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代情结:从这儿走向反面
二代情结:从这儿走向反面
作者 苏 杜
日期 2010-10-25
(本文大意:富人寄希望于富二代,从公子哥走向反面。官人寄希望于官二代,从高衙内走向反面。多人寄希望于红二代,从儿好汉走向反面。中国封建文化底蕴深厚,而且它还没有真正被狠狠地触及过。从富的、官的、红的二代情结中解脱出来,恐怕还需要第N个“转型”也说不定。)
中国人中有一种“二代情节”:富人寄希望于富二代,求长富久安。官人寄希望于官二代,求长治久安。不富不官的人寄希望于红二代,求长红久“革”。然而,事总与愿违,寄希望于二代,反多从二代走向反面。
说“富不过二代”,除了富一代愤而不信,加大力度为其二代买房买地买银买金买头衔买护照之外,多数人都信。说“官不过二代”,除了官一代愤而不信,费尽心思助其二代高中入党、大学当干、尔后程序合法地考中公务员并公开公平地选拔为团委书记之外,多数人也都信。唯独这“红不过二代”,只有少数人信,多数人,尤其是自以为本身很红的人,是愤而不信的。然而,这也是事实。
最大的事实就是“文化大革命”,它就是从“老子英雄儿好汉”走向反面的。最初抽打牛鬼蛇神、地富反坏的皮带,大都是英雄老子的革命皮带,真正想好好探究一下封建文化、资本文化、殖民地文化、修正主义文化到底怎样化倒了中国的平民子弟,是没有资格拥有和抽甩的。前几年写红卫兵的影视,将红卫兵描画得像盖世太保一样,这无疑是对红二代的污蔑,但也同样无疑,红卫兵的红袖章,是只有红二代才配带的。阶级分析简化为阶级出身,非“革干子弟”“革军子弟”者,谁敢说红二代一个不字?那个时候,如果哪个带红袖章的,被发现原是出身地富反坏右的“狗崽子”在冒充,那后果的确是大为不堪的。那时“不准革命”的下场,比起阿Q不得革命的下场来,可就惨痛多了。后来呢,就是红二代创造、别色二代紧跟的“早请示、晚汇报”、跳“忠字舞”唱“忠字歌”,村头上设“毛主席语录岗”。再后来呢,就是红二代严打狠抓“反革命组织五·一六”,将革命组织纯洁到只剩下红二代,一般的贫下中农或工人家庭出身都不足以为凭了。到这个时候,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要革封建文化、资本文化、殖民地文化、修正主义文化命的本意,其实已经荡然无存,或者干脆说,毛泽东的文化大革命,已经败在根深蒂固、盘根错节的封建文化、资本文化、殖民地文化、修正主义文化手下了。毛主席他老人家手抚天安门城楼上的汉白玉护栏,双目远眺,双唇微闭,红旗如海而不见,万岁充耳而不闻,寄希望于未来了。
但我并非主张红二代一定就要变灰变白。我只是要说,主张“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基本如此”的,却基本上与主张“富二代长富久安”“官二代长治久安”一个样,并没有什么本质之区别。反对“富二代长富久安”“官二代长治久安”而拥护“红二代长红久革”的,用不了多久,也是要滑入“先富一族”或“衙内会所”的。那红,也不过是皮红里白,骨子里还是充斥着封建文化、资本文化、殖民地文化、修正主义文化的渣子,站相走姿,渐渐地就会显出“红色资本家”或“人民父母官”的样子来,或慈且善走天下,或爱民如子下江南了。这时,如果能照一下镜子,就会发现,自己其实已经完成了走向,来到了自己的反面。
可惜,能这样反身一照的,到底是少数。即便有了“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大教训,许多人还是革不了自己的命。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中国封建文化底蕴是何等的深厚,而且,它还从来没有真正被狠狠地触及过呢。从富的、官的、红的二代情结中解脱出来,恐怕还需要第N个“转型”也说不定。