通常连买米的钱都不够,只得去到处打工,这样的地主也真够可怜的。这些土地集中到新地主们的手里后就不同了,即使不搞价格操纵,即使产量下降,即使单位面积内不能生出比以前更多的钱,但却可以积少成多,这就是资本们最喜欢的稳利,复利,也即市场经济学家及官员们所说的规模效益。如果再弄点别的,如建房或建厂,那就有暴利了。  

资本在政府农业产业化政策的鼓励下进入农村已经好些年了,到了去年,资本们在垄断了一些农产品的生产、储存、销售之后,露出了它的狰狞面目,出现了有名的“算你狠”、“将你军”之类,尽管后来涨价潮被基本平息下来,但更多的大小资本已从中看到了巨大的短期及长期利益,于是大量涌入农村租地种菜,搞“农业产业化经营”,于是今年媒体上就出现了所谓“菜贱伤农”之类的新闻。  

新闻中说,菜农开拖拉机把菜地里的白菜压烂,主要原因是市场信息不畅,供求失衡,再加上过路费太贵,油价太高,这和以前课本上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资本家把牛奶倒入河中不同。但觉得,这和当年课本中说的那些怪事就是同一回事,都是在资本主义或者说市场经济初期,在商品生产、销售集中程度还不够高时频繁出现的一些必然现象。大大小小的资本们在这样的市场里面追涨杀跌,一些小资本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值得同情的,但最终的胜利者永远是资本最多的那些人,因为只有他们有能力操纵或影响整个市场,或者说,抵御市场风险。当市场集中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些狂涨狂跌的现象就会少一些了。  

市场的好处即可投机,可操控,好骗人,只要资本足够多,有一定的控盘技巧、经验,就可以玩弄市场于股掌之上,如同操控股市一样,既不能让它无限地涨,也不能让它无限地跌,也不能把所有的股票全买完,让它不涨也不跌,只有周期性地涨涨跌跌,有时甚至暴涨暴跌,才能让大大小小的玩家们一直在里面快快乐乐地玩并心甘情愿地把辛苦赚来的钱都交出来。这样大资本就轻松地实现了保值、增值及进一步的集中。市场就成了大资本的财富永动机,下金蛋的老母鸡。那时,按市场经济学家们的说法,市场就成熟了。  

有两个办法可以解决菜贱伤农。一是搞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即政府按各地每年分别需要多少蔬菜来合理计划、组织和安排蔬菜的生产、运输、销售或分配,那样就不会发生蔬菜的生产过剩了,也就保护了大多数真正菜农及农民们的整体利益。二是搞资本主义计划经济,即把全国的蔬菜生产、贮存、运输、销售都集中到一个或几个大户手中,那样他们就可以轻松地按计划来生产、销售蔬菜了,也就保证了少数“菜农”及资本们稳定的、长久的、整体的利益。这两种办法用的都是计划的方法,但在近三十年以来,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已被特色社会主义里的市场经济学家们、文学家们丑化、污蔑、批判得体无完肤,而资本主义则被这些人拼命吹捧、美化、打扮得如同天仙一般,其计划经济则被这些人千方百计地加以掩饰、掩藏、曲解,让人们以为大资本家们从来不搞计划和操纵,也从来不搞协调与配合,而是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甚至为做好服务而争得头破血流。  

在大量的菜贱伤农的报道之后,政府或许又要出台一批政策鼓励“菜农”们的联合、集中及规模化经营了,如果一直照此下去,按国内外垄断资本们的发展经验,当这些“菜农”及其他资本发展壮大到一定程度之后,他们也将搞计划经济了,如同今天的那些市场经济国家一样,那时就很少会发生这类“菜贱伤农”的事情了,当然那时的市场经济学家们是绝不会说那些人搞的是计划经济的。而那时真正的农民,以及大多数的人们,为了温饱,为了生活得更好一点,仍然要每天拼命干活。  

 2011-4-24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