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时评

智利矿难给中国公众的陌生感

火烧 2010-10-18 00:00:00 网友时评 1025
文章对比智利矿难救援经验,指出中国井下应急避难所建设长期缺失,专家呼吁加强建设,但因缺乏强制标准和政策推动,进展缓慢,引发对矿工生命安全的深思。

智利矿难给中国公众的陌生感  

10月16日6时左右,河南中平能化集团平禹煤电公司四矿12190采面,在施工防突钻孔时,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井下当时共有276人作业,事发后239人安全撤至地面。据报道,目前一共找到了遇难矿工的遗体是31具,还有6人下落不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副总理张德江为此专门作出批示,要求全力以赴做好救援工作。  

  这是一则司空见惯、四平八稳的中国矿难的典型报道,基本事实有了,领导重视体现了。  

  然而,同时有一则相关报道让中国好生尴尬。据山东商报报道,河南平禹煤电四矿煤与瓦斯16日突出事故,对此,智利总统表示愿为中国营救矿工提供帮助。智利总统皮涅拉在访问伦敦之际表示,智利从本国的矿难危机中获取了一些经验教训,中国刚刚发生一起矿难,如果能够帮得上忙,智利将非常愿意提供帮助。  

  说到智利,中国公众最近智利轰动世界的矿难故事中,知道了一个“陌生的名词”¬¬¬¬井下应急避难所。这个井下应急避难所,在智利33名矿工被困69天后被成功营救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个井下应急避难所,不知怎么在矿难不已的中国却很“陌生”。  

  有煤矿安全专家表示,我国早已要求矿山设立永久应急避难硐室,但是实际推行中,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刘铁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建议国内分阶段实施建设应急避难硐室,在风险高,有条件的地方试点执行。  

  除了智利,应急避难硐室在美国、加拿大等地区的矿难救援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多位煤矿安全专家对记者表示,目前应急避难硐室缺少相应的强制性标准,而我国的矿山中,能建设达到发达国家标准的避难硐室的为数不多。  

  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我国关于在矿井建设井下应急避难所仅仅处于起步试点阶段,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造成这个局面的罪魁祸首竟然是政府有关管理部门,至今对建设井下应急避难所没有明确的、强制性的要求和举措。按照专家的说法,井下应急避难所的问题在中国被长期搁置。这一搁置,其间有多少矿工因这个搁置失去生命应该不难估算,  

矿难事故一起又一起,矿山整顿一次一又次,为何始终难免矿工遇难一批一又批?现在总算明白了,有一个重要因素被忽略了,在有关部门频繁的大检查中,始终都没有关于井下应急避难所的问题。  

建设井下应急避难所一个事关矿工生命安全的重大问题,竟然被长期搁置,着实令人费解。  

   

   

2010年10月18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